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散文诗两篇 上海五四制版
- 格式:ppt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语文教材目录(五四制)六年级上第一单元阅读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3、短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容4、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5、童趣沈复6、《论语》十则综合性学习我就是我第二单元阅读7、风筝鲁迅8、羚羊木雕张之路9、拥你入睡肖复兴10、散步莫怀戚11、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12、《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邱与友期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第三单元阅读13、春朱自清14、济南的冬天老舍15、夏感梁衡16、秋天何其芳17、春风林斤澜18、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第四单元阅读19、莺布封20、看云识天气朱泳燚21、绿色蝈蝈法布尔22、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23、科学24小时田志伟24、山市蒲松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第五单元阅读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6、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27、女娲造人袁珂28、忙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29、《伊索寓言》两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30、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综合性学习想象天地宽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1、理想流沙河2、短文两篇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苏珊3、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4、我的信念玛丽·居里5、小溪流的歌严文井6、为学彭淑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第二单元阅读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8、爸爸的花落了林海音9、丑小鸭安徒生10、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11、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12、伤仲永王安石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第三单元阅读13、黄河颂光未然14、最后一课都德15、开学的日子老舍16、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18、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第四单元阅读19、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0、在沙漠中心圣埃克絮佩里21、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22、真正的英雄里根23、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李方24、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画探险第五单元阅读25、猫郑振铎26、鹤群翔空江口涣27、华南虎牛汉28、马布封29、森林中的绅士矛盾30、狼蒲松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名著导读《童年》:在苦难中长大的人《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1、新闻两则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芦花荡孙犁3、勇气狄斯妮4、*蜡烛西蒙诺夫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6、*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第二单元阅读7、阿长与《山海经》8、背影朱自清9、台阶李森祥10、*冬日看海人刘心武11、*信客余秋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第三单元阅读13、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4、*桥之美吴冠中15、苏州园林叶圣陶16、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郭黛姮17、故宫博物院黄传惕18、*说“屏”陈从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第四单元阅读19、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20、奇妙的克隆谈家桢2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2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章23、*生物入侵者梅涛24、*落日的幻觉黄天祥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第五单元阅读25、三峡郦道元26、*与朱元思书吴均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观潮周密29、*湖心亭看雪张岱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汉乐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论性的批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1、社戏鲁迅2、安塞腰鼓刘成章3、*竹影丰子恺4、*观舞记冰心5、*二胡高维生6、口技林嗣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第二单元阅读7、邓稼先杨振宁8、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0、*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1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1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追星”第三单元阅读13、*最出色的球员迈克尔·乔丹14、*我打败了男子汉张山15、我的梦想史铁生16、门外观球铁凝17、*下棋梁实秋18、纪昌学射《列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体育第四单元阅读19、敬畏自然严春友20、*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21、*旅鼠之谜位梦华22、大雁归来利奥波德23、*斯还不死24、喂——出来星期一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第五单元阅读25、桃花源记陶渊明26、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7、*核舟记魏学洢28、*卖油翁欧阳修29、*王冕读书宋濂30、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课外古诗词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登飞来峰王安石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1、云南的歌会沈从文2、端午的鸭蛋汪曾祺3、吆喝萧乾4、春酒琦君5、*俗世奇人冯骥才泥人张好嘴杨巴6、*绝唱刘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第二单元阅读7、雪鲁迅8、雷电颂郭沫若9、短文两篇巴金日月10、紫藤萝瀑布宗璞11、*海燕高尔基12、*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秋天的踪迹第三单元阅读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5、谈读书培根16、不求甚解马南邨17、*怀疑与学问顾颉刚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四单元阅读19、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0、*周处刘义庆21、马说韩愈22、捕蛇者说柳宗元23、*日喻苏轼24、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五单元阅读25、晏子使楚《晏子春秋》26、西门豹治邺褚少孙27、*童区寄传柳宗元28、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9、*芋老人传周容30、陌上桑《乐府诗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破除生活中的迷信课外古诗词背诵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1、藤野先生鲁迅2、我的母亲胡适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4、三颗枸杞豆程海5、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6、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第二单元阅读7、敬业与乐业梁启超8、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9、纪念伏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10、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11、傅雷家书两则1954年10月2日1955年1月26日12、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阅读13、故乡鲁迅14、孤独之旅曹文轩15、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6、心声黄蓓佳17、白色鸟何立伟18、同桌阿伦秦文君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第四单元阅读19、陈涉世家司马迁2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1、隆中对陈寿22、出师表诸葛亮23、词五首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第五单元阅读24、公输《墨子》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6、鱼我所欲也《孟子》27、《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8、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外古诗词背诵行行重行行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名著导读《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1、沁园春·雪毛泽东2、雨说郑愁予3、*星星变奏曲江河4、*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济慈夜叶赛宁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阅读6、谈生命冰心7、那树王鼎钧8、*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9、*人生勃兰克斯10、*提醒幸福毕淑敏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关注我们的社区第三单元阅读11、孔乙己鲁迅12、*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13、*卖蟹王润滋14、变色龙契诃夫15、*热爱生命(节选)杰克·伦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四单元阅读16、小石潭记柳宗元17、岳阳楼记范仲淹18、醉翁亭记欧阳修19、*满井游记袁宏道20、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第五单元阅读21、诫子书诸葛亮22、黄生借书说袁枚23、墨池记曾巩24、*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25、*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人间自有真情在课外古诗词背诵终南别业王维苏幕遮范仲淹赠从弟刘祯无题李商隐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4、*中国的土地刘湛秋5、*外国诗两首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阅读6、智取生辰纲施耐庵7、*杨修之死罗贯中8、范进中举吴敬梓9、*香菱学诗曹雪芹10、*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冯梦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三单元阅读11、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12、变脸(节选)魏明伦13、*陈毅市长(节选)沙叶新14、*枣儿孙鸿15、*音乐之声(节选)勒曼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四单元阅读16、*大道之行也《礼记》17、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18、李广司马迁19、*陈叔宝亡国《资治通鉴》20、*卖柑者言刘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说服的艺术第五单元阅读曹刿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愚公移山《列子》23、《诗经》两首关雎蒹葭24、*山鬼屈原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杨炯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观猎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名著导读《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荷叶母亲》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亲情为主题,写出了亲情的丰富与多样。
鲁迅先生的《风筝》洋溢着浓浓的手足同胞之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描述了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散步》勾勒了一个和美的家庭;《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爱的光辉,是难得的幸福与欢乐(正如红莲);远离或失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深切,自己是何等孤单与无助(如同白莲)。
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跟作者、跟母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去分享与珍惜真挚美好的亲情。
在教学中,先由听歌引起学生共鸣——母爱,引出课文,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作者、听读课文、欣赏诗画、聆听音乐等,融入学生朗读、师生探讨交流、小组合作、师生练笔等形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把听、说、读、练、思、赏、搜等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借此提高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学情分析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
我面对的是一群正需要用感情去感化的农村孩子,他们对语文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是比较弱的。
因此,要上好这节课,教师就要做好引导,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文中去,不能为学课文而学课文,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课⽂《词两⾸》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课⽂原⽂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滩鸥鹭。
《渔歌⼦》 唐·张志和 西塞⼭前⽩鹭飞, 桃花流⽔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 斜风细⾬不须归。
苏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9课《词两⾸》课后习题 ⼀、看拼⾳写词语。
⼆、请给下列字注⾳。
鳜鱼( ) 箬( ) 笠( ) 蓑( )⾐ 三、课内外知识链接。
1.《词两⾸》《如梦令》是宋代词⼈李清照所作。
词⼈回忆了_______。
表现了作者_______。
《渔歌⼦》是唐代词⼈张志和所作,描绘了_______,朔造了_______,赞美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
2.《如梦令》和《渔歌⼦》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_______。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 _______。
4.李清照另外⼀⾸《如梦令》:_______。
5.《渔歌⼦》描写的⾃然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幅美丽的_______。
6.《渔歌⼦》中张志和说“斜风细⾬不须归”,表⾯看“不须归”的原因是_______,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_______。
7.《渔歌⼦》勾勒了⼀幅_______,塑造了⼀位_______。
8.部分词的意思及全词的意思。
《如梦令》 常:_______。
沉醉:_______。
兴尽: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词两首】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分别是《如梦令》和《渔歌子》,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课文原文《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词两首》之《如梦令》赏析《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
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
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
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
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
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
六下语文第九课
六下语文第九课是关于《诗经》的学习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文学宝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九课主要讲解了《诗经》中的《采蘩》和《周南》两篇古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采蘩》这首古诗。
《采蘩》是《诗经》中的一篇风雅诗,表达了一位少女在采摘芳香的蘩草时的心情。
诗中描写了少女采蘩的场景,通过描述少女的举止和神情,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高贵。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采蘩采蘩,薄言采之”、“在原,莫乱子”等,表现出了作者对少女的赞美之情,展示了古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接着,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周南》这篇古诗。
《周南》是《诗经》中的一篇国风诗,通过描写南国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南国的景色和风物,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如“采采黍,南山有台”、“葛藟席,栗之叶之”,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南国的风情和诗人的情感。
在学习《诗经》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古代诗人的高超才华,还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通过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力量。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品味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让诗歌的美好永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生活。
愿大家在诗歌的海洋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启发,让诗歌成为我们心灵的一片净土,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内涵。
祝愿大家在诗歌的世界里,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长!。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用倒叙的方式引出回忆后,文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几件事。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要学习以下几点:一,让学生收集资料和借助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人物神态、外貌等的描写,感悟人物的崇高精神;三是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对比的写作手法,掌握文章的叙述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阅读是一种对话”。
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课的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其对话的内容至少包括:读懂了什么,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享受怎样的审美乐趣。
所以,《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扣住本文的主旨部分--“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这样?”展开的。
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同志的高大的形象和革命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对比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