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三
- 格式:docx
- 大小:270.79 KB
- 文档页数:9
学习情境三纯电动汽车单元一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一、告知学习目标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定义及优缺点;重点理解纯电动汽车的关键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熟悉纯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理解纯电动汽车各部件的功能,了解其结构。
二、引入引入问题1:什么是纯电动汽车?引入问题2:纯电动汽车有何优缺点?引入问题3: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引入问题4:纯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引入问题5:纯电动汽车的主要组成?三、操练分组观察纯电动汽车,讨论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工作过程四、深化深化讲解问题1:纯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
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使之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根据纯电动汽车当前的发展情况,纯电动汽车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纯电动车辆研发制造运营必须符合国家各项相关法规。
整车、零部件性能必须满足国家技术标准和各项具体要求。
纯电动车辆是以电为能源,由电动机驱动行驶的,不再产生新的污染,不再产生易燃、易爆之隐患。
纯电动车辆储能用的电池必须是无污染、环保型的。
且具有耐久的寿命,具备超快充电的功能。
车辆根据用途确定一次充电之续行里程,以此装置够用电量的电池组,充分利用公用充电站超快充电以延长续行里程。
电动机组应有高效率的能量转换。
刹车、减速之能量的直接利用和回收,力求车辆之综合能源利用的高效率。
根据车辆用途和行驶场合设定最高车速,且不得超过交通法规的限定值,以合理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和配置电池组容量。
车辆驾驶操作,控制简单有效、工作可靠,确保行车安全。
机械、电气装置耐用少维修。
车辆运营之费用低廉。
深化讲解问题2:纯电动汽车有哪些优缺点?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相当于传统的油箱,通常采用高效能的充电电池。
学习情境3 划分会计要素,建立会计等式答案第二部分职业判断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会计对象会计对象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4.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5.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企业的净资产6.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7.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8.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9.收入-费用=利润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二、单项选择题1.A 2.A 3.A 4.C 5.B6.B 7.D 8.C 9.B 10.C三、多项选择题1.A B 2.ABD 3.BC D 4.AC D 5.ABC6.BD 7.AC 8.ABC 9.A B 10.BC D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计算分析题(一)表3-1(二)表3-2利润总额=600 000-464 000=136 000(元)本期净利润=136 000-34 000=102 000(元)第三部分学习领域情境实训表3-3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讨论一、分析提示根据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把经济业务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即:一是,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两端会计要素同时增加,简称“两端同增”,如6日、10日业务;二是,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两端会计要素同时减少,简称“两端同减”,如15日、25日业务;三是,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左端会计要素有增有减,简称“左端一增一减”,如2日业务;四是,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右端会计要素有增有减,简称“右端一增一减”,如21日、22日、30日和31日业务。
学习情境三:发动机美容学习情境描述:学习目标要求:知识目标:借助教学指导书了解常用清洗剂的种类及其功能、查阅专用设备使用说明书掌握专用清洗设备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技能目标:、学会发动机清洗方法及流程能正确使用清洗常用工具和专用设备对发动机进行清洗清洁技术资讯:一、汽车清洗的作用由于发动机室有与外界完全隔绝,因此外界的泥沙、水分及油污是发动机室最大的污染来源;常见的污染是垫片漏油,另外在添加及使用制动液、机油、冷却液、动力转向油、齿轮油等过程可能有部分油泄出,造成发动机室污染。
如果长期未清除将有可能使水分、灰尘、油污进入发动机体或制动液管路中,严重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加剧、制动力下降也有可能造成电路组件短路损坏和发动机冷却效果变差等,在长时间行车过程中由于发动机过热驾驶室内可能经常闻到一股浓的油烟味,严重还可酿成发动机室着火烧车。
因此,发动机清洗对保持车容美观,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有着重要作用。
1、保持发动机外观整洁汽车在行驶中经常置身于各种不同的路况,雨雪天气有时还要在泥泞道路上行驶,发动机外表难免被泥土沾污,影响发动机整体性能,为使发动机表面清洁干净,必须定期对发动机表面进行清洗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2、防止连接管路老化发动机表面的灰尘和油污如果长期附着在各连接管路表面会造成橡胶管路及其他管路的老化与腐蚀,灰尘同时可能会吸附大气中多种带有腐蚀性的气体等可能对发动机表面产生危害的污染物,为此,车主应定期将发动机进行清洗从而防止管路老化。
二、发动机清洗用品发动机室的污染以油性污染物为主,可以用汽油类的有机溶剂如柴油或煤油或用酸性、碱性清洁剂来处理,一般汽车用品商店可买到高浓度的发动机室清洗剂。
采用发动机室清洗剂即可大大的提高清洗速度,用清洗剂代替溶剂清除油垢,减少了汽油和柴油的消耗从而节约了能源大大降低了清洗费用。
如果采用环保型清洗剂清洗,也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清洗剂种类(1)水性清洗剂(2)有机清洗剂(3)油脂清洗剂(4)溶解清洗剂(5)多功能清洗剂三、发动机清洗工具使用工具:水管或清洗机、长柄毛刷、吹气枪使用材料:塑胶手套、防水保鲜膜、锡箔纸、发动机室清洗剂、塑胶及橡胶光泽剂四、汽车清洗流程1、人工清洗工艺流程1.隔离电子零件:分电盘、蓄电池加水盖及接线柱、熔断丝盒用保鲜膜或锡箔纸包裹好。
学习情境的设置有三种课本学习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一、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教学直观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的最佳“切人点”,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
如使用生活展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利于学以致用。
如对于“铁的性质”的学习,教师可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生从观察自家铁锅的颜色,用铁做碗架、铁勺安木柄、钳子安橡胶柄、用铁架设电线网等归纳出铁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突出学法的指导。
二、用富有启迪性的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境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内在因素。
”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要特别注重实验的探究本性,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启迪思维、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性能力。
三、捕捉质疑火花,以“疑”入境、以“问”为境“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想“解决”,想“解决”才能创新和发展。
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质疑背景上,多在看似“情理之外”处和“在被易忽略的地方”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具体原理、现实情况,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及现实性,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情境。
在“铁的性质”这节教学中,有学生在知晓铁的性质后说:“既然用铁造船还得注意这么多事项,刷油漆、涂防污漆、镀其他耐腐蚀金属,何不用钛造船呢,钛的性能远远优于铁。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目录学习情境一论述制图的基础知识学习情境二分析投影与正投影图学习情境三分析基本形体和组合体的投影学习情境四绘制轴测图与透视图学习情境五绘制工程形体图样学习情境六绘制与识读建筑施工图学习情境七绘制与识读装饰工程施工图学习情境八绘制与识读平法结构施工图学习情境九绘制与识读设备施工图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学习单元1分析平面体的投影学习单元2分析曲面体的投影学习单元3分析组合体的投影学习单元4标注基本形体、组合体的尺寸学习单元1分析平面体的投影一、平面体的形成平面体是由若干个平面所围成的形体,是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度的几何体,它的每个表面都是平面多边形。
在建筑工程中,多数构配件是由平面几何体构成的。
最常见的平面体有棱柱体、棱锥体和棱台体,如下图所示。
常见平面体(a)棱柱体;(b)棱锥体;(c)棱台体平面体的投影是通过平面立体上所有棱线的投影来表达的,这些棱线的各面投影构成了立体各棱面的各面投影,当棱线的某面投影可见时画实线,反之,则画虚线。
二、长方体的投影长方体是由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构成的。
只要按照投影规律画出各个表面的投影,即可得到长方体的投影图。
把长方体(例如烧结普通砖)放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之间,方向位置摆正,即长方体的前、后面与V面平行;左、右面与W面平行;上、下面与H面平行。
这样所得到的长方体的三面正投影图,反映了长方体的三个面的实际形状和大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它的全部形状,如下图所示。
长方体的投影下面分析长方体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分析长方体上的每一个棱角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点,从下图可以看出每一个点在三个投影图中都有与它对应的三个投影。
例如A点的三个投影为a、a′、a″。
点的投影分析(二)直线的投影分析长方体上有三组方向不同的棱线,每组四条棱线互相平行,各组棱线之间又互相垂直。
当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之间的方向位置放正时,每条棱线都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平行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学习情境三技能训练题及答案技能训练1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和税前利润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本月开发一种新产品,有关产销量和成本资料如下:产品销售单价:100元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60元本月固定生产成本1000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单位变动销售管理费5元固定销售管理费5000元本月生产量1000件,销售量800件。
三、要求:(1)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存货成本和期间成本。
(2)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
技能训练2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分析两种成本法利润差异的产生原因。
二、资料:某公司生产A产品,1—3月份的生产量分别为5000件、6000件、4000件,销售量均为5000件,产品售价为60元,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产品直接材料20元单位产品直接人工1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5元月固定制造费用18000元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2元月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2000元三、要求:(1)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2)1—3月份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是否相同,若不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在两种成本法下分别计算1—3月份的利润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技能训练3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分析两种成本法利润差异的产生原因。
二、资料:海洋公司连续三年B产品的生产量均为10000件,三年的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10000件和9000件,产品售价200元,有关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50直接人工20变动制造费用10固定制造费用100000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8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30000三、要求:(1)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2)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是否相同,若不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技能训练4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
学习情境三变动成本法知识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是指( B )。
A、固定生产成本B、变动生产成本C、固定非生产成本D、变动非生产成本2、完全成本法的期间成本是指( D )。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制造费用D、非生产成本3、应用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是( B )。
A、把全部成本划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B、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C、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D、把全部成本划分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4、某产品本期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单位产品成本是14元,本期产量500件,销售量400件,固定生产成本2000元,则按变动成本计算的本期单位产品成本为( B )。
A、14元B、10元C、9元D、18元5、某产品本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销货成本为50000元,期初无存货,本期产销量相等,本期发生的固定生产成本为15000元,非生产成本13000元。
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销货成本为( B )。
A、35000元B、65000元C、78000元D、37000元6、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B )转化为存货成本或销货成本。
A、可能B、不可能C、一定D、上述选择均不正确7、如果某期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二者相等,则用两种成本法计算的当期营业净利润( A )。
A、必然相等B、必然不等C、可能相等D、在一般情况下相等,在某些情况下不等8、当期末存货量不为零,而期初存货量为零时,全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利润( A )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利润。
A、必然大于B、必然小于C、必然等于D、不一定等于9、变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成本( B )全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成本。
A、必然大于B、必然小于C、必然等于D、不一定等于10、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A、总是大于B、总是小于乎C、总是等于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也可能等于二、多项选择题: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较,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有(ABCDE)。
学习情境三延时开关的制作与调试第一部分思考题3. 1什么是过渡过程?过渡过程出现的条件是什么?3. 2什么是换路定律?怎样确定各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初始值?3. 3 RC电路充、放电过程中的时间常数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它和哪些量有关系?3. 4当充了电的电容器放电时,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延长其放电过程?为什么?3. 5有两个R、C值完全相同的电路,分别与U^220V>U^11CM的两个直流电压接通。
从实验中发现,电路在接通的充电过程中,电容电压上升到各自稳态值的同一百分数的时间相同,为什么?3. 6 RL “充、放电”电路的时间常数和RL有什么关系?3. 7在直流电路中,如果负载具有电感,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不允许接在开关的负载侧,而要接在开关的电源侧。
为什么?3. 8如图所示电路中,具有两个同样的灯泡,其中一个与一较大的电感串联。
原来开关K处在闭合位置,现将开关断开,问两个灯泡是否立即变黑?为什么?若开关原来处于断开状态,现将开关合上时,问两个灯泡是否同时亮?为什么?思考题3.83. 9如何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容器的好坏?试简述原理3. 10 一阶RL RC电路的三要素指的是哪三个量?3. 11写出用三要素法求RL、RC电路中电流、电压的一般表达式第二部分精选习题3.1电路如图3-1所示。
已知,Us=12V R=4Q,F2=8Q,在S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当t=0时S闭合。
试求S闭合时初始值i 1(0+) , i2(0+) , i c(O+)。
鸟〜图3-1 图3-23.2在图示3— 2 电路中,已知U S=8V, l s=2A R=2F2=2—R3=10…丄=0.2H,C=1F,t〈0时,S打开,S2闭合,电路已达到稳态。
t=0时S1闭合,S2打开。
求初始值i1(0+)、i 2(0+),i 3(0+)和U L(O+)。
3.3电路如图3-3所示。
已知U S=12V, R=R= R=3Q,C=0.2F t<0时电路已处于稳态,t=0时开关S打开。
求S打开后的电压u c(t)、U(t)、i(t)。
3.4电路如图3-4所示,已知l s=3A, R=21,C=10」电路原已稳定在t=0时合上开关S,试求S合上后的uc, uc(0+)=0。
3.5在图3-5所示的电路中,已知,U s=10V, R=2「,R=3「,C=0.2上t<0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t=0时开关S由1扳向2,求t>0时电压u c和电流i c。
3.6 图3-6 所示。
已知 a = 12V, R=3©,R=3Q=R6Q,C二如。
在t=0 时,闭合开关S。
uc(0-)=0。
求S闭合后的电流i和uc图3-12 图 3-133. 7 图 3-7 所示,已知,U S =12V, U C (0-)=4V , R=1 一 , C=5。
在 t=0 时,合上开关 S 。
试求换路后的电容电压 uc(t)和电流ic(t)。
3. 8图示3-8电路在开关S 打开前已达稳态。
若 R=4Q, R 2=2Q,C=3F , U S =40V ,t=0 时打开开关S,试用三要素法求换路后的电容电压 U C (t)。
3.9图3-9所示电路中,已知 U=25V, R i =20「R 2=5「,C=1。
在t=0时,开关S 闭合,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
求换路后的电容电压 uc(t)。
3.10 在图 3-10 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U=10V, l s =3A, R=1,, R 2=4, ,R 3=2, ,C=3F , 在t=0时开关S 打开,S 2闭合,S 2闭合,t<0时,电路已达稳态,求t>0时U(t)。
3.11图3-11所示电路中,已知:U=15V, R=5一,L=1OH 。
在t=0时合上开关S 试 求 S 合上后的 i L (t)、U L (t)、U R (t)。
(设"(0-)=0) T(So)图3-6 图3-8叫干c z?3n 图 3-10图3-7 图3-9图 3-3.12 在图 3-12 所示电路中,已知 U=4V, R=2.5Q R 2=10Q L=0.2H 。
开关 S 在 t=0 时闭合,在闭合前,电路处于状态为时已久。
试求 S 闭合后的uL(t)、iL(t)。
3.13 在图 3-13 所示电路中,U S =10V, R=2K Q , R 二 R 3=4©, L=0.2H ,开关 S 未打 开前电路已处于稳态,T =0时把开关S 打开。
试求iL(t)、uL(t)、U R2(t)。
3.14图示3-14电路中,已知,U=9V, R=2…R=3…,L=5H,在T =0时打开开关S , 在要打开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求换路后的电感电流 iL(t) 、Uk*t)。
3.15如图3-15所示,t 〈0时,电路已达到稳态,在T =0时将开关S 打开。
已知, U=10V, R=10「,R 2=10…,220一,L=1H 试求换路后 i 1(t)、i 2(t)、i 3(t)。
图 3-153-16 .电路如图3-16所示,t=0时开关S 闭合。
已知i s (t)=10sin10tA ,R=6「丄=0.6H 换路前电路无初始储能。
试求换路后的电流 i(t)。
3.17电路如图3-17所示,t=0时开关S 闭合,已知U S ( t )=10si n2tV , R=2.,C=1F , 电容无初始值。
求换路后的U c (t)。
3.18已知—RLC 串联电路如图3.18所示其中R=V , L=0.125H 、C=0.32F,初始条件 为U c (0+)二U °=2V,山(0+)=0。
图3-14 图3-16t=o)u c (t图3-19 图3-20 图3-21试求换路后的零输入响应3.19电路如图3-19所示,求t=0时换路后的初始值;i c(0+)、5(0+)、i i(0+)、ii(0+)、U L(0+)。
换路前的电容,电感均无储能。
3.20图3-20所示R-C串联电路中,已知,U S( t)=220V, R=200「,C=1卩F,电容事先未充电,在t=0时合上开关S。
求:(1)时间常数T (2)最大充电电流i max:(3)u c、U R、i。
3.21 电路如图3-21 所示,在t=0 时,合上开关S, iL(0-)=0.5A , us=10V,L=1H、R=R=R=2Q求换路后的i(t)和U L(t)。
第三部分自测与练习1.填空题1.1把t=0+时刻电路中元件上 ___________ 、________ 的值,称为初始值。
1.2三要素法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 、禾口______ 。
1.3在零输入响应的RC电路中,已知R=12Q , C=5^ F ,则电容C经过s 放电基本结束。
1.4 RC微分电路中其输出量与_____________ 成正比;RC积分电路中其输出量与成正比。
1.5在零输入响应的RC电路中,已知T =0.5s,贝卩电容C经过__________ s放电基本结束。
1.6工程上认为换路后经过_____________ 的时间,电路就达到新的稳态。
1.7图所示电路,在t=0时S闭合,比(0厂0 ,贝y:(0)=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UCL)二 ____________ 。
UC检测题1.7图1.8图所示电路,求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U L (° .)=iL®) =Uz -SO. 5H_K_ S(t=O)检测题1.8图1.9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容相当于 ____________ ;电感相当于 ____________ 。
1.10过渡过程是含 __________ 的电路由一种稳态转换为新的稳态所经历的过程。
过 渡过程的快慢与 ________________ 有密切关系。
2. 判断题2.1换路的瞬间,电容元件的电流值有限时,其电压不能突变;同理,电感元件的电 流不能突变。
()2.2三要素法可用来计算任何线性动态电路过渡过程的响应。
() 二丄2.3 RC 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T =RC RL 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R 。
()2.4时间常数越大,动态电路过渡过程的时间越长。
()300Q2.5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容相当于短路,电感相当于断路。
()2.6高压电容器从电网切除后需自动并联较大的电阻使电容器上电压迅速放掉。
()2.7零状态是指换路时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为零。
()3.计算题3. 1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10V, R=15Q, R=5Q,开关S断开前电路处于稳态。
求开关S断开后电路中各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检测题3. 1图3. 2电路如图所示,已知L S=12V, R=4kQ, R=8kQ, C-2卩F。
开关S闭合时电路已处于稳态。
将开关S断开,求开关S断开后48ms及80ms时电容上的电压值。
比)Tj 讣c检测题3. 2图3. 3电路如图所示,继电器线圈的电阻R=250Q,吸合时其电感值L= 25耳已知电阻R=230Q,电源电压U=24V。
若继电器的释放电流为4mA求开关S闭合多长时间继电器能够释放?3. 4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 U S =6V, R =10kQ, R=20kQ, O 1000pF , U c (0 -) = OV 。
求 电路的响应u (t)。
检测题3. 4图3. 5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 R =R=10Q, R=40Q, L = 0.1H , U=180V 。
t =0 时开关 S 闭合,试求出S 闭合后电感中的电流 h(t )。
3. 6如图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
当 Us 为何值时,将能使S 闭合后电路不出现瞬态过 程?若U = 50V ,用三要素法求ucn检测题7. 3. 3图-------------------------- ---- 0检测题3. 5图10£1ion检测题3. 6图3. 7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没闭合前电容储能为零。
在t=0时将开关S闭合,求S 闭合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使电容两端电压达到8V?此时电容的储能W等于多少?检测题3. 7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