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套教材关于“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数学广角.................................................................4课时

植树问题(一)。(教材第106页)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毛线绳一根。

1.激情引入。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

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

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练习。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

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

(5)猜测。

猜一猜,谁的思路对。

(6)集体反馈,发现规律。

经过集体交流,发现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100米长的小路上共有20个间隔,那么就可以栽21棵树。

(7)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因为植树总数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一共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植树多少棵。

(8)研究列式的方法。

100÷5=20(段) 20+1=21(棵)

教师表扬能自己正确列式的学生,并请他们阐明思考过程。

2.尝试。

(1)出示例题:在一条18米长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多少盆花?

(2)读题,理解题意。

(3)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4)找寻数量间的关系。

同伴探究,并得出结论。

(5)独立列出算式。

(6)集体反馈。

指名板书:18÷3=6(段) 6+1=7(盆)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步的意思。

1.有一根绳子,每隔2米挂一盏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4盏灯笼。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学校领操台前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如右图)

1.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2.一个小学生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三楼上到六楼需要多长时间?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4-1=13(段) 2×13=26(米)

2. 12÷2=6(段) 6+1=7(面)

思维训练

1. 1000÷8=125(段) 125+1=126(盏) 126×2=252(盏)

2.40÷(3-1)=20(秒) 20×(6-3)=60(秒)=1(分)

植树问题(一)

两端都种:株数=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例1:100÷5=20(段)20+1=21(棵)

1.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2.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

教材用四幅图来呈现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讨论过程。首先由一个男孩儿说出可能会想到的答案:“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接着一个女孩儿问:“对吗?”来引发学生思考。接下来呈现了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这里采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除法来解决。紧接着在第三幅图里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最后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遇到问题时,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最后提出:“你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材在这里呈现的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索规律,比较直观、简洁,学生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三、四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环节设计上,我主要由游戏引入,揭示“间隔数”;接着是自主解题,根据要求想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探索和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是尝试和拓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植树问题(二)。(教材第107页)

1.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

重点:掌握“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不同长度的彩纸条,多媒体课件。

1.回答。

提问:已知全长和株距,怎样求株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株数=全长÷株距+1

那么已知株距和株数,怎样求全长呢?

答后板书:全长=株距×(株数-1)

2.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另一种植树问题。

1.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教材图,帮助理解。

(3)分组看图讨论。

(4)尝试列式计算。

(5)集体交流。

教师板书:60÷3=20(段) 20-1=19(棵) 19×2=38(棵)

(6)质疑。

为什么减1?(因为两端都不种树,所以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为什么要乘2?(因为是在两馆间的路两旁植树,所以要乘2)

(7)比较与例1的不同。

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例1是两端都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

例2是两端都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少1。

(8)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讲述: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60米里面有多少个3米,就是多少个间隔。我们知道大象馆和猩猩馆在路两端,也就是说两端不栽树,所以间隔数就比植树的棵数多1。

2.小游戏。

这里有一张彩纸条,老师想把它等分成2份,需要用剪刀剪几次?(一次)

请你们拿出彩纸条,分别把它们分成3段、4段、5段,看一看要剪几次。

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少1。

1.两根栏杆之间每隔3米放一个障碍物,一共放了8个。这两根栏杆相距多少米?

2.两栋楼之间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 15棵。这两栋楼相距多少米?

3.甲、乙两地相距4千米,每隔800米设一个站牌(甲、乙两地各设一个)。甲、乙两地一共设有多少个站牌?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8+1)×3=27(米)

2. (15+1)×2=32(米)

3. 4千米=4000米4000÷800+1=6(个)

教材习题

第107页做一做:1. 2km=2000m(2000÷50+1)×2=82(盏) 2. 35÷5=7(棵)

植树问题(二)

两端都是不种:株数=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60÷3=20(段)20-1=19(棵)19×2=38(棵

)

1.本节课上得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3.如果在探究植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另外,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小组合作研究的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的两端都不栽树。解决这个问题时,教材首先给出一个学生的错误结果:“60÷3=20,每边有20个间隔,所以每边要栽21棵树。”但是学生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由于小路的两端是大象馆

和猩猩馆,所以不用栽树了。小精灵这时提醒学生注意:“可是小路两端是……”由于学生前面有了探索的经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当两端都不栽树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利用发现的规律再来完成例题里的计算。

植树问题

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

植树问题(三)。(教材第108页)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围棋棋盘。

1.回忆。

前两节课都学习了有关“植树问题”的哪些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忆内容,教师整理板书:

(1)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多1。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

棵数=全长÷株距+1株距=全长÷(棵数-1) 全长=株距×(棵数-1)

(2)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也就是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

全长=株距×棵数棵数=全长÷株距株距=全长÷棵数

(3)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少1。

棵数=全长÷株距-1株距=全长÷(棵数+1)

2.设想。

你还知道有关“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给同伴做一个介绍,说一说你是从哪知道或学到的。

3.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第三种“植树问题”,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也很有意思,看谁最先发现规律。

1.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从情境中知道张伯伯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每隔10m栽1棵树,问题是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引导学生:把这类问题转化成在封闭的图形上植树的问题。

师:什么是封闭图形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无论什么图形,只要起点和终点重合,即首尾相连就是封闭图形。如下图所示:

师:观察封闭图形上的棵数与间隔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棵数等于间隔数。

教师板书。

师:本题该怎么解答呢?

生:因为圆形池塘是封闭图形,根据“棵数等于间隔数”解答。120÷10=12(棵)

师:如果把圆拉成直线,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下图:

生:间隔数与棵数相同,也就是相当于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的情况。

2.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自主探究或同伴共同探究。

(5)集体交流。

(6)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7)套用关系式进行验证。

(8)解答。150÷15=10(盏)

1.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共需树苗多少棵?

2.社区有一块正方形活动区,每边都栽种19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3.时钟6时敲6下,10秒敲完。那么12时敲几下,需要几秒?

一个社区花园,它是由四个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大的等边三角形。已知从每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开始,到下一个顶点均匀栽有9棵花。大三角形边上栽有多少棵花?整个花园共栽有多少棵花?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50÷2=75(棵)

2. (19-1)×4=72(棵)

3. 10÷(6-1)=2(秒) 2×(12-1)=22(秒)

思维训练

大三角形三条边上共栽花:(9×2-1-1)×3=48(棵)

中间小三角形三条边上共栽花:(9-2)×3=21(棵)

整个花园共栽花:48+21=69(棵)

教材习题

第108做一做:150÷15=10(盏)

植树问题(三)

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株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

1.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2.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材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优等生自主探索这种植树问题中包含的规律。即栽树的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

植树问题存在的几种情况

这几天我们共同研究了“植树问题”,想一想,“植树问题”存在几种情况,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1.不封闭的情况。

(1)两端都植树:棵数=全长÷株距+1 (2)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株距=全长÷(棵数-1) 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

(3)两端都不植树:棵数=间隔数-1=全长÷株距-1

株距=全长÷(棵数+1)

2.封闭的情况。

棵数=间隔数=周长÷株距

关于“植树问题”的练习。(教材第109~111页)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条件,解决“植树问题”。

2.熟练应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

重点:能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练习投影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这几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解决实际问题。

(1)板书:

四(1)班同学办安全小报,全班48人每人展示一张。在每张作品的四个角都钉上图钉,一共需要多少个图钉?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重点是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

(4)分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

①共1行,每行48张。列式:(1+1)×(48+1)=98(个)

②共2行,每行24张。列式:(2+1)×(24+1)=75(个)

③共3行,每行16张。列式:(3+1)×(16+1)=68(个)

④共4行,每行12张。列式:(4+1)×(12+1)=65(个)

⑤共6行,每行8张。列式:(6+1)×(8+1)=63(个)

还有其他方法吗?

最简单的方法是48×4=192(个)。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图钉,生活中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法。

(5)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布置展板。

(6)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2.拓展。

(1)板书练习。

李明上楼,从第一层到第三层要走36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各层之间台阶数相同)

(2)理解题意。

(3)尝试解答。

(4)交流反馈。

(5)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讲述:我们把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看作1个间隔,第二层到第三层看作1个间隔,所以李明从第一层到第三层共走了2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求出每相邻两层楼梯之间的台阶数为36÷(3-1)=18(级)。而从第一层到第六层共走了5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得,18×(6-1)=90(级)。

(6)归纳。

这道题从表面看并不是“植树问题”,但是我们把层数看成棵数,可以抽象成为一条线段上的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1.计划在一条长8064米的水渠的一条边上植树,包括两端在内,共植169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椭圆形的跑道周长是400米。每隔40米装一盏红灯,两盏红灯之间装2盏绿灯。一共装多少盏灯?

舞蹈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舞蹈队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8064÷(169-1)=48(米)

2.红灯:400÷40=10(盏) 绿灯:10×2=20(盏) 10+20=30(盏)

思维训练

60÷4+1=16(人) 16×16=256(人)

教材习题

练习二十四

1. 25-1=24(棵)

2. 12÷1+1=13(个)

3. 3000÷200+1=16(根)

4. (36-1)×6=210(m)

5. 8÷4×(12-1)=22(秒)

6. 32÷4-1=7(盆)

7. 42÷3=14(处)

8. (5-1)×8=32(分)

9. (51-1)×2=100(米) 100÷(26-1)=4(米)

10. x=55x=3.5x=5x=3x=12x=29

11. 6+(10-1)×4=42(人) (38-6)÷4+1=9(张)

12. 60÷5=12(颗)

13. (60+40)×2÷5=40(棵)

14*. (19-1)×4=72(枚)

15*. (15-1)×4=56(名) 15×15=225(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综合练习A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综合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一填。 (共3题;共7分) 1. (3分)用2,5,8二个数字可以组成_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 2. (3分)用0,3,6,9可组成_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 3. (1分) (2020三下·蕲春期末) A、B、C、D一共4个同学参加羽毛球比赛,每2个人比赛一场,一共要进行________场比赛。 二、看图填空。 (共2题;共2分) 4. (1分)小红要从下面选1个文具盒和1件其他的文具,她有________种选择。 5. (1分)分水果。 每只小动物只能分一个水果,有________种不同的分法。

三、解决问题。 (共4题;共20分) 6. (5分)从小明、小强、小林3名同学中选出2 名参加学校的象棋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7. (5分)二年级要布置教室,买来3盆花,老师派三名同学去搬,每人只能搬一盆.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8. (5分)从这些数中选取两个数,使其和被3除余1的选取方法有多少种?被3除余2的选取方法有多少种? 9. (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用不同颜色的旗子打出不同的旗语进行通话,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各1面,3面小旗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的旗语也不同,3面小旗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旗语?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教材整理汇编

数学广角 二上【搭配(一):简单的排列组合思想、有序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材97-99页,例1要探索用非0的3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个数,是排列问题。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第二个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的个数。 例2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从3个数中任取2个求和,确定得数的种类数。两个数相加之和与数的位置无关,是组合问题。其编排层次有2个。第一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和,第二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和的个数。 二下【推理:排列思想、推理的数学思想和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109-112页,例1以猜书的游戏活动,3本书每人各拿一本书、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教材呈现了摘录信息再连线的方法和综合排除法,其中右侧学生的方法又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肯定”后面可以补充为“小丽拿的是语文书或品德与生活书”,也可以是“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例2是让学生利用推理解决按要求在方格内填数的问题。在问题呈现上,教材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通过字母标示,对于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进行了提示,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二是通过小精灵的提示,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降低了思考难度;三是以两幅连续的学生交流图呈现了完整的推理思路,突出了学生对推理过程的体验和表述。 三上【集合:集合思想、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方法】 教材104-107页,在例1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参加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教材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找到交集的元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同时介绍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 三下【搭配(二):排列组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材101-105页,例1,要求学生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例2,通过两件上衣、三件下装的搭配,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 例3,通过求4支球队的比赛(每两个队赛一场即单循环)次数,教学组合问题。 四上【优化:运筹思想】

(精品)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及习题

五年级上册第七章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只载一端(封闭线路植树问题)如图:间隔数=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2、 两端都载:如图:间 隔数+1=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全长÷间隔长+1=棵数 全长÷(棵树-1)=间隔长3、 两端都不载如图:间隔数 -1=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全长÷间隔长-1=棵数全长÷(棵树+1)=间隔长基础知识 为了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 例题一一座桥长30米,在它的两边每隔5米有一盏灯,第一盏灯在桥的起点, 最后一盏灯在桥的终点,桥上一共有几盏灯? 举一反三 或

1、学校门前的一条路长42米,从头到尾栽树,每7米栽一棵,一共能栽几棵 树? 2、在一条长15米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花? 3、少先队员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了,一共栽了72 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4.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 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 题型二 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 “点数”=“段数”。 例题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题型三 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 “点数”=“段数”-1。

小学数学广角大全

小学六年级总复习之数学广角 1.四年级上册方案选择:(注:要列式和排队顺序和答) 例题:1.一个理发店,同时来了4位顾客。按他们所要理的发型,甲需要15分钟,乙需25分钟,丙需18分钟,丁需40分钟。理发师应该按什么顺序理发才能使这4位顾客理发及等侯的时间总和最少? 消耗时间顺序先后算式:15+18+25+40=98(分钟) 甲15 ① 乙15+18+25=58 ③ 丙15+18=33 ② 丁15+18+25+40=98 ④ 总耗时间:98分钟 答:甲最先理发,耗时15分钟,丙第二理发,耗时18分钟,乙第三理发,耗时33分钟,丁最后理发,耗时40分钟,最后总用时98分钟。 例2. 亮亮一家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喝鲜牛奶,亮亮妈妈需要做三件事:取牛奶、热牛奶和洗三个杯子。已知去取牛奶需要1分钟,热牛奶需要5分钟,洗一个杯子需要1分钟,亮亮一家喝到热牛奶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解题思路:首先想取牛奶要1分钟,然后洗杯子的同时可以热牛奶(共用5分钟),最后就能喝到牛奶了。 解答过程: 1+5=6(分)答:亮亮一家喝到热牛奶最快要用6分钟。 例3. 烤面包时,第一面要烤2分钟,烤第二面时只需1分钟。小丽用的烤面包机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要吃三片面包,最少要烤多长时间?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烤面包问题。 (2)解题思路: 第一片第二片第一片第三片第二 片第三片 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反 面反面 2分钟 1分钟2分钟 1 分钟 解答过程:最少要烤5分钟。 . .

解题后的思考:每次都让烤面包机中有两片面包,因为是三片面包,所以按正正、反正、反反的步骤来烤面包,所需时间最短。 例4.胜利小学和红旗小学举行象棋比赛,每校派出3名选手参赛,规定哪校有两名队员获胜,则该校就获胜。两校的参赛选手情况如下表:(名次高的都 如果胜利小学想要获胜,该怎样排兵布阵?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象棋比赛问题。 (2)解题思路:根据参赛选手的情况将所有可能的策略列出,最后找出获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广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小白乡西炉学校韩昌俊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也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点合理安排时间的日常积累知识,之前有烙饼问题这样的优选法的经验,所以学习本课还是有基础,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讲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学优化思想。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良好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中的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游戏导 入 二、活动体验,设计方 案三、深化理1.试一试,用“一边……一边……”说一句 话。 2.教师点评,引出“同时” 1、教师提示: (1)沏茶需要哪些工序,分别需要多长时 间? (2)沏茶的工序这么多,哪些事情要先 做?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你打算怎么 做? 2、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设计方案。 (3)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4)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案中选择合理、快 捷的方案。 (5)添画箭头,完成流程图。 1、巩固练习 学生回答 1、自学例2思考下面问 题 2、设计方案 (1)在小组内拿出信封 里的工序卡纸片摆一摆, 设计出一种尽快让客人 喝上茶的方案,并计算出 整个过程一共用了多少 时间。 (2)学生用工序卡纸片 在黑板上摆一摆, (3)小结:做一件事情, 在考虑好先后顺序的基 础上,用同时来做几件事 的方法,可以缩短时间, 提高效率。 为下面同时进 行两件或多件 事埋下伏笔。 先弄清楚工 序,与生活紧密 相连,体验生活 中的数学。 通过让学生摆 放的方式,动手 动脑,体验设计 的过程。 此设计是对例

小学数学广角知识点归类完整版

小学数学广角知识点归 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生活知识点归类 凤二小 2014年5月19日 一年级 一、位置 (一)绝对位置 1、上下、前后、左右。 ■☆▲五角星在三角形的前面(左面) ●正方形在圆的上面三角形在五角星的后面(右面) 小华的座位是第一组第4个。小兰的座位是第四组第2个。组就是 小猴在第一行第2个,小鹿在第三行第3个,行从前往后,个从左到右。 (二)相对位置 习题: 1、 7后面的第3个数是()。

2、△△△▲△△○△△△△△ 一共有( )个△,○的左边有( )个△,○的右边有( )个△,请把左起的第4个△涂黑。 3、小明跟同学们一起排队,他前面有4个人,后面 有7个人。这列队伍有( )人。4+7+1=12(人) 二、图形的拼组 1、先折后剪: 从圆→扇形→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2、先剪后卷:从长方形→圆筒 3、拼一拼: 从小正方体→长方体 习 题: 1、用( )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A 、2 B 、4 C 、8 23=8 2、右图 由( )个正方形拼成。 A 、3 B 、4 C 、5 3、可乐的拉罐瓶是( )体。 A 、圆柱 B 、长方 C 、球 三、认识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的面额: 纸币:1角、2角和5角、1元、2元、 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 硬币:1元(第四套:1分、2分、5分) 习 题: 1、1元+1元8角=( ) 2、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 )张1元或( )张5角。人民币的单位有( )、角和( )。 3、一袋大米20元,一桶油15元。妈妈带去60元钱,想买2袋大米,1桶油,够吗?60-20×2+15=5(元) 答:够了,还剩5元。 四、找规律 (一)图形的排列规律 1、两种图形的排列:

人教版小学“数学广角”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柳河县凉水中心校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数学广角”在教材中是特殊而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知道要用教材教,但仍有许多老师在教教材,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借鉴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读人教版“数学广角”,理解内容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深究人教版“数学广角”,明确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梳理人教版“数学广角”、明确教材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对比苏教版“解决问题”,找寻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上借鉴苏教版“解决问题”,制定教学整合的原则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立足人教版“数学广角”,形成教材借鉴的内容和案例、提高了教师素养。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课标要求 从教学论的视角看,教材的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二是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熟练形成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三是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紧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可见教材不应该只限于教科书,还应该指与教科书有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材编写时,应充分考虑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2.实际教学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一直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仍有老师把教材当圣旨,甚至认为只有把教材讲深讲透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会不知不觉将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目标过于单一。加上“数学广角”一般不在考试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很多教师对待这个单元的内容不是照本宣科便是一带而过,但通过对现行其他小学数学教材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数学广角”的部分内容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会有涉猎,但像人教版教材这样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形成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体系的,其他版本是没有的,这也成了人教版教材很亮丽的特色之一,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不禁让我们疑惑:人教版教材为何会有如此特殊的编排这样的编排究竟与其他版本教材相比,优势在哪里在现行的其他版本教材中又如何体现这部分内容我们在教学时是否可以借

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案

数学广角数和形的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和形》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和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 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 历猜想和 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 能力。 3.情感和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感受数学 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 规律进行 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1+3+5+7= 1+3+5+7+9+11+13= 1+3+5+7+9+11+13+15+17=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 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和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和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 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学具,引导学生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 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9+11+13=( )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1.2 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材第102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投影片,上衣和裤子等图片。 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 (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的情景图) 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 哆哆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汇报: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到投影台演示: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1.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妈妈在一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 1.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共有8种不同的搭配。 2.小明有6种选择方法。 思维训练 1.从鸟岛经过猴山和大象馆到狮虎山共有8条路线。 2.一共要照8张。 聪聪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 明明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合计8张。 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生活中,我们常常应用组合知识来解决问题。如进行上衣或裤子的搭配、出行时选择不同路线、体育比赛场次的设定等。我们要学习的是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是把几个事物,每两个组合在一起,找出有几种组合方法。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按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就得到了组合数。 通过探讨上装和下装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都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例2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在这里给出了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儿排列与组合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试验的方法可以找出一些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初步接触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学生已有了寻找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基本方法,再学习排列与组合的知识,并不困难。因此,将例1和例2合在一起教学,旨在加强学生观察、对比以及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运用,展现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应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鸽巢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用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法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思维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与鸽巢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的具体情境与鸽巢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就是“待分的东西”,什么就是“鸽巢”,就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就是否属于鸽巢问题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这

个过程就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就是体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方面。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问题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其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有时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分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鸽巢问题(1) 【教学内容】 最简单的鸽巢问题(教材第68页例1与第69页例2)。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课标解读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董艳(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青山(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标解读 教材中设置“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内容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机械的公式和抽象的模型,而是让学生体验探索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培

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中体会解决基本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贯穿着两条主线: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直接呈现在教材上;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条暗线,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承载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和“数学建模”等,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点段关系),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1.在困顿中感悟“化归”的思想 人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转化)思想。 在教学例1中,教师引导学生对“100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进行验证,在画图时引发困惑,数字太大,不可能全部画下来,或是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选择短距离(20米),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在探究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广角”容解读 一、“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大教学容模块,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涵之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广角”的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教材在“数学广角”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实验教材先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学生初步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容。但目标定位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教材的容则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综观整个十二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从简单的分类思想到较为抽象的运筹思想、对策论以及最后一册更为复杂的抽屉原理,无不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符合数学认知规律。 它们各个容之间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读教材。譬如,第七册的运筹问题、第十册的找次品问题以及第十二册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至少”的问题,都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佳最优的策略,都要运用推理能力和渗透优化思想。学习“数字编码”的时候,自然地要同“找规律”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嫁接;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1+3+5+7= 1+3+5+7+9+11+13= 1+3+5+7+9+11+13+15+17= 1+3+5+7+9+11+ (99)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 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学具,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9+11+13=()2 ②1+3+5+7+9+11+13+15+17=()2 ③_____1+3+_______________=92 ④1+3+5+7+5+3+1= ⑤1+3+5+7+9+11+13+11+9+7+5+3+1= ⑥1+3+7+9+11+13= 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师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设计意图: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提升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这一规律的认识,清晰规律,灵活运用。) 3. 通过形的变化规律,理解数的变化规律。 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蓝色小正方形 红色: 蓝色: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第几幅图,就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中间每增加1个红色正方形,上、下都必须增加1个蓝色正方形;后一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增加1个红色小正方形和2个蓝色小正方形。 师: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

7 数学广角 一、填空。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小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有()个间隔。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棵树苗;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棵树苗;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棵树苗。 2.把10根橡皮筋连接成一个圈,需要打()个结。 3.在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摆4枚棋子,四条边上最多能摆()枚,最少能摆()枚。 4.豆豆和玲玲同住一幢楼,每层楼之间有20 级台阶,豆豆住二楼,玲玲住五楼。豆豆要从自己家到玲玲家去找她玩,需要走()级台阶。 5.15个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都是2 m,这个圆圈的周长是()m。 二、选择。 1.7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8千米,每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正确的算式是()。 A. 7÷1+1 B. 8÷1-1 C. 8÷1+1 2.工程队埋电线杆,每隔40 m埋一根,连两端在内,共埋71根。这段路全长()米。 A. 40×(71+1)=2880 B. 40×71=2840 C. 40×(71-1)=2800 3.小华和爷爷同时上楼,小华上楼的速度是爷爷的2倍,当爷爷到达4楼时,小华到了()楼。 A. 8 B. 7 C. 6 4.一根20 m长的长绳,可以剪成()根2 m长的短绳,要剪()次。 A. 10;9 B. 10;10 C. 9;10 三、星光小区车位不足,在小区路的一边每5 m安置一个车位,用“⊥”标志隔开,在一段 100 m长的路边最多可停放多少辆车?需要画多少个“⊥”标志? 四、在400米的环形跑道四周每隔5米插一面红旗、两面黄旗,需要多少面红旗,多少面黄 旗? 五、学校“六一”庆祝会上,在一个长9 m、宽3 m的长方形舞台外沿,每隔1 m挂一束气球 (一束气球有3个),靠墙的一面不挂,但四个角都要挂。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

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数学广角及综合实践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知识复习提纲 一、排列与组合 1、用卡片 2、1可以组成的两位数有:。 2、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次手。 3、明明分别有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各1张,他要把其中的两张合起来去买东西,他的买法有()种。 4、1件上装与3条下装搭配,有()种不同的穿法。 5、2件上装与3条下装搭配,有()种不同的穿法。 6、用9、3、7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 7、唐僧师徒4人照相,可以有()种不同的排法。 二、集合 三年级(1)班有17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加语文组的有12人,参加数学组的有9人,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的有多少人? 三、优化(沏茶、烙饼、田忌赛马) (一)合理安排时间(沏茶) 1、在花时较长的环节中,同步做其他事情。 小明要给李阿姨沏茶,他烧水需要8分钟,洗水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2分钟,接水需要1分钟,找茶叶需要1分钟,沏茶需要1分钟。要让李阿姨尽快喝到茶,小明至少需要几分钟? 事情: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洗茶杯找茶叶 时间: 1 + 1 + 8 + 1 = 11(分钟) 2、让花时更多的人排在后面,别人等待的时间更短。 小明、小亮、小叶到医务室治病,小明需要5分钟,小亮需要3分钟,小叶需要1分钟。要使三人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该怎样安排就诊顺序? 顺序:小叶→小亮→小明等候时间为(1+3=4)4分钟 (二)烙饼问题 烙饼总时间=烙饼总面数÷每次烙饼面数×每次烙饼时间 (除不尽的用“进一法”保留整数) 例如:每次烙4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7张饼需要几分钟? 7×2÷4×3=14÷4×3=4×3=12(分钟) (三)田忌赛马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一)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排列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数学乐园探讨有趣的数学知识,你们看数学乐园漂亮吗?我们再走近些看看,门上有两个密码孔,要想进入我们就得在下面输入密码,下面有个提示:(课件出示:密码是用1、2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指名回答) 师:有人说是12,有人说是21,那我们去试试看。12大门没有打开,那现在你能确定是谁了?(正确密码:21)数学乐园的大门真的打开了,同样是数字1和2通过不同的搭配得到了2个不一样的数,看来在搭配中有很多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师:进入数学乐园,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智慧屋,往里走在墙上看到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2、指名学生读题

3、理解题意 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清楚,教师可举例:如果十位上的数是1,那么个位上就不能是……) 4、出示操作要求 (1)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并把摆出的两位数写下来。 (2)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 (3)说一说摆数的过程。 5、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看谁做的既对又快,谁做好了……) 6、反馈(投影展示) ①无序 师:他写了5个,你们的答案跟他一样吗?你们有几种呢? ②交换法:12 21 13 31 23 32(请一生在黑板上边摆边说,教师板书摆出的两位数) 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的作品,你是怎么想的,给大家来介绍一下。(生上台边摆边说,师板书) 生摆完12 21后:师:我把它记录下来,先用1和2,摆出了12、21。 生继续说,师板书(13 31 23 32) 师:他是怎样摆的,你看懂了吗?(指名回答)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先用1和2,摆出了12、21…… 师:你觉得他的方法好吗?好在哪里?(不会遗漏) 师:这么好的方法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交换法) ③固定法:12 13 21 23 31 32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幅作品,请主人也来介绍一下。(请一生在黑板上边摆边说,教师板书摆出的两位数) 摆完12、13后,问:你摆的两位数哪一位没变?(十位没变)也就是说先把1固定在十位上,可以摆出12,13。 摆完21后,问:现在你为什么要把十位数上的1换了呢? 引导: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还有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广角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小红的手上分别拿着白球和黑球,她左手拿的是白球,右手拿的一定是黑球。() 2.毛毛和平平分别拿着香蕉和梨,毛毛拿的不是香蕉,平平拿的肯定是梨。() 3.公园里有旋转木马、过山车、激流勇进,小方不敢玩过山车,她只能玩旋转 木马。() 4.玛丽不是美国人,一定是法国人。() ) 5.二年级的小雨不是男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二.获奖了! 三. (1)有两件不同的上衣,两条不同的裤子,共有()种不同的穿法。 (2)3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共握()次手。 (3)用2、3、4摆成不同的两位数,共有()种摆法。 (4)用0、2、4摆成不同的两位数,共有()种摆法。 四.

五. 小军的个数比小亮多,小方的个数比小军多,小亮的个数比小方多。 六. 七、思考题 1、

2、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 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甲上课全用普通话。2.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3、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4.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 (1)甲:我比乙大3岁; (2)乙:我比丙小2岁; (3)丙:我比甲小1岁。 判断()>()>() 5、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6、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7)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8、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知识提炼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在不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在不封闭路线上植树,可以看作在直线上种树,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形。 棵树=段数+1 棵树=段数 棵树=段数—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灵活的选择上面的三种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等。不管这条封闭曲线是什么形状的,规律始终不变。即:棵树=段数。 二、例题讲练 方法1、沿一条不封闭的路线的一边植树,可看作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植树时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段数+1。 例1 在一条长300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100米种一棵,从头到尾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巩固练习 园林工人沿公路两侧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90棵。这条路有多长? 方法2、在两个建筑物之间的一条路线上植树,它的两端都不植树,每侧植树的棵树比段数少1。即:棵树=段数—1 例2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市实验小学在两座教学楼之间插彩旗,每隔15米插一面彩旗,已知两座教学楼之间的距离是345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巩固练习 一路公共汽车起点站与终点站之间的路程是3200米,如果每隔400米设一个停靠点,一共要设置多少个停靠点? 方法3、在一个首尾相连的封闭路线上植树,植树棵树=段数。 例3某个风景区里有一个周长1200米的圆形广场,广场的周围每隔25米装有一盏路灯,这个广场周围一共装有多少盏路灯? 巩固练习 同学们在操场上围成一个圈做游戏,这个圈的周长恰好是100米,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都是2米,参加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方法4、沿着正方形的四条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果已知每边植树的棵树,求四周一

最全小学数学广角知识点归类

小学数学生活知识点归类

一年级 一、位置 (一)绝对位置 1、上下、前后、左右。 ■☆▲五角星在三角形的前面(左面) ●正方形在圆的上面三角形在五角星的后面(右面) 2、小组与位置、行与列。 小华 小兰 小华的座位是第一组第4个。小兰的座位是第四组第2个。组就是列,组序、座序从左到右。 小鹿 小猴 小猴在第一行第2个,小鹿在第三行第3个,行从前往后,个从左到右。 (二)相对位置 小鸡往下走4格,再往左走3格到企鹅处 小狗小鸡 小鹿 小猴 企鹅小马 习题: 1、7后面的第3个数是()。 2、△△△▲△△○△△△△△一共有()个△,○的左边有()个△,○的右边有()个△,请把左起的第4个△涂黑。 3、小明跟同学们一起排队,他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7个人。这列队伍有()人。4+7+1=12(人)

二、图形的拼组 1、先折后剪: 从圆→扇形→三角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2、先剪后卷:从长方形→圆筒 3、拼一拼: 从正方体→长方体 从小正方体→长方体 从小正方体→大长方体 4、长方体的面: 它的上下、前后的面都是长方形, 它的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习 题: 1、用( )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A 、2 B 、4 C 、8 23=8 2、右图 由( )个正方形拼成。 A 、3 B 、4 C 、5 3、可乐的拉罐瓶是( )体。 A 、圆柱 B 、长方 C 、球 三、认识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的面额: 纸币:1角、2角和5角、1元、2元、 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 硬币:1元(第四套:1分、2分、5分) 习 题: 1、1元+1元8角=( ) 2、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成( )张1元或( )张5角。人民币的单位有( )、角和( )。 3、一袋大米20元,一桶油15元。妈妈带去60元钱,想买2袋大米,1桶油,够吗?60-20×2+15=5(元) 答:够了,还剩5元。 四、找规律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广角”内容解读 一、“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大教学内容 模块,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广角”的内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教材在“数学广角”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体现了这一要求,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例如在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实验教材先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学生初步接触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而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但目标定位为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等数学问题。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教材的内容则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综观整个十二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从简单的分类思想到较为抽象的运筹思想、对策论以及最后一册更为复杂的抽屉原理,无不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以符合数学认知规律。 它们各个内容之间又存有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读教材。譬如,第七册的运筹问题、第十册的找次品问题以及第十二册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至少”的问题,都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佳最优的策略,都要运用推理能力和渗透优化思想。学习“数字编码”的时候,自然地要同“找规律”这一个知识点进行嫁接;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重叠问题”来诠释;植树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都很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一般都得经历“问题模型——构建模型——解释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 第一学段,数学广角出现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推理、集合思想、等量代换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进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