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四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实验四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实验四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RLC串联交流电路各元件的参数。

2. 观察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及相位关系,并测定相位差。

3. 加强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

正弦交流可用三角函数表示,即由最大值或,,频率(或角频率ω=2πf)和初相这三要素来决定。在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中,由于电路中各处电压、电流都是同频率的交流电,所以电流、电压可用相量表示。在频率较低的情况下,电阻元件通常略去其电感及分布电容而看成是纯电阻。此时其端电压与电流可用复数欧姆定律来描述:

式中R为线性电阻元件,U与I之间无相角差。因为略去附加电感和分布电容,所以电阻元件的阻值与频率无关。

电容元件在低频也可略去其附加电感及电容极板间介质的功率损耗,因而可认为只具有电容C。在正弦电压作用下流过电容的电流之间也可用复数欧姆定律来表示:

式中是电容的容抗,物理意义和电阻的阻值相同,其值为。所以有

即电压滞后电流90°。

电感元件因其由导线绕成,导线有电阻,在低频时如略去其分布电容则它仅由电阻和电感组成,在电路分析中,经常会忽略电阻值,作为纯电感来分析。在正弦电压作用下流过电感的电流之间也可用复数欧姆定律来表示:

式中是电感的感抗,物理意义和电阻、容抗相同,其值为。所以有

即电压超前电流90°。

RLC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相同,电源电压和各元件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三、实验内容

1.测试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伏安特性

信号源要求选用正弦交流电压源,工频电压,幅值为120V。

(1)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测试。

电路连接如图 2.27,其中交流电压源的添加,可以单击工具栏的信号源,选择SIGNAL_VOLTAGE_SOURCE系列中的AC_VOLTAGE,放置在工作区后,双击图标即可在快捷菜单的参数栏修改交流电压源的参数。

图2.27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测量电路

图2.28 选取交流电压源

图2.29 修改电压源参数

由于示波器只能观察电压,所以电路中串联一个1mΩ的电阻,电阻上的电压波形也就是电流波形。点击仿真按钮后,双击示波器,用时间轴找到电压和电流峰值的时间差,则两者的相位差,T为正弦交流电的周期。观察电阻R1的电压和电流,填写表2-4-1。表2-4-1

电阻元件理论值测量值相位差电压

电流

(2)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测试。

将2.27图中的R1电阻元件替换成电感,就是电感元件伏安特性测量电路。具体替换的方法是双击电阻元件,点击菜单左下角的“替换”按钮,就可以选择替换后的元件了。添加电感后,将参数L设置为318mH。重复(1)中的步骤,利用示波器测量电感的电压和电流,要求保留截图,填写表2-4-2。

图2.30 电感元件伏安特性测量电路

表2-4-2

电感元件理论值测量值相位差电压

电流

(3)电容电路

将2.27图中的R1电阻元件替换成电容,就是电容元件伏安特性测量电路。电容参数值C设置为31.8μF。重复(1)中的步骤,利用示波器测量电容的电压和电流,要求保留截图,填写表2-4-3。

图2.31电容元件伏安特性测量电路

表2-4-3

电容元件理论值测量值相位差电压

电流

2.RLC串联电路分析。

连接一个RLC串联电路如图2.32,其中电阻阻值为60Ω,电容的容抗为, 电感的感抗为。利用虚拟仪器工具栏中的万用表测量各元件的电压,要求保留截图,并填写下表。

图2.32 RLC串联电路分析

表2-4-4

RLC串联电路计算值测量值误差

四、思考题

1.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如何?从示波器如何判断?

2.RLC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的有效值是各元件电压有效值的代数和吗?如果不是,总电压是如何合成的?

3.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基尔霍夫定律是否成立?如何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