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
2.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课标解读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它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起,阐述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着重强调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循环之间关系。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重点验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探究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第五章的基础。
本教材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就了解到植物在生态系统组成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
本章让学生亲自验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淀粉,并进一步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的角度,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
这种直观的认识,对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2.本章三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部分介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构以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基础,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认识到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实验之后,概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的功能。
第二部分讲述在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用途,一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延伸、拓展。
讲述的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育了自身,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帮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吗,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具体的内容是不太清楚的。
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甚了解。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阐明实验原理。
2、概述绿叶植物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难点:实验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具:天竺葵,烧杯,酒精灯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分解有机物,制造有机物,条件(是否需
所有的活细胞含有叶绿体的
相互依存的关系
联系
白天
白天和黑夜
时间释放能量储存能量能量转变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氧产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和水原料
有光无光均可光要光)的线粒体细胞场所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区别。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教学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概述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通过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暗处理→遮光对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因此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而且逻辑性强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了新知识。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启发性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难点】1.运用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蒜黄和蒜苗是亲兄弟吗?为什么蒜黄是黄色,而蒜苗是绿色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除了蒜黄和蒜苗外,我们常吃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绿色植物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忆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作用。
巩固旧知。
通过回顾生产者的作用,引出课题。
【总结点题】绿色植物是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所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所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环节二讲授新课: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自主学习】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又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针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请你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1: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作出假设1:绿叶能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见左侧。
以提出问题2为例分析这个探究实验的整体过程。
提出问题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作出假设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提出问题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吗?作出假设3: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2和作出的假设,分析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制定计划。
【小组展示】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及认识有机物对于植物自身和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培养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对实验方案进行原理分析。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围绕: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绿叶如何制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用?展开。
关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可在前面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及“观察玉米种子”进行知识的铺垫,学生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构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的概念。
另外还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其他的探究实验,如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理解绿色植物而光合作用,进一步理解叶绿体、叶绿素的功能。
关于“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可以通过发放实物或者图片展示,从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小到大结构层次上理解有机物对于植物生活的重要性。
关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谚语引入,让学生谈谈对此的理解,师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其他生物乃至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2.“想一想,议一议”导入。
右侧图片中的蛙跟周围的绿色植物几乎融为一体。
想一想,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对蛙的生活还有什么作用?【新课学习】设疑:在我们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型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生产出大量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