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 格式:pptx
- 大小:64.41 KB
- 文档页数:17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护理一、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概念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婴儿咽下过多被胎粪或细菌污染的羊水、母血或阴道内黏液分泌物等,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的新生儿呕吐。
常于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但婴儿一般状况良好,胎粪排出正常,腹部无异体征,多见于有难产史、窒息史或过期产儿。
通常在1~2天内将咽下的异物吐净后,呕吐即停止。
二、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病因一般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宫内可吞入少量羊水,对胎儿的胃黏膜并无刺激,但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如吞入羊水量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或已被感染的羊水,或含较多母血的羊水,即可发生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1、难产正常分娩时,胎儿在宫内会吸入少量羊水,不会对胎儿的胃黏膜产生刺激,若在分娩过程中,由于难产导致产程较长,因而吸入过多羊水或羊水粪染,会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引起胃酸、胃黏液分泌亢进引起呕吐。
2、胎膜早破胎膜破裂后胎儿失去胎膜保护,羊水液流失,导致宫腔直接包裹胎儿,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子宫收缩失去了规律性,容易导致胎儿胎头下降,引起胎位不正,导致难产或者早产。
由于难产导致产程较长,因而吸入过多羊水或羊水粪染,会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引起胃酸、胃黏液分泌亢进引起呕吐。
三、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饮食调理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者要加强喂养,应给予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禁食,必要时也给静脉营养治疗。
1、家长对呕吐的新生儿宜少量多次哺乳,喂奶后拍背部使胃内气体逸出。
2、建议腹胀、大便潜血消失后再恢复饮食,先给糖水,后给稀奶。
3、遵医嘱每3小时喂奶一次,以维持患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喂奶后抬高床头保持患儿右侧卧位。
4、严重呕吐者,及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保证营养的供给。
四、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护理注意病情观察、喂养护理遵医嘱,排泄护理要评估,重视呼吸道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使患儿得到充足营养,体重增加。
1、日常保持呼吸道畅通,将患儿仰卧,肩部垫2~2.5cm软枕,使患儿处于“鼻吸气位”,及时清除口咽、气管内分泌物。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咽下羊水或产道中的血液、黏液等,刺激胃黏膜而引起的呕吐。
一般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为白色黏液或黄色、绿色的羊水。
咽下综合征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在短期内恢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羊水吸入-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会吸入羊水。
如果羊水中混有胎粪、血液等物质,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呕吐。
- 例如,过期妊娠的胎儿容易出现羊水污染,吸入污染的羊水后更容易发生咽下综合征。
2. 产道血液吸入- 分娩时,胎儿可能会吸入产道中的血液。
血液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导致呕吐。
- 例如,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产道损伤出血,胎儿吸入血液后可能引发咽下综合征。
3. 应激反应- 分娩过程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使胃排空延迟,容易发生呕吐。
- 例如,难产、剖宫产等分娩方式可能会增加新生儿发生咽下综合征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1. 呕吐- 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为白色黏液或黄色、绿色的羊水。
呕吐次数和呕吐量因个体差异而异,轻者仅呕吐几次,呕吐物量少;重者可频繁呕吐,呕吐物量大。
- 例如,一个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就开始呕吐,最初呕吐物为白色黏液,后来变为黄色羊水,每次呕吐量约为2-3 毫升。
2. 食欲减退- 由于频繁呕吐,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不愿意吃奶或吃奶量明显减少。
- 例如,上述新生儿在呕吐后,对母乳的吸吮力明显减弱,每次吃奶量只有正常新生儿的一半左右。
3. 脱水- 严重呕吐可导致新生儿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 例如,一个频繁呕吐的新生儿,经过一天后,出现了皮肤干燥、弹性差的症状,眼窝也有轻微凹陷,尿量比正常新生儿明显减少。
4. 其他症状- 部分新生儿可能会伴有腹胀、肠鸣音减弱等消化系统症状。
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呼吸系统症状。
- 例如,一个新生儿除了呕吐外,还出现了腹胀和肠鸣音减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