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117页)
- 格式:pdf
- 大小:539.63 KB
- 文档页数:119
-第二学期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9课时)学科数学任课班级三(3)班任课教师韦永峰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1.1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旨在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学生兴趣也比较浓。
本节课学生大多能掌握口算方法与技巧,但是也有个别孩子在检测时时常出错,主要是多写或少写0,说明计算还是不熟练,还有待练习。
1.2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习笔算,因此出示例题后学生就能立即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重点讲解了将12箱南瓜分成10箱和2箱分别计算,然后再加起来这一算法,为接下来学生对竖式计算的意义的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为本节课乃至本单元的重点都是计算,因而本节课的侧重点还在于让学生多练,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如学习例3和例4时,我让学生先预习,预习要求是这样提的: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
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
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习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讲的头头是道,令人佩服。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其中缘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讲解,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
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本课研究整十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1、积后面有2个。
2、积后面有1个。
3、都是用前面的数先口算相乘。
针对以上简单梳理,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添“”上,根据孩子们自己探究两个不同的乘法以及自己发现添的方法。
再加上孩子们的比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学生基本能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有的孩子整十数乘两位数中的个位容易忘记乘,经过类似反复练,孩子们已经弄清楚积的后面到底有几个并能正确的口算出来。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查找并纠正错误,并且将这部分知识练熟练,为后面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巩固。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竖式的方法。
其中不少用竖式的孩子是直接写出得数而没有计算过程的,说明这些孩子还没能很好的理解算理。
此时,我请了几位孩子上台书写自己的方法,先请口算的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再请笔算正确的孩子说他的计算过程,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让学生们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
最后在比较台上错误的笔算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关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举行3层计算。
学生还未能熟练把握时,往往会出现运算第2层时把算乘几十当成算乘几,大概将因数弄混淆导致出错。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学生书写竖式时,我要求孩子们将算理一并书写在算式的旁边,便于孩子记住本人该算哪一步,便于孩子们在思维混淆时能理清运算的顺序,在检查时便于发现错误。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生动的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研究的信心。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整十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本课学习整十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1、积后面有2个0。
2、积后面有1个0。
3、都是用0前面的数先口算相乘。
针对以上简单梳理;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添“0”上;根据孩子们自己探究两个不同的乘法以及自己发现添0的方法。
再加上孩子们的比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学生基本能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有的孩子整十数乘两位数中的个位容易忘记乘;经过类似反复练习;孩子们已经弄清楚积的后面到底有几个0并能正确的口算出来。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查找并纠正错误;并且将这部分知识练习熟练;为后面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巩固。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竖式的方法。
其中不少用竖式的孩子是直接写出得数而没有计算过程的;说明这些孩子还没能很好的理解算理。
此时;我请了几位孩子上台书写自己的方法;先请口算的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再请笔算正确的孩子说他的计算过程;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让学生们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
最后在比较台上错误的笔算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3层计算。
学生还未能熟练掌握时;往往会出现运算第2层时把算乘几十当成算乘几;或者将因数弄混淆导致出错。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学生书写竖式时;我要求孩子们将算理一并书写在算式的旁边;便于孩子记住自己该算哪一步;便于孩子们在思维混淆时能理清运算的顺序;在检查时便于发现错误。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本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生动的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1.1口算乘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因此,老师应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研究需求,积极投入到研究中去。
在口算乘法的研究中,学生可以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研究的平台。
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新课环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各种口算方法,使学生动脑、动口,学到的知识更深刻。
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乘数末尾有的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2口算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
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乘法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
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1.2.1笔算乘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安排复作为铺垫,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
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研究的机会及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获得研究数学的经验。
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分三步计算。
学生还未能熟练掌握时,往往会出现在计算第二步时把乘几十当成乘几,或者将乘数弄混淆导致出错。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学生书写竖式时,老师要求学生将算理一并书写在算式的旁边。
这样便于学生记住自己该算哪一步,便于学生在思维混淆时能理清运算的顺序,在检查时便于发现错误。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9课时)学科数学任课班级三(5)班任课教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最新教学资料·苏教版数学第二学期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9课时)学科数学任课班级任课教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