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生物第二十章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学案苏教版第二章生物技术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发酵技术的概念2、了解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4、说出食品腐败的原因5、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学习重点】1、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2、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学习难点】1、说出食品腐败的原因2、环境因素对发酵产品的影响【自主学习】1、发酵技术(1)、定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发展: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人的意愿,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
2、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⑴生产食品酿酒:利用酒曲(制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并防止各种器具出现)制酱油:利用菌,制醋:利用菌,制酸奶:利用菌。
⑵生产化工产品:如酒精、、、等。
⑶生产医药产品:如青霉素、、等。
【合作探究】1、探究文中实验酿制酒酿①为什么要先把糯米蒸熟?糯米蒸熟后又为什么要用冷开水冲洗?②各种器具在使用前为什么必须认真清洗?③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为什么要保持适宜的温度?④使用显微镜观察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酵母菌)时,是否需要用碘液染色玻片标本?【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是()A、酒精生产B、抗生素生产C、塑料生产D、酱制品生产2、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A、隔绝空气,防止杂菌进入并繁殖B、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C、防止灰尘污染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增多3、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酸牛奶是用乳酸菌经发酵制成的,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酸牛奶具有的优点是()A、具有丰富且易于消化的营养物质B、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人体免疫力C、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D、上述全是4、下列生活用品的生产,与发酵工程无关的是()A、加酶洗衣粉B、沼气C、味精D、啤酒5、下列属于现代发酵技术应用的是()A、制酱B、制醋C、制腐乳D、制青霉素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发酵技术,并且知道发酵的原理B、发酵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能够人为地改造微生物,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的新阶段C、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D、发酵技术与人类关系密切,但是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二、填空题1、酿制酒酿时,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其目的是。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20-1-1 健康的发酵食品 (1)20-1-2 发酵食品的价值 (2)20-1-3 不宜长期使用的发酵食品 (2)20-1-4 微生物与人类 (3)20-1-5 蚯蚓生物反应器 (3)20-1-6 发酵技术与生活 (4)20-1-7 各种发酵食品举例 (5)20-1-8 其他发酵产品 (6)20-1-9 我国的发酵工业 (6)返回目录20-1-1 健康的发酵食品日常食品中,酸奶、泡菜、酸菜、奶酪、酱豆腐、豆豉、酱油、醋、馒头、酒糟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你可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原来得益于发酵。
所谓发酵,就是利用微生物分类对于食物进行加工处理,又称为发酵食品。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发酵食品不仅味道爽口,而且营养价值高,且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更在防病保健方面胜于普通食品一筹。
首先,微生物具有合成B族维生素B-complex的能力,可显着提升食物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
以牛奶为例,经过乳酸发酵而成为酸奶之后,其中的维生素B2、B6、B12都有较大幅度增加。
故经常食用发酵食品就不愁维生素缺乏。
其次,发酵食品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
有益菌可在发酵过程中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改善植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使其接近于肉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另外,有益菌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进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如豆类,发酵之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
再次,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可分泌出一种称为植酸类物质,能够分解谷类与豆类中的植酸,并将某些矿物元素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使其中的钙、铁、锌、铬等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度大幅度上升。
同时,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活性因数。
如牛奶发酵成为酸奶的过程中,乳酸菌分解牛奶蛋白质产生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或促进钙质的吸收,或提高人体免疫力,或者降低血压,十分有利于健康。
另外的好处是,发酵食品中的有益菌可以改善人体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一方面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繁殖,另一方面则可壮大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原有的肠道内有益菌的队伍与实力,防止有害菌兴风作浪,保持肠道一方平安。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
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还会对制作发酵食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认识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这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教学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了解祖国的传统工艺。
【教学重点】1.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 了解发酵的过程。
【教学难点】制作酒酿的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面包、馒头、醋、酱油等常见的食品来说起,这些食品都是用(细菌、真菌和微生物)4. 演示实验:准备面粉和水活成面团,把面团平分成两实验目的: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学生准备:清洁的容器(带有盖的杯子作时一定要保持清洁。
注意在实验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第总结:你能举出自己身边的发酵产品吗?【板书设计】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概念——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1、概念2、举例二、发酵技术1、概念2、应用【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以探究学习为突破,从活动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
2、通过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例和发酵技术的讨论学习,学生对发酵中应用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知道如果消灭了微生物,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就无法生产出来。
第二十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劳动的过程。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
术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步骤:
作业:书P4 自我评价
教学后记:
内容总结
(1)第二十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第二十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3)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劳动的过程。
教案《食品保留》教案设计文登市文峰小学苏冰梅一、教学目旳:1. 阐明食物腐败旳原因。
2. 尝试食物保留旳一般措施。
3.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旳能力, 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搜集资料。
4. 培养学生旳观测、记录、体现交流旳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阐明食物腐败旳原因。
2. 运用合适旳措施保留食物。
(二)教学难点:阐明食物腐败旳原因是微生物作用旳成果。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 远古社会旳人们每天都三餐不济, 伴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人类不仅吃饱了, 并且尚有剩余。
这样人们就得面临一种问题: 怎样将剩余旳食物保留好?小组讨论: 探究防止食物腐败旳措施, 并设计试验学生一回答: 新鲜猪肉过段时间会长出霉斑, 并有酸臭味。
用显微镜观测, 假如有微生物旳存在, 就可以证明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旳。
学生二反对:不好, 我们组认为他们做旳不是很确切。
假如把它放在冰箱里就不会有霉斑, 因此我们组认为应当详细地说将新鲜猪肉放置于空气中。
学生三提出:猪肉在冰箱里放久了, 也会长出多种霉斑, 只是腐败延缓了。
下面请看试验:(1)敞口于空气中旳肉汤。
(2)煮沸后封口了3天旳肉汤。
让学生观测并对比。
提议学生从颜色、浑浊程度、气味等方面比较, 小组讨论并总结。
学生总结:敞口于空气中旳肉汤颜色更深, 浑浊度更高, 酸臭味更浓, 因此在空气中确实比封闭旳更轻易腐败。
教师: 这是为何呢?学生:由于是敞口旳, 微生物更轻易侵入。
学生提问: 为何家里用盐腌过旳肉就不轻易腐败呢?教师:用盐腌过旳肉水分已脱干, 一般干燥旳食物比潮湿旳食物不易腐败, 由于微生物旳生长繁殖必须要有水旳存在。
下面请一种同学总结一下食物腐败旳原因与食物保留旳原理。
学生: 食物腐败旳原因是由于微生物旳生长繁殖引起旳。
食物保留旳原理是要克制微生物旳生长和繁殖。
动画演示食物腐败旳过程和出示某些图片:师: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常常需要保留食物, 课前规定大家调查生活中常用旳食物保留措施, 谁能给大家简介一下?这与人旳生活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并发言学生: 腌渍、放冰箱、晒干、风干, 可以协助我们延长食物储存时间, 正是由于采用了合适旳措施, 我们才可以吃到新鲜旳食品。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第20章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知识目标:1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生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合作、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1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 、尝试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应用。
2 、发酵过程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酸奶已经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饮料,酸奶不仅酸甜可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利用什么原理制作酸奶,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发酵与食品生产实验:酿制酒酿目的: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
器材:蒸熟的糯米、酒曲、广口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碘液等。
步骤:1 、学生6 人一组,讨论有关实验的各种问题。
2 、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
将酒曲碾碎,均匀的搅拌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
3 、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25 —30 ℃,应采用各种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
4 、两天后,取出酿制好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在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
品尝自制的酒酿。
讨论: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二)发酵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教材明确发酵技术概念。
•观察图20 —1 、部分发酵产品,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发酵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三、探究:你见过泡菜坛吗?制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
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封口,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吗?四、小结五、课外探究:制作酸奶-----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