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10.05 MB
- 文档页数:24
2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1],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认识的深入,这一疾病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AD的病因有很多,其中主动脉中层退行变是最常见病因。
凡升主动脉受累者为stanford A 型,又称近端型;凡病变始于降主动脉者为stanford B 型,又称远端型。
Stanford A 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B 型首选经皮覆膜支架置入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介入治疗手术,其围术期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科28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 型夹层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48±13)岁;合并高血压22例,有胃出血史1例,合并房颤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痛风1例,肺气肿1例,癫痫病史1例,术前伴有急性脊髓损伤(胸段)1例。
1.2方法使用Talent支架(美国Medtronic公司)或Aegis支架(上海微创)。
手术在介入导管室中进行。
全身肝素化后(0.5mg/kg),先经左桡动脉穿刺置人5F或6F猪尾导管于升主动脉,根据影像学检查所见真腔位置决定选择左或右侧股动脉人路,切开显露股动脉,置入普通5F或6F猪尾导管于胸降主动脉平气管分叉处,先行动脉造影,明确真腔并确定破口位置,再将导管推送人升主动脉,并置换放入加硬导丝后,经桡动脉插管行升主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破口及加硬导丝位置,同时测量锚定区动脉直径。
选择直径大于锚定区10%~15%的覆膜支架。
切开股动脉,沿导丝送人推送器至主动脉弓锚定位置,控制收缩≤100mmHg (1mmHg=0.133kPa),心率≤90次/min,在透视下释放支架。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护理配合一、麻醉方式:静吸全麻二、手术体位:仰卧位三、手术间布局主刀 助手 器械车1 C 臂 高压 注射器麻醉机 吸引 器 器械车2 洗手 电刀 输液架四、物品准备1、常规器械:敷料包、介入包、手术衣、治疗碗、阑尾包2、特殊器械:主动脉夹层包3、常规物品:手套若干、吸引器管、吸引器头、伤口敷贴、缝线(1#、4#、7#)、刀片(11#、23#)、16#导尿管、电刀线、6-0血管线、18G穿刺针、筋橡皮、可吸收线。
4、特殊物品:黄金标记导管、泥鳅导丝、加强导丝、高压注射器及附件、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五、仪器设备使用1、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2、DSA设备的安全使用3、高压注射器的安全使用六、消毒范围及铺巾消毒范围:上至脐部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
铺巾七、简要手术步骤1、常规右侧腹股沟切口,逐层暴露股动脉2、切开股动脉,橡皮筋阻断股动脉近端和远端3、上行置入泥鳅导丝,通过导丝置入黄金标记造影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通过标记导管测量需要覆膜支架的长度4、选好位置后置入加强导丝释引入覆膜支架系统5、再次使用黄金标记导管行主动脉造影,检查支架释放的效果(假腔是否显影)6、使用血管缝线缝合股动脉,逐层缝合切口八、洗手护士配合要点1、1.洗手护士需要准备两个无菌台,一个放置介入器械另一个放置常规金属器械2、提前15-20分钟洗手整理器械,并检查器械的数目,完整性。
3、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因术中需要进行透视,洗手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无菌台上的器械及纱布,特别需要保管好缝针。
5、术中将电刀正确归位,防止电灼伤,及时提醒手术医生缝合好后将缝针夹好再递于洗手护士。
6、主动脉夹层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要求洗手护士能充分预见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采取相对应的应急措施,并对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了然于心,提前准备好下一步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和缝线,做到传递物品准确、轻稳。
九、巡回护士配合要点1、术前提前将手术间温湿度调到合适范围。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造成主动脉中层沿长轴分离,从而使主动脉管腔呈现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发病在2周内的AD称为急性AD[1]。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年发病率为5/10万~10/10万。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腔内隔绝治疗[2]。
我院自2012年3月到2013年2月成功地为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行了腔内隔绝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为51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收缩压最高达到186mm Hg。
所有患者发病时有突发胸背部疼痛症状,均经CT或MR 确诊为Stanford B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疼痛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撕裂样、烧灼样或搏动性胸、腹疼痛[3]。
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用药后缓解效果,遵医嘱及时应用吗啡或哌替啶缓解疼痛。
用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心率、呼吸、血压变化,防止发生药物急性中毒[4]。
2.1.2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最常见的诱因之一是高血压,尽快将收缩压降到100~120mmHg或使重要脏器达到适合灌注的相应血压水平。
应同时测量四肢血压,以健侧肢体血压为真实血压,作为临床用药的标准[5]。
临床上常用微量注射泵注入硝普钠,使用硝普钠应避光,长期使用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监测血中氰化物浓度。
同时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尽快控制病情发展。
2.1.3 基础护理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协助患者进餐、床上解大小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