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幼儿园大班语言文学体裁活动:青瓷盆和青瓷瓶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9.35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语言活动盆和瓶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五章《物品归类》,详细内容为“盆和瓶”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盆”和“瓶”的概念、特征及用途,学会正确区分生活中常见的盆和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盆和瓶的定义,掌握它们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区分盆和瓶,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品的观察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盆和瓶的区分。
教学重点:掌握盆和瓶的特征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盆、瓶各一个,实物图片若干。
2.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盆和瓶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物品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2)教师讲解盆和瓶的定义、特征及用途,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区分,并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其他类似物品进行归类。
六、板书设计1. 盆和瓶2. 内容:盆:圆形,口大,底部较小,用于盛放物品。
瓶:圆形或方形,口较小,底部较大,用于装液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3个盆和3个瓶。
(2)请画出一个盆和一个瓶,并标注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盆和瓶的概念、特征和用途。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并进行拓展延伸,如让学生寻找其他类似物品进行归类,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盆和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物品认知》,详细内容为“盆和瓶”。
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正确区分盆和瓶,并掌握它们的用途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识别盆和瓶,了解它们的形状、用途及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物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盆和瓶的用途及特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正确区分盆和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盆、瓶各一个,盆和瓶的图片,磁性板。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盆和瓶,邀请一名幼儿上台进行“猜一猜”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猜测是什么物品。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盆和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请幼儿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盆和瓶。
3.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磁性板展示盆和瓶的形状,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
(2)教师讲解盆和瓶的用途及特点,让幼儿理解并记忆。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盆和瓶的图片,让幼儿判断是盆还是瓶。
(2)教师拿出实物盆和瓶,让幼儿通过观察,说出它们的用途。
六、板书设计1. 盆和瓶的形状2. 盆和瓶的用途及特点3. 生活中常见的盆和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盆和瓶。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盆和瓶的形状,并涂上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盆和瓶的知识。
课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盆和瓶的认识。
同时,可开展“我身边的盆和瓶”主题活动,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盆和瓶,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发他们对生活中物品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青花瓷花瓶》活动目标:1.欣赏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青花瓷花瓶,感受青花瓷花瓶的美。
2.运用多种形式装饰青花瓷花瓶,体验创作的快乐。
3.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花纹的实物青花瓷花瓶图片及相应的课件。
2.白色卡纸剪成的花瓶形状、蓝色水彩笔、蓝色颜料、蓝色蜡光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一、欣赏青花瓷花瓶实物、图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的美。
(一)欣赏花瓶,感受花瓶上的图案美、花纹美。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花瓶,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幼儿自由欣赏)2.(幼儿坐下后)提问: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儿漂亮?(教师从三个方面进行小结)3.瓶身上有什么?有哪些图案?4.瓶颈上有什么?5.瓶口上有什么?(他喜欢这个花瓶,那你喜欢哪个呢?除了有漂亮的图案,你还看到了什么么图形和线条?)小结:花瓶上可以装饰漂亮的图案、吉祥的花纹,用不同线条进行组合,还可以画出有故事情节的画儿。
(二)观察花瓶,寻找这些花瓶的共同特征。
1.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每只花瓶上都有图案、花纹,这些图案、花纹是什么颜色的?3.小结:这些花瓶都是白色的底蓝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花瓶。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创造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瓷器。
二、出示课件,了解青花瓷花瓶的生产过程。
1.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景德镇去看一看,看看叔叔们是怎么制作青花瓷花瓶的?2.瞧,这就是美丽的景德镇,漂亮的青花瓷花瓶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场地上。
你认为这些漂亮的花瓶是怎样制作的呢?(幼儿举手发表)到底是怎样制作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3.青花瓷花瓶制作过程。
(1)淘炼胎土。
工人叔叔先要在瓷土中淘洗出大部分杂质,这样烧成的瓷器才会坚致细腻白润。
(2)制胚。
淘洗好的瓷土制成各种形状的花瓶放置晾干。
绘画。
a.提问:叔叔在干什么?b.提问:叔叔画出了什么?c.等花瓶干燥后,用青花料绘制图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青花瓷花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青花瓷花瓶》图片,了解传统的青花瓷艺术。
2.进行造型创作,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手工技能。
3.感知与表现不同的颜色、形状、纹路等美术元素。
4.激发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对美的喜爱和追求,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深入了解《青花瓷花瓶》。
2.创造性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造型创作。
3.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美的情感和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和感知传统的青花瓷艺术。
2.如何引导幼儿通过手工创作,表现出自己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教学准备】1.《青花瓷花瓶》图片、小扇贝、颜料、色卡、糖纸、油画棒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观赏《青花瓷花瓶》的图片,让幼儿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韵味。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曾经看到或拥有的青花瓷物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情境再现(20分钟)1.教师将小扇贝、颜料等材料发给幼儿,让他们自由探索。
2.教师向幼儿介绍《青花瓷花瓶》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教师示范用小扇贝在糖纸上画出花瓶的形状,让幼儿模仿。
4.教师指导幼儿运用颜料、色卡等材料,在糖纸上画出青花瓷的纹路和颜色。
三、自由创作(30分钟)1.教师让幼儿用小扇贝在糖纸上自由创作花瓶的形状。
2.教师鼓励幼儿使用不同颜色的颜料,表现盎然生机的花卉和植物。
3.教师根据幼儿的创作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幼儿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创作过程和成果。
2.教师对幼儿的创作进行表扬和评价,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和感知传统的青花瓷艺术,并通过手工创作进行表达和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引导,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得到认知和成长。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盆和瓶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盆和瓶教学内容:本活动以《盆和瓶》的故事为主题,通过学习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幼儿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教材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一章节,故事内容详细,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掌握故事中的词汇,如“盆”、“瓶”、“水”等。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词语描述故事情节。
3. 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
难点:能够用词语描述故事情节,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盆和瓶的图片、词汇卡片。
2. 学具:幼儿用书、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盆和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述故事:教师利用课件讲述《盆和瓶》的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力集中,并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词汇学习:教师展示词汇卡片,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词汇,如“盆”、“瓶”、“水”等。
4. 句子练习:教师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句子,进行口语练习。
5.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并用词语描述故事中的盆和瓶。
6. 听力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幼儿对故事主要内容的听力理解。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复述故事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盆瓶水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复述《盆和瓶》的故事情节。
2. 答案: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如“盆和瓶的故事讲述了盆和瓶的不同用途,盆可以用来装水,瓶可以用来装饮料。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盆和瓶的认知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用词语描述故事情节,听力理解能力也有所提升。
但在句子练习环节,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观察活动,带幼儿去超市或者厨房,让他们亲身体验盆和瓶的使用场景,进一步加深对盆和瓶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青花瓷盘》目录•教学目标与意义•教学内容与步骤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评价方式与标准设定•教学资源准备与利用建议•安全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PART01教学目标与意义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01通过欣赏青花瓷盘的美丽图案和色彩搭配,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02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盘作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介绍青花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引导幼儿欣赏和制作青花瓷盘,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亲手制作青花瓷盘,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授幼儿绘画和手工技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增进亲子间交流与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青花瓷盘制作过程,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共同欣赏和评价作品,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PART02教学内容与步骤安排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盘定义历史发展文化内涵青花瓷盘起源于唐宋,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青花瓷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030201青花瓷盘简介及历史渊源以白色为底,蓝色为花,色彩清新、淡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色彩特点纹饰多样,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构图严谨,线条流畅。
纹饰特点造型规整,盘口圆润,盘身轻薄,底部平整。
造型特点青花瓷盘特点分析绘制基本技巧讲解示范工具材料准备介绍绘制青花瓷盘所需的画笔、颜料、纸盘等工具和材料。
基本笔法讲解演示青花瓷盘中常用的勾线、填色、点缀等基本笔法。
绘制步骤示范分步示范青花瓷盘的绘制过程,包括起稿、勾线、填色、调整等步骤。
亲子互动意义共绘主题选择共绘技巧指导作品展示与评价亲子共绘环节设置强调亲子共绘对于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大班语言活动青瓷盆和青瓷瓶教案反思大班语言活动青瓷盆和青瓷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绕口令内容,学习念绕口令,引导幼儿发准“盆、瓶、碰”等字音,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青瓷盆和青瓷瓶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绕口令内容,学习念绕口令。
2、引导幼儿发准“盆、瓶、碰”等字音。
3、理解绕口令这一文学体裁,提高幼儿倾听的精确程度,准确掌握有细微差别的信息。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画面或图片。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以前所学绕口令。
1、小朋友你们会念绕口令吗?(会)那好现在请小朋友来念念我们学过的两个绕口令。
2、请幼儿边念绕口令边表演《四和十》、《打醋买布》。
3、小结小朋友念得真好。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绕口令。
二、出示图片青瓷瓶和青瓷盆 1、引导幼儿观察青瓷瓶熟悉绕口令内容。
2、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我们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一个是青瓷瓶另一个是青瓷盆。
这两个是江西景德镇瓷器可漂亮了,江西景德镇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3、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和他们有关的绕口令,名字就叫《青瓷盆和青瓷瓶》。
小朋友听听,这首绕口令念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4、幼儿听教师完整念绕口令。
——师提问:绕口令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绕口令的名字叫《青瓷盆和青瓷瓶》 ——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自己听到绕口令的内容)。
——幼儿自由讲述绕口令的内容,教师将幼儿说到的内容用儿歌中的语言进行重复、总结,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5、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绕口令中有一些字音很相近,念快了很容易出错,但绕口令就是要念得快,念得快又不会出错的人就很厉害了。
小结:原来这首绕口令中有许多pen和pin这些都很相近。
三、学念绕口令 1、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这首绕口令念出来。
大班语言活动青瓷盆和青瓷瓶教案反思大班语文活动对青瓷盆和青瓷花瓶教案的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绕口令内容,学习读绕口令,指导儿童读“盆:瓶,碰”等发音。
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班语言活动课。
请快速看一下青瓷盆和青瓷花瓶的教案。
活动目标:256以上1: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学会读绕口令2:引导儿童说出诸如脸盆、瓶子和触摸等单词3:了解绕口令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提高儿童听力的准确性,并准确掌握细微的信息4:鼓励孩子大胆猜测、说话和行动。
5:发展儿童的思维和说话能力活动准备:1:儿童书籍的图片或图片2:磁带、录音机活动流程:1:引导儿童复习他们以前学过的绕口令1:孩子们,你们能读绕口令吗?(威尔)好,现在请读一下我们学过的两个绕口令2:请读绕口令,表演“四加十”和“买醋布”3:总结儿童阅读良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绕口令2:给我看看青瓷花瓶和青瓷盆的照片1:引导儿童观察瓷瓶,熟悉绕口令2: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江西景德镇制造的瓷器),一个是青瓷花瓶,另一个是青瓷盆。
这两件是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它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和他们有关的绕口令。
它的名字叫青瓷盆和青瓷花瓶。
听听这个绕口令,你说什么?你听到了什么?4:孩子们听老师朗读绕口令老师问:绕口令叫什么名字?(引导孩子回答绕口令的名字是“青瓷盆和青瓷花瓶”老师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孩子大胆说出他们听到的绕口令。
) 儿童可以自由说出绕口令的内容。
教师用儿歌的语言重复儿童说的话:总结并加深儿童对儿歌的印象5:你有没有发现这个绕口令中的一些单词发音相似,如果你读得快,很容易出错,但是如果你读得快,不会出错,这个绕口令就很好小结:这个绕口令中有许多笔和针,它们非常相似。
3:学习阅读绕口令2561:请和老师一起读这个绕口令老师第一次大声朗读时,孩子们静静地读着老师第二次朗读时,孩子们大声朗读2:专注于教孩子们读这些单词(脸盆、瓶子、触摸)3:儿童完全学会儿歌4: end1:评论儿童歌曲《红米南瓜汤》2:活动总结,下课活动反映: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盆和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品》,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盆和瓶》。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盆和瓶,并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识别盆和瓶,并说出它们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描述盆和瓶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盆和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语言描述盆和瓶的特点和用途。
重点:认识和区分盆和瓶,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盆和瓶实物各一个,盆和瓶的图片,磁性板。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盆和瓶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自由发表对盆和瓶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板展示盆和瓶的图片,讲解盆和瓶的特点和用途。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盆和瓶的外形、颜色、大小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盆和瓶,进行绘画创作。
期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盆和瓶的用途,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板上展示盆和瓶的图片。
2. 在旁边用大字写出盆和瓶的特点和用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盆和瓶,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答案:根据幼儿绘画作品和描述,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他们对盆和瓶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有趣的物品,进行观察和描述。
(2)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盆和瓶的手工作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青瓶之韵》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青花瓷瓶,了解青花瓷瓶的特点和魅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会用纸张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瓶。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青花瓷瓶的特点,学会用纸张制作出青花瓷瓶的形状和花纹。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青花瓷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颜色的青花瓷瓶图片、视频,制作青花瓷瓶的材料(如纸张、画笔、颜料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光线适宜的绘画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青花瓷瓶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激发幼儿对青花瓷瓶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介绍青花瓷瓶的特点,如形状、花纹、颜色等,让幼儿了解青花瓷瓶的魅力。
3. 示范:教师展示制作青花瓷瓶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和学习。
4. 创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颜色,制作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瓶。
5. 展示与评价:将幼儿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注重幼儿的安全,确保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不会受伤。
在评价环节,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自信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幼儿制作的青花瓷瓶作品,让家长共同分享幼儿的成就。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社区举办的美术展览活动,让幼儿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幼儿使用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有刺激性的颜料和材料。
2. 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防止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受伤。
3. 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幼儿误食或误用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