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十三章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 (新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生物技术》学案班级:姓名:____________组号:学习时间:【学习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2. 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
3.并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自学探究】(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一)自学指导:利用5分钟,阅读课本P61—64页,勾画出重点内容、标注疑难点,并理解记忆。
(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1. 发酵现象都是由引起的。
2.制作酒酿的适宜温度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在撒入酒曲前可用冲洗蒸熟的糯米。
3.酒酿的制作和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是发酵的结果。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由于发酵的结果。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表达交流与合作共赢的能力)(一)实验:酿制酒酿。
1.讨论:酒酿液体中的微生物在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二)发酵技术在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跟踪练习】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食品是()①面包②纯净水③鲜果汁④酱油⑤腐乳⑥酸奶A.①②③⑤B. ①③⑤⑥C. ①②③⑥D. ①④⑤⑥2.下列产品中哪一项不是发酵产品()A.酸奶B.泡菜C.果汁D.酒3.下列食品与发酵工程无关的是()A.食醋B.味精C.啤酒D.碘盐【知识梳理盘点收获】(我努力、我成功!)1.人们通常把利用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的技术,称为现代发酵技术。
2.酒酿是菌发酵的产物。
3.发酵技术与我们的息息相关。
通过发酵技术可以生产产品、产品和。
【我的疑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生物下册923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2.发酵过程的控制.【教学难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2.发酵过程的控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二、新课学习(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动画演示食物腐败的过程和出示一些图片: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保存食物,课前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与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并发言腌渍、放冰箱、晒干、风干,能够帮助我们延长食物储存时间,正是由于采用了适当的方法,我们才能够吃到新鲜的食品.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食品保存的图片,播放几种保存方法的动画.教师总结: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外,还有一些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多媒体演示传统的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介绍酶的运用.实验:酿制酒酿目的:尝试酿制酒酿器材:蒸熟的糯米、酒曲、广口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碘液等.指导:讨论:酒酿液体中的微生物在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二)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近百年来,发酵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利用自然界微生物进入到利用改造过的微生物新品种技术生产发酵产品的阶段.指导学生观察教材部分发酵产品,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简介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简介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二、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设计依据和构想】通过自学讨论、互助合作、实践操作、搜集资料、汇报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发酵现象和发酵技术的概念,了解酿制酒酿的操作要点和发酵技术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材分析】“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是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十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第一节,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对理解现代生物技术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健康、资源、环境等问题非常重要。
本节的知识并不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通过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学生锻炼各种能力,并能充分体会科学与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2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尝试制作酒酿、酸奶等食品的活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通过小组收集资料、讨论交流,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了解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尝试制作酒酿、酸奶等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和对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教学过程】1 实物展示,引入新课教师展示酒酿、酸奶、泡菜、果酒、醋、馒头、面包等食品,并提出问题: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利用生物技术做的食品或用品。
你们知道这些常见食品的生产与哪种生物有关吗?设计意图:看到平时生活中常见食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争着回答问题。
学生初步感受到发酵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顺利引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我国发酵技术的生产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良好契机。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发酵过程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把准备好的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拿出来,这些东西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学生踊跃回答:这些食品的制作与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补充引导: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发酵。
刚才大家看到的那些食品都是通过发酵原理制成的。
下面我们通过酿制酒酿的实验来讨论分析一下发酵产生的原因和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思想用学生常见常吃的食物打开学习本节知识的窗户,开门见山从生物技术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知道了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新课教学(一)“酿制酒酿”实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历史非常悠远。
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远流长。
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
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
第23章第1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南京市华电中学陆茜一、教案背景:《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课所处的章节是苏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章的第一节。
教学内容包括: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物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带领学生体会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生产相应的产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科书安排了课内酒酿的制作和课后酸奶的制作;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现代发酵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做了如下的设计:学生一次亲手的操作,制作酒酿,体会发酵的过程;二次用心的观察,观察酵母菌培养液和观察制作的酒酿液体。
体会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是其中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再了解生活红的其他发酵产品,并了解发酵技术与提倡生活的中关系。
最后,布置一次有趣的课外拓展,制作酸奶,让发酵技术走进自己的家庭。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小游戏】测试嗅觉,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以象形文字“酉”字旁导入发酵,以“酉”型板书为本节课总结。
本节课不仅体现多学科知识的统合,并且利用数码信息教室,将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直观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
教学效果好。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酒酿、酸奶等发酵等食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增强与他人辩解和讨论,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科学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二教学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认识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和对发酵工程的控制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结合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法。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
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还会对制作发酵食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认识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这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教学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了解祖国的传统工艺。
【教学重点】1.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 了解发酵的过程。
【教学难点】制作酒酿的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面包、馒头、醋、酱油等常见的食品来说起,这些食品都是用(细菌、真菌和微生物)4. 演示实验:准备面粉和水活成面团,把面团平分成两实验目的: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学生准备:清洁的容器(带有盖的杯子作时一定要保持清洁。
注意在实验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第总结:你能举出自己身边的发酵产品吗?【板书设计】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概念——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1、概念2、举例二、发酵技术1、概念2、应用【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以探究学习为突破,从活动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
2、通过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例和发酵技术的讨论学习,学生对发酵中应用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知道如果消灭了微生物,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就无法生产出来。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学习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2.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过程情景引入:发酵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很久以前,人们就会酿酒,但了解它的本质却是近200年来的事。
英语中发酵一词fermentation是从拉丁语fervere派生而来的,原意为“翻腾”,它描述酵母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浸出液时的现象。
沸腾现象是由浸出液中的糖在缺氧条件下降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
在生物化学中把酵母的无氧呼吸过程称作发酵。
我们现在所指的发酵早已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发酵技术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定义:人们通常把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发酵技术。
发展: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利用改造过的微生物新品种来生产发酵产品的阶段。
2.根据生活经验和经历,说说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⑴生产食品:酿酒、制酱油、制醋、制酸奶⑵生产化工产品:如酒精、柠檬酸、乳酸、香料等。
⑶生产医药产品:如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等。
(二)合作探究实验探究:酿制酒酿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内讨论:①为什么要先把糯米蒸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糯米蒸熟后又为什么要用冷开水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各种器具在使用前为什么必须认真清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___,为什么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三、分层检测课内:(A组)1.下列发酵现象是由乳酸菌引起的是()A.水果有酒味B.酿制酒酿C.果酒变酸D.蒸制馒头2.下列微生物中可用来制作果酒的是()A.乳酸菌B.酵母菌C.根瘤菌D.杆菌3.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A.隔绝空气,防止杂菌进入并繁殖B.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C.防止灰尘污染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增多4.下列属于现代发酵技术应用的是()A.制酱B.制醋C.制腐乳D.制青霉素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发酵技术,并且知道发酵的原理B.发酵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能够人为地改造微生物,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的新阶段C.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D.发酵技术与人类关系密切,但是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B组)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菌种,与米饭混匀后装入瓷坛内,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发酵技术的历史渊源;•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掌握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发酵技术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2.1 发酵技术的历史渊源本节教学将通过介绍发酵技术的历史源流和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发酵的基本概念;•发酵的历史渊源;•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发酵食品的分类和特点。
2.2 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本节教学将介绍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必需性。
具体内容包括:•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发酵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3 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节教学将介绍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解释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学原理,增强学生对发酵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发酵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微生物的作用和发酵机理;•发酵反应的控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课件展示借助PPT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发酵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操作过程,并加强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发酵反应实验方法和技能,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3 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深化对发酵技术的理解和思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与掌握。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段富有感染力的小视频或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继续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展示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工业生产、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了解祖国的传统工艺。
【教学重点】1.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 了解发酵的过程。
【教学难点】制作酒酿的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过程】通过面包、馒头、醋、酱油等常见的食品来说起,这些食品都是发酵食物,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发酵呢?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这些现象称为发酵。
发酵的定义:广义的发酵的就是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一些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原料转化为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狭义的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利用分解糖类等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并且产生酒精、乳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利用发酵技术生产食品观看PPT发酵中常用的微生物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厌氧)自制酒酿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蒸熟的糯米、甜酒曲、干净的容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稀碘液等1、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将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
2、保持酒酿的温度为25-30℃;3、2d后,取出酿制好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
酒酿制作的主要过程1.拌入甜酒曲2.保持适宜温度3.酒酿制作完成观看PPT习题酒酿液体中的微生物在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酵母菌将糯米中的糖类转变为酒精等,这使得酒酿具有独特的香气。
归纳小结1、酒酿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2、发酵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是现代发酵技术?人们通常把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现代发酵技术。
例如,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可以大量生产酱油等各种各样的发酵产品。
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近百年来,发酵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利用自然界微生物进入到利用改造过的微生物新品种来生产发酵产品的阶段。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单元、章、节第23章第1节教学内容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祖国的传统工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 了解发酵的过程。
教学难点:1. 制作酒酿的过程。
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实验教学过程复备导入:通过面包、馒头、醋、酱油等常见的食品来说起,这些食品都是发酵食物,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发酵呢?新授: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1. 了解中国早期的发酵技术:我国人民在距今8000年至4500年间就已经发明了制曲酿酒工艺,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制酱和醋。
在宋代,已经开始采用老的曲子——“曲母”来开始接种,以酿酒。
2. 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
3. 了解现代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细菌、真菌和微生物),了解常见的发酵产品。
发酵食品:(1)酵母菌:制作馒头或面包(2)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3)醋酸菌:制作醋(4)霉菌:制作酱、甜酒4. 演示实验:准备面粉和水活成面团,把面团平分成两份,一份加入适量的鲜酵母,一份不加。
将面团装入烧杯中,并用记号笔在外做记号,过一段时间,观察面团高度的变化。
二、酿制酒酿实验目的: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教师准备:蒸熟的糯米饭并把温度冷却到室温左右,酒曲学生准备:清洁的容器(带有盖的杯子)一个,清洁的筷子和勺子,毛巾一条,课前洗净双手,指导:1. 学生6人一组,讨论有关实验的装置和步骤2. 去适量糯米,并迅速均匀地搅拌酒曲和微热的糯米,然后压实糯米饭,中间挖一下凹坑,并加入适量矿泉水。
3. 盖实容器,并用毛巾包裹容器,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注意:1. 学生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清洁。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
2.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
2.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认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教学过程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每逢过年过节,家里来亲戚朋友的时候都要开怀畅饮,表达喜悦之情。
酒是怎么来的呢?关于酒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听听老人是怎么说的。
听完老人的介绍,同学们知道酒是由什么酿造的吗?那粮食怎么会变成酒呢?这其实和发酵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小组活动一:首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61-P63,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叫发酵?由什么引起的?2.生活中有哪些发酵现象?3.举例说出一些常见的发酵产品?发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
它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能够引起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
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常见的发酵产品。
教师进行分类总结,同时提出他们分别由哪些微生物发酵而来?说一说:白酒、苹果醋、面包、馒头、酒酿、泡菜、酸奶、酱油分别是哪种微生物发酵而来?从幻灯片上,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的产物也不同。
也就是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利用的微生物也不同。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发酵技术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酿制酒酿的实验来深入了解发酵技术。
实验:酿制酒酿目的:尝试酿制酒酿。
器材:蒸熟的糯米、甜酒曲、广口瓶等。
步骤:1、清洗所有的容器;2、蒸熟糯米;3、用冷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4、将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5、将糯米装入广口瓶,在糯米中间挖一个洞,,并盖上盖子。
6、将广口瓶放置在25-30℃的环境中;7、2天后,酒酿制作完成。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将介绍“发酵”这一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原理。
通过对发酵概念、种类、过程和应用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源起、历史和发展现状,了解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还将提高综合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授课目标1.掌握发酵的含义、分类和特点;2.了解发酵的历史和现状;3.了解发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加深对生物科技的了解和认识;5.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6.培养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程安排3.1 发酵的含义、分类和特点讲解发酵的定义,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发酵类型和产生发酵的物质,让学生掌握发酵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2 发酵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发酵的历史,从人类最早的生产酒和醋的历史开始,向前追溯到古代中国制造食物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发展的历程,也对现代发酵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3.3 发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发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其在食品、饮料、药品、燃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对发酵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3.4 发酵知识及实验通过展示多种发酵过程的现场辅助教具、观察各种发酵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发酵过程的神奇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实验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掌握发酵的概念、种类、应用及其历史和现状,增强对生物科技的了解和追求。
4.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发酵的概念和原理理解深度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使用和参考资料1.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网络文献:《发酵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采用小测验、大作业、课堂互动评价等方式,检查并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为今后授课提供参考和调整策略。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属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教材已经设置了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神奇的微生物这些内容,这样学生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本节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以及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还安排了一个实验活动:酿制酒酿,观察酒酿中的微生物,这个实验对落实本节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的生物呼吸作用及其意义,以及各种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生活中也接触到各种发酵产品,但是很多学生不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
同学们会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对制作酒酿等发酵产品非常感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2、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尝试制作酒酿、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2、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有助于学生提高搜集整理资料、自学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说明发酵的实质。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实验法、教师引导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发酵的资料,制作课件;、提前一周准备久放的水果;提前准备发好的面团;准备制作酒酿实验的微视频;准备观察酵母菌需要的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器具。
学生准备:制作酒酿、酸奶等发酵食品;搜集有关发酵技术的资料。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1、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不同的食品。
2、实验:酿制酒酿3、发酵的实质:利用微生物体内的酶将有机物分解,获得不同物质。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2.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劳动的过程。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
作业:书P65 自我评价。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2.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劳动的过程。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活动目标及教学意图引入酒酿的制作过程?
酱油的制作过程?
醋的制作过程?
酸奶的制作过程?
根据以往的经验回答引入发酵技术
进行新课一、发酵技术和食品
生产
酸奶、干酪、酒
酿、泡菜、酱油、食
醋、豆豉、乳腐、黄
酒、啤酒、葡萄酒,
讨论,举例说明各种发酵
食品,及其制作过程。
总结出发酵的概念:
广义的就是人类有目的
地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
一些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原
了解发酵的概
念。
知道发酵是由微
生物引起的。
知道常见的发酵
食品。
作业:书P65 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