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
- 格式:xls
- 大小:925.50 KB
- 文档页数:4
一、活动背景谚语和方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特制定本谚语方言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谚语和方言的了解,认识到它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三、活动内容1. 谚语收集与整理- 活动形式:分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收集一定数量的谚语。
- 活动内容:-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农业生产、生活智慧、道德修养等。
- 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访谈长辈等方式收集相关谚语。
- 对收集到的谚语进行整理,包括谚语的出处、释义和适用情境。
2. 方言学习与交流- 活动形式:方言培训班、方言角、方言辩论赛等。
- 活动内容:- 邀请方言专家或当地居民进行方言培训,教授基本的方言发音和常用词汇。
- 设置方言角,让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提高方言表达能力。
- 举办方言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运用方言,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谚语方言文化展览- 活动形式:校园展览、社区展览等。
- 活动内容:- 制作谚语方言文化展览板,展示收集到的谚语、方言词汇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 邀请师生、社区居民参观展览,通过讲解和互动,传播谚语方言文化。
4. 谚语方言创作比赛- 活动形式:征文、诗歌创作、故事创作等。
- 活动内容:- 以谚语或方言为主题,开展征文、诗歌创作、故事创作比赛。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5. 谚语方言文化讲座- 活动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
- 活动内容:- 邀请语言学家、民俗学家等进行讲座,深入解读谚语方言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1. 活动时间: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总时长为一个月。
2. 准备阶段:收集资料、策划活动、培训师资等,时间为一周。
总计注:1、请将评价量规模板的标题修改为自己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的名称;2、结案”,设计的相应指标、权重、等级及分值。
3、可根据量规设计需要把评价指标设计成一级指标明确评价量规的使用对象;5、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表进行增删处理。
自我反思:该学生在材料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方面比较有优势,参与在制定计划和协助交流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应该从旁鼓励指导其多与小组组员沟通,共同完习任务。
C(40%-70%分)D(70%-100%分)自评30%互评30%教师评40%小计小组独立设定行动进程安排,且组内每个成员都清楚具体内容小组独立设定详实可行的行动进程安排,且组内每个成员都清楚具体内容12989.5能够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的小组课外调查能够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的小组课外调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3171518能够分析判断资料中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加以整理能够独立思考,并对资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合为新的思想18161516.2能够较好地完成自己在组内的任务,善于理解他人,能够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共享出色地完成自己在组内的任务,善于理解他人,在组内起到激励他人的作用。
并将自己的观点和资料与他人共享16101212.6说话清晰、自然,反应较快;资料准备充足;仪态大方说话清晰流利;反应敏捷,资料充足;态度积极,富有感染力,仪态大方18181717.6得分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规表等级及分值87706773.9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的名称;2、结合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设计方规设计需要把评价指标设计成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4、请根据实际情况增删处理。
,参与调查方面也能起到作用;但励指导其多与小组组员沟通,共同完成学。
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规[ 2010-6-11 10:35:00 | By: liming ]10推荐表6-8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规《数学与生活》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必修作业模版内容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3.教学内容分析4.教学目标5.教学难点分析6.教学课时7.教学过程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11.自我问答小学数学节约用水教学班级情况:本班21人,在8--12岁之间,学生学习数学热情高但基础较查。
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评价表评价表1自评内容方式(1) 你是否一直对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 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 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中, 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评价表2 同学互评互评内容方式(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经 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 作克服困难的?(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评价表3 教师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次(星级评定)1、活动态度方面A 、态度是否积极, 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
B 、与小组同学合作是否良好。
C 、活动是否认真、善始善终。
D 、是否勇于克服困难。
2、 知识技能方面A 、查阅资料技能。
B 、实地观察记录能力。
C 、调查研究能力。
D 、整理材料能力。
3、 完成活动任务综合情况方面A 、运用工具能力。
B 、交往与表达能力。
C 、分析总结能力。
关于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的确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说到一些成语、歇后语以及一些谚语,而随着学地理学科的学习,我们对民间谚语中一些有关气象的谚语有一些兴趣。
研究目的书写一些气象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兴趣,加强小组合作能力,提高知识面。
研究方法 1.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对气象谚语有初步了解。
2.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知道谚语内涵,体会气象谚语的意义。
有关气象谚语的资料谚语+分析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
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
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
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
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
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
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
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
乌头风白头雨“乌头”与“白头”是指两种云的云顶颜色来说的。
“乌头”是浓积云的一种,“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
这两种云常在夏天出现。
“乌头”云,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
“白头”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垂直发展很快,云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
这两种云比较,“乌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乌头风”。
但如果“乌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造成较强烈的雷雨,所以叫“白头雨”。
早虹雨晚虹晴虹出现的位置,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
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
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
因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
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
所以也叫“东虹日头,西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