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配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各种原因引起动脉内膜与中层的损伤、血液在撕裂的内膜与中层之间形成血肿,并将主动:脉壁剥离为两层,在血流的冲击下,剥离部分向主动脉近端及远端延伸扩张,形成不同范围的中层分离性膨胀。
临床实践证明,人造血管置换术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由于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所以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提供准确到位的手术配合。
现将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开展的5例人工血管置换术,本组5例,男3例,女5例。
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45.6岁。
血压120~200/75~98mmHg。
所有患者均行彩色超声心电图、CT明确诊断。
2 手术配合2.1 术前准备2.1.1 病人的准备术前一日到病房访视病人,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手术方式,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稳定情绪,增加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2.1.2 物品准备常规物品准备:成人体外器械,血管阻断钳(根据患者主动脉直径选择),3把小直阻钳,小乳突牵开器和后路凹牵开器,精细长持针器和镊子,神经拉钩,胸骨据,除颤器,高频电刀,负压吸引,冰帽,血液回收机等。
特殊物品准备:0/3,0/4,0/5prolene缝线,0/2泰科换瓣线,止血纱布,毛毡片,心脏起搏导线,生物蛋白胶,进口四分叉人工血管,带瓣管道,象鼻支架,烧灼器等。
2.2 巡回护士手术配合热情接待病人,仔细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手术部位及术前用药。
安慰关怀病人,减轻其紧张情绪。
迅速建立2条良好的静脉通路。
配合麻醉医生气管插管,劲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挠动脉穿刺测压,留置导尿及肛温探头。
麻醉完成后,将病人放置平卧位,头下垫软头圈,胸后垫胸垫,双足跟分别垫小软垫,减少因手术时间长和深低温停循环而引起皮肤压疮。
连接各种仪器,调节电刀输出功率及吸引器的压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供应台上所需要的物品。
由于手术位置在主动脉,而且是在深低温环境条件下,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变化,术中应密切配合麻醉师,体外灌注师的工作,密切观察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体温的变化,如有异常要及时遵医嘱做出相应的处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护理与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护理与配合。
方法:收集整理我院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通过介入手术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等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情况。
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介入手术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介入手术护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作为临床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此病的发生主要由于人体主动脉腔内的血流以高压高速的形式自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人体主动腔内,从而导致主动脉外膜与中膜发生分离,继而导致外膜扩张膨出形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
而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急剧,传统的临床治疗通常采用开胸人造血管置换进行治疗,但因此治疗方式有着较大的创伤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治疗效果极为不理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腔内隔绝术作为将移植物植入血管中封堵裂口,实现重建血管腔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2]。
但是,由于此病的治疗及其复杂,单一的手术治疗无法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因此,手术护理的介入显得极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我院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5.36±4.68)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4.89±4.72)岁。
介入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是在避免开胸条件下完全达到胸主动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实现微创和疗效确切的治疗目标。
此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简捷、疗效好等优点,减少传统手术中出现的大出血、心、肺及肾等常见并发症,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与外科手术相比,手术创伤小,术后监护项目少,时间短,内容简单,护理难度小,患者舒适度高,且术后恢复较快。
我科室于2012年7至2014年2月为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闭合症行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并从中积累丰富的护理经验。
1临床资料18例患者中年龄平均为33~60岁之间,其中12例患者均有慢性高血压病史,表现为突发持续性胸背部刀割样及撕裂样剧烈疼痛。
所有病例均经胸腹部CT及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 Ⅲa型11例,Ⅲb 型7例)。
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控制心率、镇痛等处理,病情相对稳定后,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本组1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胸背部疼痛消失,术后1个月随访,复查超声多普勒及血管造影(CTA)显示,带膜支架通畅,未见支架扭曲、滑脱、移位及内漏。
原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假腔内血栓形成,未见明显动脉血反流,腹主动脉及双下肢血供良好,经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活动。
2、治疗方法在DSA引导下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监测动脉压、心电图。
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腹股沟动脉,经股动脉选入标记导管于升主动脉行造影术,造影后明确动脉瘤位置大小及瘘口的确切部位。
全身肝素化后沿超硬导丝送入带有支架移植物的支架放松系统定位于预定的可完全旷置的瘤体位置后固定导管,用生理盐水48ml+硝酸甘油10mg静脉泵入控制动脉收缩压至60~70mmHg,缓慢释放支架放送器,使带膜支架与夹层动脉瘤瘘口壁完全紧贴,确认定位准确后完全释放支架,并再次行胸主动脉造影。
若发现仍存在内漏情况,可用裸支架覆盖内漏部位,重复造影,直至内漏消失。
经皮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胸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膜与外膜分离,外膜继而扩张膨出而形成夹层动脉瘤[1]。
临床上常以胸部或背部剧烈撕裂样疼痛为典型症状,是发病急剧、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
主动脉腔内带膜支架的植入术,以其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
2005年9月~2011年4月共开展此项手术199例,除1例死亡,1例血管畸形未放成支架外,其余均获得成功。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99例患者,男148例,女51例,年龄32~71岁,平均49岁,均以突发胸背部疼痛入院。
术前均行常规CTA、超声、血常规、生化全套等一系列术前检查,CTA检查确诊为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
行DSA检查及介入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手术在DSA室进行,大多数患者采取局麻。
常规消毒左上肢和双侧腹股沟区皮肤,铺无菌单。
穿刺肱动脉、股动脉(或股动脉切开置管法),并放置动脉鞘,进入导丝,猪尾导管置于主动脉弓,造影判别夹层真假腔。
测量主动脉直径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至夹层内膜破口两者间距离,并与术前CTA结果对照,选择适当口径和长度的移植物(支架),通过超硬导丝,将移植物送至适当的部位(根据血压调整硝普钠泵入量使收缩压降到60~80mmHg,近端固定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的正常胸主动脉处,远端固定于夹层内膜破口以下),释放支架,封闭内膜破口,使主动脉血流全部经移植物流入夹层真腔,手术成功。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病情重、来势凶险、疼痛剧烈具有濒死感,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及悲观情绪。
护理人员应及时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安慰、解释和疏导患者,减轻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使手术顺利进行。
②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及情绪稳定。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邢丽;袁婵娟;陈茹妹;肖占强;戚游飞【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配合造影、加强全身肝素化护理;做好导管、支架的准确传递和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肾功能、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变;患者复苏后管理等.结果35例手术在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技术员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全程生命监护操作及记录良好,无手术器械传递错误,无因不良配合而引起手术失败.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理配合、团队的分工合作等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4(023)003【总页数】3页(P264-266)【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覆膜支架;手术配合【作者】邢丽;袁婵娟;陈茹妹;肖占强;戚游飞【作者单位】570311,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介入室;570311,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介入室;570311,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室;570311,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70311,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主动脉形成真假双腔的一种极其凶险的主动脉疾病,其往往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如不经治疗,大部分患者常在短期内死亡。
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开创了一条微创而有效的治疗途径。
我院血管外科2011年4月—2013年4月,对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EVGE,规范化的术中配合行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现将术中配合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25~70岁,平均(52±9)岁。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的术中配合及体会唐力娇;刘远英;严群好【摘要】应用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技术治疗29例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全身麻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顺利植入带膜支架.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治愈26例,术后3例因并发症死亡.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传递各种导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1(009)023【总页数】1页(P2104-2104)【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手术配合【作者】唐力娇;刘远英;严群好【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
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症状复杂、病死率高[1,2],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血管疾病。
我院对2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病人采用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技术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9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中,男 20例,女 9例;年龄39岁~92岁,平均53岁;均有突发剧烈胸背疼痛病史,入院时动脉收缩压>175 mmHg(1 mmHg=0.133 kPa)9例。
29例病人术前均行主动脉CT造影检查确诊为Ⅲa型夹层动脉瘤11例,Ⅲb型18例,破裂口均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cm,破口直径1.0 cm~4.5 cm,平均 1.7 cm。
2 手术配合2.1 术前准备2.1.1 病人准备术前1 d访视病人,针对其对手术的恐惧进行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对比传统开刀手术的优越性,消除其思想顾虑,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1.2 物品准备血管外科阻断钳、血管吊带、乳突牵开器、电刀、吸引、血管车(内有血管外科常用穿刺鞘、导丝、人造血管、普理灵线等),常规备开胸器械包。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侯世珍【摘要】@@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血肿,导致血管壁分二层.该疾病病情危重,发病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血管腔内隔绝术于1991年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使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夹层动脉瘤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41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1(024)002【总页数】2页(P322-323)【作者】侯世珍【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手术室,512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血肿,导致血管壁分二层。
该疾病病情危重,发病 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 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
血管腔内隔绝术于1991年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使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夹层动脉瘤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
我院2007年 6月至 2010年6月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41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41例,女性 2例,男性 39例,年龄 32-69岁,均有高血压病史,突发胸背部疼痛入院,CT、MRI检查均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Ⅰ型 2例,Ⅲ型 39例,伴有心功能不全 32例,肾功能不全 7例。
2 术前准备2.1 物品准备血管外科手术器械,无损伤血管钳 2把,无损伤血管镊2把,静脉剪刀,5/0-6/0滑线,提吊血管用像皮筋,电刀和吸机。
2.2 介入器材常规主动脉造影材料,5F导管鞘,5F猪尾巴导管,超硬导丝,高压注射泵,造影剂,不同型号美国Medtronic AVE公司的带覆膜支架移植物和球囊扩张器。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护理配合一、麻醉方式:静吸全麻二、手术体位:仰卧位三、手术间布局主刀 助手 器械车1 C 臂 高压 注射器麻醉机 吸引 器 器械车2 洗手 电刀 输液架四、物品准备1、常规器械:敷料包、介入包、手术衣、治疗碗、阑尾包2、特殊器械:主动脉夹层包3、常规物品:手套若干、吸引器管、吸引器头、伤口敷贴、缝线(1#、4#、7#)、刀片(11#、23#)、16#导尿管、电刀线、6-0血管线、18G穿刺针、筋橡皮、可吸收线。
4、特殊物品:黄金标记导管、泥鳅导丝、加强导丝、高压注射器及附件、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五、仪器设备使用1、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2、DSA设备的安全使用3、高压注射器的安全使用六、消毒范围及铺巾消毒范围:上至脐部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
铺巾七、简要手术步骤1、常规右侧腹股沟切口,逐层暴露股动脉2、切开股动脉,橡皮筋阻断股动脉近端和远端3、上行置入泥鳅导丝,通过导丝置入黄金标记造影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通过标记导管测量需要覆膜支架的长度4、选好位置后置入加强导丝释引入覆膜支架系统5、再次使用黄金标记导管行主动脉造影,检查支架释放的效果(假腔是否显影)6、使用血管缝线缝合股动脉,逐层缝合切口八、洗手护士配合要点1、1.洗手护士需要准备两个无菌台,一个放置介入器械另一个放置常规金属器械2、提前15-20分钟洗手整理器械,并检查器械的数目,完整性。
3、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因术中需要进行透视,洗手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无菌台上的器械及纱布,特别需要保管好缝针。
5、术中将电刀正确归位,防止电灼伤,及时提醒手术医生缝合好后将缝针夹好再递于洗手护士。
6、主动脉夹层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要求洗手护士能充分预见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采取相对应的应急措施,并对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了然于心,提前准备好下一步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和缝线,做到传递物品准确、轻稳。
九、巡回护士配合要点1、术前提前将手术间温湿度调到合适范围。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的经验总结【摘要】本文总结了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
在术前准备阶段,护士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术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关注手术进展;术后护理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护士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包括术后感染、血管损伤等;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是护士在患者康复阶段的重要工作,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合理饮食、规范运动等。
结论指出护理配合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配合、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患者教育、康复指导、重要性。
1. 引言1.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概述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急重症,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极高的疾病。
夹层动脉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内膜的撕裂,使血液进入主动脉内膜与中层之间形成血肿,并且会形成假腔。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不进行开放手术的情况下通过导管介入的方式来修复血管内膜撕裂,避免血液继续进入夹层,防止动脉瘤破裂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明显,是当前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在进行介入治疗时,患者需要得到专业护理团队的配合和护理,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在本文中,将介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 正文2.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
在术前准备阶段,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过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方面的了解,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完成相应的检查和检验,如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等,确保患者在手术前身体状况良好。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护理与配合分析作者:朱秋霞王琼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护理与配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
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患者中,从中选择了11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計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57例,前者接受综合护理,后者则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9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关键词】介入手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中较为罕见的疾病,临床中对于该病主要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是对于临床护理及配合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
本次研究对象为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患者,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14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临床分组试验来证实介入手术护理与配合的临床价值,如下所述: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114例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57例。
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0和27,年龄在39~73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67±3.45)岁;观察组57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9和28,年龄在40~74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72±3.47)岁。
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术前对患者给予开导和安慰,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调整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各项检查工作,术前4h患者开始禁食,术中选择合适的体位,将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对生命体征和病情发展进行严密的监控;术后帮助医生完成切口包扎,做好消毒工作,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做好药物护理,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清淡饮食,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距离≥1cm,伴下列情况者应考虑介入治疗:①经典AD伴假腔明显扩张和真腔塌陷;②慢性AD降主动脉直径≥50mm;③夹层发生在1个月以内,降主动脉直径≥40mm或假腔扩张加重;④AD合并主动脉破裂﹑动脉瘤形成﹑溃疡样病变扩大或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⑤AD合并重要脏器缺血、胸腹腔积液增加、顽固性高血压药物不能控制及持续疼痛药物无法缓解。
【相对适应症】(1)StanfordB型AD: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距离≤1cm的AD为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相对适应症。
这时常常需要覆膜支架部分或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以达到治疗疗效或避免Ⅰ型内漏发生。
但支架植入前一定要了解双侧椎动脉情况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与左颈总动脉的开口的距离,必要时可先行人工血管转流术。
(2)StanfordA型AD:并不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绝对禁忌症,其某些特殊类型也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即StanfordA型AD的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峡部或降主动脉,夹层向主动脉升弓部逆撕,也有人称其为逆撕型StanfordB型AD,升主动脉受累但没有内膜破口的也适合介入治疗。
(3)经典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应该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因它不存在内膜破口或血流交通,可密切随诊。
但IMH发展或形成并发症,如形成经典AD﹑假性动脉瘤或溃疡样病变,可选择介入治疗。
【禁忌症】①髂动脉、股动脉严重狭窄或扭曲变形,导载系统无法通过;②并发心包填塞,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受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Ⅱ级);③锚定区严重粥样硬化性病变或锚定区主动脉内径明显增粗≥4cm;④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间夹角呈锐角;⑤马凡(Marfan)综合征及结缔组织遗传病所致主动脉夹层,如洛伊迪茨(Loeys-Dietz)综合征。
【介入器材选择】6F和10F股动脉鞘,6F桡动脉鞘,6F猪尾导管,6F金标猪尾导管,超滑导丝,超硬导丝(0.038inch×260cm),动脉扩张管,主动脉覆膜支架,血管缝合器。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护理配合作者:陈质雅赵洁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4期【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配合、护理经验及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配合,加强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术中观察操作步骤,与手术医生、麻醉医师配合默契;术后加强患者功能训练,是此类患者手术护理的重点。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毕送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治疗。
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不多见,手术麻醉风险较高;手术室护士配合应在术前充分准备各项环节,术中熟悉手术步骤,提高手术效率,积极有效的配合,利于此类手术顺利成功。
【关键词】主动脉;动脉瘤;夹层;手术配合;护理手术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因此该类疾病来势凶险,死亡率高,一旦诊断明确,就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概念,积极抗休克,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尽快手术治疗[1]。
由于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所以要求手术室要提供准确到位的手术配合。
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展的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
年龄40~68岁平均54岁。
所有患者均行彩色超声心电图,CT明确诊断。
12分型与手术方式 Debakey分型法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Ⅰ型为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并扩展累及主动脉弓,降主动脉或胸腹主动脉,Ⅱ型为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夹层累及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
本组Ⅰ型5例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Bentall手术,即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象鼻术;Ⅱ型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Ⅲ型2例,行将降主动脉置换术。
2手术配合21术前准备211患者准备术前1 d访视患者,查阅病历,了解的病情、术式、药物过敏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血压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通过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紧张情绪,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工作,避免情绪激动,强调控制并使血压稳定的重要性,以使患者情绪稳定,增强对手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