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记录

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记录

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记录

***医院

*** HOSPITAL 手 术 记 录

姓名:*** 住院号:***

第(1)页

姓名***,性别***,年龄50岁,病室乳腺甲状腺外科,床号28。

手术日期: [手术时间] 至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1.***

术中诊断: 1.***

手术名称:[手术名称]

手术指导者:[手术指导者]

手术者:[手术者] 助 手:[助手]

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麻醉者:[麻醉者]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

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肩胛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长约7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向上至甲状软骨切迹,双侧达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达胸锁关节平面。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打开颈正中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然后上下切开。探查见患者甲状腺右叶中部一肿瘤,直径约3.5cm ,囊实性,边界清,包膜完整,游离甲状腺,充分暴露右叶肿瘤,电刀打开右叶腺体至肿瘤包膜,沿其外周游离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腺体送快速病理示:腺瘤型甲状腺肿。创面仔细止血,缝合创面。查无出血,创面放置引流管一根(体内长约6cm ),另切口引出固定,清点器械无误后,依次缝合颈正中线、颈阔肌,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术中出血少量,麻醉满意,术程顺利,病人送至PACU ,待清醒后返病房。注意患者声音、呼吸及切口渗血情况。

术者签名:[术者签名]

记录者:[记录者]

日期:[日期]

甲状腺手术记录全部类型

甲状腺手术记录(全部类型) 甲状腺肿块切除术 患者今日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全麻达成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kocher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下至胸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筋膜,分离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深面的颈前肌群的疏松间隙。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组织钳或止血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然后上下切开。探查见患者右侧甲状腺中上极有一约2×3cm2左右结节,用数把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组织,边钳夹边切除,将结节及周围少量组织切除。结扎切面出血点,缝合切面。以稀碘伏冲洗创面,彻底止血。于手术区放置14#硅胶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清点器械无误后,依次缝合各层,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麻醉达成后,平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

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血管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 探查发现,甲状腺左叶未见异常,甲状腺右叶中极可及一约2.5×2cm囊性结节。术中冰冻报告: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囊性变。决定行右侧腺叶切除术。分离右叶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甲状腺下极,暴露喉返神经,离断甲状腺下动脉,离断峡部,切除甲状腺右叶。遂缝合峡部创面,以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彻底止血。于右甲状腺残腔放置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情况之一) 麻醉达成后,平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血管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 探查发现,甲状腺呈弥漫性病变,左叶可及多个结节,最大约0.7*0.5cm,质硬;右叶下极可及0.6*0.5cm结节,质硬。术中冰冻报告:甲状腺左叶多灶性乳头状癌,右侧甲状腺腺瘤样结节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讲解学习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征求意见稿) 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01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ICD-9 :11.39 )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手册》(孙兴怀主编) 1. 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 体征:鼻侧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底部朝向内眦尖端,头部向角膜中央部伸展,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按发展情况分为两类: (1)进行性胬肉,头部向角膜中央部伸展速度较快,呈灰白色胶状隆起,其前方的角膜出现浸润,体部充血肥厚。 (2)静止性胬肉,头部平坦,无进行性迹象,体部轻微充血或不充血,组织菲薄。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眼科手册》(孙兴怀主编) 1.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 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侵入角膜; (3)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4)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5)影响美容。 2. 手术方式常用以下几种。 (1)单纯胬肉切除(ICD-9 :11.39 )。 (2)胬肉切除合并羊膜移植(ICD-9 :11.32 )。 (3)胬肉头部转向术(ICD-9 :11.31 )。 (四)标准住院日为3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11.001 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泪液分泌试验、眼球运动、外眼像。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眼底、眼科 B 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3-6 天。

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发表时间:2016-12-16T14:06:12.5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国艳阳[导读] 颈部皮肤平滑无疤痕,不改变患者原有的容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解放军第208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护理配合的经验,以更好地在术中进行医护合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总结2O例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认真配合和观察。结果手术均圆满完成,病人均在术后顺利出院。结论熟练的手术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CO2的吸收,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颈部皮肤平滑无疤痕,不改变患者原有的容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切除;腔镜;手术配合 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腔镜手术已不再局限于腹腔、胸腔这样真实空隙间的手术,而是可以在组织间“制造间隙”进行手术[1]。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术式,腹腔镜甲状腺手术有美容、微创的特点,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现将20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均为女性;年龄2O~62岁,平均41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腺瘤16例。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刀,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30ml。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抽搐,无皮下气肿,皮肤瘀血,瘀斑,坏死等并发症。术后24-60小时拔除引流管,颈部能自由活动,3~6天出院,切口甲级愈合。 1.2手术方法 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手术方法:采用胸部入路,建立置管通道及手术空间后,置人电凝钩及抓持器械,在直视下用电凝钩分离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用超声刀和尖嘴分离钳离断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动脉,显露喉返神经。分离甲状腺上级,分离甲状腺上血管,用超声刀沿肿物周围甲状腺组织将其切除,将切除的标本放入标本袋中从正中切口取出。 2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 器械护士手术前一天到病房阅读病历,了解病情及各项化验结果,介绍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优点,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同时手术前备好手术器械5ram腹腔镜镜头,5mmtrocar3个,超声刀刀头、分离钳、抓钳、持针器、电凝钩、冲洗吸引管各一把,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肾上腺素1mg+0.9%NaCl500m1),0.5%碘伏(擦拭镜头)、引流皮管。器械均用环氧乙烷灭菌。 2.2术中配合[2] 巡回护士在患者麻醉成功后,协助将患者置于分腿仰卧位,垫高肩部,颈部处于稍过伸位置。将监视器摆在手术床前端,调好角度,便于手术者观看。常规消毒铺巾后,把各仪器与手术台上的各种管线连接后打开电源,将各参数调节至需要大小。器械护士将台上器械摆放有序,并检查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把镜头与冷光源线及摄像头线连接后,调节冷光源亮度,将镜头对着干净的血垫行白平衡调节,并调节焦距至图像清晰。递尖刀在距离胸骨上窝8cm正中线取5ram皮肤切口直达深筋膜,向上方胸前壁拟操作区皮下深筋膜注射肾上腺素1mg+0.9%NaCl500m1,递5mm穿刺套管套管芯经该切口分离皮下形成隧道,注入CO2气体,压力维持在6mmHg,置入5ram微型腹腔镜,在正中切口旁开5cm并上移2cm的两侧分别取一长5mm的切口,在腹腔镜引导下穿刺放置5mm穿刺套管,右侧置入分离钳,左侧置入电凝钩,分离颈前深筋膜,建立手术操作空间,用电凝钩切开颈白线,沿甲状腺包膜钝性分离,显露甲状腺及肿瘤,递分离钳提起甲状腺下极,递超声刀沿肿瘤周围楔形切除[3],将肿瘤及部分甲状腺切除装入指套内,递剪刀剪碎从左侧切口取出,检查创面无出血,冲洗后从左侧切口放置一根带侧孔的引流管于甲状腺残窝,缝合颈前肌,排尽CO2,拔除套管,退出器械,清点器械、纱布后关闭切口,胸部加压包扎。 3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圆满完成,病人均在术后顺利出院。 4讨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因其切口部位隐蔽,术后颈部无疤痕,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且手术出血少,恢复快,使该方法很快在国内发展应用起来。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设备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保证设备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所需的手术操作空间是利用组织间的潜在间隙制造出的空腔,它不是密闭的,因此,如果CO2的注入压力控制不当可造成广泛而严重的皮下气肿,甚至纵隔气肿,进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术中护士应密切观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一般来说,注气压力控制在6-8mmHg,就不会发生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也不大。同时腔镜手术器械及仪器精密、贵重,配合护士应相对固定,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及操作培训。注意器械保护,传递时动作要轻柔、准确,并要避免与其它器械碰撞造成损坏,手术结束后,腹腔镜器械先用清水冲洗,再用超声清洗,用压缩空气吹干上油后用环氧乙烷灭菌,注意勿将光导纤维弯曲成锐角以避免折断,镜头用软布擦拭。腹腔镜设备应妥善安置于专用车架上,多部件连接妥当后试机,正常运转后,不宜过多搬动或频繁换位置[4]。 但是,由于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病人对此缺乏全面了解,对预后存在疑虑,特别是女性病人担心手术从乳晕入路而损伤乳房。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对病人充分解释该项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优越性,说明经乳晕入路是目前最理想的手术方法;切口只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入而不会损伤乳腺组织。即使腔镜手术失败改成开放式手术,病人也不会承受比传统手术更大的风险,让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增加病人的信心,术前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总之,在腔镜下切除甲状腺肿瘤需要护士的精心配合,术前、术中、术后均需要进行各种准备与护理配合,以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贺金云.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现状及前景[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2,7(1):59.

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9-01-11T14:29:30.5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6期作者:陈英邢晓锋 [导读] 综上所述,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额敏县人民医院新疆塔城 834600) 【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干预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3%)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P<0.05)。结论: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关键词】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309-02 甲状腺肿物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但是由于甲状腺是人体一种十分重要的腺体,因此在实施手术后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十分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故给予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改善预后、促进康复意义重大[2-3]。本研究主要探讨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其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肿物疾病诊断,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干预究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25.6±3.9)岁;疾病分类:甲状腺癌3例,甲状腺腺瘤28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26.5±3.7)岁;疾病分类: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腺瘤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观察、饮食用药指导等。 干预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具体包括:(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先引导患者熟悉环境,介绍主治医师,倾听患者诉求,针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可以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对其进行疏导,树立积极生活和治疗态度。②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③术前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术前1d常规清洁皮肤,尤其是将颈部皮肤冲洗干净,除去腋毛、胸毛;手术前天晚上禁食禁饮,确保患者睡眠充足[4]。(2)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术后麻醉未醒时帮助患者取平卧体位,避免呕吐误吸;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体位,保持呼吸畅通。同时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查看是否存在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制定饮食方案,术后6h如无不适症状,进温凉流食,禁热饮。②引流管护理。如为负压引流管,使其时刻处于负压状态,定期挤捏,保持畅通,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如为皮片引流,应关注敷料渗出情况。③疼痛护理。对患者疼痛位置、程度、耐受性进行评估,可以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缓解,疼痛感强烈的患者可以给予镇痛药物[5]。(3)并发症护理。①呼吸困难。术后对患者面部表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患者是否存在憋气、颈部压迫、汗多等症状,一旦发现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处理。②手足抽搐。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手足抽搐、麻木甚至强直感,对血钙浓度进行监测,避免食用高磷饮食。③气肿。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下捻发感,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此现象出现的原因,缓解其不良心理。④神经损伤。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发音、说话、饮水等情况,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对于喉返神经损伤混着,耐心讲解相关知识,提供针对性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并发症包括呼吸困难、气肿、手足抽搐、神经损伤。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指标评估[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3%,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组别例数呼吸困难气肿手足抽搐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多发性甲状腺腺瘤,巨大甲状腺腺瘤或巨大甲状腺囊肿而进行的手术.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的手术. 一、应用解剖 1.大体部位:甲状腺位于颈前正中区,表面皮肤和较薄的颈前肌群。重约30g,质地柔软,不易看到或摸到。上方为甲状软骨,下方为胸锁关节,后方是2~4气管环。甲状腺状如锥形,左、右各一,上极较尖,下极较平整,中间以一称为峡部的狭窄部分相连。甲状腺有两层包膜,外层为外科膜,也称假包膜,内层为固有膜,也称真包膜,两层包膜间有一潜在的间隙。在此间隙内,两侧腺体的背面附有甲状旁腺,通常为四枚。甲状腺腺体借假包膜和悬韧带固定于气管软骨、环状肋骨之上。因此在吞咽时,甲状腺也随之上下移动。 2.血管供应:甲状腺血液供应丰富,主要由双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供应。甲状腺上、下动脉之间,甲状腺动脉分支与气管、喉部动脉分支之间有广泛吻合沟通,故即使结扎、切断所有甲状腺上、下动脉也不会发生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缺血。甲状腺上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近上极处进入甲状腺;下动脉由

锁骨上动脉发出,进入下极附近。甲状腺静脉分为上、中、下三支。上、中静脉 汇入颈内静脉,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 3.神经分布:甲状腺本身的神经分布临床意义不大。但其附近的神经由于与甲状腺解剖关系密切,在手术时显得较重要。与甲状腺关系密切的神经主要是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为感觉支,分布于喉粘膜,外支为运动支,支配环状肌。喉返神经则支配声带运动。 4.甲状腺素的作用:甲状腺素是由甲状腺合成、贮存和分泌的,其主要作用是参与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分化,并影响体内水的代谢。 二、术前准备 1、术前访视术前一日到病房访视手术患者,与病人交流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发放术前宣教资料,简单介绍手术室的位置及手术室的条件及术前准备内容、术中注意事项及配合。讲解手术方式、优点和成功率及医生的技术经验等,使其建立起对手术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术前的不安和恐惧心理,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次日的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患者准备训练颈过伸位 3、特殊器械准备 仪器高频电刀 器械布包、甲状腺手术包、灯罩 特殊用物皮片、4-0慕丝线、5-0带针慕丝线、超声刀等 三、麻醉方式颈丛麻醉或全麻

医院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及表单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常规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四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比较

四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能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优术式。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4种手术方式,即A:单纯肉切除术, B: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MMC)术,C:肉切除+羊膜移植术,D组: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至3年。结果 A组复发率为36% , B组复发率为30%, C组复发率为26%。D组复发率为10%。四组间两两比较,统计学处理,P < 0.1,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丝裂霉素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 翼状胬肉是眼表常见疾病,当胬肉侵及角膜中央区后,即影响视力又影响美观。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很多,保守疗法有药物、腐蚀、烧灼、冷冻、激光、超声波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手术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而手术切除后的翼状胬肉易复发,为了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影响,我科从2008年4月-2011年4月的3年间对120例翼状胬肉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并观察术后复发率。因本研究是讨论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故对于复发性肉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现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92例120眼,男性45例,55眼,

女性57例,65眼,患者的平均年龄42.5岁。按患者的入院次序随机分配成四组,A组30眼,采取单纯肉切除术。B组30眼,采取胬肉切除+局部丝裂霉素用药。C组30眼,采取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D组30眼,采取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1.2 羊膜的取材与保存:羊膜均为母体血清中排除肝炎、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健康孕妇胎盘上的无菌羊膜。将新鲜胎盘以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含2000u/ m1妥布霉素生理盐水浸泡10-15分钟后,将羊膜从绒毛膜分离出来,上皮面朝上平铺贴附于含2000u/m1妥布霉素湿纱布垫,置于4℃冰箱内保存,24小时内使用。 2 愈合标准 2.1 痊愈:乎术区光滑、洁净,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光滑,无新生血管及肉组织增生; 2.2 复发:结膜明显充血肥厚;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 3 手术方式 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由同一术者进行。 A组:单纯胬肉切除术式。 B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MMC术式。 C组: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式。 D组: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式。 4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白天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国产)+硫酸软骨

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与双侧甲状腺大部

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与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7-12-15T15:59:42.1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3期作者:窦建业 [导读] 临床上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方法就是实施手术切除,但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 (庆阳市正宁县人民医院甘肃庆阳 7453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使用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具体效果。方法: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使用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术后复发几率为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了较低,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大部切除术;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96-02 临床上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方法就是实施手术切除,但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不仅会导致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患者面临再次手术的风险,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就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与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情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盲选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0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2.31)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19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2.33)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较为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使用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治疗,手术过程的全部手术操作,由同一位主刀医生完成,在切除患者的甲状腺叶的同时,将喉上神经、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全部暴露在外,但是在实施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上述组织不必要完全暴露[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手术方法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不必要完全暴露喉上神经、甲状旁腺、喉返神经。(3)术后治疗及观察 手术后,患者连续2年内通过服用优甲乐来控制促甲状腺激素,将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0.4~1.0uIU/mL,正常值为0.4~ 0.6uIU/mL。术后第1天检查患者钙离子和甲状旁腺素指标,如果钙离子值小于2.1mmol/L,即可判定患者为暂时性低钙血症,如果患者甲状旁腺素值低于12pg/mL,即可判定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如果患者术后说话声音嘶哑,即刻为患者进行纤维喉镜检查,检查患者是否出现声带麻痹。术后患者旧结节增大超过5mm或生长出新结节,即可视为患者病症复发[3]。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χ2进行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复发情况统计 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3%;对照组患者有5复发,复发率为16.6%,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情况统计 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共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出现率为6.7%;对照组共出现7例并发症,并发症出现率为23.3%,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1 。 3.讨论 临床上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最长用的方法就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而且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并发症初选的几率,但术后患者的复发率较高,甲状腺背侧腺体切除不净,残留较多,这就导致大部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少。 在实施大部切除术治疗之后,患者一旦复发,就必须再次实施手术,不但加剧了患者的痛苦,患者还必须承担双倍的医疗费用,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在手术治疗之后,患者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麻痹的几率非常高,所以在实施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之后,往往需要使用激素代替治疗,预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肿物切除或大部切除术的治疗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甲状腺组织,术后患者免于大量服用激

探讨甲状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法

探讨甲状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法 发表时间:2014-06-27T09:39:55.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章斌 [导读] 甲状腺主要分泌甲状腺素,是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之一,而甲状腺肿块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章斌 (神华神东总医院 719315)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良性肿块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甲状腺良性肿块并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58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包块切除8例,腺叶部分切除5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11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9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16例,一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9例。结果:58例患者中无死亡或甲状腺危象等危急重并发症发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3例,声音嘶哑者2例。结论:手术是甲状腺良性肿块有效治疗措施,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块部位、大小、性质个性化制定;手术中在保证视野清晰的基础上,需考虑术后美容效果,做好缝合对位良好,尽可能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关键词】甲状腺良性肿块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085-02 甲状腺主要分泌甲状腺素,是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之一,而甲状腺肿块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根据甲状腺功能可将肿块分为有功能和无功能的肿块,对于有内分泌功能的肿块,需立即采取手术、碘放射等治疗,而对于无分泌功能的良性肿块,由于具有恶变倾向,且继续增多有压迫器官、喉返神经的风险,故有手术指征时亦建议及早手术治疗[1]。目前对于良性甲状腺肿块手术方式和手术中细节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块的手术过程,取得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甲状腺良性肿块并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5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2.8±8.7岁。所有患者均因颈前无痛性肿块而来就诊,行B超等检查以及术后石蜡病理明确诊断为良性甲状腺肿块,并排除甲状腺癌、皮下囊肿等其他疾病。肿块直径1.5~5.0cm,其中单侧肿块47例,双侧肿块11例。 1.2手术方法 术前检测甲状腺功能,了解肿块有无内分泌功能,必要时应用碘剂、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等,术前禁食、禁水8小时。患者仰卧位,采取颈丛麻醉或局麻方法,麻醉满意后切开并逐层分离皮肤、筋膜、皮下组织,切口选择以对应肿块部位为宜,切至颈阔肌,不夹闭静脉,保持皮瓣活力。切开颈白线,显露甲状腺肿块,根据肿块大小、部位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如肿块较小、位于腺叶内可行单纯肿块切除术;而肿块位于腺叶和峡部交接处时,行一侧腺叶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为宜[2]。切除肿物立即行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永久石蜡病理检查。切口皮肤选择可吸收缝线逐层缝合,注意切口吻合对线整齐。 2.结果 2.1手术方式 本组58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其中单纯包块切除8例,腺叶部分切除5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11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9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16例,一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9例。 2.2并发症情况 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早期无因切口出血、气管塌陷等所致呼吸困难,无甲状腺危象和死亡病例。术后随访半年,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3例,声音嘶哑者2例,无饮水呛咳。予口服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以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块有效措施,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定论,手术中甲状腺体切除量亦需进一步探讨,尤其是肿块直径较小的患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多数学者主张对于有恶性倾向的小肿块采取腺叶次全切除或全切手术,这主要是考虑到甲状腺癌早期并非全部表现多发结节,对于单发小结节切除不完全时,极易造成癌灶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伤害。同时,单发结节如高功能腺瘤等,有一定恶变倾向,故建议完全手术切除[3]。另外,有报道称,即使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单发结节,术中探讨及病理结果亦有证实为多发结节的可能。故综合上述原因,对于甲状腺肿块,在保证内分泌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完全、干净的切除肿块是最佳手术选择[4]。另外,手术过程中应细致、微创。术中应避免大块分离皮下组织和结扎血管,运用小功率电刀电凝切除组织,能有效减少出血和组织损伤。同时,有学者指出,缝扎腺体牵引易出现小肌群损害和出血等,故应以手指、纱布以及钝性器械等,轻巧牵拉甲状腺组织,避免手术区视野污染等[5]。 甲状腺手术损伤喉返神经致发声障碍亦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术中应注意病人发音情况。同时,近年来患者对颈部美观要求逐渐增强,故手术操作和手术缝合要求增加。除应用可吸收缝线外,手术中尽量不结扎血管,保持游离皮瓣的活力,而缝合过程中需注意逐层缝合,保证对线良好。 综上所述,手术是甲状腺良性肿块有效治疗措施,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块部位、大小、性质个性化制定;手术中在保证视野清晰的基础上,需考虑术后美容效果,做好缝合对位良好,尽可能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有德.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见:谭毓铨,郑扶民,叶舜宾主编.手术创新及意外处理.普通外科卷.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 98:47~53. [2]杨连粤,鲁伟群. 扩大患侧甲状腺切除术对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4(1) :57~58. [3]马东白.甲状腺结节手术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 : 129-130. [4]杨连粤,鲁伟群.扩大患侧甲状腺切除术对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评价[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4(1):57~58. [5]柯仁德,章礼和.甲状腺良性肿块手术方法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5(5)46-47.

甲状腺手术记录

甲状腺肿块切除术患者今日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全麻达成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kocher 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下至胸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筋膜,分离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深面的颈前肌群的疏松间隙。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组织钳或止血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然后上下切开。探查见患者右侧甲状腺中上极有一约2×3cm2左右结节,用数把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组织,边钳夹边切除,将结节及周围少量组织切除。结扎切面出血点,缝合切面。以稀碘伏冲洗创面,彻底止血。于手术区放置14#硅胶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清点器械无误后,依次缝合各层,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麻醉达成后,平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血管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探查发现,甲状腺左叶未见异常,甲状腺右叶中极可及一约2.5×2cm囊性结节。术中冰冻报告: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囊性变。决定行右侧腺叶切除术。分离右叶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甲状腺下极,暴露喉返神经,离断甲状腺下动脉,离断峡部,切除甲状腺右叶。遂缝合峡部创面,以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彻底止血。于右甲状腺残腔放置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情况之一) 麻醉达成后,平卧位,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牵开上下皮瓣,用血管钳提起颈白线两侧组织,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固有被膜。探查发现,甲状腺呈弥漫性病变,左叶可及多个结节,最大约0.7*0.5cm,质硬;右叶下极可及0.6*0.5cm结节,质硬。术中冰冻报告:甲状腺左叶多灶性乳头状癌,右侧甲状腺腺瘤样结节。决定行左侧腺叶切除术+峡部切除+右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气管旁淋巴结清扫术。分离左叶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甲状腺下极,暴露喉返神经,离断甲状腺下动脉,离断峡部,切除甲状腺左叶,细致清除气管旁淋巴结。同上离断右甲状腺血管,用数把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组织,边钳夹边切除,将右叶大部连峡部切除,残留约拇指大小。缝合右叶残面,以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彻底止血。于左甲状腺残腔放置引流管一根,持续负压吸引。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表面皮肤以皮内缝合法缝合。术中出血少量,术程顺利,病人安返。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情况之二)

翼状胬肉(医师版)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丝裂霉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

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比

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对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翼状胬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发生率为14.6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44%,对照组为36.59%,对照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采取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控制并发症及复发率,促进术后恢复。 标签:单纯切除术;角膜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为常见眼科疾病,实施常规切除术后,复发率可达25%~85%左右,是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1]。有学者研究发现[2],术中辅助注射β射线照射与局部丝力霉素应用等,都能起到控制复发率作用,但是辅助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新型的术式,本组研究对翼状胬肉分别实施单纯切除术及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翼状胬肉为研究对象,符合《实用眼科学》制定的翼状胬肉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5.3±6.4)岁;病程5d~3个月,平均病程(25.6±4.8)d。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4.2±6.2)岁;病程8d~5个月,平均病程(25.1±4.5)d。纳入标准:符合翼状胬肉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指征者;18~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两组手术均为显微镜下,将病变胬肉组织切除。观察组:在病眼下方角膜外3mm取切口,与角膜缘平行,将球结膜剪开,将球结膜平行向前渗入透明角膜内1mm,随后将植片剪断。术中将移植片平行放置于植床,使用10-0尼龙线作间断性缝合,需要实施固定浅层巩膜,做结膜瓣下对腔内血管清理,结膜瓣与巩膜创面紧密相连。术后使用抗生素眼膏作感染预防;对照组:局部浸润麻醉后,将角巩缘球结膜剪开,从胬肉上下缘对病灶进行分离,将胬肉根部彻底剪断。胬肉根部提起后,向头部分离,直至将胬肉完全切除。术中保持角巩表面呈光滑状,术后常规抗感染。 1.3观察指标记录术后复发情况及角膜瘢痕、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详细对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了解。

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临床护理策略分析

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临床护理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0T17:12:27.82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作者:马玉萍 [导读] 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是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肿物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具有安全、术后伤口愈合快、损伤小不留疤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策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术前以及术后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实施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准备护理。结果 60例患者在行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在术后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也没有出现肿瘤复发等症状。结论对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实施好术前心理护理,并在术后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等,能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速度。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临床护理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 of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goiter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oiter,and to promote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 Has achieve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preoperative care,including psychological care and preoperative nursing care. Results 60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goiter,nursing care was given,and good nursing effect was achieved. No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after operation,and no symptoms such as recurrence were found.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thyroid masses,which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patients after the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prevent th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endoscopy;thyroid;clinical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070-01 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是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肿物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具有安全、术后伤口愈合快、损伤小不留疤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在术前和术后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探讨分析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策略。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3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2.4±6.8)岁。住院时间5-7天,平均住院时间(5.8±0.4)天。60例患者中,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巧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1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滤泡性腺瘤结节、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癌。其瘤体直径为0.5-6.1cm。 1.2方法 手术方法:60例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在麻醉起效后,在患者一侧的胸骨旁行2.5cm左右的切口,在双侧乳晕内侧皮肤行1.6-2.0cm的弧形切口,并将操作器械、照明系统分别置人,皮下隧道的分离需使用分离器以及超声刀,直至甲状腺肿瘤上极,再沿着颈白线切开,将肿瘤组织进行逐层分离,将甲状腺肿瘤完全切除后,用取物袋取出。将多孔硅胶引流管置人病灶,然后沿着胸壁自一侧乳晕切口引出。护理方法:本组中的全部患者均行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准备护理;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常规护理,还有出院指导。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在行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在术后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也没有出现肿瘤复发等症状。 3.讨论 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术后恢复快、不留疤的微创甲状腺治疗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甲状腺肿中,并深得广大患者的认可。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肿患者,在行腔镜下甲状腺肿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术前以及术后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实施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以及术前准备护理。其中,(1)心理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讲解疾病的特征,并告知患者手术的可靠性,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2)术前准备,主要是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了解患者凝血功能、肿块大小。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要了解患者癌细胞转移情况,对于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要应用适当的镇静药物。对于甲亢患者,应做好口服碘液的准备。另外还应该最好常规的手术准备术后护理,主要是在术后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视,对患者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在患者意识清醒后,为了便于患者创口渗出液的引流,取坐卧位。为了减轻患者呼吸道粘膜水肿,给予患者3次/ld的沐舒坦雾化吸人。另外就是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指导患者在术后食用流质食物,防止颈部血管由于饮食不当造成扩张,造成严重创口渗血;另外就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护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血肿,主要表现为颈围增大、引流液增多以及皮下疲斑或者呼吸急促等。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检测,在术后采用负压吸引球,并将其固定,对引流管也要进行定时的挤压,避免引流管堵塞叹也可给予适当的止血药,为了能降低手术部位的渗血量,可在胸前平铺0.5kg的沙带。在手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