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
- 格式:docx
- 大小:27.69 KB
- 文档页数:7
青藏铁路简介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居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青藏铁路线路全长1956千米,共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线路长度814千米,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修通并投入运营;二期工程,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长度1142千米,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经过海拔4 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
青藏铁路是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截至2022年6月底,青藏集团公司累计运送旅客2.6亿人次,旅客运送量由2006年的648.2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70.5万人,其中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169.69万人。
青藏铁路的建设,可以说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地区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风险评估报告之青藏铁路风险评估报告之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建设大西北经济区的重大举措,也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会对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风险评估的角度出发,对青藏铁路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确保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可靠。
一、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青藏铁路从西安经成都、昆明、大理、丽江、西宁到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其中,铁路在西宁和拉萨之间的海拔高度最高,达到了5072米。
青藏铁路的建设,不仅涉及到科技、工程、环保等方面,还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
因此,风险评估的任务非常重要。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一)政治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涉及到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和对外开放,也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政治决策。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政治风险。
如,由于西藏地方政府拨款和财政困难等原因,青藏铁路建设资金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西藏自治区的高度政治敏感性,也可能会引发各种政治纷争。
(二)科技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持。
其中,最大的科技风险是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
高寒、缺氧、气温等特殊环境将对车辆、线路及设备等产生极大的冲击。
车辆制造商、线路建设商和设备供应商需要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是否适应高原特殊环境的能力。
(三)工程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极其艰苦。
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巨大的工程风险,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等。
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四)环境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如,铁路的建设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生态损失。
同时,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也需要提高环保措施的针对性。
对此,需要建立协调机制,确保环境保护的工作顺利实施。
青藏铁路建设基本情况介绍120541204崔彤彤一、青藏铁路工程概况1、青藏铁路概况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
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于2006年七月一日正式通车运行。
2、青藏铁路的线路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
将要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
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3、青藏铁路的环境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072米;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公里。
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
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被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二、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1、制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建设方针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们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要求,制定了“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的建设方针。
2、在公益性建设项目中首次实行法人责任制青藏铁路是典型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全部投资由国家安排。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大型企业——青藏铁路公司。
青藏铁路资料青藏铁路资料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
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
一期工程: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青藏铁路一期工程。
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于1984年建成通车。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
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
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
17年来,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
截止到2000年底,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8724万吨,发送旅客3573万人,完成进藏物资运输达875万吨。
这条铁路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团结线、运输线、幸福线、生命线。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加快,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远远不适应需求。
经过铁道部组织的精心论证,国家计委于1999年11月,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批复,工程总投资为7.4亿元。
去年年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上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扩能改造工程建设。
工程计划于2001年10月完工,工程设计为一级铁路。
扩能改造后,青藏铁路西格段年通过能力将大大提高。
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建成使用,为格拉段入藏铁路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翔实的技术资料。
西格段于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预计2012年完工。
青藏铁路沿途最好看的风景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之一,沿途穿越了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风景秀丽迷人。
下面将为你描述一下青藏铁路沿途最好看的风景。
一、出发点:青海湖青藏铁路的起点是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这个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青海湖,湖水碧蓝清澈,湖岸辽阔开阔,湖水倒映着周边的山峦和草原,美不胜收。
沿途的湖光山色让人陶醉其中。
二、贵德至格尔木段贵德至格尔木段是青藏铁路的第一段,它穿越了青海省的湟源、湟中和大通三个县。
这段路线的特点是草原和高山的交错,给人一种宽广与壮丽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牛羊成群,还有雄伟的群山和清澈的河流,让人心旷神怡。
三、格尔木至昆仑山段格尔木至昆仑山段是青藏铁路的第二段,它穿越了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边界。
这段路线的特点是高原雪山和草原的交织,给人一种神奇与壮观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绵延起伏的雪山,白雪皑皑,还有广袤无垠的草原,绿草如茵。
夏季时,这里的花朵繁茂,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四、昆仑山至唐古拉山段昆仑山至唐古拉山段是青藏铁路的第三段,它穿越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边界。
这段路线的特点是雪山和草原的交错,给人一种壮美与神秘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雪山,巍峨挺拔,还有广袤无垠的草原,绿意盎然。
冬季时,雪山覆盖白雪,与蔚蓝的天空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五、唐古拉山至拉萨段唐古拉山至拉萨段是青藏铁路的最后一段,它穿越了西藏自治区的那曲、昌都和拉萨三个地区。
这段路线的特点是高原草原和冰川湖泊的交织,给人一种宁静与神圣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广袤无垠的草原,牛羊成群,还有湛蓝清澈的湖泊,倒映着雪山和云彩,美不胜收。
同时,这里还有藏传佛教的寺庙和宗教活动,给人一种宁静与神圣的感受。
青藏铁路沿途的风景如诗如画,每一段都有其独特的美丽。
无论是湖泊、草原、雪山还是寺庙,都让人陶醉其中。
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青藏铁路简介青藏铁路,又称青藏线,是中国境内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
全长1956公里,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中的一部分。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最具挑战性的高原铁路,也是中国通往西藏的主要铁路通道之一。
起建背景青藏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地质环境恶劣,是一个世界上具有极高难度挑战的建设场地。
在青藏铁路建设之前,西藏地区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和民航运输,然而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西藏交通一直是相对闭塞的状态,影响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的开通,将极大地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西藏地区和内地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建设历程青藏铁路自1999年正式动工建设,历时多年。
整个路线穿越高山峻岭、河流湖泊,跨越地震带等多种复杂地质条件。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当地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也为这一建设增添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下,建设人员克服了极高海拔和恶劣天气导致的施工困难,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最终完成了这一世界上具有挑战性的铁路建设。
功能与意义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缩短了西藏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也对西藏地区的旅游业、资源开发等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铁路贯通大大提升了西藏地区通过运输方式,青藏地区的资源和物资流通更为便捷,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青藏铁路的通车,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拉萨等城市也迎来了大量的旅游人气。
从经济意义上讲,青藏铁路的建设为西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整体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贡献了力量。
结语青藏铁路的建设与开通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铁路技术水平和国家实力的体现。
青藏铁路的历程让人们对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执着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未来青藏铁路能够更好地连接西藏地区和其他地区,为地区的繁荣提供更多的动力。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
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建设背景(我党考虑周全,赞扬一下我党对环境还有人文以及铁路安全方面的措施,下面有例子)故事之一:动一锹土都要合法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动一锹土都要符合法定规范,没有环保措施工程不许开工。
这种严格的环保管理措施促进了青藏铁路建设环保工作的开展。
在高原上建设铁路的施工便道是有严格的界限管制的,多长多宽要用红线划出,不许越雷池一步,违者重罚。
青藏高原许多地区地势平坦,开始时司机看到一马平川,有时不按界限会车,破坏了环境,随之而来的处罚是十分严厉的。
一次,中铁十二局一名司机在工地运送物资时绕出便道10米左右,局指挥部知道后,除对司机处罚外,还对司机所在的项目部处罚10万元,项目部经理还要带人去把草地恢复好。
工程施工难免会占用土地。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草地,在施工中,建设者发明了草皮回植技术。
在施工不得不占地时,工人们先把草皮一块一块地挖开放置它处,施水保养。
等工程完工后,他们再把草皮一块一块地回植到原来的土地上。
为了保护环境,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还和中科院动植物所、林科院等单位合作,在沱沱河、安多、当雄建立了三个海拔4000米以上植草试验点,这在我国植物研究史上是史无先例的。
目前,植草试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绿草长势喜人。
故事之二:长江源头拒绝污染中铁三局承担了长江源头特大桥的施工建设任务。
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全长1389.6米,施工工期紧。
在桥桩基施工时,按指挥部的统一规划,将桥梁大型构件放在离工地很远的预制厂进行预制,减少对工程现场的污染。
在大桥工地现场,他们不惜加大成本,创造性地设置了三级沉淀池。
桩基施工时的泥水不许直接排放,而是先让泥水流到沉淀池内进行分级沉淀,待泥水沉淀干净了才把干净水抽放出去,池底的泥沙沉淀物用拉土车拉走,堆放到规定的弃土场。
三局利用沉淀池保护水质的经验,后来被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全线进行推广。
故事之三:停工让藏羚羊通过位于青海省境内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每年6至7月份藏羚羊都要前往气温凉爽、水草丰美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集体产羔,8月份开始携仔回迁。
为了保证一个月前从可可西里南部到北部产仔的藏羚羊能够顺利回迁,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要求沿线各施工单位再次停工让路,并责成沿线各施工单位要对动物通道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对施工车辆实行管制,禁止鸣笛,同时要主动与当地保护站取得联系,引导藏羚羊通过动物通道迁徙。
据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今年藏羚羊产羔成活率在80%以上,为历年最高纪录。
修建难度(我党领导英明,如此艰巨的任务,没有我党,无法完成,歌颂一下)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
冬季,冻土在负温状态下就像冰块,随温度的降低体积发生剧烈膨胀,顶推上层的路基、路面。
而在夏季,冻土随着温度升高而融化,体积缩小后使路基发生沉降,这种周期性变化往往很容易导致路基和路面塌陷、下沉、变形、破裂。
青藏铁路创造九大世界之最世界之最1: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世界之最2: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世界之最3: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世界之最4: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世界之最5、6:最高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世界之最7: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068米带来的影响(我党做了一件造福于民的大事,我党的宗旨得以实现)一、改善西藏与区内外的经济交流。
西藏作为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经济发展对外部的依赖性将是长期的,由于现有公路运输能力有限,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区内外货物的交换,不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无疑限制了西藏经济的增长后劲。
以进藏货物量和出藏货物量为自变量,以西藏GDP为因变量,分别对1991至2000年和1995至2000年两个时段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看到西藏经济增长同进出藏货物量具有如下关系:首先,经济增长同进出藏货物量的紧密性正在逐步加强。
1991-2000年西藏GDP同进出藏货物量的相关系数为0.985,而在1995至2000年时段进一步上升到0.999,这表明西藏经济增长越来越取决于进出藏的货运量。
因此青藏铁路建成后,无疑对西藏的经济增长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西藏经济增长对进藏物资的依赖性正逐步加强。
1991至2000年,进、出藏货物量同西藏GDP的标准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和0.726,表明在此期间,出藏货物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进藏货物。
而在1995-2000年这一时间内,进出藏货物量同西藏GDP的标准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和0.163,这表明随着西藏经济的不断增长,进藏货物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增强。
青藏铁路建成后,运输的瓶颈制约将被打破,进、出藏货物量将会大幅度提升,西藏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说明:用于上述计算的基础数据有些陈旧,但计算结果反映的趋势与现在的实际情况方向相同,仍可参考。
)二、减少运输成本。
以建筑业为例:西藏建筑业目前已成为西藏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并且随着西藏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游客的不断增加,西藏建筑业还将有一个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
专家指出,西藏建筑业的发展将对建材产生大量的需求。
但限于资源及环境的制约,从长远的观点看,西藏并不适合大规模地发展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的生产,西藏建筑行业对区外原材料的依赖,将会不断增加。
目前,西藏进藏物资,全部由汽车运送,运输成本高居不下。
据统计,在拉萨,煤炭一吨700元,水泥一吨750至800元,其它平均运输成本也达每吨600多元,高昂的运费,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无形的阻碍作用。
青藏铁路建成后,运费将大幅度下调,进出藏的货物运输量将大幅提升。
专家预计,到2010年,进出西藏货物运输量将达到280万吨,其中铁路运输量将达到210万吨。
三、促进旅游业为中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对发展、提升西藏旅游业非常有利。
西藏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举世无双,是众多旅游者向往的圣地之一。
然而,由于目前游客进出西藏主要靠空运,运力有限,且费用高,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国内游客的进藏旅游受到限制。
青藏铁路建成后不仅使进藏旅客能选择费用低廉的铁路运输,还可以在列车上饱览风光,逐步适应高原气候,减轻高原反应。
不难想象,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使西藏旅游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将更大。
根据统计资料计算,西藏“九五”期间及2000至2001年间,海内外游客年增长率约为20%,海内外游客人均给西藏带来的直接收入约为1100元;间接收入和直接收入之比约为5。
以此为基础,假设青藏铁路2006年正式投入运营,以2006年为分界点,2002-2005年,进藏旅游海内外游客人数年增长率按20%计,2006-2010年游客人数年增长率按30%计,则2010年到西藏进行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人数有望达到528.24万人,按人均给西藏带来直接收入1100元计,则到2010年,西藏因旅游提供的直接收入可达58.11亿元。
2000年西藏GDP为117.46亿元,假设西藏2000-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2%,则到2010年,西藏GDP将为364.81亿元,此时旅游业直接收入占GDP 的比重将达到15.93%,间接收入占GDP的比重,将超过60%。
四、加快西藏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缩小地区差异。
西藏幅员广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铬矿、铜矿、硼矿、菱镁矿、硫矿、刚玉、白云母矿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铬铁矿产量占全国90%以上,其储量亦居全国第一位。
西藏还蕴藏着世界级的斑岩型铜矿。
有关专家指出,冈底斯中南部的矿带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约30至40公里,远景资源量可达1500万吨以上;冈底斯南缘的矿带长100公里以上,宽约10至15公里,铜矿资源量可达300万吨以上;冈底斯中部的铜矿资源量远景可达500万吨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世界级的铜矿带不仅蕴藏着大量的铜,而且富含铁、金等其他矿床,铁矿的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
西藏的锂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专家估计,西藏锂的远景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西藏现有盐湖2000多个,面积6万平方公里,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其潜在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基本位于铁路沿线,或位于线路的辐射范围之内,这就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上述矿产资源富集区,基本上属于经济落后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可以为缩小西藏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做出贡献。
五、促进西藏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交通闭塞造成的思想观念滞后,是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西藏同全国一样进行了多领域的改革,对外开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藏的市场意识和市场机制发育仍然严重不足。
青藏铁路建成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将打破西藏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把现代文明带入西藏,把创新的思路引入西藏,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
六、为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西藏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有如高原食用菌、红景天、人参果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食品,还有无污染、含微量元素丰富的矿泉水,以及用矿泉水酿造的啤酒,这些资源和产品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运费高昂,这些产品运出量很少,或根本无法运出。
专家称,铁路修成后,随着运费的降低,将为这些产品打入区外市场创造必要的运输条件。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使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地对西藏的支援,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据测算,仅青藏铁路施工期间,就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6.7万个,间接就业岗位1.6万个,增加直接收入7.6亿元,间接收入3.8亿元;投入运营后,可直接就业2600人,间接就业30957人。
专家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又对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各方应如何做好准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西藏应及时地开展人才培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会更加需要各类人才。
因此,及时地开展人才培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西藏能够及时地发挥青藏铁路对本地区带动作用的关键环节。
第二,西藏应加速地质勘,做好矿业开发的前期工作。
西藏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从中国的矿产资源供应情况看,也急需开发西藏地区的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