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3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难点: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课件,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实验结果: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用黑纸遮盖的部分未变蓝。
实验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重点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难点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1.学生课前准备:由生物小组同学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2.教学器材:盆栽的天竺葵、彩叶草、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3.教学流程思路一、引入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爱的几种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
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像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二、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学生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中已经了解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这一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的课题: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又请同学互相找出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对于有机物的鉴定,老师可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通过讨论,将同学们的实验设计逐步完善。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阐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3.说明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2、确保试验顺当进行,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化的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以试验为主的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能简洁地让学生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照猫画虎地完成试验,而应利用这个试验训练学生设计试验的技能。
可以在试验起先前,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试验方案,然后比照教科书上的试验指导,找出自己设计的试验的不足。
然后引导学生探讨。
在探讨中,留意引导学生思索每个试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做试验,使学生渐渐相识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遵循肯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须要驾驭肯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试验法【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老师活动一、试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参照课本的试验方案,4人小组在试验小组长带领下做试验。
为提高效率,全班分为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试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试验。
指导学生试验并提示留意事项出示指导学生试验的分组表格。
巡察指导学生试验。
二、分析试验结果----光合作用须要光,能产生淀粉各试验小组先组内试验胜利与否的缘由,然后各组公布试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在组内相互沟通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试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组织探讨试验不胜利的缘由,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在老师的指示下,依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七年级生物(上)教案【课题】: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揭示目标导入: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呢?通过本节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布置自学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每一幅图,对照学习目标及自学思考题在教材中划出重点,要求15分钟后,能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比比看那一组的同学学习效果最好。
自学提纲: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步骤。
2.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意义。
3、解释普利斯特利实验各实验步骤的原因4、光合作用的公式?5、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三、先学阶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抽背有关同学的学习情况)同时可采用讨论的形式学习。
四、检测自学效果师: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步骤生: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
原因: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
(为什么:对照实验)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现象: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师: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意义生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等有机物条件:光照场所:叶绿体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意义:1、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教学目标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知道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三、教学准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器材(天竺葵已经暗处理)、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人是这样,动物也是如此,绿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营养。
那么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消耗的大量有机物是从哪来的呢?它是通过绿色植物生产出来的,这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们今天就用实验来探究一下,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积极思考。
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引导学生熟悉实验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健壮的天竺葵做为实验材料?(2)为什么把天竺葵在实验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3)只将完整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4)酒精有何作用?(5)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6)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是来鉴定什么成分?其结果说明什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补充,完善答案。
2.播放实验操作录像,取出已经暗处理的天竺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细节和安全。
3.师生共同归纳,由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8~119页,找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描述,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物质转化: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播放视频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及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自身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对实验方案进行原理分析。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围绕: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绿叶如何制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用?展开。
关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可在前面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及“观察玉米种子”进行知识的铺垫,学生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构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的概念。
另外还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其他的探究实验,如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理解绿色植物而光合作用,进一步理解叶绿体、叶绿素的功能。
关于“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可以通过发放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从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小到大结构层次上理解有机物对于植物生活的重要性。
关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谚语引入,让学生谈谈对此的理解,师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2.“想一想,议一议”导入。
右侧图片中的蛙跟周围的绿色植物几乎融为一体。
想一想,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对蛙的生活还有什么作用?【新课学习】设疑:在我们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型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生产出大量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阐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2)、阐明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3)、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
(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二、光合作用1、条件:光2、场所:叶绿体3、产物:淀粉等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意义:产生有机物构建生物体的原料;为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检测案1、下列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D)A、海带B、苔藓C、小麦D、蘑菇2、如右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
分析回答:(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__蓝色。
(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淀粉_;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__未见光_,C__无叶绿体__(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___。
3、某同学在探究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三株完全相同的植株进行暗处理后,分别同时用40W、100W、200W的白炽灯等距离照射。
2~3小时后,在三个植株上分别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同时脱色、染色处理后,发现叶片都呈现蓝色,但深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