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 格式:pdf
- 大小:125.38 KB
- 文档页数:3
《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我将从分析教材开始,接着解释所采用的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以及简单演示一下课件,最后说说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或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我们在上一课里已经讲述了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性,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同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
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分析、比较、讨论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①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课文的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②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本课教学的难点估计在于:①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要精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并不容易。
②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二、教法: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比较研究法、谈话法和多媒体教学是出于如下考虑:①美术常识与欣赏的教学中,老师的辅导主要依靠语言的表述,讲授法是一般都会用到的。
那么,怎样避免老师一味的讲和学生被动的听?关键是要把“讲”、“看”、“谈”结合起来,在观赏中,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动静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适当变换课堂节奏。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第八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我们在上一课里已经讲述了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性,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故事开始讲起的。
作为引子,这个部分指出了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但明代皇帝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此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到了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对它的理解也与其时代和地域密切相关。
这里主要举了罗中立的《父亲》这个例子。
这一点可以结合前一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理解。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作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这里还提出了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由于这个问题更为复杂,所以就没有展开,只作为教学中的参考。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是接着上面所说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相对的一面引出的问题。
共1学时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美术作品的意知识与能力:认识了解对于义和价值判断的几种评价方式;通过实例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过程与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师生探究——作品欣赏——小结;采用欣赏、自主探究、引导交流、合作探究和小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尊重创造。
2学情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同学,思维活跃,观点独到。
但美术知识与鉴赏经验相对较少。
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多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2、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评判标准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知道很多的美术大师和美术作品,很多的美术作品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因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存在。
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导入新课。
二、作品欣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课件欣赏大量作品,(有大师的也有我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三、学生自主探究:你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你怎样看待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以“我是美术老师”的角色试欣赏一幅自己感兴趣的确作品。
四、师生探讨: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老师引导学生欣赏。
通过作品《父亲》引导学生欣赏。
五、学生欣赏:学生自选喜欢的作品以“美术老师”的角色进行欣赏,老师鼓励学生要大胆和自信。
通过此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信心。
六、小结评价:美术作品的意义受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因素的制约。
同时他人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感受,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作出自己的判断。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群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
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
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
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
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
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
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的。
②名词解释:时代性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
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
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
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
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