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12苏东的艰难探索同步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3
附录: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赫鲁晓夫、农业、工业
2、卡达尔、计划管理、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民主
3、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二)探究交流
二、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
1、经济上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
2、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谋求发展;要根据经济规律办事,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
(三)训练反馈
1—4、C、B、A、D
5、围绕苏联控制东欧、推行霸权主义等方面作答。
两极下的竞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冷战”D.科索沃战争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
“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沙的建立3.右下图是一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
山姆大叔召唤小鱼过来的目的有( )①援助欧洲发展②扶持并控制欧洲③建立北约④遏制苏联力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随着时间的冲刷,许多名噪一时的词汇已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成为历史,但在下列“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至今却依然“鲜活”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D.华约5.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
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6.下图是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历程示意图,图中第③阶段发展水平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得到了欧洲的大量经济援助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C.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D.利用了高新技术成果7.我们有一句常用的歇后语:太平洋警察——管得宽。
那么,现在世界上充当“世界警察”的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美国D.德国8.随着电影业的快速发展,走进影院观看电影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下列被称为“电影梦工厂”的是( )A.好莱坞B.戛纳C.威尼斯D.柏林9.邮票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既是历史的记载,又是现实的纪念。
方寸之间浓缩大千世界。
下图是一组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的纪念邮票。
该邮票发行时,担任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10.尼克松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练习题三十一第1题【单选题】“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月革命B、匈牙利事件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引发下图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B、东欧剧变C、苏联的“八一九事件”D、美苏争霸【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现在如果你去欧洲旅游,你不可能去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捷克斯洛伐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B、国家名称的变化C、民族构成的变化D、文化观念的变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事件中,与捷克斯洛伐克无关的一项是( )A、慕尼黑阴谋B、斯大林模式C、组建社会主义工人党D、“布拉格之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 )A、日本的明治维新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C、俄国的1861年改革D、中国的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中,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历史特点的是( )A、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B、种族矛盾尖锐,地区冲突不断C、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局部改革D、发展经济,走向区域联合【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优越性B、忽视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C、忽视了本国国情D、苏联模式的弊端【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比较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和赫鲁晓夫的改革,其共同点是( )A、都是为了解决发展中的危机B、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D、都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领导人的变化B、国家名称的变化C、文化观念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读史使人明智”,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东欧各国风云突变,一年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实现了统一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B、德国C、南斯拉夫D、保加利亚【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通过改革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是( )A、苏联B、波兰C、匈牙利D、捷克斯洛伐克【答案】:【解析】:。
《挑战“两极”》同步练习 1. “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材料论述了( )2.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振兴。
其原因不包括( )A.凭借原有的经济基础B.各国政府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3.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
其依据是( )4.右图是某一地区组织统一逐步使用的货币。
结合纸币上的旗帜判断这是一张( )5.根据图片信息,下列各项最符合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C.经济持续、缓慢增长6.到20世纪70年代,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日本都名列世界前列。
这表明日本( )A .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B .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大国C .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D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7. 1948年,美国所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4.6%,英、法、日和联邦德国共占19.6%;到1970年,美国所占比重为38%,其他四国则为31.5%。
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西欧、美、日工业生产都始动摇8.下列措施中,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右图材料二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 ◆ 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1)材料一反映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3)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4)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的军费开支急剧增加。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一.【课程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以及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以印度为例,简述战后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及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二.【单元知识梳理】 1、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取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以 (2) 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 (3)为 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 4 ”,其正式展开重要标志是“ (5) ” 3、 (6) 组织和 (7) 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 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立局面的形成。
1、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 (8) 和 (9) 实力,登上 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至今仍是世界上经济 (10) 梦幻超的国家 2、20世纪初(11)乐在美国出现,50年代(12) 乐兴起,前者的势头开始减弱,好莱坞有“ (13) ”的称号。
1、“苏东”指的是 (14) 和 (15) 社会主义国家。
2、1953年, (16) 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把 (17) 苏东的作为改革的突破点,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探索竞相改革,比较有特色的是 (18) 的社会主义改革。
1、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 (19) 的道路,1967年西欧 六国成立了 (20) 对外尽量“ (21) 讲话”。
1991年12月签订“ (22) ”,准备发行单一货币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1993年, (23) 成立,1999年, (24)正式启用,欧洲正朝着 (25) 目标迈进。
2、日本在 (26)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 增强,日本还积极谋求 (27) 大国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 后,要求成为 (28)1、印度曾是 (29) 的殖民地,1947年独立后实行分治,分为( 30) 和 (31) 个国家。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升级演练1.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2.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后,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他把改革的突破点放在( )。
A.农业上B.工业上C.商业上D.金融上3.赫鲁晓夫在解决农业改革这一难题的过程中,特别热衷于推广玉米种植。
在这一过程中,他表现出( )。
A.鲁莽草率B.注重实践C.因地制宜D.发扬民主4.下列对20世纪中期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B.大力推行玉米种植C.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5.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6.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匈牙利积极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度被誉为( )。
A.神奇开放的国度B.东欧消费者的天堂C.耀眼的东方明珠D.改革开放的窗口7.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C.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8.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形势恶化的原因是( )。
A.普遍实行了政治改革B.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普遍没有改革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9.请将“历史贴吧”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②③④⑤⑥⑦10.活动与探究:艰难曲折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有成就,有失误,也有困惑。
【争论“辩”成败】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成与败,两位同学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1)根据两位同学的争论,请说一说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成功“树”楷模】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在访华期间曾经说:“我在访问中看到中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很多惊人变化令我惊叹不已。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升级演练1.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2.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后,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他把改革的突破点放在( )。
A.农业上B.工业上C.商业上D.金融上3.赫鲁晓夫在解决农业改革这一难题的过程中,特别热衷于推广玉米种植。
在这一过程中,他表现出( )。
A.鲁莽草率B.注重实践C.因地制宜D.发扬民主4.下列对20世纪中期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B.大力推行玉米种植C.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5.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6.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匈牙利积极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度被誉为( )。
A.神奇开放的国度B.东欧消费者的天堂C.耀眼的东方明珠D.改革开放的窗口7.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C.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8.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形势恶化的原因是( )。
A.普遍实行了政治改革B.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普遍没有改革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9.请将“历史贴吧”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②③④⑤⑥⑦10.活动与探究:艰难曲折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有成就,有失误,也有困惑。
【争论“辩”成败】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成与败,两位同学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1)根据两位同学的争论,请说一说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成功“树”楷模】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在访华期间曾经说:“我在访问中看到中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很多惊人变化令我惊叹不已。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升级演练1.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2.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后,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他把改革的突破点放在( )。
A.农业上B.工业上C.商业上D.金融上3.赫鲁晓夫在解决农业改革这一难题的过程中,特别热衷于推广玉米种植。
在这一过程中,他表现出( )。
A.鲁莽草率B.注重实践C.因地制宜D.发扬民主4.下列对20世纪中期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B.大力推行玉米种植C.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5.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6.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匈牙利积极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度被誉为( )。
A.神奇开放的国度B.东欧消费者的天堂C.耀眼的东方明珠D.改革开放的窗口7.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C.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8.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形势恶化的原因是( )。
A.普遍实行了政治改革B.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普遍没有改革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9.请将“历史贴吧”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②③④⑤⑥⑦10.活动与探究:艰难曲折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有成就,有失误,也有困惑。
【争论“辩”成败】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成与败,两位同学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1)根据两位同学的争论,请说一说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成功“树”楷模】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在访华期间曾经说:“我在访问中看到中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很多惊人变化令我惊叹不已。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升级演练1.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2.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后,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他把改革的突破点放在( )。
A.农业上B.工业上C.商业上D.金融上3.赫鲁晓夫在解决农业改革这一难题的过程中,特别热衷于推广玉米种植。
在这一过程中,他表现出( )。
A.鲁莽草率B.注重实践C.因地制宜D.发扬民主4.下列对20世纪中期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B.大力推行玉米种植C.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5.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6.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匈牙利积极进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度被誉为( )。
A.神奇开放的国度B.东欧消费者的天堂C.耀眼的东方明珠D.改革开放的窗口7.下列表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改革相符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局部改革和调整政治经济体制C.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D.通过实行多党制分散国家权力8.20世纪6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形势恶化的原因是( )。
A.普遍实行了政治改革B.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C.普遍没有改革D.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9.请将“历史贴吧”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②③④⑤⑥⑦10.活动与探究:艰难曲折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有成就,有失误,也有困惑。
【争论“辩”成败】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成与败,两位同学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1)根据两位同学的争论,请说一说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成功“树”楷模】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在访华期间曾经说:“我在访问中看到中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很多惊人变化令我惊叹不已。
《苏东的艰难探索》同步练习
1.右下图的漫画是《跛足的巨人》
,这是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形象比喻,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右下图中的人物曾经是苏联最高领导人,他举起了苏联改革的大旗,
因特别热衷于玉米的种植,被人送上了“玉米”的雅号,“他”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3.“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
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
要太匆忙。
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丘吉尔说
这句话的目的是 ( )
A.阻止赫鲁晓夫的改革
B.赞扬赫鲁晓夫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C.提醒赫鲁晓夫改革要循序渐进
D.威胁赫鲁晓夫不要进行大的改革
4.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B.大力推行种植玉米
C.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D.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
5.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美苏 “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有重大关系,所以最初各国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露,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各国出现改革浪潮,其目的是( )
A.改变本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C.摆脱苏联的控制
D.要求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7.把一个“300万乞丐国家”变成“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领导人是( )
A.铁托
B.杜布切克
C.卡达尔
D.赫鲁晓夫
8.(2011·阜新学业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 )
A.保加利亚
B.波兰
C.匈牙利
D.阿尔巴尼亚
9.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80年代末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死后,人心思变。
材料二斯大林曾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但他做事野蛮,他毁灭了党。
他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反复无常,丧失了人所具有的神圣的东西。
——赫鲁晓夫
(1)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请将具体措施写出来。
(2)请列举赫鲁晓夫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
(3)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赫鲁晓夫是如何看待斯大林的。
(4)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答案和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斯大林模式重视工业、忽视农业的做法,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行走不稳的跛足巨人。
2.【解析】选C。
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中,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牲畜饲料问题,特别热衷于玉米种植,因此被人送上“玉米”的雅号。
【拓展延伸】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赫鲁晓夫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虽然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上他的主观主义,以及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了思想混乱,导致改革的失败。
3.【解析】选C。
由题干中的“不要太匆忙。
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可以看出丘吉尔提醒赫鲁晓夫改革要循序渐进。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从而得出正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