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三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5
学习情境三纯电动汽车单元一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工作原理一、告知学习目标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定义及优缺点;重点理解纯电动汽车的关键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熟悉纯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理解纯电动汽车各部件的功能,了解其结构。
二、引入引入问题1:什么是纯电动汽车?引入问题2:纯电动汽车有何优缺点?引入问题3: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引入问题4:纯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引入问题5:纯电动汽车的主要组成?三、操练分组观察纯电动汽车,讨论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及工作过程四、深化深化讲解问题1:纯电动汽车的基础知识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
以车载电源为动力,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使之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根据纯电动汽车当前的发展情况,纯电动汽车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纯电动车辆研发制造运营必须符合国家各项相关法规。
整车、零部件性能必须满足国家技术标准和各项具体要求。
纯电动车辆是以电为能源,由电动机驱动行驶的,不再产生新的污染,不再产生易燃、易爆之隐患。
纯电动车辆储能用的电池必须是无污染、环保型的。
且具有耐久的寿命,具备超快充电的功能。
车辆根据用途确定一次充电之续行里程,以此装置够用电量的电池组,充分利用公用充电站超快充电以延长续行里程。
电动机组应有高效率的能量转换。
刹车、减速之能量的直接利用和回收,力求车辆之综合能源利用的高效率。
根据车辆用途和行驶场合设定最高车速,且不得超过交通法规的限定值,以合理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和配置电池组容量。
车辆驾驶操作,控制简单有效、工作可靠,确保行车安全。
机械、电气装置耐用少维修。
车辆运营之费用低廉。
深化讲解问题2:纯电动汽车有哪些优缺点?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相当于传统的油箱,通常采用高效能的充电电池。
学习情境3 划分会计要素,建立会计等式答案第二部分职业判断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会计对象会计对象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4.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5.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企业的净资产6.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7.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8.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9.收入-费用=利润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二、单项选择题1.A 2.A 3.A 4.C 5.B6.B 7.D 8.C 9.B 10.C三、多项选择题1.A B 2.ABD 3.BC D 4.AC D 5.ABC6.BD 7.AC 8.ABC 9.A B 10.BC D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计算分析题(一)表3-1(二)表3-2利润总额=600 000-464 000=136 000(元)本期净利润=136 000-34 000=102 000(元)第三部分学习领域情境实训表3-3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讨论一、分析提示根据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把经济业务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即:一是,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两端会计要素同时增加,简称“两端同增”,如6日、10日业务;二是,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两端会计要素同时减少,简称“两端同减”,如15日、25日业务;三是,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左端会计要素有增有减,简称“左端一增一减”,如2日业务;四是,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会计等式右端会计要素有增有减,简称“右端一增一减”,如21日、22日、30日和31日业务。
学习情境三延时开关的制作与调试第一部分思考题3. 1什么是过渡过程?过渡过程出现的条件是什么?3. 2什么是换路定律?怎样确定各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初始值?3. 3 RC电路充、放电过程中的时间常数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它和哪些量有关系?3. 4当充了电的电容器放电时,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延长其放电过程?为什么?3. 5有两个R、C值完全相同的电路,分别与U^220V>U^11CM的两个直流电压接通。
从实验中发现,电路在接通的充电过程中,电容电压上升到各自稳态值的同一百分数的时间相同,为什么?3. 6 RL “充、放电”电路的时间常数和RL有什么关系?3. 7在直流电路中,如果负载具有电感,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不允许接在开关的负载侧,而要接在开关的电源侧。
为什么?3. 8如图所示电路中,具有两个同样的灯泡,其中一个与一较大的电感串联。
原来开关K处在闭合位置,现将开关断开,问两个灯泡是否立即变黑?为什么?若开关原来处于断开状态,现将开关合上时,问两个灯泡是否同时亮?为什么?思考题3.83. 9如何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容器的好坏?试简述原理3. 10 一阶RL RC电路的三要素指的是哪三个量?3. 11写出用三要素法求RL、RC电路中电流、电压的一般表达式第二部分精选习题3.1电路如图3-1所示。
已知,Us=12V R=4Q,F2=8Q,在S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当t=0时S闭合。
试求S闭合时初始值i 1(0+) , i2(0+) , i c(O+)。
鸟〜图3-1 图3-23.2在图示3— 2 电路中,已知U S=8V, l s=2A R=2F2=2—R3=10…丄=0.2H,C=1F,t〈0时,S打开,S2闭合,电路已达到稳态。
t=0时S1闭合,S2打开。
求初始值i1(0+)、i 2(0+),i 3(0+)和U L(O+)。
3.3电路如图3-3所示。
已知U S=12V, R=R= R=3Q,C=0.2F t<0时电路已处于稳态,t=0时开关S打开。
学习情境的设置有三种课本学习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一、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教学直观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的最佳“切人点”,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
如使用生活展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利于学以致用。
如对于“铁的性质”的学习,教师可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生从观察自家铁锅的颜色,用铁做碗架、铁勺安木柄、钳子安橡胶柄、用铁架设电线网等归纳出铁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突出学法的指导。
二、用富有启迪性的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境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内在因素。
”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要特别注重实验的探究本性,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启迪思维、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性能力。
三、捕捉质疑火花,以“疑”入境、以“问”为境“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想“解决”,想“解决”才能创新和发展。
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质疑背景上,多在看似“情理之外”处和“在被易忽略的地方”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具体原理、现实情况,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及现实性,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情境。
在“铁的性质”这节教学中,有学生在知晓铁的性质后说:“既然用铁造船还得注意这么多事项,刷油漆、涂防污漆、镀其他耐腐蚀金属,何不用钛造船呢,钛的性能远远优于铁。
◎学习情境三技能训练题及答案技能训练1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和税前利润的计算。
二、资料:某企业本月开发一种新产品,有关产销量和成本资料如下:产品销售单价:100元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60元本月固定生产成本1000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单位变动销售管理费5元固定销售管理费5000元本月生产量1000件,销售量800件。
三、要求:(1)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存货成本和期间成本。
(2)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
技能训练2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分析两种成本法利润差异的产生原因。
二、资料:某公司生产A产品,1—3月份的生产量分别为5000件、6000件、4000件,销售量均为5000件,产品售价为60元,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产品直接材料20元单位产品直接人工1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5元月固定制造费用18000元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2元月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2000元三、要求:(1)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2)1—3月份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是否相同,若不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在两种成本法下分别计算1—3月份的利润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技能训练3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分析两种成本法利润差异的产生原因。
二、资料:海洋公司连续三年B产品的生产量均为10000件,三年的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10000件和9000件,产品售价200元,有关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50直接人工20变动制造费用10固定制造费用100000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8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30000三、要求:(1)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2)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是否相同,若不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技能训练4一、目的:通过训练,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