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3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制定时间:2010年6月学分:4学时:70课程代码:所属系部:自动化系制定人:吴闽批准人:陶廷甫二、课程的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2)掌握功率放大器、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3)掌握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
2、方法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半导体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的使用。
(2)掌握各种放大电路的使用、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及使用。
(3)掌握常见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
3、社会能力目标(1)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掌握应知知识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自学兴趣。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是一门高职高专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二门课程,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练一体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开发思路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二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并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
学习情境3 起动机不工作一、填空题1.电磁操纵式起动机电磁开关与铁芯的结构形式分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
2.电磁操纵式起动机开关的铁芯断电行程一般设计在:①拨叉与电磁开关铁芯连接处;②拨叉与单向离合器连接处。
3.减速型起动机按齿轮啮合方式可分为内啮合式,外啮合式及行星齿轮啮合式三种,减速比一般为 3~5 。
4.减速型起动机换向器片与转子线圈线头采用银铜硬钎焊,它既能耐高温,又能耐高速。
5.普通起动机电枢铁芯外圆柱表面跳动量不得大于 O.15 mm;换向器片厚度不得小于 2 mm,换向器表面跳动量不得大于 0.05 mm。
6.起动时,普通起动机每次接通时间不得超过 5 s,再次起动,两次间隔时间不得低于 15S 。
7.普通起动机励磁绕组断路多发生在线圈与引线焊接处;电枢绕组断路多发生在线圈与换向片的焊接处。
8.永磁式起动机维修装夹时,只能按设计安装位置装夹。
9.用铰刀铰削起动机铜套时,两手用力应均匀平稳,铰完后应朝顺时针方向旋出铰刀。
10.起动机电磁开关触点闭合后,活动铁芯应能继续移动 1—3 mm附加行程,使开关可靠闭合。
11.起动机行程调节机构常见有偏心螺栓式,调整垫片式和铁芯螺栓式等几种。
12.起动机副开关接通时刻应比主开关接通时刻早。
副开关的作用是在起动时短接点火线圈的附加电阻,增大点火能量。
13.起动机空载试验时,若电流和转速均低于标准值,说明起动机线路中有接触不良故障。
制动试验时,若制动电流小于标准值,电动机空转,表明起动机单向离合器已经打滑。
14.起动机电枢轴的轴向间隙不得过大,应为 0.125~O.500 mm,不合适时,可在转子前后端改变调整垫片厚度进行调整。
二、选择题1.直流串励式起动机中的“串励”是指( B )。
A 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串联连接B 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串联连接C 吸引线圈和电枢绕组串联连接2.下列不属于起动机控制装置作用的是( B )。
A 使可动铁心移动,带动拨叉使驱动齿轮和飞轮啮合或脱离B 使可动铁心移动,带动接触盘使起动机的两个主接线柱接触或分开C 产生电磁力,使起动机旋转3.永磁式起动机中用永久磁铁代替常规起动机的( B )。
学习情境三合成氨工作任务合成氨原料气的脱硫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3-8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 4任务描述及任务目标掌握干法脱硫、氨水催化法脱硫及两生过程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包含章节第三章第三节主要教具、设备、工具多媒体学习重点及难点脱硫方法的选择与对比碱法脱硫的原理及工艺指标的确定学生学习基础已具有无机化学,化工单元操作,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等的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知识点:第一节原料气的脱硫脱硫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
干法脱硫一般适用于含S量较少的情况。
湿法脱硫一般适用于含S量较大的场合。
一、干法脱硫(一)钴-钼加氢法钴钼加氢法还可将烯烃加氢转变成饱和烷烃,从而减少蒸汽转化工序析碳的可能。
钴钼加氢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由氧化钴和氧化钼组成。
经硫化后活性组分为MoS2,Co9S8也是活性成份。
主要反应如下:RCH2SH+H2=RCH3 + H2SRCH2-S-CH2R´+2H2=RCH3 + R´CH3 +H2SRCH2S-SCH2R´+3H2=RCH3 + R´CH3 +2H2S操作温度一般在300 ~ 400°C,压力由不同催化剂而定,加氢量一般按照保持反应后气体中有5~10%氢为准。
(二)氧化锌法氧化锌脱除有机硫的能力很强,可使出口硫含量<0.1ppm,当原料气硫含量<50×10-6时,仅用它一步脱硫就行了。
若硫含量较高,可先用湿法,再用此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ZnO(s)+H2S(g)=ZnS(s)+H2O(g)ZnO(s)+C2H5SH(g)=ZnS(s)+C2H5OH(g)氧化锌脱硫的反应速度主要是内扩散控制,所以氧化锌脱硫剂都做成高孔率的小颗粒。
氧化锌脱硫性能的好坏用硫容量表示。
所谓硫容就是每单位质量氧化锌能脱除S的量。
氧化锌脱硫性能的好坏用硫容量表示。
所谓硫容就是每单位质量氧化锌能脱除S的量二、湿法脱硫湿法脱硫可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化学物理综合吸收法等。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目录学习情境一论述制图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境二分析投影与正投影图学习情境三分析基本形体和组合体的投影学习情境四绘制轴测图与透视图学习情境五绘制工程形体图样学习情境六绘制与识读建筑施工图学习情境七绘制与识读装饰工程施工图学习情境八绘制与识读平法结构施工图学习情境九绘制与识读设备施工图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学习单元1分析平面体的投影学习单元2分析曲面体的投影学习单元3分析组合体的投影学习单元4标注基本形体、组合体的尺寸学习单元1分析平面体的投影一、平面体的形成平面体是由若干个平面所围成的形体,是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度的几何体,它的每个表面都是平面多边形。
在建筑工程中,多数构配件是由平面几何体构成的。
最常见的平面体有棱柱体、棱锥体和棱台体,如下图所示。
常见平面体(a)棱柱体;(b)棱锥体;(c)棱台体平面体的投影是通过平面立体上所有棱线的投影来表达的,这些棱线的各面投影构成了立体各棱面的各面投影,当棱线的某面投影可见时画实线,反之,则画虚线。
二、长方体的投影长方体是由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构成的。
只要按照投影规律画出各个表面的投影,即可得到长方体的投影图。
把长方体(例如烧结普通砖)放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之间,方向位置摆正,即长方体的前、后面与V面平行;左、右面与W面平行;上、下面与H面平行。
这样所得到的长方体的三面正投影图,反映了长方体的三个面的实际形状和大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它的全部形状,如下图所示。
长方体的投影下面分析长方体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分析长方体上的每一个棱角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点,从下图可以看出每一个点在三个投影图中都有与它对应的三个投影。
例如A点的三个投影为a、a′、a″。
点的投影分析(二)直线的投影分析长方体上有三组方向不同的棱线,每组四条棱线互相平行,各组棱线之间又互相垂直。
当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之间的方向位置放正时,每条棱线都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平行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学习情境三科学决策1.何谓决策?试分析决策的含义。
所谓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做如下理解。
(1)决策的前提:要有明确的目标。
决策是为实现组织的某一目标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没有问题则无需决策。
(2)决策的条件:要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选择。
决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在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多方案抉择”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决策要以可行方案为依据,决策时不仅要有若干个方案来相互比较,而且各方案必须是可行的。
(3)决策的重点:比较分析备选方案。
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征之一。
(4)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
在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为实现目标寻求有效的途径,即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
科学决策理论认为,追求最优方案既不经济又不现实。
因此,科学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即追求的是诸多方案中,在现实条件下,能够使主要目标得以实现,其他次要目标也足够好的可行方案。
2.简要分析决策的基本过程。
决策过程是指从问题提出到方案确定所经历的过程。
它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模式,并不是一个瞬时的过程,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1)识别决策问题。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决策,是因为存在着现实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为了识别决策问题,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哪里需要立即行动。
为此,决策者要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运用有效的逻辑推理,找到问题的本质。
(2)明确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
(3)拟订可行方案。
问题一旦明确,管理者就要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出多个可行的方案。
拟订可行方案时,管理者必须牢记决策目标,根据已经具备的各种内外部条件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然后经过比较分析后选出比较理想的方案。
(4)比较分析方案。
学习情境3 :脑外科护理技术
(一)选择题
A1题
1 .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生命体征改变表现为
A .体温高、呼吸快、血压升高
B .呼吸急促、脉速、血压降低
C .呼吸困难、脉速、脉压缩小
D .体温高、脉搏快、血压升高
E .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
2 .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的依据是
A .生命体征、感觉
B .瞳孔、反射、感觉
C .头痛、呕吐、视神经
D .睁眼、语言、运动反应
E .感觉、运动、语言
3 .小脑幕切迹痛的瞳孔变化特点是
A .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
B .双侧瞳孔不等圆
C .双侧瞳孔大小多变
D .双侧瞳孔散大
E .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
4 .易并发休克和颈椎损伤的是
A .头皮裂伤
B .头皮下血肿
C .头皮撕脱伤
D .骨膜下血肿
E .帽状腿膜下血肿
5 .诊断颅底骨折的主要依据是
A .眼睑青紫
B .球结膜下出血
C .脑脊液漏
D .耳后皮下疲斑
E .脑神经损伤的症状
6 .颅底骨折病人右侧耳道流脑脊液,应取的体位是
A .中凹位
B .俯卧位
C .平卧位
D .右侧卧位
E .左侧卧位
7 .脑外伤病人抬高床头150 - 300目的是
A .减轻脑水肿
B .预防肺部并发症
C .防止呕吐误吸,利于进食
D .改善呼吸状态
E .减轻头痛
8 .脑水肿进行脱水治疗的常用药物是
A .速尿
B .地塞米松
C .氢化可的松
D . 20 %甘露醇
E . 50 %葡萄糖液
9 .脑震荡的处理原则是
A .脱水疗法
B .对症处理
C .急诊手术
D .防治休克
E .暂不处理
10 .脑震荡的病理特点是
A .无明显器质性损害
B .脑皮质散在出血点
C .脑组织有局灶坏死
D .软脑膜撕裂出血
E .脑内形成血肿
A 2型题
11.脑挫伤病人,32 岁。
体查时对刺痛能睁眼,并有肢体屈曲,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该病人的意识状态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为
A . 6 分
B . 7 分
C . 8 分
D . 9 分
E . 10 分
12 .男性病人,30 岁。
车祸中头部受撞击,昏迷2 小时,躁动不安,曾呕吐2 次,呈喷射性。
错误的处理是
A .抬高床头15 一30cm
B .给予吸氧
C .保持呼吸道通畅
D .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E .肌内注射吗啡
13 .女性病人,41 岁。
头部外伤后昏迷约20 分钟,苏醒2 小时后又再次昏迷,首先考虑
A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B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C .急性脑内血肿
D .急性帽状键膜下血肿
E .颅骨骨膜下血肿
14 .男性病人,24 岁。
因脑外伤后昏迷不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时有皱眉反应,其意识障碍程度为
A .嗜睡
B .浅昏迷
C .深昏迷
D .神志淡漠
E .反应迟钝(三)戊型题病例:女性病人,24 岁。
不小心坠楼跌伤头部,诉头痛、头昏。
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右耳流血性液体,嘴角向左侧歪,有听力障碍。
15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 .颅盖骨折
B .颅前窝骨折
C .颅中窝骨折
D .颅后窝骨折
E .脑内血肿
16 .损伤的颅神经是
A .嗅神经、面神经
B .听神经、视神经
C .外展神经、听神经
D .面神经、听神经
E .动眼神经
17 .该病人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 .抬高床头15~30O.观察瞳孔和生命体征C .用无菌盐水冲洗耳道D .避免咳嗽、打喷嚏 E .按时使用抗生素
(二)简答题
18.脑脊液外漏护理的要点有哪些?
19.简述对颅内压增高病人进行冬眠低温疗法时的护理要点。
(三)案例分析题
20 .男性病人43 岁,骑自行车被汽车撞倒,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约10 分钟,醒后诉头痛,在运送过程中呕吐 2 次,为胃内容物。
体格检查:T37 ℃,R16 次/分,P84 次/分,BP 110 / 70mmHg 。
嗜睡状,呼唤时睁眼,回答问题正确。
右颖部头皮触及4cmX5cm 血肿,右耳后乳突区有疲斑,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 2 .5mm ,对光反应灵敏,双眼底视神经盘无水肿,右耳道流血性液体。
脑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张力稍增高,病理反射未引出。
CT 检查提示颅底骨折。
医生嘱安静休息,观察病情变化。
( l )简述该病人的护理要点。
( 2 )该病人应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如何观察?
( 3 )如出现哪些表现提示发生硬脑膜外血肿?
【参考答案】
1 . E
2 . D
3 . E
4 . C
5 . C
6 . D
7 . A .
8 . D
9 . B 10 . A 11 . C 12 . E 13 . A 14 , B 15 . C 16 .
D 17 . C
18.答:①保持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清洁,每日清洁,消毒2~3次;②抬高头部促进漏口封闭;③严禁从鼻腔吸痰和放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腰穿;④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⑤观察和记录
脑脊液流出量。
19.答:安置于单人房间,室温在18~20℃;先给冬眠药物,半小时后加用物理降温措施,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肛温32~34℃为佳;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若收缩压<70mmHg或脉搏>100次/分时,应终止冬眠疗法;液体输入每日不宜超过1500ml;要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防止冻伤或压疮;终止冬眠疗法时,先停止物理降温,然后停冬眠药物,让体温自然回升。
20.答:(1)护理要点:应卧床休息1 一2 周,平卧位将床头抬高,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等对症处理;每天 2 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避免棉球过湿导致液体逆流颅内;在外耳道口疏松放置干棉球,棉球渗湿及时更换,并记录24 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此估计漏出液量;禁忌鼻腔、耳道的堵塞、冲洗和滴药;禁忌作腰椎穿刺。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揖涕,勿挖耳、抠鼻或屏气排便,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压人颅内,引起气脑或颅内感染。
( 2 )对该病人应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
①意识:反应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情况,注意有无意识障碍;②瞳孔:连续观察瞳孔直径、对光反射并做好记录;③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应定时测量和记录;④肢体活动:观察肢体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如出现瘫痪,要注意检查肌张力、键反射和病理反射;⑤头痛和呕吐:观察头痛程度和呕吐次数。
( 3 )如上述观察中病人头痛及呕吐加重,并再次出现昏迷(中间清醒期),右侧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左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增加、键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伴有血压增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提示右侧硬脑膜外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