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
- 格式:docx
- 大小:72.8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地理书上三圈环流的问题.?
答:三圈环流是一种假设的状况,为了方便研究,地理学中假设大气均匀地在地表运动,这样才将大气运动分为三圈环流(指一个半球八就是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而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1.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热力环流。
2.中纬环流(南北纬30—60):以动力环流为主。
3.高纬环流(南北纬60—90):热力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1.分布上两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高压带与低压带相间分布。
2.南北半球各风带的气压运动相反:北半球沿气压梯度的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气压梯度的方向向左偏。
3.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大气影响不同,不论南北半球都是“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低压带)湿润下沉(高压带)干”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季节特点影响因素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时间集中降水量的多少两季为主不连续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水量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季节性积春季有时间性气温高低雪融水补给有连续性积雪多少水量稳定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主要在夏季有时间性太阳辐射和冰川融水有明显的季节气温变化补给日的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水量较稳定洋流的地理意义:(1)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促进高、底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沿岸气候1暖流:增湿增温2寒流;减湿减温(2)对渔场也有影响(3)航行的影响:顺风顺流,避雾避冰,节能省时,安全高效。
(4)近海污染物质的影响——“双刃剑”既能加快净化速度,又会扩大污染范围。
水循环类型:1.海陆间循环动力: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下)径流2.海上内循环动力:降水、蒸发3.陆地内循环动力:降水、蒸发、蒸腾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2.使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的交换。
3.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4.塑造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能量来源主要形式内力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其次是重力能风、流水、冰川、生物、海浪等内力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外力影响: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总影响: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内力作用控制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外力作用则塑造地貌的细节。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可用下图来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3.季节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移动大约5°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典型季风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1)副热带高压概况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3)雨带异常和降水、旱涝灾害持续偏南:南涝北旱北跳过早:南旱北涝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5所示。
(1)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
(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
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
当夏季“副高”发展较弱,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发展较强,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时间偏长)。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教案
A.从赤道高空北上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会怎么偏转,最后会在30°N偏转成为什么风?
B.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该纬度不断堆积后会如何运动?
C.北纬30°附近近地面的气压会有什么变化?
D.北纬30°附近近地面的气流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会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PPT立体图演示、视频演示)
(引导思路: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源源不断在南北纬30°上空集聚迫使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纬30°地区气流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风。
)
形成0°—30°N低纬环流圈。
探究讨论2:
A.从30°N地区下沉的气流和极地地区下沉的气流会怎么流动?两股气流的性质一样吗?
B.两股气流在60°N相遇后会气流如何运动?
C.最后在60°N高空气压有什么变化?又会如何运动?
(引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