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1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设计课题: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授课教师:李嘉璐教材:人美版教材《艺术欣赏》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方面: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无论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形成还是美术作品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能力与范围都受到了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这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另外,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种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二、教法设计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三、教学工具鉴赏课本、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钱蔚《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2美术作品判断中产生分歧的合理性。
技能:尝试对比鉴赏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完成一次学生参与的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过程了解美术作品评价中产生分歧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任何人都可以评价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对待美术作品价值评价的分歧。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对美术作品价值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2、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不能量化。
3、教学设计:首先在教学结构上采用“浅入-深入-浅出”的形式,浅入的角度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深入整合教材内容添加生动的教学方法,浅出部分在学生参与课题探讨结论上进行总结。
4、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一般是如果评价一幅作品的价值呢?好的,刚才听见有同学说从画中画的故事,绘画的技巧,还有是谁画的这幅画来评价,还有的同学说是用钱来衡量。
看来同学们对价值的认识都不一样。
书上有个短故事请大家看一下,说的是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
他们以边角式山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大山大水作画方式。
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形式风格的新局面。
因而受到了后世画家的追捧。
可是,特别喜爱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那么认为。
认为是残山剩水。
这说明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在从政治家的角度则又是另外的一种说法。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2、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一下这幅作品罗中立< 父亲>油画作品《父亲》,作者罗中立,创作时间于1980年,作品篇幅:216x152公分。
《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当代美术作品收藏意义与绘画市场价值分析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对于艺术品尤其是当代美术作品的认知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
许多人不仅将艺术品视为一种美的享受,还将其视为一种投资,这也为当代美术作品的收藏打开了一扇大门,在市场上更加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那么当代美术作品究竟又有哪些收藏意义和市场价值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当代美术作品收藏的意义1. 美学意义。
当代美术作品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和感受人类的美学情感,更在于呈现作品所蕴含出的深刻思想和思想价值。
对于收藏家来说,当代美术作品持有的更多是艺术品本身所传达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价值。
2. 历史意义。
当代美术作品是当代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处于一种历史的、文化的、精神的真实历程之中。
当代美术作品的收藏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承认,同时也是对于这个时代的认同。
3.经济意义。
对于收藏家来说,当代美术作品也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在一些高端市场中,当代美术作品的价格常被高估。
而成功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了远高于其实际价值的商品。
因此,当代美术作品的收藏也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经济保值和增值方式。
二、当代美术作品的市场价值分析1.艺术家因素。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价值可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艺术家知名度和历史价值。
艺术家的知名度和历史价值对于作品的价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像波洛克、毕加索等艺术家的作品,由于其知名度和历史价值是非常高的,因此作品的市场价值也较高。
(2)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些在一定时期内的流行风格,或者是非常独特的创作风格,通常会成为艺术品的市场热点,因此其价值也相对较高。
(3)艺术家的创作阶段。
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生涯中不同的阶段,其作品的价值也会有所不同。
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因数量少、品相好,所以收藏价值很高,而晚期作品则因数量多、品质参差不齐收藏价值低。
2.作品因素。
美术教育的当代意义与价值是什么美术教育在现代教育和素质培养中已具有独特的意义和日益彰显的价值。
我们理应结合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特有作用,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美术教育的当代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美术教育的含义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它是以美为理想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它又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而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的当代意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美育,提出造就人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也就是说,培养人不但要使其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行为准则和受到艺术的陶冶。
唐代张彦远对绘画的美育作用说得非常明确:“夫画者,成教化,助人论,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更是重视美育,认为美育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他认为,缺乏美育,尤以缺乏美术教育的人迂腐、僵化、缺乏创造性,更缺少情感与活力。
我国十年“文革”动乱期间,美丑不分,善恶不辨,毁坏文物,践踏艺术。
这种时代悲剧虽然已成历史,但是,我们还必须面对目前这样一个现实:仍有不少人认为传统国画是少颜没色,敦煌和永乐宫壁画颜色陈旧,不如欣赏月份牌年画或明星美照;印象派绘画是乱七八糟,还不如摆小摊的擦像好看。
这不能不说明人的审美趣味有高低雅俗之分、崇高卑下之别。
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判断是与文化修养分不开的,审美感受属于人的最高精神感受。
马克思曾说:“你要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通过艺术美进行美育是一种最简捷的有效方法,因为美的形象具体生动,往往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艺术美种类繁多,它们分别借助于色、线、形、声等形式美的基本原素及其在空间和时间排列组合上的形式规律美的特征,来表现现实美。
第八课所有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评选)教师:康颂水学校:沂源一中日期: 2010-12-05美术教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谢谢有了以上是同学们的评价,我们这幅作品 的鉴赏过程才算是基本完整的,而这一步, 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点击大 屏幕,显示课题,板书)(二)讲授新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冈財同学们对这幅画的评价说的都很 好。
这幅画呢,我也叫别的老师看过,他们 也和同学们一样对这幅画有着不同的看法和 评价: 有的认为,我这幅画不用这么复杂,画一半的景色就差不多了,如图:(一)导入: 师生问好 组织教学 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解美术家 创作意图的重要性,那么我呢也有感于我们 沂源县鲁山森林公园的美丽和俊秀,以此为 蓝本有感而创作了一幅山水画,在这里请同 学们一起鉴赏一下(实物教具展示一全景式 风景画),介绍所画的内容:从庐山山脚直至鲁山顶的路线,经过朱啊村 -栗子园-紫竹林- 上鲁山顶-一侧的水帘,远处的挂船焦 山……)请同学们在观察两分钟后给予一个评价,无 论是这幅画的优点和是这幅画的不足之处, 我好再在以后的创作中改进。
问题:请同学们给予评价, 学生起立,调动情绪极大关注,看美术作 品,两分钟的时间进行评 析讨论讨论学生评价 ...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 的学习,且又是熟悉 的景色,自然会有一些评价)设计意图:调 动情绪,防止 学生瞌睡现在多媒体 多,实物的教 具反而少,拿 出实物更能引 起学生的重 视,承接上一 堂课的内容, 使学生知道我 的创作意图, 进行共同的鉴 赏,等待学生 评析, 为本节课的教 学做铺垫•锻炼学生的独 立鉴赏能力教师活动恍然肯定同学们的评价,提出不 同的观点,为 下一步的总结 做铺垫正如刚才同学们和两位老师所说的,我这幅画,在不同的欣赏者眼里便产生了不同的评价,历史上,就有两位分别爱画山水的半边和一个角落的画家,他们便是宋朝的大画家马远和夏圭,大家看一下他们的作品(点击大屏幕)《晓雪山行图》——马远《渔笛清幽》——夏圭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评价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的限制,这注视遮挡),这样画的更精确,更能给人想象的空间;还有一位老师更是这样说,一半也太多,应该精益求精,画一个角落就可以了,更不必在其他地方浪费笔墨,如图:(实物遮注视,会意设计意图:为下一步引出第一个问题做铺垫学生观看大屏幕,欣赏作品。
一、大学生美术作品积极评价的意义和作用“评价的价值在于它能使人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主动。
因此,美术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对美术作品的评价。
”教学中对美术作品正确评价能够良好的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处在认识阶段的学生只有通过别人(主要是指教师)对他们作品的评价才能够获得对自己作品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正确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评定,认识学习性绘画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对学生的辅导方向,因此评价绘画不但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创作进步的因素。
二、大学生美术作品评价的现状作为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美术教育,它能学生扩大的视野,丰富文化生活,还对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起到特殊的作用。
美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美术作品评价却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笔者经过大量调研后,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部分教师片面地评价大学生美术作品。
当前美术教师中常常过分强调学生的造型基础,片面的认为只要造型能力好功底就扎实。
对孩子们一些有个性的或者富有创意的东西有所忽略,这就造成了......(开展美术鉴赏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美术鉴赏教学不仅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而且美术对德、智、体、劳等发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对美丑的分辨力,增强对艺术美的感受力、理解力。
同时,美术鉴赏不仅能提高艺术素养,而且在审美实践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升华情感和扩展情感的表达能力。
因此,鉴赏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美术鉴赏课常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有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法等等。
我在教学实际中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不然学生很快就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了,每一节课都有新意是很难达到的,有很多条件的限制,但是我们可以把一学期的教学分为几个阶段,当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每一阶段的教学方法,经常给学生制造一些惊喜,把他们完全吸引到你的课堂上来,根据每一阶段的重点我们可以穿插一些手工课、讨论课等等。
美术题材研究价值和意义一、引言美术题材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选取的题材、主题和内容。
美术题材的研究对于理解艺术作品、探索艺术创作源泉、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表现地域特色、反映社会观念、研究艺术风格演变以及审美价值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美术题材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艺术创作源泉美术题材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
通过对美术题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和灵感来源,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内涵。
同时,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题材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异同点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揭示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三、历史文化价值美术题材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美术作品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通过对美术题材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挖掘其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地域特色表现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通过对美术题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揭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五、社会观念反映美术题材往往反映当时社会的观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美术题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等社会观念的演变和发展,进一步揭示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历程。
这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六、艺术风格演变美术题材与艺术风格密切相关。
通过对美术题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揭示艺术创新的规律和特点。
这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艺术创作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七、审美价值判断美术题材的研究对于审美价值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审美风格和审美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王希,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美术,我试讲的课题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首先,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使大家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2、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
3、引导大家尊重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尊重创造。
第二、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多角度的,但并非任意。
第三,按美术教学常规,《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总共需要3个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主要讲授第1课时,下面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欣赏一段PPT,在PPT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幅中国画作品《晓雪山行图》与《渔笛清幽》,这两幅作品是宋代时期马远和夏圭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以“边角式”为特色,因此有“马一角,夏半边”的说法,受到后人的推崇,但是(呢),到明代时期朱棣却极其的反对,认为是“残山剩水”。
这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我们常听见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进行判断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请大家翻到课本P41,欣赏作品《父亲》,并分析比较两幅《最后的晚餐》的不同?
(一)美术作品时代性与地域性(板书)
首先,我们来看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同学们,看到这幅作品,大家告诉我这体现的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形象呢?
同学:很老,善良,勤劳、朴实,贫穷
恩,大家说的不错,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中国最普通的农民形象。
他的手上、脸上都布满了皱纹,而开裂的嘴唇与深邃的眼神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人生故事。
画面十分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
这幅作品是作者在经历文革结束后不久之后创作的,主要是以人道主义的情感来诉说着对中国农民的关爱和对乡土的眷恋,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使观众直接看到了自己身边的现实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引发人们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这也说明了美术作品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在看左下方这两幅《最后的晚餐》,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呢?
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采用的是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稳定构架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而文艺复兴之后的丁托列托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为了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选取别人很少采用的角度和构图,追求宏伟的气魄、强烈的戏剧性和突出的光感,忽视人物内在气质和性格的刻画,主要从画面效果出发。
这样同名同题材的作品
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有它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了解了没事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我么接下来探讨探讨如何来判断没事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请大家翻到课本P42,比较三幅同名作品《大卫》(二)如何来判断没事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板书)
我们可以看出,这三幅雕塑都是刻画的同一个人,但是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形象确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观点:
多纳泰罗的《大卫》:是否太瘦弱,不像一个英雄?
符合故事中牧童少年的年龄和身份
米开朗基罗《大卫》:很结实,就像健美运动员。
很饱满,很英俊。
是否符合故事中牧童少年的年龄和身份?
像一位英雄
贝尼尼《大卫》:有点胖
动感非常强烈
有一种爆发力,很带劲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敌人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品《大卫》,他塑造出来的成年大卫,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的大卫,似乎更具生活的真实性。
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
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而运动感则是巴洛克艺术的核心题材。
对一般观众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影响面广,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否则就不大。
这就是美术作品的题材和形式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的限制。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充分的发挥了视觉艺术的语言特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有了新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艺术创新又成为我们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另一个方面。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或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所以呢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就受到了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艰苦岁月》潘鹤
潘鹤真实地再现了万里长征那个“艰苦岁月”里红军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艰难的生活留下的粗壮的胸骨,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脸上的粗皮舒展开来,嘴角露着会心的微笑,额上如壑的深沟中贮存着艰苦岁月里结成的苦难——这是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里老战士的形象。
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红军战士则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微笑而遐想的双眸向上伸展,放逐于无限的长空,憧憬着未来的理想。
这个形象已超越了个别性,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吹笛少年》马奈(法国)
这是一幅没有阴影、立体表现和深度的画,由于轮廓制造了前缩效果,人物仍有三度空间感。
《吹笛少年》为了加强画面的平面性,人物是在哪个地平线上,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说他是浮在空中也行,目的全在于这个形象的平面的鲜明印象。
《吹笛女》布岱尔(法国)
既承袭了古典雕塑的传统,又力求发挥雕塑语言的长处,摆脱罗丹过分注重文学性的特点,寻求新的表现手法。
布岱尔的作品充满力量感,雕塑语言含蓄、深沉。
如果说罗丹终结了一个注重写实和心理刻划的雕塑时代,那么布岱尔则开始了一个重视雕塑空间表现力和力度感的时代。
他那雄伟、概括的雕塑开创了一代新风。
三、课堂小结:
好了,这节课我们主要对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一定的认识,要懂得从各个方面去判断没事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继续。
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完毕,感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