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BillrothⅠ式胃次全切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849.50 KB
- 文档页数:133
胃大部切除术:毕罗(Billroth)氏Ⅰ式与毕罗(Billroth)氏
Ⅱ式优缺点简介
毕罗(Billroth)氏Ⅰ式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胃的剩余部分与十二指肠切端吻合,在此原则下有多种变式。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吻合后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所以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症少。
当十二指肠溃疡伴有炎症、疤痕及粘连时,采用这种术式常有困难,有时为了避免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的张力过大,切除胃的范围不够,就容易引起溃疡复发。
对胃酸分泌高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不太适合,故此术式多用于胃溃疡。
毕罗(Billroth)氏Ⅱ式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十二指残端闭合,而将胃的剩余部分与空肠上段吻合。
自1885年毕罗Ⅱ式倡用以来,至今也有多种改良术式。
此法优点是: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张力而受限制,胃体可以切除较多。
溃疡复发的机会较少,由于食物和胃酸不经过十二指肠,直接进入空肠,十二指肠溃疡即使未能切除(旷置式胃大部切除术),也因不再受刺激而愈合。
因此临床上应用较广,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缺点是: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胃空肠吻合后解剖生理的改变较多,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多,有的并发症甚为严重。
胃次全切除术(Billroth Ⅰ式)[手术图谱]2010-9-6 16:34:0胃次全切除术(Billroth Ⅰ式)Subtotal Gastrectomy (Billroth I Method)【适应症】1.胃窦、幽门部的病变:溃疡和良、恶性肿瘤以及所导致的并发症。
2.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可以切除者,估计十二指肠宽度够用(吻合口应≥3cm),吻合口无张力。
【术前准备】1.术前营养欠佳者,予以纠正。
可给予高脂肪、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B、C的饮食。
纠正贫血。
2.合并幽门梗阻,有水、电解质紊乱者,术前应予以纠正。
3.幽门梗阻患者术前3天开始用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胃粘膜水肿。
4.术前插胃管,灌肠1次。
5.术区备皮。
【麻醉】一般取硬膜外麻醉,亦可用全麻。
【体位】平卧位。
【手术步骤】1.切口:取上腹正中切口或上腹旁正中切口(图1)。
2.探查:进入腹腔以后,全面探查,先依次探查肝、胆、胰、脾、小肠、结肠和盆腔脏器有无异常,最后探查病灶,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胃周围淋巴结的情况(图2)。
若为胃后壁的肿瘤,还应确定其与胰腺的关系,可于肝胃韧带无血管区打洞,右手示指由此处伸入网膜囊内,以进一步明确肿瘤和胰腺的关系(图3)。
3.游离十二指肠:探查完毕,确定可以手术。
用Babcock钳将十二指肠前壁轻轻提起,用S状拉钩将肝向上拉开,显露并剪开十二指肠侧腹膜(图4),用手指钝性分离十二指肠降部,直至显露出胰头(图5、6)。
十二指肠降部的游离,并非用于每一位患者,手术探查估计病变切除后,十二指肠和胃残端吻合有张力者,可游离十二指肠降部。
否则,无需游离。
由下向上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剪开腹膜,显露出胆总管,以免损伤(图6)。
4.游离胃大弯:将肝向上拉,胃窦向下拉开,暴露肝胃韧带,将左手示、中指自肝胃韧带无血管区剪开处伸入,并绕过胃后壁于胃结肠韧带无血管区穿出,引入一纱布条以备牵引(图7)。
如病变为非恶性肿瘤,胃结肠韧带可以靠近网膜血管切断;若为恶性肿瘤,则需自横结肠缘切除大网膜。
胃大部分切除术(毕罗氏Ⅰ)手术体位:仰卧位
手术器械:剖腹探查、胃肠特殊、吻合器、开腹器、普外拉钩
手术敷料:剖包,手术衣包
手术用品:电刀,长电刀笔,吸引器,碘伏棉球若干,11#、23#刀片,3L保护圈,1#可吸收线,剖探缝针,引流袋,手术大碗,26#菌状管1-2根,胃管,荷包线,灯把,营养管,大敷贴
麻醉方式:全麻
手术步骤:
1.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2.上腹正中切口。
经皮-皮下-腹白线-进腹腔(常规铺一盐纱在脐下),洗手探查肿瘤大小,浸润情况,淋巴结及周围脏器关系。
3.分离大小网膜,结扎胃血管、韧带。
先分离胃大弯侧的大网膜,结扎胃网膜左右动静脉,7#线结扎,4#线圆针缝扎,其次分离胃小弯侧的网膜,结扎胃左右动静脉。
(游离胃大弯,分离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断胃网膜左右动静脉及胃短动静脉及胃网膜右动静脉。
游离胃小弯,切断胃右动静脉及胃左动脉下行支。
)
4.断肠管前行胃肠道保护,备好一开刀巾三折,内放一弯盘,弯盘内放所需器械包好,随取随用。
5.游离十二指肠,此处与胰头靠近,密布血管,必须用蚊钳分离,分离3cm,下端上十二指肠钳,切断,安尔碘棉球消毒,保留端用干纱布盖上,残端用手套套上,7#线结扎。
6.继续游离大弯,小弯处,待处理干净后,切胃。
7.(1)切胃。
距大弯6cm,4#线全层缝合,4#线缝胃角,用长镊将胃角包埋进去,在浆肌层1#线缝合,切胃
(2)使用吻合器吻合胃与十二指肠,1#线或3-0可吸收线浆肌层缝合,闭合胃残端。
8.检查有无出血,然后冲洗,摆放引流管,清点器械,纱布,缝针,无误后关腹。
9.关皮前,再清点纱布,器械,缝针。
胃次全切除术(Billroth Ⅰ式)Subtotal Gastrectomy (Billroth I Method)【适应症】1.胃窦、幽门部的病变:溃疡和良、恶性肿瘤以及所导致的并发症。
2.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可以切除者,估计十二指肠宽度够用(吻合口应≥3cm),吻合口无张力。
【术前准备】1.术前营养欠佳者,予以纠正。
可给予高脂肪、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B、C的饮食。
纠正贫血。
2.合并幽门梗阻,有水、电解质紊乱者,术前应予以纠正。
3.幽门梗阻患者术前3天开始用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胃粘膜水肿。
4.术前插胃管,灌肠1次。
5.术区备皮。
【麻醉】一般取硬膜外麻醉,亦可用全麻。
【体位】平卧位。
【手术步骤】1.切口:取上腹正中切口或上腹旁正中切口(图1)。
2.探查:进入腹腔以后,全面探查,先依次探查肝、胆、胰、脾、小肠、结肠和盆腔脏器有无异常,最后探查病灶,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胃周围淋巴结的情况(图2)。
若为胃后壁的肿瘤,还应确定其与胰腺的关系,可于肝胃韧带无血管区打洞,右手示指由此处伸入网膜囊内,以进一步明确肿瘤和胰腺的关系(图3)。
3.游离十二指肠:探查完毕,确定可以手术。
用Babcock钳将十二指肠前壁轻轻提起,用S状拉钩将肝向上拉开,显露并剪开十二指肠侧腹膜(图4),用手指钝性分离十二指肠降部,直至显露出胰头(图5、6)。
十二指肠降部的游离,并非用于每一位患者,手术探查估计病变切除后,十二指肠和胃残端吻合有张力者,可游离十二指肠降部。
否则,无需游离。
由下向上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剪开腹膜,显露出胆总管,以免损伤(图6)。
4.游离胃大弯:将肝向上拉,胃窦向下拉开,暴露肝胃韧带,将左手示、中指自肝胃韧带无血管区剪开处伸入,并绕过胃后壁于胃结肠韧带无血管区穿出,引入一纱布条以备牵引(图7)。
如病变为非恶性肿瘤,胃结肠韧带可以靠近网膜血管切断;若为恶性肿瘤,则需自横结肠缘切除大网膜。
胃次全切除術(Billroth Ⅰ式)Subtotal Gastrectomy (Billroth I Method)【適應症】1.胃竇、幽門部的病變:潰瘍和良、惡性腫瘤以及所導致的併發症。
2.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潰瘍:可以切除者,估計十二指腸寬度夠用(吻合口應≥3cm),吻合口無張力。
【術前準備】1.術前營養欠佳者,予以糾正。
可給予高脂肪、高蛋白和富含維生素B、C的飲食。
糾正貧血。
2.合併幽門梗阻,有水、電解質紊亂者,術前應予以糾正。
3.幽門梗阻患者術前3天開始用生理鹽水洗胃,以減輕胃粘膜水腫。
4.術前插胃管,灌腸1次。
5.術區備皮。
【麻醉】一般取硬膜外麻醉,亦可用全麻。
【體位】平臥位。
【手術步驟】1.切口:取上腹正中切口或上腹旁正中切口(圖1)。
2.探查:進入腹腔以後,全面探查,先依次探查肝、膽、胰、脾、小腸、結腸和盆腔臟器有無異常,最後探查病灶,確定病變的位置、大小,與周圍臟器的關係,以及胃周圍淋巴結的情況(圖2)。
若為胃後壁的腫瘤,還應確定其與胰腺的關係,可於肝胃韌帶無血管區打洞,右手示指由此處伸入網膜囊內,以進一步明確腫瘤和胰腺的關係(圖3)。
3.游離十二指腸:探查完畢,確定可以手術。
用Babcock鉗將十二指腸前壁輕輕提起,用S狀拉鉤將肝向上拉開,顯露並剪開十二指腸側腹膜(圖4),用手指鈍性分離十二指腸降部,直至顯露出胰頭(圖5、6)。
十二指腸降部的游離,並非用於每一位患者,手術探查估計病變切除後,十二指腸和胃殘端吻合有張力者,可游離十二指腸降部。
否則,無需游離。
由下向上沿肝十二指腸韌帶右緣剪開腹膜,顯露出膽總管,以免損傷(圖6)。
4.游離胃大彎:將肝向上拉,胃竇向下拉開,暴露肝胃韌帶,將左手示、中指自肝胃韌帶無血管區剪開處伸入,並繞過胃後壁於胃結腸韌帶無血管區穿出,引入一紗布條以備牽引(圖7)。
如病變為非惡性腫瘤,胃結腸韌帶可以靠近網膜血管切斷;若為惡性腫瘤,則需自橫結腸緣切除大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