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概述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引言剖宫产术是目前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但是剖宫产术后可能会导致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是指妊娠着床在子宫前壁或后壁的瘢痕组织上,是一种高危险性的妊娠并发症。
由于子宫瘢痕组织血管丰富,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给母婴健康带来威胁。
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逐渐受到关注。
其原理是通过经皮动脉介入将栓塞物注入到子宫动脉,阻塞子宫瘢痕周围的血管,从而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本文将通过概述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原理、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危险性,以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此种情况下的应用效果,对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背景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方式,但是在剖宫产术后,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子宫瘢痕部位的妊娠。
子宫瘢痕是指子宫切口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相比于正常子宫组织,瘢痕组织的薄弱性和弹性差使得妊娠发生风险增加。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导致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鉴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危险性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潜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原理和机制,以揭示其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作用机制;2. 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危险性,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预防和治疗该类妊娠并发症中的潜在作用;3.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4. 分析影响子宫动脉栓塞术疗效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介入化疗栓塞在瘢痕妊娠综合治疗中的价值作者:王姗姗魏方萌孙春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临床确诊为CSP的10例患者,2例为刮宫术中出现阴道大出血经保守治疗不佳急诊行介入治疗,其余8例为预防性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采用Seldinger技术,导管插至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杀胎药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结果2例阴道出血的急症患者介入治疗后出血症状即可停止,10例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后48h行清宫术,术中出血量10~70ml,平均出血量约30ml,组织病理学为坏死的绒毛或蜕膜组织,术后血βHCG下降到正常。
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CSP,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出血,减少清宫术的出血量,降低了危险性,保留患者子宫,是治疗CSP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动脉;介入性;栓塞;护理作者单位:261041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王姗姗魏方萌),介入放射科(孙春涛)通讯作者:王姗姗Email:lixianjun888@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其发生率为0.045%,在有剖宫产史的异位妊娠中占6.1%[1],是较罕见的剖宫产远期并发症,常因误诊行人工流产而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增加,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我们收治10例瘢痕妊娠患者,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后灌注化疗药,然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栓塞术后48~72h 内行清宫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及血液性检查确诊为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妊娠。
年龄28~42岁,平均35.64岁;孕次1~5次,平均2.6次;产次1~2次,平均1.3次,其中4例有两次剖宫产术史;7例有人工流产史,流产次数最多达4次;发病距末次剖行宫产术时间为8个月至15年,平均6.2年。
3 讨论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可促进患者自主心脏搏动、自主呼吸恢复,降低脑组织缺氧损伤,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存活率[6]。
传统徒手胸外按压通过予以患者持续胸外按压及人工经口呼吸,具有一定的促进患者恢复苏醒的效果,但人工徒手按压,操作者在急诊抢救高压环境下无法持续稳定控制按压的频率、深度、力度、方向,多个操作者轮流按压,可一定程度上破坏心肺复苏的持续性,影响心肺复苏效果,导致患者术后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欠佳[7]。
萨勃心肺复苏机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可规范传统心肺复苏技术,保证每次胸外按压的有效性及稳定性[8]。
本研究中,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心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 05),表明萨勃心肺复苏机应用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可通过缩短心跳恢复时间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
究其原因:徒手心肺复苏需每2min中更换操作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存在按压中断、按压频率改变、按压部位改变等情况,影响患者自主心脏搏动的恢复,导致心肝肾脑等对缺血缺氧较为敏感的器官应激性创伤较大,从而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
萨勃心肺复苏机可持续稳定地按压胸外,保证胸外按压的有效性及稳定性,诱导患者尽快恢复心脏自主搏动,缩短机体重要器官缺血性损伤,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
SBP、SpO2、HR、RR均为生命体征指标,其数值偏离正常范围表明患者生命体征较差。
本研究中,研究组SBP、SpO2、HR、R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表明萨勃心肺复苏机应用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可改善复苏后生命体征。
究其原因:萨勃心肺复苏机可便捷调整按压深度,确保按压深度与患者身材相适应;可保持垂直的按压方向,确保按压的有效性;可全自动同步实施气道通气与胸外按压,自动调整通气按压比例,改善通气血流状况;同时可与心电图、电除颤等急救操作同步进行,缩短急诊抢救的实施时间,最大限度减轻机体缺氧缺血性损伤,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恢复。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乐元芬【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7(021)001【总页数】2页(P132-133)【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作者】乐元芬【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湖北咸宁,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2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一种异位妊娠,指受精卵着床在既往剖宫产时子宫瘢痕处,可导致子宫破裂、子宫大出血、胎盘植入等,严重可导致孕妇死亡,是剖宫产术后潜在的远期严重并发症[1]。
CSP发病原因主要与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有关[2]。
经阴道B超检查可见子宫峡部或子宫下段不均匀回声区的妊娠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部分患者囊内可见胚芽,附件区未探及包块[3]。
CSP的治疗多根据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值、临床症状、以及医生临床经验决定[4]。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SP 的临床合理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CSP患者46例,年龄29~48岁,平均年龄(33.2±2.1)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2.9±1.2)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9±0.9)次;停经时间36~67 d, 平均停经时间(49±2.2) d, β-HCG为160~40 000 mIU/mL, 平均(23 465±121.1) mIU/mL。
所有患者均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史,其中5例有2次剖宫产史, 2例有3次剖宫产史, 1例为2次子宫瘢痕妊娠。
32例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 21例患者有下腹部隐痛症状。
3例患者在外院以宫内早孕、稽留流产行人工流产术中阴道大量出血,转入本院。
经阴道超声检查宫腔内未见胚囊,其中25例患者子宫峡部切口处可见胚囊回声, 5例可见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 12例可见子宫峡部切口处不均质回声团块,病灶外缘距子宫浆膜层不低于5 mm, 3例患者肌层连续性中断,病灶周边可见异常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低于0.5。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2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
治疗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采取非栓塞,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出血量、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8%,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两组差异对比(P<0.05)。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疗效确切,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瘢痕妊娠;药物治疗
子宫瘢痕妊娠是产妇在行剖宫产后,在进行再次妊娠时,孕囊于子宫原疤痕处,会导致阴道大量流血,到晚期会导致子宫破裂。
近年来,接受剖宫产产妇人数是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据相关资料显示,若是能够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处理,可保留生育能力,否则到最后需切除子宫,并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2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
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8.5±1.4)岁;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剖宫产距发病时间为1~4年,平均(3.4±0.2)年;孕次1~3次;患者均出现停经,时间42~68d,不规则阴道出血,刮宫术中出血等症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年龄、产次、临床症状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1.2纳入标准[1] 经超声诊断,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未合并其他子宫疾病;排除依从性差、精神疾病患者;对于此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并签订了相应的研究同意书。
1.3方法治疗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
16例患者中,12例患者在栓塞之前进行相应的常规治疗,输液、输血,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患者行局麻,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明确子宫动脉走向和开口方向,在超滑导丝引导下,将4F导管插入两侧子宫动脉,经造影确诊后,可以用明胶海绵颗粒或真丝线段进行栓塞,术后进行局部加压包扎。
对照组采取非栓塞。
2例患者在其他基层医院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期间发生阴道大出血,后进行清宫术。
其中有8例患者经确诊为不全流产,后采取清宫术。
2例患者由于子欧冠原瘢痕处静脉怒张,休克,大出血后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1例患者中央型前置胎盘,出现失血性休克后进行剖宫术取胎。
3例采取50mg甲氨蝶呤进行局部注射,后进行清宫术。
1.4统计学处理文中所得数据处理均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χ2检验组间对比数据,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兩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16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均成功治疗,患者子宫均保留。
14例患者术后24h内进行清除术,均顺利实施,术中出血量在25~85ml。
2例患者胚囊较大,血供丰富,难以采取清宫术,后进行腹部或阴式病灶清除术。
手术顺利实施,术中出血量在80~180ml,住院时间(10.5±2.8)d;β-HCG恢复正常时间在(15.6±5.4)d。
对照组16例患者为非栓塞术。
2例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期间发生阴道大出血,后进行清宫术,手术成功,出血量在400~1000ml;8例患者为不全流产,后采取清宫术,其中2例转为子宫动脉栓塞术。
16例患者出血量在300~1100ml,住院时间为(22.5±6.4)d,β-HCG恢复正常时间为(28.4±6.2)d;见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下腹痛,1例发热,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出现3例小腹痛,2例臀部痛,2例发热,发生率为4
3.8%,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两组差异对比(P<0.05)。
3 讨论
子宫瘢痕妊娠是孕囊着床在上次剖宫产后瘢痕处,属于处理较为困难的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时,为了避免误诊,必须要进行全面诊断。
首先宫腔内部及子宫颈管内无妊娠,子宫峡部前壁具有孕囊生长,并且孕囊和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组织存在缺陷[2]。
同时据吴美芬等人报道,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宫腔内无确切的孕囊,在子宫前壁下段出现孕囊,并出现不规则回声区,在其周围有丰富血流。
因此,在诊断子宫妊娠瘢痕时,需要对其基础知识有一定认识,剖宫产后患者需认真对待术后瘢痕妊娠,当发生不规则阴道出血后要及时进行检查,保证患者良好恢复。
在处理子宫瘢痕妊娠时,需要及时清除病灶,有效止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对盆腔血管损伤造成的阴道大量出血进行控制,并且创伤小,安全有效,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在采用栓塞术时,采用明胶海绵具有良好止血效果,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组织相容性良好[3-4],质地轻柔,操作简单,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转化为不同形态和大小。
研究中,治疗组出血量、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8%,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两组差异对比(P<0.05)。
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毅,谢春明,杨敏玲,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05):410-411.
[2]黄长青.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4(10):40-41.
[3]李统怀,郑红枫.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瘢痕妊娠1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1):898-900.
[4]郭丙静.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1,16(03):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