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若干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2.40 KB
- 文档页数:4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说明:以下题目仅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同学们的选题可以与此相同,也可有所改变。
一经上报不得轻易更改)关于金融征信体系的问题探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论多元化融资对我国电信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推动作用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谈网络金融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关于我国投资银行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网络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论佛山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中国反洗钱的现状与对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展策略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成因和对策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建立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我国资本市场深化的背景与途径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其治理对策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发展模式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控制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探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性及对策全球离岸金融市场与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推进广东金融发展、加强粤港金融合作与创新金融调控的实施对房地产的作用及企业的对策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城市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试谈资本形成机制与金融创新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与启示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浅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分析及缓解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中国券商竞争力分析国外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及对策论农村金融发展中农信社的改革之路我国股票指数期货若干问题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分析研究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论佛山地区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转型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考广东省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思考论信用体系的健全与金融经济的稳定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佛山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我国洗钱防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我国担保公司的博弈困境及对策研究我国社会信用建设问题研究对证券投资中羊群效应的浅析大佛山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对策宏观调控下广东房地产业的多元化融资分析—以佛山为例的实证分析美元走势与我国储备资产的管理如何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当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与风险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抑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探讨—基于南海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实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关于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思考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效应分析浅谈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与路径选择论大力发展佛山个人理财业务论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竞争力创新佛山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设想发展信用担保,解决佛山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佛山银行业面对金融全球化竞争的思考现阶段国际汇率形势与我国外汇风险防范佛山保险市场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创新之路顺德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解决建议非市场因素影响下的行为选择——从佛大热水交费制度看合作与竞争的选择金融机构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对策论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商业银行新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化解对策佛山市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报告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及思路初探论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及竞争策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佛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浅谈金融业混业经营佛山物流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广东担保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广东省担保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农村金融行为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佛山地区的实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国际投机资本及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网络银行的战略研究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英保险资金配置比较研究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浅谈我国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地位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分析及建议大陆,香港保险资产配置比较分析论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管理国际“热线”对我国的冲击及其防范措施企业战略联盟—解决佛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佛山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及对策推进粤港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分析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探析论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有效管理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前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广东省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加快我国体育保险产业的发展步伐佛山市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浅论中国利用外资的成就、问题和对策佛山市银行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试论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影响与对策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潜力比较研究试论我国的金融业综合经营及其制度选择佛山房地产融资专业化问题研究中美保险业资产配置比较研究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保险产品创新问题研究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方案建议试论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制度创新浅谈新时代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境外上市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配套措施研究浅析金融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与金融支持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问题和对策试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论中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银行并购浪潮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思考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2019年六月,科创板正式落地,试点注册制。
一年后,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已经突破100家。
“注册制”试验田已经成功推广到创业板,这项制度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IPO 进程加快。
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增加,势必会改变A股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到二级市场股价走势,最终会对IPO、定增以及大股东减持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A股市场需要退市常态化,维持二级市场的动态平衡。
一、A股市场退市现状及问题(一)A股市场现有的退市制度现状A股市场起步晚,刚刚走到第三十个年头,就像人类的幼儿期,成熟程度比较低。
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A股市场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变化比较大,退市制度经历了多次修改。
自A股设立之初至1994年,我国没有涉及到A股市场退市的法律法规。
直到1994年7月1日,《公司法》生效,才涉及到了退市。
《公司法》规定了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四种情形:1、公司的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2、公司未按照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3、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4、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
上市公司只要违反其中一条,就会被暂停上市。
情况更加严重者,如上市公司违反第2、3项,且经过查实后果严重,或上市公司违反第1、4项之一,在限期内未能消除,证监会给予终止上市处罚。
2014年2月7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从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严格执行市场交易量、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完善与退市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加强有关退市公司的投资者权益保护等五个方面完善了退市制度。
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重大违法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存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严重影响上市地位,其股票应当被终止上市。
金融观察©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潘群星,张艳雯,冯胡娟(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在熔断机制“自熔断”和中美贸易摩擦等重大事件冲击的背景下,论文以融资融券业务启动(2010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A股市场上3439家公司为对象,采用投资组合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之谜”(即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负相关)现象。
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而且价格极差和表征异质信念的换手率会降低股票预期收益率与特质波动率的负相关关系。
从异质信念视角出发,利用第四、五次融资融券扩容标的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还发现融资融券的开展能够降低异质信念水平和特质波动率水平。
关键词:特质波动率;投资组合分析;Fama-Macbeth回归;异质信念;融资融券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09-0127-04 Research on"lhe idiosyncralic\olalilily puzzle”in Chinese slock marketPan Qunxing, Zhang Yanwen,Feng Hujuan(School of Finance,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Jiangsu,210023)Abstract:Under the impact of major events such as circuit breaker and Sino-us trade conflicts,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date of 3439listed companies from April1,2010(margin trading started)to December31,2018in A-share market,using the portfolio analyses method and Fama-Macbeth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analyses,and we find that“the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puzzle”does exist in China's stock market.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and stock expected returns.Range of price and turnover will reduce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where turnover is a substitute variable of heterogeneous belief.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terogeneous beliefs, using the fourth and fifth rounds of margin trading target to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we find margin trading can reduce heterogeneous beliefs and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Key words:idiosyncratic volatility;portfolio analyses method;Fama-Macbeth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analyses;heterogeneous be- lief;margin trading一、弓I言Black等在1972年率先提出了公司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数学与经济学于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数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股票市场的研究是其中之一。
股票市场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涉及诸多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等,这使得股票市场价格趋势难以预测。
然而,数学和经济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预测和解释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这里我将介绍其中的几个常见方法。
一、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股票市场研究的基础,在此方法中,统计模型被用来预测股票价格。
最著名的统计模型是随机漫步模型,该模型认为股票价格是随机的,并且未来的股票价格完全取决于当前的价格。
虽然该模型已经被证明是不精确的,但是它仍然是许多其他股票预测模型的基础。
另一个流行的统计模型是回归分析,该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评估各种因素的影响力,如公司利润、市场趋势、产业政策等等,从而预测股票价格。
然而,回归模型被广泛使用,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该模型只能捕捉到历史方面的信息,而未来的变化可能不会被准确预测。
二、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方法,它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该分析基于假设每个数据点都由若干个因素组成,包括趋势、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波动等,预测股票价格就取决于这些因素,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间序列分析也得到了大量的拓展和改进。
三、风险管理股票市场的风险非常高,因此在投资股票之前,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并在投资组合中保持平衡。
其中一个方法是通过统计模型来评估投资组合中不同的股票的风险和收益,并构建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
四、市场心理学市场心理学是股票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投资者情绪、预测错误、交易行为等相关因素。
例如,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和贪婪,从而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因此,了解市场的心理因素是预测股票市场走势的一个关键要素。
总结起来,数学和经济学提供了多种方法来研究股票市场,包括统计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风险管理和市场心理学。
我国证券公司上市问题研究上海证券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着将和国际知名跨国投资银行进行竞争的严峻挑战。
在当前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背景下,公开发行股票和重组上市是证券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国证券公司上市的必要性1、有利于证券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提高业务运作能力和公司运行效率。
上市融资既能提高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解决运资金紧缺的困难,又能帮助证券公司拓展网络和业务,吸纳高级人才,提高综合竞争力。
2、有利于证券公司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形成内外部约束机制。
一方面,上市则将促进证券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
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用脚投票”机制无疑将加大对高管人员的行为约束。
3、有利于推动证券公司间的购并浪潮,优化证券业资源配置。
一方面,证券公司上市后资本金增加,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兼并收购优质资产;另一方面,上市证券公司的股权处于高度流动状态,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化配置。
4、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平衡发展。
证券公司上市可以为证券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加速证券行业的结构调整,有利于上市公司结构的优化和证券市场平衡发展。
5、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积极扶持证券公司上市,不仅可以壮大证券公司作为投融资中介主体的实力,而且筹集的资金又可直接进入国民经济系统。
(二)我国证券公司上市模式分析证券公司上市方式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借壳上市,形式可以是整体上市或分拆上市。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借壳上市IPO是指企业在达到上市条件时,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申请首次直接向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筹集资金。
IPO可以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大收益:一是可以给公司获得较充足的资金来源。
二是可以增加公司的知名度。
三是有利于公司吸引人才。
但是,IPO方式也有自身的缺点:一是上市门槛高;二是历时较长;三是费用较高;四是风险较大。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2、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3、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4、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5、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6、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7、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8、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9、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10、我国商业银贷风险与防范11、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12、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1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14、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15、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16、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19、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20、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2、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23、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24、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5、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26、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27、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28、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29、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30、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1、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2、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33、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34、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35、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36、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37、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38、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9、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40、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4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二、金融市场系列1、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2、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4、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5、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6、外汇交易策略探讨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8、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9、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10、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11、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12、外汇交易技术分析13、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14、黄金交易市场县长分析与展望15、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1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17、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18、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19、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20、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21、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2、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23、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4、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2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2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27、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28、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9、债券投资策略研究30、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3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32、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33、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4、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5、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36、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37、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38、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9、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40、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4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4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43、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44、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三、货币理论、策、与监管系列1、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2、中国货币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3、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研究4、货币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5、中国财策与货币策的协调研究6、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7、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8、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9、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10、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1、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策研究12、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3、货币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14、货币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15、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策创新研究16、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7、货币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四、国际金融系列1、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3、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4、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5、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研究6、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7、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8、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9、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10、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11、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12、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13、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14、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策建议15、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16、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7、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8、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19、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0、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21、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22、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24、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25、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26、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27、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28、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29、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0、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五、银行方向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4、我国邮储蓄银行的及发展定位5、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6、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7、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8、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问题探讨9、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0、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1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12、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13、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14、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15、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16、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17、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1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19、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20、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21、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问题研究2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4、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25、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26、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27、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28、我国中央银行与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9、浅析加强中央银行性地位30、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31、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32、对中国当前货币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3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34、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35、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策功效分析36、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37、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38、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39、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40、"从紧"货币策下住房抵押贷款策的新思考41、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42、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43、"从紧"货币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4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45、"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46、"从紧"货币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47、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48、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49、房贷新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50、探析当前紧缩货币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51、探析当前紧缩货币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52、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53、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54、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55、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56、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57、河北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58、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研究59、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60、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61、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研究62、银行卡市场环境建设研究63、河北省证券业发展研究64、河北省信托业发展研究65、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研究66、河北省在京津冀金融合作中的地位研究67、河北省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68、论绿色金融评介体系的建立69、金融需求的分析与金融战略的制定70、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探讨71、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产品的设计72、论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组合73、论混业经营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74、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75、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76、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77、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78、论环保与金融联控机制的建立六、金融保险方向1.河北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践及影响因素研究2.河北农村保险制度难点与对策调查研究3.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4.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5.大学生失业保险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6.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防范方法研究7.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8.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9.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0.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11.保险产品创新研究12.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13.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14.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15.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16.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17.影响保险市场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策建议18.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19.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20.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21.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22.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23.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24.我国保险营销制度变迁研究25.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策略选择26.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27.中国商业保险规范性发展研究28.我国少儿医疗保险制度研究29.中国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30.关于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趋缓的分析31.中国保险业诚信问题研究32.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33.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34.保险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35.河北省人身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6.河北省财产保险需求现状调研37.河北省保险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38.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相关问题探讨39.房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40.代位追偿原则的法律思考41.交强险"无责赔付"的是非研究42.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43.保险公估发展的路径选择44.紧缩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45.巨灾风险证券化问题研究46.绿色保险问题七、国际金融方向1.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机制研究2.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问题研究3.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4.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体制障碍及对策研究5.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6.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拓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7.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实证分析8.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9.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10.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展情况及推进对策研究11.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12.金融风险与防范问题的研究13.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14.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15.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启示16.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17.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分析18.规范民间金融策研究19.民间金融的风险分析20.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21.论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22.有效市场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八、往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浅析金融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2、浅析佛山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商业银行新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化解对策4、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与金融支持5、企业战略联盟-解决佛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思路6、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7、浅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8、建立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9、佛山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及对策10、大陆,香港保险资产配置比较分析11、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12、浅谈金融业混业经营1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4、大佛山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与对策15、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16、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17、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考18、论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竞争力19、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中的问题及对策20、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思路21、我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抑制22、国际"热线"对我国的冲击及其防范措施23、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其治理对策24、非市场因素影响下的行为选择--从佛大热水交费制度看合作与竞争的选择25、论大力发展佛山个人理财业务26、论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27、佛山市银行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28、试谈资本形成机制与金融创新29、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30、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探析31、佛山保险市场研究32、佛山物流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33、发展信用担保,解决佛山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4、推进广东金融发展、加强粤港金融合作与创新35、中国券商竞争力分析36、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控制37、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发展策略38、试论我国的金融业综合经营及其制度选择39、国有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策略研究40、论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及竞争策略41、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方案建议42、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43、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4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佛山地区的实证分析45、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成因和对策46、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影响与对策47、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前景分析48、宏观调控下广东房地产业的多元化融资分析-以佛山为例的实证分析49、农村金融行为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50、论佛山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51、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与风险52、城市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53、佛山房地产融资专业化问题研究54、广东省担保行业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55、中美保险业资产配置比较研究56、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57、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及路径选择58、关于金融征信体系的问题探讨59、我国股票指数期货若干问题研究60、当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探析61、关于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思考62、论多元化融资对我国电信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推动作用63、我国商业银行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64、论农村金融发展中农信社的之路65、金融机构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对策66、电子商务时代下我国网络银行的战略研究67、浅谈我国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地位68、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及思路初探69、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70、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分析研究71、对证券投资中羊群效应的浅析72、关于我国投资银行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73、佛山银行业面对金融全球化竞争的思考74、我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分析75、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76、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企关系探讨77、我国洗钱防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78、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发展潜力比较研究79、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80、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思考81、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效应分析82、如何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制度83、创新佛山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设想84、现阶段国际汇率形势与我国外汇风险防范85、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86、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创新之路87、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与路径选择88、中英保险资金配置比较研究89、论佛山地区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转型90、顺德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91、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配套措施研究9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9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94、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分析及缓解升值压力的策建议95、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96、论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97、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与启示98、全球离岸金融市场与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发展99、浅论中国利用外资的成就、问题和对策100、论国际投机资本及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101、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102、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3、试论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104、佛山市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报告105、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探讨-基于南海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实证106、我国担保公司的博弈困境及对策研究107、我国资本市场深化的背景与途径分析108、论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有效管理109、论中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银行并购浪潮110、论信用体系的健全与金融经济的稳定111、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112、我国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分析及建议113、佛山市中小企业融资研究11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115、我国社会信用建设问题研究116、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117、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118、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119、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讨120、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发展模式121、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122、试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123、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境外上市研究124、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125、论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管理126、浅谈新时代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127、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思考128、浅谈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29、国外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130、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131、网络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132、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133、广东省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研究134、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36、论加快我国体育保险产业的发展步伐137、金融调控的实施对房地产的作用及企业的对策138、广东省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40、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141、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解决建议142、美元走势与我国储备资产的管理143、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144、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及对策145、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146、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47、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性及对策148、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问题和对策149、试论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及其制度创新150、保险产品创新问题研究151、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研究152、广东担保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153、谈网络金融现状及其发展战略154、推进粤港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155、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156、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思考157、佛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建议158、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
中国股票市场的调研报告篇一: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提交日期:20xx-8-17 12:25:00证券市场的基础是投资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投资者所知不多,特别是还很少能在定量的角度上了解中国股市一线投资者的基本状况与其基本诉求。
显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工作是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投资者统计调研系统。
在有关各方的努力下,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主办,华夏证券、国通证券、海通证券、湘财证券、西南证券、兴业证券协办的“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开始这一实践尝试。
调查以问卷方式从证券市场一线获得约43.75万个调查数据,通过这些具有内在关联的数据所建立的数据库并进一步挖掘出的信息,调查基本实现了对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的统计描述。
目前,课题组完成了调查的初步成果报告。
以下为该报告的调查设计和调查结果综述部分。
一、调查设计调查目的:通过典型抽样方式,了解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状况,包括其基本现状、投资行为状况、权益保护状况,以及他们对当前证券市场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问卷由91个题目组成,其中投资者基本情况11题、投资者行为32题、投资者权益与保护35题、投资者对若干热点问题看法13题。
为保证调查的质量,每一份问卷的解答均采用在调查问卷设计人员的指导下,采样点所在营业部的客户经理与其负责的被调查投资者直接沟通的方式进行。
样本设计:全国范围内完成2500份左右。
根据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分布与结构的实际,理论上采用六个中心城市的地域分层与投资者按散户、中户、大户划分的结构分层。
六个中心城市及其样本数量分别为深圳550份、上海600份、北京500份、xx300份、长沙280份、福州270份;每个城市调查的投资者中散户、中户、大户所占的比例原则上为60%∶35%∶5%。
回收样本说明:调查中实际共发放问卷2724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587份,回收率94.97%。
股市若干问题分析一、摘要现代经济的模式以远远区别于以往单纯的以工农业,商业等经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益兴起的资本投资。
企业单位或个人将资产盈余用于证券投资,以获得资本的再生与增值。
与以往的单纯的存款为资本投资相比的现代股市金融证券投资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促进了资本的集合和利用,促进了资本的流通,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本的增值速度加快,社会的累积财富业越来越多。
然而,资金的流通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也导致了金融投资市场的高利润,高回报背后的高风险,高损失。
因此,合理客观的分析金融证券投资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研究股票价格的波动规律,投资行为,市场效率等,对于知道个体和企业等的投资行为给予合理的指导。
促进投资市场的规范化,降低投资风险,获得高投资回报,特别是股市投资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更是要合理谨慎投资,做出指导。
本文以中国上海股票投资市场为例,以一位普通民众的股票投资计划,选取四家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投资,分析2005年6月-2008年股票市场数据通过建立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给出了合理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收益。
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多项式插值拟合方法拟合对上海股市在2006年到08年的股市发展走势情况分时期做出了定量的分析和综合评价,拟合得到结果以实际误差率小到4%。
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对08年11月之后的股市做出分析预测,得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最后,通过对股市市盈率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存贷款利率增长率、CPI增长率、上证指数增长率等一系列的数据比较分析,分析的出上海股市无泡沫。
由于股票市场的变化情况复杂,股市的数据量大,文章的建模采用的是股市的历史数据,对股市历史行情做出预测和验证,来研究模型的合理程度。
在不同的经济现状下,影响经济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变化,这就决定了模型具有一定得局限性。
文章最后对可能的经济因素予以考虑,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和推广。
在当今的经济时段和股市行情,要想在股市中永垂不倒就要看清当前的经济以及股市形式。
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 第4期(总第98期)股票市场若干问题研究李卫华一、关于股市投机问题理论界对股市的投机现象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众说纷纭,仁智之见颇多。
但笔者认为,我国股市投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量的民间储蓄资金没有有效的投资渠道,二由于股价过早放开,为它们提供了大规模投机的机会和条件,于是,在通货膨胀威胁之下“走投无路”的资金“被迫”选择了投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项经济权利的下放,国民收入的分配也逐步向个人倾斜,到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民间已积蓄了大量资金,可是个人投资的渠道并没有相应的发展起来。
通常,个人金融投资最主要的形式是银行存款,但在1978年至1994年的16年中,只有9年的实际利率是正值,其余7年中实际利率为负值,最低是1988年的-12.14%,以及1994年的-10.72%。
16年中每年的实际利率加总为-15.04%¹,可见银行存款并不能成为居民个人投资的有效途径。
其他形式的金融投资也不尽人意,如: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严格控制,并且我国国有企业普遍的亏损和低效率无法为居民带来投资收益;国债的发行数量有限,利率虽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也仅为保住本金而已;人民币与外币的自由兑换以及汇率均被控制和压低;期货、保险等投资形式或是尚未出现,或者虽已出现,但并不规范,根本不具备投资功能,而与此同时,由每年财政赤字引发的通货膨胀却对居民的资金安全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它迫使个人急切地寻找资金保值和增值的出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股票市场出现了。
1988年,我国在深沪两地开始了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改革试点,由于当时的管理权在地方,股票市场的最初发展便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并对其后的决策产生了不良影响。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国民投资意识的日渐强烈,对股票的需求开始急剧上升,因为当时股票种类和总量均很少,股票的供求差距急剧扩大。
根据经济学的常识,当一种东西极其短缺而供给又不能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时,最适宜的办法是首先创造条件增加供给,在供给有效增加,供求趋于平衡的基础上逐步放开价格。
但深沪二地都以“遵循经济规律”为由,深圳在前,上海紧随其后,突然放开了股市价格。
由于供求差距极大,价格放开后便急剧上升,暴涨,使得一些先期“股民”令人晕眩的暴富,并因此吸引了全国无数资金疯狂涌向深圳和上海。
至此开始,股市的运作便完全脱离了健康的轨道,股票成为一种投机的工具。
在股市需求高亢和股份制运作被扭曲的情况下,股东和上市公司的角色已被倒置,此时,不是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并切实得到回报,而是上市公司从股民身上取得收入,股民的资金成了上市公司的金矿。
大量涌向股市的资金已为上市和将要上市的公司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软约束的资金来源,在资金约束不硬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必然效率低下。
当股价完全放开和市场高度投机时,政府对股市的干预不仅无助于抑制过度投机,反而启动了一轮轮的投机浪潮。
这是因为社会已潜伏着巨大的投机力量,这股力量时刻注视着一切与股价波动有关的因素,其中,中央政府的一言一行是投机力量关注的焦点,当政府沉默时投机力量无机可趁,一旦政府开口,大的机会便来了,这时庞大但分散的投机力量会瞬间转化为一股统一的力量,它们将政府的任何言论极尽能事地扭曲放大,借以推动股市价格上升或压迫股市价格下跌,股市一旦升跌,其内在链锁性的机制又会形成上升和下跌的“加速”作用,造成股市大幅度地升跌,从1992年价格放开后至今,每一次大规模的投机浪潮无不是政府干预和民间投机力量相互较量的结果。
由此,要从根本上有效治理股市的过度投机,就必须发展多方面的个人金融投资的渠道,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短期来看,首先是控制通货膨胀,为居民的储蓄资金提供基本的安全,使它们至少能够保值,此外,在必要时还必须对股市实施价格限制政策,一旦价格失去大幅度泡沫或涨升的可能性,投机需求也将大幅度减少,甚至降至为零,股市的短缺会自行消除,到那时,股市将沿着规范运作、效益提高、正常投资需求大幅增长的健康轨道向前发展。
二、关于股市市盈率的合理水平市盈率是衡量股票市场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它可以根据二个不同的标准计算:每股税后利润和每股现金红利。
根据前一标准,市盈率=1/定期存款利率,如果定期存款利率(一年)为6%,则市盈率=1/6%=16.6(倍)。
根据后一标准计算,市盈率=每股税后利润中现金红利的比例/定期存款利率。
如果现金红利的比例为50%,则市盈率=1/定期存款利率×2 =1/6%×2=8(倍)。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个人投资可以有多种形式的选择,风险大的投资收益也相应较高,最主要的投资形式有存款(包括国债)和股票二种,存款利率是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因为股票投资的风险高于银行存款和公债,因此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应高于利息率。
根据这一原则,上面以每股税后利润计算的市盈率应该为我国股票市场市盈率的最高限,而以每股现金红利计算的市盈率可以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的最低限。
虽然少数上市公司在一段时期有较好的业绩和较快的成长性,但深沪二市的平均市盈率合理水平应在上述最高限(如16.6倍)和最低限(如8倍)之间。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分配的现金红利极少,将利润留在企业作为长期投资,这无疑增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因此第二种市盈率也应成为我国股市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否则,仅用第一种市盈率标准不能完整地反映投资风险并夸大了股票的投资价值。
有人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为由,认为我国的市盈率应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高,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没有充分理由的,相反,我国股市的市盈率应比上述国家为低才为合理,其理由是:第一,我国的经济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实际增长效果并非如统计数据显示得那样好。
在经济效率的逐渐降低,企业大量亏损的情况下,经济能够较快的增长完全仰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大量的资源耗费,而股票的良好收益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企业效益和利润增长的基础上,粗放型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成本高昂,上市公司的所谓增长也往往是在牺牲股东利益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实现,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完全转变到效益型增长模式之前,投资者不可能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合理的收益。
第二,我国的股份制还很不规范,其中一个明显的缺陷是上市公司并没有给股东提供合理的红利报酬,而是趁市场短缺之机,以分股的形式让投资者自己从市场的投机中取得差价收入,这实际上是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推到了投资者身上,虽然少数投资者作为市场投机的赢家获得了较高的差价收入,但作为股票市场上投资的一方,从整体而言,投资者的收益甚微,如果以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作为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则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处于严重亏损的境地。
第三,在规范的股份制经济中,股票的价值内涵中含有不可分割的二种权利:利润分配权和经营管理权,投资者不仅有权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且一旦买入一定比例的股票,就能切实影响上市公司的运作,甚至完全控制上市公司。
然而,在我国的股权结构中,上市流通的股票没有包含后一种权利,投资者名义上有利润分配权,但当他们丧失了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权和监督权时,他们的利润分配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第四,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稳定成型的,已经良好运作了上百年时间,居民个人持有的股票,作为一种财产形式可以世代相传,股票仅有经营风险而无制度风险。
我国目前尚处在一种经济体制向另一种经济体制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所以长期持有股票的风险不仅是经营风险,而且还有制度变革的风险。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我国股市市盈率水平应比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成型市场经济国家为低,如果对此没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将会使数千万中小投资者遭受误导和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三、股市扩容与价格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无论是抑制股市过度投机,还是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
提高上市公司效率等,都必须首先扩大股市规模。
股市规模的扩大不仅是增加上市公司数量,而且应允许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以优化产权结构,促进产权流动。
虽然西方国家中上市公司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较小,股市融资也非企业的主要融资形式,但我国的股份制改造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一要变革传统产权形式,改变企业经营机制,二需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以降低不断增大的银行风险。
所以我国的股市规模应大于西方国家的规模。
目前扩大股市规模主要面临着股市扩容中是否有足够的需求和股市扩容加快,特别是大量国有股上市是否会引起价格大幅跌落二大障碍。
笔者以为,我国民间有大量的储蓄资金,并且数量还会不断增加,在其他金融投资渠道尚不可能大量分流资金的情况下,对股票投资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
股票供给会自行创造出对自身的需求,只要价格趋于合理,上市公司效益改善,不会出现股市需求不足的问题。
在股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价格向合理水平回落是不可避免的,迟落不如早落,回落越早,股市的振荡越小。
下面是对股市扩容与价格变动趋势初步的理论分析。
设上市股票总量为S,S由政策决定。
股票需求为D,D主要取决于股票价格和利率,所以D=f(P,i),共中P为股票价格,i为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股市供求均衡的条件为:S=f(P,i)。
如果利率既定,则股票需求取决于股价,股市均衡的条件可以简化为:S=f(P),下面用图表示股市供求均衡:图中横轴表示股票数量,纵轴表示股价总水平,S1和S2分别表示二条不同规模的股票供给曲线,该曲线的位置由政策决定,与价格无关,故为垂直线。
D表示股票需求曲线,曲线的斜率不断降低表示随着股价下跌,需求弹性会逐渐增大。
股市扩客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会呈现为情况不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股票供给总量在0至Q1之间,由于股票总量较少,因而价格较高,在P1之上,P1为上面所说的市盈率最高限时的价格。
我国目前的股市规模正处在这一阶段。
在此阶段,股票尚不具备投资价值,市场以投机为主,一旦供给扩大,股价会以较大幅度下跌。
Q1至Q2之间为股市发展(下转第63页)济的正常运行。
除上述几方面之外,为建立有序高效的市场秩序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诸如,市场中介机构的本位回归问题,即市场中介机构切实承担起社会服务职能,去掉行政管理职能的问题;消费者的成熟与自我保护水平提高的问题;企业自律、行业自律问题;健全与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问题;等等。
总之,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有序高效发展,任务是艰巨的,需要理论界的深入研究、经济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等与之配合。
参考文献:1.李震寰等:《中国社会主义流通系统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
2.吴振坤主编:《市场经济学》,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
3.柳思维、文启湘主编:《市场经济》,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4.王珏钟夫:《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学家》199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