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的海防思想(上)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2
王韬改革思想研究
作为晚清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一直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对象。
王韬作为晚清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其改革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改革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韬的特殊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这个群体中有着区别于其他早期维新人物的独有特征。
从早期的屡试不中,到投书太平天国,从逃亡香港,到游历欧洲和日本,在这过程中,其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逐步向近代改革思想转变,表现出中国早期维新知识分子的特殊心路历程。
王韬一生著述颇丰,其改革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韬改革思想包括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民富带动国富,军事上强调实现武器装备近代化,训练适合近代战争的士兵,并建设近代海防,外交上提出保护海外华人,中外联合防俄策略以及以和免战、以战促和的近代外交思想以及改革教育和人才选拔机制,一夫一妻制思想等多个方面。
本文从史学角度出发,力图运用诸多资料对王韬改革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适当的评价。
同时对以王韬为典型的中国早期口岸知识分子的特征、矛盾心理以及社会贡献进行研究和评价。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博大中等职业学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4×12分)1.(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4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4分)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民主政治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4.(4分)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D.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5.(4分)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6.(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4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洋务派海防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作者:李巧丹来源:《大观》2014年第10期摘要:洋务派海防建设是在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海防近代化失败了,但是其仍然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洋务派围绕海防建设的目标、方略以及海军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对近代中国海防思想的深化和近代中国海军的建立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历史功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最终失败的结果也说明了其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为当今的海防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洋务派;海防思想一、洋务派海防思想的历史意义(一)促进了中国近代海权观念的进步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就一直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形成,尤其是明代以后实行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更加抑制了国人向海洋求索和向海外发展的要求,也使中国一次次失去了向海洋发展的机遇。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入侵使洋务派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中国东南海疆已不再是海上“万里长城”,而变成了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的通途。
由此,洋务派开始重视海防关注海疆,海洋观念逐步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洋务派对航海利权的重视是近代海洋意识觉醒的标志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航海利权几乎全被洋人所控制,这使得洋务派深表忧虑和不安。
左宗棠曾把航海利权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维系富国强兵的重要举措,“海防、海运、治水、转漕,一切岁需之费,所省无数,而内纾国计、利民生,外销异端、树强援,举在乎此”,这段话里蕴含着欲与外国争夺航海利权的思想,可见在当时左宗棠已经意识到航海利权的重要性。
清政府提出“陆海并重”的方针反映出近代海洋观念的进步。
面对西方列强的海上入侵,东南海疆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面前形同虚设,海防危机日趋严峻,清政府内部针对是海防重要还是塞防重要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争。
从清政府最终做出海防塞防并重方针可以看出,清朝统治阶级已认识到海洋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