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2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教学主题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章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对这一概念主要是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来使学生认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邮寄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
一是为了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教材分别从细胞、器官、个体水平,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从而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禁养育了自身,还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这部分内容的叙述是以学生已经的关于食物链、食物网知识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前面学习植物的叶绿体和叶片结构的知识为本节课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章的学习也为下一章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生活认识,知道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的吗》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的具体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而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明确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尝试设计探究实验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并验证相关知识。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2.通过教师引导,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重难点
重点: 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难点: 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一:检验红薯叶片中有无淀粉魔术导入,设疑激趣刘谦是著名的魔术师,他在2019
的春晚舞台上又火了一把,最近
我也对魔术很着迷,就偷偷学了
一把,今天在咱们课堂上展示一
下,此处不觉得应该有掌声吗?
往三个试管都滴加黄色碘液,问
哪个成功?用魔术成功与否的
原理,触动学生的实验欲望,引
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学生观看魔术,
说出魔术成功的
原理:因为淀粉
遇碘变蓝,面糊
变蓝,所以小麦
种子中含有淀
粉。
思考小麦种
子中淀粉的来
源。
预设铺垫,层层深入据实验现象,搭建任务阶梯:问
题1:小麦种子中的淀粉是不是
它从土壤中吸收的呢?问题2:
为什么红薯叶片遇到碘液没有
像小麦面粉那样变蓝?引导学
根不能从土壤中
直接吸收淀粉等
有机物。
推测小
麦种子中的淀粉
来自地上的绿。
七年级生物(上)教案【课题】: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揭示目标导入: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呢?通过本节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布置自学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每一幅图,对照学习目标及自学思考题在教材中划出重点,要求15分钟后,能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比比看那一组的同学学习效果最好。
自学提纲: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步骤。
2.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意义。
3、解释普利斯特利实验各实验步骤的原因4、光合作用的公式?5、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三、先学阶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抽背有关同学的学习情况)同时可采用讨论的形式学习。
四、检测自学效果师: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步骤生: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
原因: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
(为什么:对照实验)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现象: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师: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意义生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等有机物条件:光照场所:叶绿体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意义:1、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目标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和难点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在实验小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组内交流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最后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实验。
方案三: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大胆设计予以肯定,并进行适当启发、引导,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方案一:各实验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讨论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先组内分析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自己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再组间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三:4个大组各派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
然后①前二组间进行对比,后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②第2组和第4组进行对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
启发学生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总结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这一结论。
三、光和作用的意义方案一: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意义。
方案二: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分析学生举出的例子,引导学生作出概括。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案学案(共3套新人教版)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时一、教学目标解释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说出光合作用的本质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二、目标制定的依据学生状态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知识,如设置对照等方法。
●初中学生讨论积极性高,参与性强。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本课特有的育人价值●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交流、分享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具有一些不确定性,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教学难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四、教学准备材料和用具: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镊子、火柴、三脚架、纸片、曲别针、红薯、土壤溶液等。
自制光合作用、录像等。
五、教法选择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的渐进式探究教学。
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引入咱们鹿泉特产很多,香椿、柿子、大枣等等,鹿泉市白鹿泉乡荷莲峪村,是优质大枣基地,每年吸引来很多游客摘大枣,采柿子,还可以体验一把刨花生、挖红薯的乐趣,这不,这就是一个老乡在挖红薯,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那你知道红薯中主要含什么有机物吗?探究一:红薯中含有淀粉吗?记得如何鉴定淀粉吗?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学习目标:1、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作用。
2、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
二、自主学习(一)、有机物用来建造植物体1、从细胞水平来看: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和少量的以外,主要是。
举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和是有机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也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来看:种子的成分大部分是,有些植物的和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的来源。
三、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思考:有机物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从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次加以阐述。
2、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
先阅读下面的资料,它会给你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些启示。
韭菜与韭黄是我们常吃的蔬菜,他们都是通过韭菜的幼芽发育而来的。
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
如果把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
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以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
(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3)、如果给你若干新鲜的韭黄幼苗,两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一个黑色塑料袋和一个透明塑料袋。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4)、请你预测实验现象:。
(5)、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四、达标测试1、用盆栽天竺葵、照片底片、大头针、酒精、碘掖、酒精灯等,在天竺葵叶上印一照片,其基本制作过程是:(1)(2)用一照片底片叶片。
(3)照光。
(4)取下照片底片后,摘下叶片放在酒精中。
(5)用清水漂洗叶片。
(6)在叶片上滴加,在叶片就会显现照片。
2、西瓜表皮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往往呈现黄色,原因是接触地面的部分()A、见不到阳光B、得不到氧气C、没有叶绿体D、得不到二氧化碳3、绿色植物通过哪个过程制造有机物()A生长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4、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试剂是()A、酒精B、碘液C、龙胆紫溶液D、石灰水5、导管和筛管都是植物体内的运输器官,他们运输的物质各是什么?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学习重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2、理解实验设计思路即对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理解学习难点:对照实验的设计学习过程设问导读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5、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6、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7、绿色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巩固练习1、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C)A、溶解淀粉B、将淀粉煮熟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D、使淀粉分解2、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A)A、消耗叶片中的淀粉B、使叶肉中的淀粉到叶片上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应是(A)。
A、④⑤⑥③⑦①②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①用清水漂洗叶片②向叶片滴加碘液,用清水冲掉碘液③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④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起来⑥叶片在光下照射几小时⑦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4、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证明了(B)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有淀粉,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D、光合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5、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是(D)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种子植物D、所有绿色植物6、某同学于6月份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探究活动:从上午8时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上,每隔5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难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蒜黄和蒜苗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蒜黄是黄色,而蒜苗是绿色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除了蒜黄和蒜苗外,我们常吃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绿色植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作用。
巩固旧知。
通过回顾生产者的作用,引出课题。
【总结点题】绿色植物是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所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所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环节二讲授新课: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自主学习】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又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针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请你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1: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作出假设1: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见左侧。
以提出问题2为例分析这个探究实验的整体过程。
提出问题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作出假设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提出问题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吗?作出假设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2和作出的假设,分析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制定计划。
【小组展示】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