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东风干
气压带风带名称 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0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
信风带
低纬
西风带
中纬
极地东风带
高纬
气流运动 气流性质
上升
湿热
下沉
干热
上升
温湿
下沉
干冷
流向较低纬 干热
流向较高纬 温湿
流向较低纬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高
图2.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5、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影响很大。 印度(亚洲)低压
高
图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一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冬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冬
60N 30°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2.从纬度位置看,冬季在陆地上形成的高压 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在陆地上形成的低 压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闭合等 压线,气压带不呈带状。由此可推得结论:受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 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4、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
七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洋
副亚洲热(带印高度)气低压 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