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5
3.比较水蒸发和沸腾的相同和不同
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可以从探究中不断发现科学的奥秘。
请你借助身边的材料也来动手做一做把。
但是老师要提示大家,有的同学希望在家用酒精灯或其他装置给水加热,考虑到安全因
素是不可取的,应该在科学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操作。
其实我们都见过爸爸妈妈在烧水时,锅中气泡不断从水的底部向水面上升,越来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不同的是,水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水沸腾一般在100℃左右才发生;蒸发发生在水体表面,沸腾主要发生在水体的内部,沸腾比蒸发更加剧烈。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六年级实验分布及解读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作《鄂教版科学三——六年级实验分布及解读》的报告。
我们都知道科学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既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法,也是小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目标,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我就鄂教版科学三——六年级实验分布,为大家作解读。
三上:“做”科学,从身边开始▪实验引入▪除了钟表以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测量时间呢?作为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呈现出来,主要原因是在学生一天的活动中,以时间贯穿始终,同时也传达一个信息,在课堂背景下,做科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教学活动。
▪实验做法▪1、首先用钟表计时一格蜡烛一根香燃烧需要的时间,然后不用钟表,直接用蜡烛或者香进行燃烧,通过燃烧的长度来估算时间。
▪2、对影子的方向,长短观察,来判断时间。
4、食物的营养▪实验引入▪我们能不能长期只吃几种食物?为什么呢?学生在对此问题的思考,讨论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食物营养成分的探究中了。
▪实验做法▪1、酒精灯、镊子、碘酒、滴管。
白纸等;2、常见的食物七八种就够了。
3、通过滴、烧,按压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示范9、怎样使水变清▪实验引入▪自然界的水一般不能直接饮用,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用想到的办法试一试。
▪实验做法▪1、沉淀。
用浑浊的水静置后观察,有条件的可以加明矾来辅助实验效果更好。
▪2、过滤。
可参照书31页图先制作简易过滤装置,注意过滤用的沙石要洗干净,瓶口可以用纱布包裹。
10、烧开水▪实验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得到了净化处理的水,但是还是不能直接饮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烧开水。
水在多少摄氏度能烧开,烧开水的过程中有哪些现象呢?▪实验做法▪1、准备好书中的实验装置。
2、在烧杯或者烧瓶中放入一些小纸屑,以便观察水的流动变化情况。
3、做好分工:如温度变化、水位变化、伴随的水蒸气、水流的变化等等。
▪注意温度计的使用。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水结冰了》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恒温下达到冰点时会结冰。
2.掌握冰的形成条件和冰的特性。
3.了解冰的用途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在恒温下达到冰点时会结冰的原理,掌握冰的形成条件和冰的特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冰的用途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谈论冰的特征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2. 导入新知识通过PPT展示水结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看看图片中有哪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恒温下达到冰点时会结冰的原理。
3. 实验环节1.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每个小组分别拿一个玻璃杯,注入相同的水量,放在室外,让学生记录每小时的水的状态变化。
2.实验结果观察:当温度下降到0度以下时,水会逐渐冻结成冰。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监测水的结冰时间,观察冰的形态和质地。
3.实验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当温度降低时水会发生什么变化?4. 练习部分教师在PPT上设置几道小分题,让学生掌握冰的形成条件和特性。
5. 知识升华通过讲解冰的用途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冰的重要性。
比如冰可以应用在生活中,如制作冰淇淋、制作冰水、制作冰袋等等。
6. 课后小结对于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再次回顾和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实验结果表格的评价:学生能够记录每小时水的状态,了解在不同的温度下存在的状态,观察到最终水变成了冰。
评价表格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练习题的评价:学生根据PPT上的问题完成了题目,理解能力得到了加强。
3.总结的评价: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掌握了水在恒温下达到冰点时会结冰等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水在恒温下达到冰点时会结冰冰的形成条件和特性冰的用途和作用六、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来探究水在恒温下达到冰点时会结冰的知识点,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学科实验的重要性。
鄂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汇总三年级上册1、用蜡烛测量时间;2、观察食物色香味;3、食物营养成分鉴定;4、观察水;5、怎样使水变得澄清;6、烧开水;7、水位为什么会上升(液体、气体、固体);8、固体传热实验,液体对流实验;9、传热难易实验;10、溶解实验;11、磁铁吸铁实验;12、小车运动与载重实验;13、鸡毛沾水鸭毛不沾水实验;14、水管冬天破裂探究。
三年级下册1、观察凤仙花的种子;2、播种凤仙花;3、观察凤仙花的茎、叶、果实;4、收集凤仙花的种子制作标本;5、给蚕宝宝建一个舒适的家;6、衣服吸水性影响;7、蒸发速度快慢因素探究;8、连接电路;9、检测电路故障;10、制作电热切割器。
四年级上册1、测量我们的身体;2、定滑轮、动滑轮;3、旗杆影子与时间气温关系;4、观察树;5、观察蚂蚁;6、测量气温;7、制作风力计;8、雨的形成实验;测量雨量;9、肺活量测定;脉搏测量。
四年级下册1、认识土壤;2、种子发芽实验;3、根向下生长;茎向光生长;4、植物怎样喝水;5、摩擦力大小探究;6、各种各样的纸(厚度、吸水性、抗拉力);7、杠杆实验;8、玩潜水艇9、沉浮的秘密;五年级上册1、观察植物的叶绿体;2、做个生态瓶;3、斜面实验;4、桥;5、齿轮;6、研究土壤样品。
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1、卵石的形成;2、溶洞的形成;3、地震模拟实验;。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种类实验目标实验资料实验建议 1 .我们的生长发育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分组观察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解析 ^p数据的能力。
1.必备资料: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2.自备资料: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以及空白“身体生长记录卡”。
每个同学都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正确,我们应该重申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二6 .昼夜交替研究昼夜交替的现象分组实验 1 .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考据,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考据猜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1.必备资料 : 手电筒2. 自备资料 : 小球(地球仪)、大头针、五角星。
1.将五角星贴在北边的天花板上,看作北极星;2.在地球仪的北回归线上插上大头针,作为地球上的物体;3.用手电筒代表太阳;4.让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注意在转动的时候地球地轴的北极向来要对着北极星。
二 7 .谁最先看到日出地球的自转。
分组实验能经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凭据,记录现象,并能做出合理的讲解。
能用实验研究生活在杭州、武汉、成都、拉萨等城市的人谁最先看见日出。
1.必备资料:地球仪、手电筒。
2.自备资料: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够动动的动的。
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杭州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经历昼历昼夜的交替。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篇目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实验篇目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种类实验目标实验资料实验建议二8.昼夜温度的变化研究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分组实验 1. 经过模拟实验,能对昼夜温差变化现象进行科学的讲解。
2.学会解析 ^p数据,能从已有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实验建议1.我们的生长发育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 分组视察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1.必备材料:皮尺、体重秤等丈量工具。
2.自备材料:学生在3、4、5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和空白“身体生长记录卡”。
每一个同学都来丈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和臂长,为了让我们的丈量比较准确,我们应当强调在丈量时要注意方法,丈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丈量头围时,应当丈量额头周围,丈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 6.昼夜交替探究昼夜交替的现象分组实验 1.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定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摹拟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1.必备材料: 手电筒2.自备材料: 小球(地球仪)、大头针、5角星。
1.将5角星贴在北边的天花板上,当作北极星;2.在地球仪的北回归线上插上大头针,作为地球上的物体; 3.用手电筒代表太阳; 4.让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注意在转动的时候地球地轴的北极始终要对着北极星。
2 7.谁最早看到日出地球的自转。
分组实验能通过视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记录现象,并能做出公道的解释。
能用实验探究生活在杭州、武汉、成都、拉萨等城市的人谁最早看见日出。
1.必备材料:地球仪、手电筒。
2.自备材料: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中国地图、世界地图。
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进程中是不能动动的动的。
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杭州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经历昼历昼夜的交替。
鄂教版小学科学6年级实验篇目鄂教版小学科学6年级实验篇目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实验建议 2 8.昼夜温度的变化探究昼夜温度变化的缘由分组实验 1.通过摹拟实验,能对昼夜温差变化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2.学会分析数据,能从已有的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题: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名词及其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光的反射与折射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工具:投影仪、教学PPT、实验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导入本课内容,让学生观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并让学生发表对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猜想。
2.准备实验: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并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二、讲授与实验(30分钟)1.理论讲解:通过PPT讲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名词的定义和特点。
2.实验演示:老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3.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手把手操作实验工具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总结: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巩固(10分钟)1.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2.梳理知识点:老师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让学生做相应的笔记。
四、作业布置(5分钟)1.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今天的实验结果,写出自己的实验心得体会。
2.引导问题:在作业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应用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讲解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我们的生长发育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2 地球3 地球仪4 地图5 建立“地球档案”自由研究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6 昼夜交替7 谁先看到日出8 昼夜温度的变化9 一天中的动植物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10 卵石的形成11 溶洞12 升高的河床13 沙尘暴14 唐山地震15 庞贝城的毁灭16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17 四季星空18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19 水结冰了20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1我们的生长发育(鄂教版科学六上第1课)教学目标:1.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以及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2. 通过对比认识生物的许多特性是遗传的;并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3. 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以及父母的照片。
2. 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
3. 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六年级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项目;并对一年后我们在身高、体重方面进行了预测;还记得预测的数据吗?几个学生反馈一年前的预测以后;揭示课题:我们的生长发育二、新授1.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1)检测我们的预测是是否正确就需要我们来实际测量;等一会我们每个同学到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反馈以后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
(3)学生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4)相互参观、评价每个学生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在参观前教师提出参观任务: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参观完以后反馈:谁做的最好?(5)教师提问:自己一年前猜测的正确吗?从测量的数据看;说一说你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