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疼痛中的运用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抽取2010年——2012年出现术后疼痛的患者94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
主要观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实施护理后的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总的护理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总的护理满意度为872%;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术后无痛4例(85%),重度疼痛只有1例(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无痛0例,重度疼痛8例(170%)。
两组对比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合理使用药物。
在短期止痛中采用麻醉药物使患者产生耐药性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在妇产科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必要的时候医护人员可以重复使用麻醉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
②术前宣讲。
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根据以往护理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疼痛,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持续时间以及有效的镇痛方法,提前推荐可以使用的镇痛药物。
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防止患者在手术中过分紧张的心情[1]。
③准确评估疼痛。
有效镇痛的前提是对患者疼痛的程度有清楚的了解,所以疼痛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对其疼痛程度进行判断,可以采用who制定的疼痛程度表判定,从而能采取有效的措施[2]。
④疼痛护理。
术后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患者呼吸顺畅,腹部肌肉放松。
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
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药物缓解疼痛。
⑤心理护理。
患者疼痛使情绪暴躁,如不进行合理的处理可能会引发护患纠纷。
面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协助调整患者心态,必要的时候可以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3]。
面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态度要谦和。
13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实施护理后的疼痛程度。
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摘要:目的:通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的缓解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感。
方法:对进行妇产科手术后的64例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即时观察。
结果:积极的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日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并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有效地缓解妇产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并把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更加有利于使患者平静地渡过术后康复期。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疼痛;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47-021引言众所周知,妇产科手术是成功治疗妇科疾病和孕妇分娩出现异常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妇产科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由此带来妇产科手术的成功率也大大上升。
但是有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围绕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特别是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更是直接影响着妇产科手术的质量,影响着手术后患者的康复状况。
因此理所当然的,如何有效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减轻妇产科患者的疼痛也就成为每一个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我院妇产科从2010年8月~20011年8月对在我院进行过妇产科手术的64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在将护理的结果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随机抽取64例从201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妇产科手术的患者病历,其中子宫全切除手术7例、附件切除手术8例,剖腹产手术42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7例,所有手术均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后拔管时不注入镇痛药物,应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
3综合护理3.1心理护理。
在患者住院后,医院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者展开沟通,让患者能够尽快的熟悉医院的环境,从而消除陌生感。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必须详细向病人讲明手术过程以及前后的工作,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胆,缓解其紧张情绪。
与此同时还要努力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手术及康复治疗的主动性,使患者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情。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将96例剖宫产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Ⅰ~Ⅳ级疼痛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级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剖宫产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剖宫产;综合护理;术后疼痛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完整的子宫壁娩出能存活的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是妇产科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孕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1]。
目前,随着麻醉的改进及抗生素的应用,使剖宫产术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剖宫产术毕竟是一个较大的手术,术后疼痛是剖宫产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心肺并发症及手术切口愈合延迟,严重影响产妇的康复。
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产妇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该院对2012年3—6月间收治的剖宫产术产妇给予了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术后疼痛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6例。
其中86例为初产妇,10例为二次剖宫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25.8±3.6)岁,术前检查胎儿和产妇状况良好,均无精神疾病和传染病。
两组产妇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据产妇的需求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叮嘱产妇保持半卧位,咳嗽和翻身时用手扶或按压住切口两旁,减少牵拉之痛[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①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选择主任医师作为护理负责人,护理小组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护理培训的人员,要求责任心强,有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
②术前宣教:初次剖宫产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方法还不了解,医护人员术前向产妇讲明手术方法和麻醉方法,了解生育的过程;指导产妇积极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好手术;向产妇讲解止痛方法及重要性、止痛药的使用方法和疼痛的评估方法,并告知产妇疼痛出现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如何干预,使产妇调整紧张、恐惧心理。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妇产科手术已成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
但是手术后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它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与生活质量。
因此,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定义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结合了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手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营养等方面的干预,实现了对患者的全面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康复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二、妇产科手术后护理的意义妇产科手术包括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手术,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
手术后的护理能够:1、减轻患者的痛苦。
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而手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2、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手术后可能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如术后感染、出血等,手术后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产生。
3、促进患者的康复。
手术后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1、生理护理生理护理是指对患者生理状况进行监测和护理。
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疼痛监测、伤口护理、营养支持等。
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手术后的护理应包括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到舒适、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3、社会护理社会护理是指在患者手术后帮助患者适应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生活。
包括家属陪护、社会支持等。
4、文化护理文化护理是指在患者手术后帮助患者了解并适应医院、医疗制度和医护人员的文化差异。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进行护理。
5、营养支持手术后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护士应帮助患者制定营养餐计划,并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
通过对119例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和康复指数提高明显。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PCEA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在妇产科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对妇产科术后64例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随观。
结果:积极有效的术后综合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减轻妇产科术后疼痛,使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更有利于使患者平静渡过术后恢复期。
【关键词】妇产科;pcea;护理妇产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疾患和产科异常分娩的重要手段,妇产科术后切口疼痛,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及哺乳和睡眠,随着妇产科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成功率的上升,围手术期的护理,特别是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直接影响着手术的质量,影响着术后患者的康复。
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也就成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硬膜外腔注射给药止痛已在国内外广泛被采用,并得到普及。
我科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对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以减轻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64例妇产科患者用于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 月我们对64例妇产科进行术后疼痛处理和观察。
年龄30-62岁,行子宫肌瘤挖出术8例、子宫全切除术10例、宫外孕切除术6例、卵巢肿瘤切除术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3例。
1.2 方法: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术后镇痛方法。
根据研究发现采用pcea镇痛治疗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均稳定,仅心率有所减慢,并能加速胃肠道的蠕动,恢复快,使产妇催乳素分泌增加,减轻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2.1 镇痛效果判断标准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变化。
中度缓解:疼痛减轻,需镇痛药;完全缓解:患者完全无痛。
2.2 结果 64例中完全缓解55例,占85.9%;中度缓解9例,占14.1%。
2.3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2.4 疗效通过对妇产科患者术后pcea疼痛的综合护理,减轻了患者伤口的疼痛程度,缓解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促使患及早离床活动,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25-01【摘要】目的:分析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护理经验。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并择期行手术的患者共15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基础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干预组的中度以上疼痛仅为1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6%(p0.05)。
1.2 方法本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具体操作为:1.2.1 术前宣教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先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发生疼痛,并向其阐明疼痛的原因、持续时间以及所使用的镇痛药物和方法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及护理,从而避免因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造成的刺激。
1.2.2 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医疗规章制度、各类医疗器械等,使患者尽快熟悉并适应医院及病房的环境。
同时,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患者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等,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予以疏导。
同时,应为患者提供充足的健康知识,鼓励其家属予以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1.2.3 疼痛护理术后,应协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确保患者的呼吸运动顺畅,保持腹部肌肉放松,以减少刺激和疼痛,同时予以适当的按摩,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并加快血液循环。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通过相应的疼痛评价方式,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发作时间等,予以心理安慰和护理。
必要时还可予以镇痛剂镇痛。
1.3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主诉对疼痛情况进行疼痛评分(vas),总分为10分。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疼痛中的运用探讨
作者:范芳芳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疼痛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分析与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分成常规组与综合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对后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综合组患者的0级与1级所占比重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妇产科;综合护理干预;术后疼痛
在对妇产科疾病进行治疗时,经常会采用到手术,手术是一种极为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是,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而术后疼痛就是其中的一种[1]。
而疼痛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一定的影响,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1例妇产科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各有41例。
常规组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为(36.8±6.4)岁;手术类型:剖腹产16例,子宫切除术10例,阴道手术5例,10例其他。
综合组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为(37.1±5.8)岁;手术类型:剖腹产18例,子宫切除术11例,阴道手术6例,6例其他。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即术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开展健康宣教,说明术前注意事项等。
在此基础之上,对综合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疼痛评估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评估疼痛的技能,在妇产科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个方面(如生理、心理等)予以全方位的术后评估,具体内容有: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具体部位,同时还需注意其表情、睡眠状况、焦虑状况等。
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的疼痛评估方式有:形象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等;护理人员可通过各种评估方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加以准确评估,继而提前采取有效地、针对性地手段来缓解其疼痛感[2]。
1.2.2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若患者的情绪过于紧张、不安以及焦虑,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手段,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护理人员可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且对其说明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以加深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继而消除不良心理。
1.2.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可采取各种方式,以环缓解患者的疼痛。
①对患者的病情加以观察,维持舒适的体位,例如产妇最初可采取侧卧位,之后转变为坐位,随后慢慢下床进行适度的活动;②按摩伤口,在病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的按摩,在按摩期间,可尽可能的使四肢肌肉放松,之后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依照顺时针方向对伤口附近的皮肤予以按摩。
按摩时,动作应保持轻柔,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宜,4~5次/d,持续1 w。
③针对疼痛耐忍者,可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
1.3效果判定标准采取主诉疼痛分级法,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定,其中,0级表示无疼痛感;1级表示轻度疼痛,疼痛在可忍受范围内,且睡眠正常;2级表示中度疼痛,有明显的疼痛感,且难以忍受,需予以止痛药物,睡眠受到影响;3级表示重度疼痛,即有剧烈的疼痛感,无法忍受,必须予以止痛剂,且影响到睡眠质量,并出现被动体位或者是植物神经紊乱[3]。
另外,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调查,该表满分100分,≥90分即为十分满意,70~89分即为较为满意,≤69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加以分析。
其中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析综合组患者的0级与1级所占比重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综合组中十分满意24例,较为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6%(40/41);常规组中十分满意18例,较为满意17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5.4%(35/41)。
组间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后疼痛不但会使得病患产生诸多负性情绪,致使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同时还可能诱发诸多并发症,继而延迟术后身体的恢复,延长患者住院的时间,从而对其生存质量带来不小的影响[4]。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对综合组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主要包含的措施有疼痛评估、心理护理等。
经由有效疼痛评估,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疼痛状况,继而给予有效的护理。
另外,由于患者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痛阈,因此,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
且主动与其沟通,并采取各种手段来缓解其心理压力,可起到减轻疼痛的效果[5]。
经研究发现:综合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即其0级、1级所占比重高于常规组;另外,从满意度来看,综合组也高于常规组,即97.6% vs 85.4%。
由此可见,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火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原因分析及优质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440-442.
[2]叶月桂.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剖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60-2761.
[3]钱小亚.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1-42.
[4]刘宏艳,王亚芬.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77-78.
[5]方亚珍.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27-28.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