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对普外科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6例普外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其中对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减轻速度,观察组患者心理问题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使病房环境保证良好舒适,保证护患关系良好。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①对患者进行疼痛方面知识的普及,使患者对疼痛有着正确的理解。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保证良好的护理态度,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合理的解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指导患者休息时保持合理的体位,及时详细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当患者出现不能忍受且连续疼痛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进行反应并适当采用止痛药进行治疗。
②针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并与患者家人加强交流,帮助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③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以及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1.3 疗效评定标准[2] 对患者术后当天至术后三天的疼痛度进行评测,根据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进行4级评价:0级(0分)为感受不到疼痛;ⅰ级(2分)为可忍受的疼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睡眠没有影响;ⅱ级(4分)为患者不能忍受的严重疼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睡眠造成影响;ⅲ级(6分)为不可忍受的连续剧烈疼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睡眠有严重的影响,患者自主神经出现紊乱。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减轻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在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的实践与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普外科病人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病人术后应用生理、心理护理及辅助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与健康教育方法。
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减轻、舒适度及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2.1 宣传教育指导患者在感受疼痛时,不要去忍耐,改变过去“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的陈旧观念,强调大部分术后疼痛可以缓解,患者有权享受术后无痛经历等。
护理人员定期给患者指导疼痛的概念、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等,并告知患者早日活动、深呼吸以及咳嗽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术后疼痛的性质、预防疼痛和减轻疼痛的缓解方法。
2.2 生理护理保持病房周围安静、整洁,白天用窗帘遮挡阳光直射,保持光线柔和,避免不良刺激。
在患者能够运动的前提下,多辅助患者下床活动,并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伤口包扎的松紧度、血运情况以及伤口是否有出血或感染等迹象。
2.3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对手术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担心术后疼痛等等。
所以,医护人员在术前须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让患者坦然的去接受手术;术后要主动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温柔、耐心的听取患者的述说,并解释术后疼痛是正常生理过程,并指导预防和缓解疼痛的方法,鼓励患者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疼痛;动员家属在患者忍受疼痛的时候,分散患者注意力,主动与其聊天,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2.4 指导预防和减轻疼痛的技巧术后,患者要保持舒适的体位,下床活动时要将床头抬高45℃,由侧卧位变成坐位,然后再下床活动;患者咳嗽或深呼吸时,要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防止用力过猛拉开伤口,引起伤口疼痛;多与患者交流,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
3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h 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24 h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后,观察组的术后镇痛需求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其首次下床的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都明显早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5-17T12:53:50.76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期作者:马素英[导读] 目的普外科患者进行手术后,会出现术后疼痛等情况,导致患者的恢复效果受到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采用优质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具有的临床价值。
马素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中医医院云南永仁651499摘要:目的普外科患者进行手术后,会出现术后疼痛等情况,导致患者的恢复效果受到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采用优质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具有的临床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选择其中的74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并明确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采用不同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后,对比其疼痛改善情况可以发现,两组都具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对比患者的睡眠治疗,明确观察组更优,同时此组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很多(P<0.05)。
结论普外科患者在手术后,采用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使其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促进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效果;疗效观察普外科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一般都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其疼痛部位一般都出现在留置管部位以及伤口的缝合部位,同时也属于损伤组织出现的一种不愉快反馈或机体对人体潜在的损伤。
当患者出现术后疼痛后,会导致其情绪的起伏变大,甚至其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理抑郁,长时间处于焦虑和恐惧的状态,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其疾病治疗效果和术后机体恢复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十分重要。
在此情况下对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对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十分重要。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目标全部为手术患者,这些患者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其中选择74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将其范围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中各有37例患者,分别将不同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患者进行干预。
护理干预减轻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260例普外科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0例,对照组常规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是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宣教、心理护理、创造缓解疼痛的环境、应用镇痛药护理。
结果:干预组术后24h线性视觉模拟评分(3.12±1.46)低于对照组的(4.78±2.02);干预组疼痛的程度(0级3.07%、ⅰ级73.85%、ⅱ级16.92%、ⅲ级615%)轻于对照组的程度(0.77%、53.08%、28.46%、16.69%);干预组患者术后72h镇痛药物应用51.54%少于对照组的68.46%(p<0.05)。
结论:对普外科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疼痛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56-02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到了患者恢复,如何对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减轻疼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2],本文对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26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18,最大80岁,平均年龄(54.45±1478)岁,男性140例、女性120例,男/女比例为1.17:1,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2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0例,年龄大小、性别构成、文化程度、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是进行下列护理干预:1.2.1 健康教育宣教:患者手术日期确定以后,护士开始术前教育,向患者讲解手术类型、预后、术后疼痛的危害、镇痛的必要性、疼痛评估方法、pca泵的使用、术后引流的种类、目的和部位、缓解疼痛的方法,通过对病人的教育,让病人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及麻醉止痛药的恐惧、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早日康复。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方式。
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法。
以此為基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技术。
完成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好转,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0%,观察组为96.00 %。
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者,在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技术,可全面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调整身心,减少痛苦。
全面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普外科是院内最为重要的手术科室,实施手术种类包含小肠手术,结肠癌手术,十二指肠手术等等[1]。
在实施外科手术的时候,患者刀口疼痛现象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术后活动造成影响,如未能及时进行处理,还有可能引起并发症。
由此能够看出,使用何种方式,做好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存在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于缓解疼痛与手术并发症来讲,效果显著。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技术,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现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实施阑尾炎手术者17例,泌尿手术者12例。
肠梗阻手术者7例,颅脑手术者9例,其余患者5例。
男患者33例,女患者17例。
年龄区间为15.7-62.3岁,平均年龄为(35.9±1.7)岁。
观察组阑尾炎手术者18例,泌尿手术者12 例,肠梗阻手术者10 例,颅脑手术者7例,其余患者 3 例。
男患者35例,女患者15例。
年龄区间为16.8-63.8岁,平均年龄为(39.4±2.3)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法。
在完成手术之后,在第一时间为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在此同时实施精神鼓舞,定时对其肌肉进行按摩。
放松身心,调节呼吸。
做好身体保护工作。
以此为基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技术,详细为:
2.1心理护理
在进行手术的时候,绝大部分患者内心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过分担心手术效果。
在此时,护士应当告诉患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加强和患者沟通次数。
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
2.2药物干预
在进行完手术之后1-3d左右,患者可能出现疼痛情况,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但在麻醉效果消失后,患者剧烈疼痛再次袭来。
在此,护士要结合患者的主观感觉,为其进行镇痛治疗,如有需要,也可遵循医嘱,实施药物治疗。
在进行该项步骤的过程中,要记录好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疼痛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以解决。
2.3疼痛干预
在完成手术之后,护士可指导患者通过舒缓精神压力的方式来缓解临床症状,也可以使用物理疗法全面提升肌肉的兴奋性,确保兴奋代谢正常,进而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另外也应做好患者的常规护理,在为患者翻身的时候,动作轻快,柔和,对于疼痛严重者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并安慰好患者。
3.观察标准
3.1依照我国卫生部最新颁布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详细分为0-3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疼痛现象越严重。
3.2调查护理满意度情况。
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患者护理后疼痛现象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好转,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护理满意度详情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0%,观察组为96.00 %。
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三、讨论
在手术后之所以出现疼痛现象,原因多为手术应激引起。
但值得说明的是,疼痛的强度,种类[2],范围等与患者心绪显著相关。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康复进程。
在术后,由于疼痛的刺激,会令机体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强,进而出现心率加快,呼吸肌痉挛等现象,进而引发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老年患者中。
在应激反应下,机体会处于高凝状态,这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史患者来讲极为不利。
在本次实验的相关调查结果中可见,对于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为基础,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技术,其在疼痛缓解与护理满意度方面,显著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在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技术,可全面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调整身心,减少痛苦。
全面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亚耘.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4):58-60.
[2]张秀军.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37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