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亦做亦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课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8.99 KB
- 文档页数:2
《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稿授课人评课人《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
下面就王老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从一维的数轴入手,结合点表示数,展示格纸上的点,引发思考,如何规范各个点的位置。
引入数轴的概念,自学各部分拆解名称。
平面被分成五部分,各有考点及做题技巧,如坐标轴上的点、角平分线上的点、平行线上的点、相关规律题、点到xy轴的距离。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
确定一个点的坐标与描点属于互逆活动。
描述一个点的坐标,先找横坐标,而后再找纵坐标,应重点讲,掌握各象限的坐标特点对今后做综合题十分有帮助。
借助坐标系,知道面积求点的存在可能性也是典型题目。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
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 1 节《平面直角坐标系》2.内容解析学习的知识类型分为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所谓事实性知识,是说有一类知识是由事实所构成的知识系统。
“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有序数对”这两个概念属于事实性知识,为什么这样定义这两个概念,在教学中无须过多地讨论探究。
只需要立足于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类比教学情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并在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本节课中主要用到数形结合思想,是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归纳、总结等数学能力探究新知的集中体现,是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课。
3.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4.教学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生成。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融合三维目标于一体,本课时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对身边具体实例的分析讨论,自发的得出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这一基本事实,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且可以说出它的由来;发展学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生独立绘制直角坐标系;并且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掌握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目标解析1. 设计具有目标导向的情境问题,在探究中使学生自发的得出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且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
2.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阅读材料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数轴探究表示平面上点的方法,体会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过渡,构建数学模型,渗透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3.可以独立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直观想象素养的体现;在学习中的具体要求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建立平面上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联系的重要工具,通过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并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归纳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发展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4.在展示环节中鼓励学生勇于展示,善于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案例宝东中学曲学庆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背景说明: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鼓励、指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的解决问题。
二、教学片段:师:昨天,我要同学们准备一顶帽子,老师也准备了一顶(拿出自制的王冠)有没有同学愿意带上它?生:我愿意!全班同学几乎异中同声,他们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
师:好吧,既然同学们都想带上这顶“王冠”,可是,“王冠”只有一个,给谁呢?生:竞争多数同学都愿意用竞争的方式师:我也赞成竞争的方式。
师:把教室平面看作一个平面坐标,指定教室内座位的某一排作为横轴、某一列为纵轴。
然后提出问题。
谁能最快说出自已所在的位置的坐标呢?马上有很多人举手。
生甲:我所在的位置的坐标是(2,3)生己:我所在的位置的坐标是(-4,1)生丙:我所在的位置的坐标是(0,0)......回答正确的学生很多,最后由学生确定给其中的某一位同学带上了“王冠”。
师:带上“王冠”,你就可以发号施令了,你想说什么呢?由于有前面的环节,学生已经明白老师的意图,学生开始提问题。
生:请陈玉同学说出自已所在位置的坐标。
陈:我所在的位置的坐标是(3,3)。
同学们鼓掌对他的回答圾示赞同。
生:请所在位置坐标是(-2,1)的同学带上帽子。
这时有两个学生同时带上了帽子,他们所在的位置的坐标分别是(-2,1)和(1,-2),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在老师的意料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我可以直接的否定其中的一位同学,很快调控课堂,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是不能这样的,直觉告诉我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有展现自已思维的机会,说不定能捕捉到数学活动中思维的点滴火花,营造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觉进入主体地位,留给学生自已处理这样的问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程序设计]首先演示一段动画(在蜘蛛网上粘住了一只苍蝇),动画播放完毕后请学生思考这只聪明的蜘蛛是利用了什么数学思想确定了一只苍蝇的位置呢?学生很容易可以回答出是利用数轴确定了直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继续播放动画(四只蜘蛛同时粘在蜘蛛网上),动画播放完毕后请学生思考蜘蛛怎样能表示平面内的苍蝇的位置呢?其实在很多年前就有个数学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由这个问题还产生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
用课件演示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的照片和部分介绍。
(法国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在大学原本学习法律专业,毕业后到巴黎学习了一年数学后因为在荷兰解决了一道数学难题而信心大增,从此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笛卡尔认为希腊几何太过抽象,而代数太过于遵守原則和公式,计算过于繁杂,所以他提出把代数应用到几何。
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呆呆的望著天花板,突然看見一只蜘蛛正忙着在墙角结网,他想這只悬在半空中的蜘蛛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示它的位置呢?。
笛卡尔联想到了经纬度并得到启发,地理上的经纬度是以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为标准的,这两条线从局部上可以看成是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所以笛卡尔的方法是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其中水平的数轴叫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它们的交点称为原点,在这个平面上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它的位置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平面直角坐标系。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I、II 、III 、IV 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这个理论把代数方法应用于了几何,成为一门新的数学分支)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情景感受进入理性的思考中。
通过课件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此刻在与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研究同一个问题,更加更加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而笛卡尔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在思考数学问题的精神也可以激励学生们在学习数学中更具有学习动力,坚持不懈,体现了本节课情感态度目标的设计思想。
初中数学教教事例——平面直角坐标系背景常听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说真话,我对这句话很有微词,从教20 多年来,不说桃李满天,也是弟子满千了,凡是回想获得的成绩,见到那些来看我的学生,想起给我来信的弟子(他们多数是带着成功来的),一种成就感油但是生,谁说我不会教书?可现实中常会遭碰到一些困难:某某同学的成绩总提不上来,表现也实在太差,我怎么就教不好他呢?埋怨的话也经常会有,这不是不会教又是什么呢?自己也频频问自己。
但是在我校德育工作商讨会上,一位老师的话很入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过没有找到好的教育方法” 。
我处在全国课程改革的前沿,应当努力追乞降探究好的教育和教课方法,于是我希望在教课中有所创新。
思虑问题如何提升学生讲堂自主学习的踊跃性?事例描绘“今日,我们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老师,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话音未落,一个学生便高声问道,这个班平常就挺活跃,这一问,讲堂立刻就活跃起来了,我没有正面回答,“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第三组第三个”,“第四组第五个是谁”,一个女同学站了起来,好象有些羞怯。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同学与一个地点相互对应”,我试着启迪学生朝坐标方面想,毕竟大家没有学习过,当我问大家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描绘大家的地点就象用“第几组第几个”那样方便时,哄堂的讲堂一下静了下来,但是好景不长。
“哇嗨,我知道是坐标”一个同学仿佛很激动。
不知道是他在家预习了,仍是一时灵感,抑或是随意谈谈罢了,于是我持续追问他:“那你知道什么是坐标吗?”,“不知道” ,“老师你就讲吧” 。
明显我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一点上:急于想知道什么是坐标,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浅笑。
于是我嘱咐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0 页,认真阅读,并分组(班上被分红了九个学习小组)进行议论,讲堂再次喧闹起来。
固然,有很少量的同学在说题外话,毕竟绝大多数同学特别认真,有的同学自个就在底稿纸上学着课本上画起了直角坐标系。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七章的核心,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有序数对与平面内的点产生了一一对应,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到二维的过渡,构成更广阔范围内的数行结合.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同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以及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像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像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及其应用,熟练地由点确定坐标,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教学重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确定坐标.教学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坐标的表示形式,点的坐标产生的性质.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有着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和好奇心,同时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如数轴的基本知识).本节课的关键是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尽量平衡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人人乐于参与、人人都有收获,同时,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发现,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
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课件)师:你能说出A点表示的数吗?1表示那个点?3呢?生:口答师:利用数轴可以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2.新课引入师:平面内一些点的位置你能确定吗?(课件)生:思考(用有序数对)师:顺便复习有序数对(找同学回答有序数对定义)师:直线上的点可以用一条数轴表示,那么平面上的点可以借用几条数轴来确定它的位置?生:用两条数轴表示3. 新课进行师: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用两条数轴来表示平面内一些点的位置(板书:平面直角坐标系)师:师边画坐标系边解释,最后形成定义(课件)生:练习本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识别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师:有了坐标系,我们就可以确定平面内任意一点的位置了.你能确定A点的坐标吗?(课件)生:思考师(演示):过点A向x轴作垂线,大家观察,垂足对应的数字是几?生:4师:那么,我们将数字4叫做点A在x轴上的坐标,也叫点A的横坐标.再向y轴作垂线,对应的数字是多少呢?生:2师:我们将数字2叫做点A在y轴上的坐标,也叫点A的纵坐标.这样,点A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就可以确定了,记作(4,2)规定横坐标写在前面练习:课本P681题生:口答上题中各点的坐标师:好,同学们,放松一下,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现在以×××同学为坐标原点,他所在的行为x轴,向右为正方向,他所在的列为y轴,他的前方为正方向.同学们,你们都是坐标系中的点了,赶快找一下自己的坐标吧!(学生少时讨论)师:找几个同学报自己的坐标师:如何根据坐标(2,4)确定点?生议论(课件)师:演示讲解确定方法.4.探索性质师:继续游戏,请x轴的同学起立,依次说一下自己的坐标. 生:(4,0)(3,0)(3,0)(2,0)(1,0)……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纵坐标都是0)有什么结论?生:横轴上的点的纵坐标是0.师:猜想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横坐标为0)结论:(课件)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师: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Ⅲ,Ⅳ四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下面请第一象限的同学起立报一下自己的坐标,同学们注意他们坐标的符号有何特点?生:都是正的师:由此我们得到了第一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都是正的(课件);然后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的同学起立报一下自己的坐标.归纳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课件)5.小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回顾(课件)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3.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6.解决实际问题刚开始的问题你能解决了吗(课件)生:讨论(以不同的点作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体会原点不同,点的坐标就不同.7.达标练习(课件)8.人生寄语(课件)同学们,当你们为自己确定了一个人生的“坐标”也一定能通过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最终登上学业的高峰!教学反思从本节课教学效果看,教学过程轻松顺畅,学生易于接受,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中探索着知识,感受着数学创造的乐趣;既提高了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能力,也体验了获得知识的喜悦,在经历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后,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练习题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应改换多种练习形式,以更好的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一些易错点的练习应加强.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有着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和好奇心,同时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如数轴的基本知识).本节课的关键是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尽量平衡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人人乐于参与、人人都有收获,同时,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发现,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