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3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诊治1. 对比剂的药理及毒性作用:对比剂通过血管内注射进入体内,沉积于肾小管间隙和泌尿系统中,引起肾脏缺血、氧化应激、细胞毒性和直接损伤,导致肾脏损伤。
2. 机体原因:肾功能不全、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本身就有肾脏损伤的风险,对比剂的应用则可能诱发更严重的肾损伤。
目前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肾脏功能损害的指标,如血清肌酐、尿素氮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医学史和临床表现等。
一般来说,对于发现有可能对比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应进行肾功能的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液分析、电解质等,并且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晕眩、皮肤潮红等症状。
对于要进行对比剂应用的患者,应提前进行常规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肾损伤的症状。
1. 预防:对于存在肾功能损害风险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使用低渗透压、低碘剂量和非离子型对比剂。
2. 治疗:针对对比剂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
一般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休息,多饮水以促进肾脏排泄废物,同时注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严重情况下,需要采用其他监测肾功能和治疗尿路感染的方法。
3. 治疗并发症:对于存在严重水肿、高血压、贫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预后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轻度肾损伤的患者可通过休息和补液等方法得以缓解,功能得到恢复。
但对于严重肾损伤的患者,预后则可能更加不乐观。
因此,在使用对比剂时,应严格遵循临床操作规范,并在发现肾损伤症状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总之,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需要介入医生、护士、患者等多方协作,共同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而努力。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诊治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中。
CI-AKI的定义为血肌酐水平在接受造影剂后48至72小时内升高至基线水平的1.5倍以上或升高25%以上。
CI-AKI的发生率高达2%至48%,尤其是在具有肾脏功能障碍或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更高。
CI-AKI的发生机制包括肾脏缺血、氧化应激、再灌注损伤和直接毒性作用。
造影剂的引起了肾小管的损伤和细胞死亡,降低了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
临床上,CI-AKI的表现为肾功能受损,病情可能从轻度的肾损伤到需要血液透析。
诊断CI-AKI的最佳方法是监测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和尿素氮。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CI-AKI至关重要,因为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避免严重后果。
治疗CI-AKI的策略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CI-AKI的措施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低渗造影剂选择低渗造影剂可以减少对肾脏的有害作用,因为低浓度造影剂对肾脏的效应较小,肾脏的滤过和排泌能力也相应增强。
2.静脉补液静脉注射盐水或生理盐水等无高渗造影剂的液体,可有效预防CI-AKI的发生。
补液有利于肾脏的血流量增加,使造影剂更容易排出。
3.适当控制用药一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ACEI、ARB等药品可导致肾血管收缩,降低肾脏血流灌注,因此在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中,应控制这些药物的使用。
4.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也是预防CI-AKI的一个有效方法。
对于一些需要高剂量的检查如CT血管成像,可通过使用对比剂替代药物和多相检查来降低造影剂使用量。
如果CI-AKI已经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静脉注射液体在及时发现CI-AKI时,可以加速造影剂排出,维持肾脏灌注,促进肾小球滤过,从而避免肾功能恶化。
2.碱化尿液通过碱化尿液可减少造影剂在肾脏的积累。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诊治对比剂是一种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广泛使用的物质,它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的内部器官结构。
对比剂也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量减少、尿频、尿液颜色改变、水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中,常见的指标包括肾功能指标、尿检指标等。
影像学检查中,主要通过肾脏CT、MRI等检查手段来观察肾脏病变情况。
综合以上的检查手段,可以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
与此相比,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治疗相对复杂,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透析治疗。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是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功能等。
补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措施,可以帮助维持肾脏内环境的稳定,促进对比剂的排泄。
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尿液颜色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药物治疗是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等。
利尿剂可以促进尿液排泄,帮助清除体内的对比剂及代谢产物,减轻肾脏的负担。
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轻对比剂对肾脏的氧化损伤,保护肾脏功能。
血管扩张剂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流灌注,促进肾脏的修复。
还有一些中药药物在治疗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丹参、黄芪等。
对于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导致重度肾衰竭的患者,透析治疗是必要的。
透析治疗可以通过人工手段代替肾脏的排泄功能,帮助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对比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目前,常见的透析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的透析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相比,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
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 induced-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指应用对比剂后24~72 h血清肌酐水平较原有基础升高超过25%或绝对值升高44.2 μmol/L以上,并排除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原因[1]。
文献报道,CI-AKI已成为继外科手术及药物之后院内获得性肾损害的第三大原因[2]。
一旦发生CI-AKI,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脏不良事件及病死率将显著增加,生活质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3]。
有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不但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还可明显改善缺血所致的急性肾损伤[4-6]。
遗憾的是,H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CI-AKI关系如何,国内外鲜有报道。
因此,本研究将就低水平HDL-C是否为CI-AKI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共1500例,于术前及术后72 h内测定其血肌酐水平。
入选标准:均为汉族人群,年龄及性别不限;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泌尿系统感染、肾脏切除手术、腹膜或血液透析治疗或术前两周内曾应用过对比剂。
1.2 治疗方案入选患者接受如下标准水化治疗方案:PCI术前12 h及术后以1 mL/(kg·h)静脉点滴0.9%生理盐水各持续约12 h。
对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超重:体质量指数>25 kg/m2;高尿酸血症:入院时血尿酸含量测定在男性或绝经后女性>420 μmol/L 或在未绝经女性>350 μmol/L。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全文)一、前言几乎所有的药物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副反应。
即便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将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
随着碘对比剂在心血管领域运用的不断增多,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性正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下面形成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希望能为临床更有效、更安全的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作用。
二、碘对比剂及其不良反应1. 碘对比剂的分类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被称为“对比剂(con, trast media)”。
1碘对比剂是X线对比剂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心血管X线显影的基本药物。
目前用于CT检查和心血管系统造影检查的对比剂均为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碘对比剂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含三个碘的苯环(3-乙酰-2,4,6-三苯甲酸),根据所含苯环的个数,可以将碘对比剂分为单体和双聚体;按照是否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可以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按照渗透压分为高渗、低渗和等渗对比剂。
含碘对比剂的发展经历了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从高渗到相对低渗直至等渗的过程。
高渗对比剂为离子型单体,其渗透压高达血浆渗透压的5–7倍;低渗对比剂包括非离子型单体和离子型二聚体,其渗透压与高渗对比剂相比已明显降低,但高于血浆渗透压2倍左右;等渗对比剂为非离子型二聚体,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高渗对比剂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已很少使用。
目前常用的含碘对比剂以低渗或等渗对比剂为主,1具体分类详见表1(按单体到二聚体和市场占有率排序)3。
表1 国内上市的常用原研碘对比剂明细碘海醇欧乃派克®非离子低渗单体8213003506728446.310.4碘帕醇典比乐®非离子低渗单体7773003706167964.79.4碘佛醇安射力®非离子低渗单体8073203507027905.89.0碘克酸海赛显®离子低渗二聚体1270 320 600 7.5碘克沙醇威视派克®非离子等渗二1550 320 290 11.8·参考ACR对比剂手册对于低渗对比剂的定义是相对于最初的离子型高渗对比剂(如泛影葡胺)而提出的,因为渗透压比高渗对比剂低而命名。
对比剂肾病中国专家共识对比剂肾病(CIN)是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会导致医源性肾衰竭。
CIN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还会增加医疗费用。
随着接受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CIN已经成为放射学家、心脏病学家和肾脏病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专家共识认为,CIN在急性肾衰竭患者中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而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中,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时,CIN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因此,在应用对比剂检查前,应该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价,建议采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在高危患者中,动脉内给予离子型高渗对比剂会导致CIN 的危险性要比低渗对比剂高。
另外,大量对比剂(>100ml)会导致较高的CIN发生率。
而在极高危患者中,少量的碘对比剂(约30ml)就能导致CIN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提示CIN发生没有阈值效应。
因此,应用碘对比剂患者的处理程序应该包括持续扩容,以降低CIN的发生率。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任何辅助药物可以有效降低CIN的危险。
预防性血液透析作为降低CIN危险的治疗也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因此,应该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采取适当的扩容措施来降低CIN的发生率。
eGFR在30~59ml/(min·1.73m2)范围内的患者,应停止使用NSAIDs、其他肾毒性药物及二甲双胍。
在进行造影前后应充分水化,动脉内使用等渗对比剂,静脉内使用等渗或低渗对比剂,限制对比剂用量(<100ml),并考虑给予药物治疗。
造影后应监测血肌酐。
对于eGFR≥60ml/(min·1.73m2)的患者,应停止服用二甲双胍。
一、XXX的流行病学在临床上,血清肌酐(Cr)的变化是对比剂肾病最常用的衡量指标。
大多数文献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为应用碘对比剂后24小时内血清Cr水平升高,并在随后的5天内达峰值,血清Cr绝对值升高44.2~88.4μ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50%。
近5年来,CIN的定义逐渐应用了较低的界限水平(血清Cr升高44.2μ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