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4
- 格式:docx
- 大小:11.46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叶芳1 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最大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是依托光合作用来完成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物界中几乎全数生物所需有机营养和能量的大体来源,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
教科书通过编排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和自主探讨中,一步一步地去熟悉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料。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第1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和率领学生,通过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在观看和分析中,初步取得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知识的认知。
这对以后几节内容的学习起着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时期第一次接触“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概念,而且本节课内容的主体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学生来讲是熟悉又陌生的。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写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能力目标利用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一样步骤;关注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养成酷爱自然,酷爱生物的情感。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学难点对如实验的进行及其目的的明白得。
4 教学资源课堂上资源:多媒体学生课前预备资源:由生物小组同窗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置和叶片部份遮光照射。
教学器材资源: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育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6 教学进程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加热到叶片变为黄白色,酒精变为________色。
(4)光合作用主要是在______(器官)的________里进行的。
继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实验现象?5、得出结论:(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2)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出现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阐明实验原理。
2、概述绿叶植物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难点:实验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具:天竺葵,烧杯,酒精灯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分解有机物,制造有机物,条件(是否需
所有的活细胞含有叶绿体的
相互依存的关系
联系
白天
白天和黑夜
时间释放能量储存能量能量转变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氧产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和水原料
有光无光均可光要光)的线粒体细胞场所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区别。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班级:七(2)班授课者:王有忠时间:2015年元月16号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3、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教学难点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回顾旧知识,提问: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什么?回答:绿色植物。
为什么?回答:能制造有机物。
进一步提问: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由此引入新课,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二、新授1、如何检验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和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说出:用实验法,引出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并对此提出:必须要有光吗?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进一步说明:假设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应该怎么样检验?由此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
2、实验的方法步骤:(1)全班阅读课本116-117页实验步骤(2)多媒体课件播放实验步骤的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如何操作,增加感性认识。
(3)再次播放课件,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逐步分析说明每一个操作步骤的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明确思考讨论的答案,指导学生记录在书上,加强记忆,促进学生知识的保持。
(5)实验步骤依次是:①暗处理→②遮光(设置对照)→③光照几小时(光照处理)→④摘叶片→⑤酒精隔水加热(脱色)→⑥漂洗→⑦滴碘液(色)→⑧漂洗→⑨观察叶色变化(6)实验的结果:在多媒体课件上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不见光不变蓝。
(7)实验结论: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即产物是淀粉;见光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必须有光3、巩固练习:“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试验中:(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用黑纸片把叶片同一部位上下两面彻底盖严,使之不见光,其目的是形成_____ 。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及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自身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对实验方案进行原理分析。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围绕: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绿叶如何制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用?展开。
关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可在前面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及“观察玉米种子”进行知识的铺垫,学生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构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的概念。
另外还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其他的探究实验,如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理解绿色植物而光合作用,进一步理解叶绿体、叶绿素的功能。
关于“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可以通过发放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从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小到大结构层次上理解有机物对于植物生活的重要性。
关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谚语引入,让学生谈谈对此的理解,师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2.“想一想,议一议”导入。
右侧图片中的蛙跟周围的绿色植物几乎融为一体。
想一想,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对蛙的生活还有什么作用?【新课学习】设疑:在我们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型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生产出大量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课时赵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方法证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不可缺少的条件。
〔3〕知道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养活了几乎所有生物,培养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并分析结论四、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绿色植物制造了什么有机物?如何检测?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需不需要光?如何证明?3.为什么说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和生产有机物的车间?4.什么是光合作用?二〕、导入新课1.以学生每天必吃的米饭、馒头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这些食物与植物的关系。
人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2.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扮演什么角色;绿色植物为什么是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所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三〕、引入实验探究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绿色植物制造了什么有机物?如何检测?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2.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证明?引导设计探究实验提出问题:1.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作出假设:1.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设置对照预测结果见光局部遮光局部是否产生淀粉?实施方案阅读教材p116-117并思考讨论1、为什么要黑暗处理?使叶片原有的有机物转运和消耗完2、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份遮盖起来?提供黑暗、光照两种环境,便于进行比照3、酒精脱色重要吗?防止叶片的绿色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结果见光局部遮光局部滴加碘液变蓝色无明显变化是否产生淀粉产生淀粉无结论:1.淀粉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叶芳1 内容分析1.1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是依靠光合作用来完成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物界中几乎全部生物所需有机营养和能量的基本来源,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
教科书通过编排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中,一步一步地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料。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第1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通过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在观察和分析中,初步获得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知识的认知。
这对之后几节内容的学习起着启下作用。
1.2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概念,而且本节课内容的主体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1.1概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1.2写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
2.2 能力目标使用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2.3.1 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一般步骤;2.3.2关注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2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进行及其目的的理解。
4 教学资源4.1 课堂上资源:多媒体4.2学生课前准备资源:由生物小组同学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4.3 教学器材资源: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6 教学过程观看实验视频,带领学生做实验,在等待实验结果出现的时候出现如下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原有的_______________转运消耗掉。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教学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概述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通过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暗处理→遮光对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因此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逻辑性强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了新知识。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启发性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前旗四中张明霞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第三单元第四章的内容。
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先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本课光合作用实验是整个中学生物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材编排及知识结构中对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有着重要的知识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浓厚,对光合作用已有初步认识,“淀粉遇碘变蓝”、“对照实验”等知识也有了解。
他们普遍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活跃,但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和总结能力不强,而且本课所涉及的一些化学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仍有较大难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教学难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教学演示资料:教师自制PPT实验材料用具:黑暗处理一昼夜的天竺葵、黑纸片若干、曲别针若干、95%的酒精、稀碘液、50 ml小烧杯、200 ml大烧杯、小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黑塑料袋五、教学过程:六、板书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实验现象:遮光不变蓝,不遮光变蓝。
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七、教学反思:上课的前两周我当学生,先做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做了两天才出现实验的现象。
上课时40分钟不可能完成,我就在课前邀请一五班的几位同学提前开始做实验,并把他们实验的过程拍照,又做在课件上,这样上课时同学们做的就是其中的一些环节,节省了时间,另外上课的班一看一五班的照片,学生就好理解这节课了。
这样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难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蒜黄和蒜苗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蒜黄是黄色,而蒜苗是绿色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除了蒜黄和蒜苗外,我们常吃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绿色植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作用。
巩固旧知。
通过回顾生产者的作用,引出课题。
【总结点题】绿色植物是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所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所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环节二讲授新课: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自主学习】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又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针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请你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1: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作出假设1: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见左侧。
以提出问题2为例分析这个探究实验的整体过程。
提出问题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作出假设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提出问题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吗?作出假设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2和作出的假设,分析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制定计划。
【小组展示】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解释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2、说出光合作用的本质3、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4、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5、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6、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二、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学生状态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 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知识,如设置对照等方法。
●初中学生讨论积极性高,参与性强。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本课特有的育人价值● 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交流、分享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 实验方法具有一些不确定性,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2.教学难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四、教学准备1、材料和用具: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镊子、火柴、三脚架、纸片、曲别针、红薯、土壤溶液等。
2、自制光合作用课件、录像等。
五、教法选择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的渐进式探究教学。
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一)、引入咱们鹿泉特产很多,香椿、柿子、大枣等等,鹿泉市白鹿泉乡荷莲峪村,是优质大枣基地,每年吸引来很多游客摘大枣,采柿子,还可以体验一把刨花生、挖红薯的乐趣,这不,这就是一个老乡在挖红薯,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那你知道红薯中主要含什么有机物吗?(二)探究一:红薯中含有淀粉吗?记得如何鉴定淀粉吗?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叶芳1 内容分析1.1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是依靠光合作用来完成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物界中几乎全部生物所需有机营养和能量的基本来源,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
教科书通过编排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中,一步一步地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料。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第1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通过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在观察和分析中,初步获得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知识的认知。
这对之后几节内容的学习起着启下作用。
1.2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概念,而且本节课内容的主体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2 能力目标使用简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2.3.1 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设计的一般步骤;,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2 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进行及其目的的理解。
4 教学资源4.1 课堂上资源:多媒体4.2学生课前准备资源:由生物小组同学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4.3 教学器材资源: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6 教学过程7 板书设计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条件:光2.产物:淀粉二、有机物用途。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重难点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而应利用这个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
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找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的缺乏。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根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学会徒手切片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通过对绿色植物叶片结构的观察和描述,进一步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3.练习画生物图的根本方法,并通过画图进一步认识保卫细胞和气孔的关系。
情感目标1.通过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结合水影响植物分布的知识,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观点,形成保护植物必须首先保护其环境的情感。
2.通过绿色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学习,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3.利用气孔的"开"与"闭"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1.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2.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