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攻略 专题3 离子反应 氧化
- 格式:doc
- 大小:408.51 KB
- 文档页数:9
1.下列离子或分子能够在指定的分散系中大量共存的是( )A .与铝反应生成大量氢气的溶液中:Mg 2+、K +、HCO -3、NO -3B .0.1 mol/L 的NaNO 3溶液中:K +、I -、Cl -、SO 2-4C .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Fe(CN)6]3-、NH +4、Cl -、NO -3D .空气中:SO 2、NO 、N 2、NH 3错误;D.NO 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存在,故D 错误。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pH =1的溶液:Ag +、Al 3+、Cl -、SO 2-4B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 +、K +、HCO -3、S 2- C.c (OH -)c (H +)=10-12的溶液:NH +4、Cu 2+、NO -3、Cl - D .水电离产生的c (OH -)=10-12mol/L 的溶液:K +、Fe 2+、SO 2-4、NO -3解析:选C 。
A.pH =1的溶液,显酸性,Ag +分别与Cl -、SO 2-4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 错误;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溶液显碱性,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 -3,故B 错误;C.c (OH -)c (H +)=10-12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 正确;D.水电离产生的c (OH -)=10-12 mol·L -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 2+,酸溶液中Fe 2+、NO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D 错误;故选C 。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 -1NaOH 溶液:K +、Na +、SO 2-4、CO 2-3B .0.1 mol·L -1Na 2CO 3溶液:K +、Ba 2+、NO -3、Cl -C.0.1 mol·L-1FeCl3溶液:K+、NH+4、I-、SCN-D.c(H+)/c(OH-)=1×1014的溶液:Ca2+、Na+、ClO-、NO-3解析:选A。
专题三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真题研练·析考情【真题研练】1.[2022·全国甲卷]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S2-+2H+===H2S↑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Al3++4NH3+2H2O===Al O2−+4N H4+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 O32−+CO2+H2O===HSi O3−+HC O3−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2++2OH-+2H++SO42−===BaSO4↓+2H2O2.[2022·广东卷]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酸化的3% NaCl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B.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C.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D.加入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3.[2022·湖南卷]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H+和e-转移(如a、b和c),能将海洋中的N O2−转化为N2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N O2−发生氧化反应B.a和b中转移的e-数目相等C.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n(NO)∶n(N H4+)=1∶4D.过程Ⅰ→Ⅲ 的总反应为N O2−+N H4+===N2↑+2H2O4.[2022·辽宁卷] 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褪色原因为I2被Fe还原B.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C.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D.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I-被氧化5.[2021·山东卷](双选)实验室中利用固体KMnO4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与H均为氧化产物B.实验中KMnO4只作氧化剂C.Mn元素至少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D.G与H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5 mol【考情分析】核心突破·提能力考点1 离子反应【核心梳理】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基本方法2.离子共存问题审题“三大”注意(1)审清题干中的要求:①一定能大量共存;②可能大量共存;③不能大量共存。
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知识点专题突破—《离子反应》【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考点梳理】考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实例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
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2、2、3、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考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要点诠释: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4、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溶液强,但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
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4242-;442—;(3)2223—+ ;3·H24+;H2+33(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
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2018届二轮复习离子反应专题1.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正极反应:O2+4e-+4H+=2H2OB.小苏打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2O CO32-+H3O+C.氯碱工业和工业冶炼金属钠的阳极反应均为:2Cl--2e-=Cl2↑D.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的离子方程式:2AlO2-+CO2+3H2O=2Al(OH)3↓+CO32-解析1.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A项错误;小苏打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 H2CO3+OH-,B项错误;电解饱和食盐水和工业上电解熔融的NaCl冶炼金属钠时,阳极反应均为2Cl--2e-=Cl2↑,C项正确;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D项错误。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镁固体:Mg(OH)2+2CH3COOH=Mg2++2CH3COO-+2H2O B.H2O2溶液中加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2MnO4-+3H2O2+6H+=2Mn2++6H2O+4O2↑C.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D.NH4HSO4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NH4++H++SO42-+Ba2++2OH—=NH3·H2O+BaSO4↓+H2O解析2.A项中,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式的拆写都正确,A项正确;B项中,得失电子不守恒,正确的反应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B项错误;C项中,Ca(HCO3)2溶液和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OH)2=2CaCO3↓+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C项正确;D项中,NH4HSO4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时,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正确,拆写正确,故D项正确。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1.有A 、B 、C 、D 、E 、F 六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分别是NH3·H2O、Na2CO3、MgSO4、NaHCO3、HNO3和BaC12溶液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一”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空格表示实验未做。
试推断其中F 是()A.Na2CO3溶液B.MgSO4溶液C.NaHCO3溶液D.BaCl2溶液【答案】C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Fe2+的溶液:Na+、SO42+、NH4+、Fe(CN)63-B.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H4+、CH3COO一、SO42+、Mg2+C.某无色溶液:OH一、K+、ClO一、Ba2+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K+、I一、NH4+、H+【答案】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别与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可区别煤油与植物油B.煤含有苯、甲苯等,先干馏后分馏获可得苯、甲苯等芳香烃C.在水电离出H+浓度为1×10-12mol/L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Fe2+、Na+、NO3-、Cl-D.在NH4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答案】A4.下列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遇到苯酚显紫色的溶液:SCN-、Na+、SO32-、Cl-B.含有Na2CO3的溶液:Al3+、Ca2+、Cl-、NO3-C.通入足量CO2的溶液:K+、SiO32﹣、Cl﹣、NO3﹣D.25℃时pH<7的溶液:K+、Cu2+、Fe3+、NO3-【答案】D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Mg2+、Al3+、NO-3、ClO-B.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Na+、Cu2+、NO-3、I-C.0.1 mol·L-1 Na2CO3溶液中:NH+4、K+、SO2-4、Cl-D.c(H+)/c(OH-)=1×1012的溶液中:Ca2+、Na+、SiO2-3、HCO-3【答案】C6.下列有关0.1mol/LNa2S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存在两个平衡、七种粒子B.该溶液中K+、NH4+、NO3-、Al3+可以大量共存C.滴加少量稀硫酸,充分振荡无现象D.通入足量S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S2-+ SO2 + 2H2O === 3S↓+ 4OH- 【答案】C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水电离的c( H+)= 1xl0-13 mol/L的溶液中:K+、Na+、SiO32-、SO42-B.1.0 mol/L的CH3COOH溶液:K+、Fe3+、NO3﹣、Cl﹣C.在c(OH﹣)/c(H+)=1×1012的溶液:NH4+、Ca2+、C1﹣、K+D.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Na+、CO32﹣、NO3﹣、SO32﹣【答案】B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在0.01mol•L-1B a(O H)2溶液中:Na+、NH4+、NO3-、HCO3-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Mg2+、Fe2+、NO-3、Cl-C.含有苯酚的溶液中:K+、Cl-、Br-、Fe3+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I-、SO42-【答案】D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pH=l的溶液:Ag+、A13+、C1-、SO42-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K+、HCO3-、S2-C.的溶液:NH4+、Cu2+、NO3-、Cl-D.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 mol/L的溶液:K+、Fe2+、SO42-、NO3-【答案】C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c(OH-)=0.1mol/L的溶液:Na+、K+、CO32-、ClO-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Na+、Al3+、CO32-、AlO2-C.含有Fe3+的溶液中:Na+、Al3+、Cl-、SCN-D.pH=1的溶液中:Fe2+、Cl-、NO3-、K+【答案】A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K+、Fe3+、SO42-、Cl-B.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K+、Na+、AlO2-、CO32-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Na+、NO3-、SO42-D.= 1×10-13mol/L的溶液中:NH4+、Cu2+、Cl-、NO3-【答案】D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84”消毒液中:K+、CO32-、Na+、I-B.=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C.能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Na+、CH3COO-、Fe3+、SO42-.D.通入足量的H2S后的溶液中:Al3+、Cu2+、SO42-、Cl-【答案】B1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B.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Ba2+、NO3-、K+、SO32-C.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NH4+、Na+、Cl-、SCN-D.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SO42-、NO3-【答案】D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溶解Al(OH)3的溶液:NH4+、K+、SO42-、HCO3-B.0.1 mol/L的AlCl3溶液中:Na+、K+、SO42-、HCO3-C.25℃时,水电离出的c(H+)=1×l0-l3 mol/L的溶液中:K+、Ba2+、NO3-、S2-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Ba2+、NO3-、Cl-【答案】D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用FeCl3溶液吸收废气中的H2S气体,离子方程式为:Fe3++H2S=Fe2++S↓+2H+ B.在0.1 mol/L的AlCl3溶液中,Na+、K+、SO42-、HCO3-均可大量共存C.常温下pH = 4的NaHC2O4溶液中:c(H2C2O4)>c(C2O42-)D.已知25 ℃时NH4CN溶液显碱性,则25 ℃时的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K(HCN) 【答案】D16.下列各组中微粒能大量共存,且当加入试剂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答案】D1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K+、NH4+、MnO4-、HCO3-B.0.10 mol·L-1 KI溶液:Al3+、Fe3+、Cl-、SO42-C.滴入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a+、Ca2+、NO3-、Cl-D.c(H+)=1×10-12 mol·L-1的溶液:Mg2+、Cu2+、NO3-、SO42-【答案】C18.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1.0mol·L-1KNO3溶液:H+、Fe2+、Cl-、SO42-B.pH=1的溶液:NH4+、Al3+、SO42-、Br-C.0.1 mol·L-1FeCl3溶液:NH+4、H+、I-、SCN-D.常温下,在c(H+)水·c(OH-)水=10—26的溶液中:K+、Fe2+、Cl-、NO3-【答案】B19.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遇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l-、Ba2+、CH3COO-B.常温下K w/c(H+)=1×10-13mol/L的溶液中:SO42-、Fe2+、ClO-、NH4+C.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的溶液中:Na+、K+、Cl-、HCO3-D.0.5mol/LAlCl3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Ca2+、AlO2-、K+、CO32-【答案】A2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H4Fe(SO4)2的溶液中:H+、Mg2+、Br-、NO3-B.含有大量HCO3-的溶液:NH4+、Ca2+、A1O2-、I-C.浓度为3%的H2O2溶液:H+、Fe2+、C1-、SO42-D.c(S2-)=0.1mo1.L-1的溶液中:Na+、NH4+、ClO-、SO42-【答案】A。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3: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附解析)考纲指导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5.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Ⅰ.客观题(1)考查限定条件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考查通过实验操作、离子检验,推断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3)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辨析及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4)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考查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Ⅱ.主观题(1)结合无机化工流程及实验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考查离子检验方法和操作步骤的描述。
(3)通常以典型物质或工业生产流程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运用守恒规律的应用。
知识梳理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
3.记忆常见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的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少数盐强酸:HCl、HI、HClO4、H2SO4、HNO3等;弱酸:H2CO3、CH3COOH、HF、HClO等。
强碱:NaOH、KOH、Ba(OH)2等;弱碱:NH3·H2O、Fe(OH)3、Cu(OH)2、Al(OH)3等。
绝大多数盐:BaSO4、CaCO3、BaCl2等;少部分盐:(CH3COO)2Pb等。
二、离子反应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易挥发的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技巧①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书写时采用“少定多变法”。
二轮复习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三步解题法与离子推断4项基本原则1.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准则:看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否反应。
其判断步骤:先看条件,后看反应。
(1)先看条件——题干条件①看准题干要求,需辨别的离子组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是“可能”还是“一定”。
②看准附加条件,如溶液的颜色(若为无色溶液,则MnO 4-、Fe 3+、Cu 2+、Fe 2+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溶液的酸碱性;特定离子或分子的存在等。
(2)后看反应——所给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反应类型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Ba 2+与CO 32-、SO 42-、SO 32-;SiO 32-与H +不能大量共存生成气体H +与CO 32-、HCO 3-、S 2-、SO 32-等不能大量共存生成弱电解质H +与OH -、ClO -、F -、CH 3COO -不能大量共存①澄清溶液不代表无色。
②含有大量Fe 3+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
③含有大量NO 3-的溶液,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含有大量AlO 2-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
⑤能发生互相促进水解反应的离子也可能大量共存。
如:NH 4+与CH 3COO -、CO 32-,Mg 2+与HCO 3-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情况,但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然能大量共存。
2.化学实验与离子检验 (1)沉淀法在离子检验中的应用(3)显色法在离子检验中的应用-,Fe3++3SCN-===Fe(SCN)3Fe3+KSCN溶液红色Fe3++3SCN-===Fe(SCN)3Na+、K+Pt(Fe)丝和稀盐酸火焰分别呈黄色、紫色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离子共存题目的3步解题流程离子推断中的4项基本原则题组一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1.(2018·潮州模拟)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L -1的KNO 3溶液:H +、Fe 2+、Cl -、SO 42-B .通入过量SO 2气体后的溶液:H +、Ca 2+、Fe 3+、NO 3-C .通入足量CO 2的溶液:H +、NH 4+、Al 3+、SO 42-D .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 +、K +、CO 32-、NO 3-解析:选C A 项,1.0 mol·L -1的KNO 3溶液中,NO 3-、H +和Fe 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 项,通入过量SO 2气体后的溶液中,SO 2能被离子组合(NO 3-、H +)和Fe 3+氧化,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 项,通入足量CO 2的溶液中,各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而能大量共存,正确;D 项,与铝反应产生大量H 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溶液中,H +和CO 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溶液中存在NO 3-不能产生H 2,错误。
专题3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
解析:D项发生的反应为2H2O=====通电2H2↑+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C项为物理变化;B项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2.(2018·南京学情分析)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烧碱溶液除去尾气中的Cl2:Cl2+OH-===Cl-+HClO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制备Al(OH)3:Al3++3NH3·H2O===Al(OH)3↓+3NH+4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MgCl2溶液:2Cl-+2H2O=====电解Cl2↑+H2↑+2OH-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氯气与烧碱反应,产物是NaClO,而不是HClO,A项错误;实验室制Al(OH)3可选用铝盐和弱碱反应,因为Al(OH)3不溶于弱碱,B项正确;电解饱和MgCl2溶液时,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C项错误;D项电荷不守恒,错误。 答案:B 3.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圆圈内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解析:水中氢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氧元素处于最低价,具有还原性,水作还原剂的反应是-2价的氧元素被氧化成O2的反应。水作氧化剂的反应是+1价的氢元素被还原成H2的反应,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反应是既没有O2产生又没有H2产生的反应。各个反应的方程式及水的作用分析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 是否是氧化 还原反应 水的作用 甲 SO3+H2O===H2SO4 不是 非氧化剂,非还原剂 乙 Cl2+H2O===HCl+HClO 是 非氧化剂,非还原剂 丙 3NO2+H2O===2HNO3+NO 是 非氧化剂,非还原剂 丁 2Na+2H2O===2NaOH+H2↑ 是 氧化剂 答案:C 4.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体积相同且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 ①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 ②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 ③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浓度 ④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Cu与浓、稀硝酸反应中的相关问题,难度中等。从题意看,酸是足量的,故Cu全部反应,因为Cu的量相等,所以转移电子数也相等,即①③对;因为硝酸的浓度不同,故反应速率,反应时生成的气体包括气体的体积都不同,故②④错,综上,选A项。 答案:A 5.(2018·四川,10)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含有SO2-4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解析:根据①推知甲一定为Ba(OH)2,根据②推知乙显强酸性,故乙一定为硫酸,丙中含有Cl-,为MgCl2,则丁一定为NH4HCO3,D不正确,选D。 答案:D 6.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位为2B级潜在致癌物。我国实行的矿泉水新标准规定矿泉水中溴酸盐的含量最高不得超过0.01mg·L-1。已知KBrO3可发生下列反应:2KBrO3+I2===2KIO3
+Br2,下列有关溴酸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溴酸钾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该反应说明I2也可以置换出Br2 C.该反应说明I2的还原性强于Br2 D.该反应与2KI+Br2===2KBr+I2相矛盾
解析:A项,由题中反应KBrO3+5→Br20可知,KBrO3具有氧化性,又因KBrO3+5中Br显+5价,不是最高价,故也具有还原性,A项正确。C项,在反应2KBrO3+I2===2KIO3+Br2中,I2是还原剂而Br2是还原产物,故I2的还原性强于Br2,C正确。从2KI+Br2===2KBr+I2可判断出氧化性:Br2>I2,这与I2的还原性强于Br2并不矛盾,因此D错误。 答案:D 7.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以下反应关系: ①KBrO3能将I-氧化成KIO3,本身被还原为Br2; ②Br2能将I-氧化为I2; ③KIO3能将I-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为Br2,本身被还原为I2。 向KBrO3溶液中滴加少量KI的硫酸溶液后,所得产物除水外还有( ) A.Br-、I2 B.Br2、Br-、I2 C.Br2、I2、IO-3 D.Br2、IO-3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连续反应和过量分析的试题。由题意知氧化性顺序为BrO-3>IO-3>Br2>I2,还原性顺序为I->Br->I2>Br2。假设KBrO3的量一定,加入KI的量由少到多,所得产物(除水外)依次为①Br2、IO-3;②Br2、I2、IO-3;③Br2、I2;④Br2、Br-、I2;⑤Br-、I2。②③④⑤所发生的反应分别是加入的I-与IO-3、Br2的反应(IO-3的氧化性比Br2
强)。
答案:D 8.(2018·天津理综,5)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2Fe3+===Cu2++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H2O===2Na++2OH-+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6H++5H2O2===2Mn2++5O2↑+8H2O 解析:B选项氧原子的得失电子不守恒;C选项HClO为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D选项离子方程式本身没问题,但由于HCl也有还原性,所以KMnO4能将浓盐酸氧化,不能实现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的目的。 答案:A 9.(2018·陕西西安质量检测)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在反应中若有6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问题,难度中等。A项,在该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元素的变化价态来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质量之比也为1:2,同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对,B错、C错;通过在反应中的转化关系,可知3mol NO2~1mol NO~2mol e-,因此,有6mol NO2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为4mol,D错。 答案:A 10.(2018·江西新余一中模拟)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双选)( )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Fe>Cu B 左侧棉花变橙色,右侧棉花变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溶解性:AgCl>AgBr>Ag2S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有浑浊现象 非金属性:Cl>C>Si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形成原电池时,活泼的金属作负极,氢气在正极生成,A对;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所以氧化性Cl2>Br2、Cl2>I2,但此实验无法证明氧化性Br2>I2,B错误;在沉淀的转化中,溶解平衡向着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物转化,C对;最高价的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才能反映出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题中用的是盐酸而不是高氯酸,故D错。 答案:B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2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所给还原过程的反应式看NO-3得电子,即HNO3作氧化剂,要能使该反应发生必须加入还原剂,因此(甲)只能是Cu2O,反应方程式如下: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在该反应中HNO3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生成了Cu(NO3)2]。 (3)若产生0.2mol的气体(NO),则转移的电子数为(5-2)×0.2mol=0.6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推知,可能是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使产物中生成了部分NO2。 答案:(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酸性 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