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设计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7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王希,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美术,我试讲的课题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首先,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使大家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2、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3、引导大家尊重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尊重创造。
第二、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多角度的,但并非任意。
第三,按美术教学常规,《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总共需要3个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主要讲授第1课时,下面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欣赏一段PPT,在PPT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幅中国画作品《晓雪山行图》与《渔笛清幽》,这两幅作品是宋代时期马远和夏圭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以“边角式”为特色,因此有“马一角,夏半边”的说法,受到后人的推崇,但是(呢),到明代时期朱棣却极其的反对,认为是“残山剩水”。
这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我们常听见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进行判断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请大家翻到课本P41,欣赏作品《父亲》,并分析比较两幅《最后的晚餐》的不同?(一)美术作品时代性与地域性(板书)首先,我们来看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同学们,看到这幅作品,大家告诉我这体现的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形象呢?同学:很老,善良,勤劳、朴实,贫穷恩,大家说的不错,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中国最普通的农民形象。
课题: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课时:1课时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本掌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方法,主动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能够正确应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自己对作品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出示作品—引起讨论—深入探究—感悟课程中心主题—学会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课文中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判断、甄别的过程中,运用情感与知识来对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
法律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了解与美术相关的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教学难点要准确判断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
教学方法引导、讲授、讨论交流教具准备课件课型: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含复习、引入、新授、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与归纳小结)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启发导入:《美术鉴赏》课上,感觉大家问的最多、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老师,这幅画值多少?这类问题当然也是美术鉴赏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下是在网络上搜集的部分美术作品的拍卖价,不全,也不一定精确。
三、授新课: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谢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荷兰画家鲁本斯的油画《殴打婴儿》2002年易主,购买者竟不惜出资7350万欧元。
《红磨坊的舞会》雷诺阿1990年7810万美元。
《没胡子的自画像》荷兰凡高1998年7150万美元十七世纪巴洛克风格天才艺术家鲁宾斯一幅未见经传的油画《对无辜者的屠杀》日前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4950万英镑售出。
双臂抱胸的女人》毕加索2000年5560万美元《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钱蔚《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2美术作品判断中产生分歧的合理性。
技能:尝试对比鉴赏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完成一次学生参与的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过程了解美术作品评价中产生分歧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任何人都可以评价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对待美术作品价值评价的分歧。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对美术作品价值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2、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不能量化。
3、教学设计:首先在教学结构上采用“浅入-深入-浅出”的形式,浅入的角度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深入整合教材内容添加生动的教学方法,浅出部分在学生参与课题探讨结论上进行总结。
4、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一般是如果评价一幅作品的价值呢?好的,刚才听见有同学说从画中画的故事,绘画的技巧,还有是谁画的这幅画来评价,还有的同学说是用钱来衡量。
看来同学们对价值的认识都不一样。
书上有个短故事请大家看一下,说的是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
他们以边角式山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大山大水作画方式。
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形式风格的新局面。
因而受到了后世画家的追捧。
可是,特别喜爱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那么认为。
认为是残山剩水。
这说明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在从政治家的角度则又是另外的一种说法。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2、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一下这幅作品罗中立< 父亲>油画作品《父亲》,作者罗中立,创作时间于1980年,作品篇幅:216x152公分。
《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内省状态下认识到——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尊重创造。
4、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5、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美术作品艺术价值判断的依据。
6、教学方式:举例、类比、思辨、交流。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书法展示,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二)关于价值与意义。
现今的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于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艺术市场似乎也是如此,对艺术品的价值也难免有用金钱考量的冲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搞清楚艺术市场上的商品价值和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举例封塔纳的作品《空间概念,等待》进一步说明价格与价值的不同,从而抛出艺术品的价值如何判断的问题。
(三)、价值判断依据1、马远、夏圭作品赏析:以边角边料的小山小水取代北宋以来的大山大水构图形式,被后世许多画家所追捧。
但明成祖却不这样认同,说是残山剩水,不可取。
结论:角度不同,结论不同,就需要判断的依据----时代性、地域性、创造性2、举例《父亲》从时代性、地域性、创造性方面加以分析。
3、学生演练分析《最后的晚餐》的时代性。
分组讨论,得出两幅名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说明其时代性的不同。
(四)、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相对性《大卫》两幅作品分析比较说明其价值的相对性(五)、如何看待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五种艺术批评介绍并要求学生能用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批评手法对经典名作进行批评。
1、品评式批评——从作品总体的气韵、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
神品、妙品、能品、逸品。
2、形式主义批评:强调美术的内容的表达方式。
3、历史批评——强调美术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
4、社会学批评——强调美术的意义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定义2.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3. 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4. 美术作品的历史价值5. 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具体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 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3. 讨论问题及评价标准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的价值。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标准。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及意义。
八、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美术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标准。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这一课,教学难度比较大。
从课题上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很难找到统一的程序与量化的标准。
作为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法与概念的教授。
那么只能选择另一个角度: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课题的探讨。
在参与中产生美术作品价值意义的判断心得。
本课课程结构分为三个部分: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2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价值;3如何判断美术作品判断的分歧。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同学,思维活跃,观点独到。
但美术知识与鉴赏经验相对较少。
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多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设计思路:针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这一课题教学难度大,教学内容过深的特点。
首先在教学结构上采用“浅入-深入-浅出”的形式,浅入的角度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深入整合教材内容添加生动的教学方法,浅出部分在学生参与课题探讨结论上进行总结。
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了解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几种评价方式;通过实例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过程与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师生探究——作品欣赏——小结;采用欣赏、自主探究、引导交流、合作探究和小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尊重创造。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2、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评判标准的。
课型:鉴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自主探究、引导交流、合作学习和小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范画及常规用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知道很多的美术大师和美术作品,很多的美术作品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因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存在。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内涵与价值。
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定义与分类2.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标准3. 美术作品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4. 如何欣赏美术作品5. 实践:分析身边的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分类、意义、价值判断标准以及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美术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定义、分类、意义、价值判断标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价值。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美术作品,并进行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名画《蒙娜丽莎》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2. 讲解美术作品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3. 讲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 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如《呐喊》、《星空》等,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价值。
5. 欣赏方法讲解:教会学生如何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欣赏美术作品。
6. 实践: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美术作品,并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意愿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美术作品的分析深度和赏析文章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美术作品展览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美术作品的魅力。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价值。
3. 开展美术作品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教案设计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苍溪城郊中张伟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2、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三、教学方法1、欣赏法,展示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习。
2、讲授法,本课涉及的知识以讲授为主。
3、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4、讨论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术鉴赏》课上,感觉大家问的最多、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这幅画值多少钱?当然这类问题也是美术鉴赏的一个组成部份,其实当我们在询问一件美术作品的价格时,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是在问艺术家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值多少钱。
下面我们来看几件美术作品的传奇经历:1、1911年8月20日,《蒙娜丽莎》从卢浮宫的墙上不翼而飞。
当时此案震惊全法国,法国国王下令封锁全法国边境,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甚至画家毕加索都曾被警方认定为犯罪嫌疑人。
2、1998年初,各种新闻机构报道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丹麦“美人鱼〞铜像的头部被人割掉,人们得悉此事后深感震惊,许多人甚至跑到案发地点进行哀悼。
3、清朝初期,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流落到了收藏家吴洪裕手中,这个人竟要在临终前把画燃烧殉葬。
结果画刚投入火中,这个收藏家就先不省人事了,很多人去火中抢画,画是被抢救了出来,只可惜烧成两卷,从此下落不明。
为什么这些画会引起人们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大家觉得它值钱。
今天我们就走进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不同的评判。
教学难点:1.影响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但三个因素。
2.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讨论评述一、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达利的相关视频,拍卖作品的价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意义与价值问题,引入本课主题并设计角色---我是小小收藏家如何让自己拥有一双慧眼。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其次按照目标要求逐一学习。
具体如下:(一)影响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三个因素1.时代性2.地域性3.艺术创新1.时代性举例远古时期岩画北魏时期壁画现代的漫画感受时代感重点鉴赏罗中立的《父亲》,期间师生互动,让掌握文革时期“假大空”与照相写实的区别,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思考讨论:两幅《最后的晚餐》体会其不同的风格,相隔百年后的绘画特点。
2.地域性举例中国古代文人画文艺复兴“三杰”感受不同地域的表现手法与题材内容。
智慧大比拼:请同学们进行中西方餐具设计,举例并加以说明设计原理。
山东特产“美食”举例结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同地域由于人文环境等的差别,造成美术作品题材内容等的不同,这就是低于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限制。
3.艺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每一位在美术史上有一席之地的美术家都有非凡的创新能力。
(1)微拍堂:两尊《巴尔扎克》的雕像,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模式,分组体验,并阐明自己拍那一尊的理由。
让学生进一体验艺术的创新性。
第一部分小结:综上所述,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受时代性、地域性、艺术创新三方面的影响。
边学边练:同一个吹笛子题材的三个作品,请同学们鉴赏并阐述自己喜欢作品的理由。
同一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只要作品题材图示符合我们的期待,影响面比较广,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我们一般就认为这个作品意义比较大,反之比较小。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教学内容: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二:教学目的: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我们在上一课里已经讲述了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性,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方法,主动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能够正确应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自己对作品认识。
2、方法与过程:出示作品—引起讨论—深入探究—感悟课程中心主题—学会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具有重要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在课文中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判断、甄别的过程中,运用情感与知识来对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无论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形成还是美术作品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能力与范围都受到了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难点:在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这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另外,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种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设计探究突出以学生为主,人人参与教学。
学生个人阅读教材,同位研究、讨论做出答案,教师评点归纳,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密切的关系。
2、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讲授、合作探究达到理解目的。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按教师提出思考题预习,同位同学共同探究,对课文内容及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印象。
(二)课堂教学1、师生回顾上堂美术创作意图的有关知识。
教师提出创作意图与本课的作品意义价值有密切关系。
2、教师在幻灯屏幕上打出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A、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但明朝皇帝朱棣对宋代马远和夏圭的作品认为一文不值,说明什么问题?B、美术作品时代性地域性指的什么?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与时代、地域有什么关系?你能就《父亲》和《红太阳光辉暖万代》说明这一关系吗?C、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及其大小怎样判断?D、你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和多角度多解释怎样理解?3、师生共同完成本课教学任务(1)教师在屏幕上打出A问题,然后连续抽问3位同学回答A问题后,师生共同归纳,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参考答案:理解角度不同,对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也就不同。
(2)教师在屏幕上打出B问题后,连续抽问4位同学回答B 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教师在屏幕上打出B问题的参考答案:美术作品产生受时代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如《红太阳光辉暖万代》这一作品产生于文革时代;《父亲》产生于文革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出现时刻。
说明象《父亲》这样的作品在文革时代绝对不能出现,而《红太阳光辉暖万代》这一作品在现在这个时代也绝对不会出现。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掌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达到正确应用对比的方法闸述自己对作品认识,能应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教学难点要使学生准确的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就步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救学中要精确的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可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导入:1、让学生欣赏屏幕中的四幅画,并从它们的内容和技法归类和简单评述,讲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2.通过屏幕投影展示马远《晓雪山行图》夏圭《松溪泛月图》的作品以及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都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面家他们都以边角式小山小水取代了北宋时期流行的全景式大山大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局面,受到后世画家的追捧。
因此,人们就用“马一角”和“夏半边”来形溶他们的作品特征。
可是,特别喜欢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梯却不这么看。
有一次,有人称赞论文几句马远和夏丰的作品,朱棣听后十分生气,遂斥之曰:“残山剩小水,东避安之物也,何职科!”同样的艺木对艺术家来说星一种艺术上的创造,但是在政冶家眼里却成了“残山剩冰”,“避安之物”了。
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为什么同样的美术作品,不同的人评价却截然不同呢?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板书: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3、通过屏幕投影展示《父亲》进行作品分析,引导同学分析美术作品的时代性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上凸显着一个朴实忠厚的、几乎是现实形象真实翻版的农民开象,他已操劳了一辈子,他的手上和脸上钱刻着勤劳、坎坷和善良,但是他在如此的年纪还不能停止劳作,也许这就是他的“命”。
这正是《父亲》在当时的独特性所在:它以人道主义的情感述说着对中国农民的关爱和对乡土的眷恋;他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使观众直接看到了自己身边的现实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伤感或人道主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