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5.73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王窑中学杨建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3)、知道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程序的实施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二、温故知新你吃了吗?是四五十年代常用的问候语。
因为那个时代吃饭是人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你早(中)饭吃了什么?提问淀粉遇碘液显什么颜色?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前面知识六、板书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二、光合作用1、条件:光2、场所:叶绿体3、产物:淀粉等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意义:产生有机物三·有机物用来构建生物体1·从细胞水平2·从器官水平四·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2·动物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教学反思:1、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教学重点,分在的教材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一节介绍。
本节的教学是要学生学完第五章第一节后,初步对光合作用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本节的教学多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2、本节的教学多处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在复习的基础上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如种子的成分、淀粉的鉴定、细胞的结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食物链。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叶芳1 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最大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是依托光合作用来完成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物界中几乎全数生物所需有机营养和能量的大体来源,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
教科书通过编排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和自主探讨中,一步一步地去熟悉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料。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第1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和率领学生,通过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在观看和分析中,初步取得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知识的认知。
这对以后几节内容的学习起着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时期第一次接触“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概念,而且本节课内容的主体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学生来讲是熟悉又陌生的。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写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能力目标利用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一样步骤;关注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养成酷爱自然,酷爱生物的情感。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学难点对如实验的进行及其目的的明白得。
4 教学资源课堂上资源:多媒体学生课前预备资源:由生物小组同窗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置和叶片部份遮光照射。
教学器材资源: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育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6 教学进程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加热到叶片变为黄白色,酒精变为________色。
(4)光合作用主要是在______(器官)的________里进行的。
继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实验现象?5、得出结论:(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2)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出现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阐明实验原理。
2、概述绿叶植物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难点:实验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具:天竺葵,烧杯,酒精灯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分解有机物,制造有机物,条件(是否需
所有的活细胞含有叶绿体的
相互依存的关系
联系
白天
白天和黑夜
时间释放能量储存能量能量转变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氧产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和水原料
有光无光均可光要光)的线粒体细胞场所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区别。
课题名称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是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
2、教学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章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对这一概念主要是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来使学生认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
一是为了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教材分别从细胞、器官、个体水平,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从而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还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这部分内容的叙述是以学生已有的关于食物链、食物网知识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前面学习植物的叶绿体和叶片结构的知识为本节课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章的学习也为下一章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点: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情分析本项目的实验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了小学科学和半学期的学习,在生物学科知识储备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乏系统的观察和理解,并不完全知道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仅生成氧气,还制造了淀粉等有机物。
通过设计并体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一些简单的探究实验上可以做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实施和验证,但是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科学探究走向科学实践的能力都是需要加强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微观机制,以及其对生物圈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图片和视频,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准备实验器械,以便进行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
3. 准备一些绿色植物样本,供学生观察和讨论。
4. 准备一些相关阅读材料,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视频播放:森林、草原、农田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何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 展示图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 提问:你们知道绿色植物有什么作用吗?4. 揭示主题: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二)新课教学1. 讲授新知: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
同时开释氧气。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教师诠释实验原理。
3. 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思考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作用,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生物圈的意义。
5. 分享交流:每组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6. 教室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绿色植物的其他知识,教师进行解答。
7. 安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并思考它们是如何为生物圈提供有机物的。
(三)小结1. 教师总结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观点。
2. 强调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依靠它们生存。
(四)作业与反思1. 作业: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一份关于绿色植物如何为生物圈提供有机物的小报告。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教学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概述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通过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暗处理→遮光对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因此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逻辑性强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了新知识。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启发性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