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咽下综合症早期干预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9
早期洗胃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李燕;黄师菊;文梦灵;孙海娟;曾锦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005)010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于生后8h内予1%碳酸氢钠液洗胃,对照组于生后8h以后开始洗胃.结果两组患儿各日龄段痊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洗胃对预防咽下综合征患儿频繁呕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李燕;黄师菊;文梦灵;孙海娟;曾锦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
院,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
院,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早期洗胃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文梦灵;李燕;杨尚武;罗冰梅
2.早期洗胃对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谢崇英;谭刚星;叶小兰
3.早期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J], 龙玲;黄富灵;蒋红梅
4.早期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 [J], 刘达仪;陈明生;关燕芳
5.早期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 [J], 刘达仪;陈明生;关燕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研究发表时间:2011-08-23T16:26:16.93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梁敏杰[导读] 本组病例共100例,均为我科2009年4月——2011年3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咽下综合征患儿。
梁敏杰(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儿科江西抚顺 344000) 【关键词】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临床表现;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时吸入羊水量过多或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刺激新生儿胃黏膜,导致胃酸和粘液分泌亢进而引起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
由于新生儿的呕吐,纳奶困难,易发生低血糖而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同时,由于新生儿的呕吐,也给患儿母亲等亲人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我科在临床上常采用早期洗胃,暂禁食4小时,后喂10%的葡萄糖,无呕吐后开始喂哺配方奶粉,并对新生儿给予进暖箱、低流量输氧、血糖监测、常规合理用药等。
这样,很有效地减少了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的呕吐,增强了患儿胃肠功能,有效维持患儿血糖正常水平。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00例,均为我科2009年4月——2011年3月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咽下综合征患儿。
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均由本人护理所得。
两组患儿具有随机和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患儿给予暂禁食,待呕吐停止2小时后开始正常喂养,如果呕吐持续24小时以上,予以洗胃。
1.2.2 干预组患儿入院后,放置于新生儿辐射台上,立即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低流量给氧,接着用1%的碳酸氢钠(温开水80毫升加20毫升5%碳酸氢钠)。
洗胃时选用新生儿专用胃管(扬州特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患儿取侧卧位,面向操作者,从患儿鼻腔或口腔插入,一般情况下,足月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选8号,插入胃管的长度在20—25cm,早产低体重儿选10号,一般20cm左右。
也可通过剑突至发际之间的距离得出该插入的长度,一般不难插入胃部,接30cm的注射器抽吸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将胃液装入标本盒送检,反复用1%碳酸钠溶液清洗,每次用量10-15ml/次,直到抽吸液清晰为止。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干预目的:总结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干预。
方法:对144例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洗胃、喂哺10%葡萄糖溶液、氧疗、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144例患儿均在洗胃后1~2 d内停止呕吐,其中63例洗胃1次呕吐消失,81例洗胃2~3次后呕吐消失,平均住院4 d,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1例并发症。
结论:对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缩短患儿呕吐的持续时间,减少呕吐量,及早进行正常进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护理干预[文献标识码]C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期并不少见,此类患儿出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喂奶后呕吐加剧,呕吐物呈泡沫黏液样,有的呈绿色(被粪便污染),有时呈咖啡色(含血较多的羊水)。
主要原因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过多羊水刺激胃黏膜引起[1],其发生率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6[2]。
呕吐物易呛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严重影响新生儿预后。
我科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对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有效缩短了患儿呕吐的持续时间,减少了呕吐量,使患儿及早进行正常进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防止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质量。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8月~2006年7月在我科NICU住院治疗的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144例,其中男78例,女66例;过期产72例,足月产57例,早产15例;自然分娩93例,胎头吸引助产27例, 剖宫产15例,臀位产9例;出生体重2 000~4 100 g;羊水Ⅱ~Ⅲ度污染116例;全部患儿均在出生后8 h内入院,均排除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胃肠道闭锁或畸形;产妇无内外科疾病和产科并发症。
1.2 治疗对144例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我们尽早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早期喂哺10%葡萄糖溶液、氧疗、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早期洗胃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文梦灵;李燕;杨尚武;罗冰梅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年(卷),期】2006(017)004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生后8小时内予1%碳酸氢钠液洗胃,对照组于生后8小时以后开始洗胃,将两组患儿各日龄段痊愈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56例中有31例出生24小时痊愈,对照组42例中有10例出生24小时痊愈,经两组患儿各日龄段痊愈例数比较,χ2=9.8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洗胃对预防咽下综合征患儿频繁呕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275-276)
【作者】文梦灵;李燕;杨尚武;罗冰梅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028;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
【相关文献】
1.早期洗胃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李燕;黄师菊;文梦灵;孙海娟;曾锦
2.早期洗胃对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谢崇英;谭刚星;叶小兰
3.早期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J], 龙玲;黄富灵;蒋红梅
4.早期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 [J], 刘达仪;陈明生;关燕芳
5.早期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效果 [J], 刘达仪;陈明生;关燕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倒提法减少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朱雅贤;姚芸芝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06(011)004
【摘要】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常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吞入过多羊水或吞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多见于剖宫产新生儿。
可通过早期吸羊水或洗胃加以预防。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
无明显窒息的新生儿出生时即给予倒提,使羊水黏液从口鼻中流出.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这是预防羊水吸入减少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页数】1页(P357)
【作者】朱雅贤;姚芸芝
【作者单位】314000,嘉兴,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314000,嘉兴,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
【相关文献】
1.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 [J], 何春燕
2.西咪替丁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张邦林;郑梅;赵国林;许燕
3.手托法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李晖;汪敏;应德耀
4.温盐水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宁荔枝
5.温盐水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宁荔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董健园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09(006)017
【摘要】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如吞入羊水量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或已被感染的羊水,或含较多母血的羊水,均可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粘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
第二产程较长(〉1.5h)、羊水有胎粪污染和剖宫产的新生儿,较易发生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我院对上述情况出生的新生儿作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高危儿,进行了产时针对性干预护理,有效地预防了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董健园
【作者单位】215001,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东区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
【相关文献】
1.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 [J], 何春燕
2.透明贴早期干预预防不可避免压疮的效果观察 [J], 庄立明;庄亚萍;李亚平;陆永梅;陈肖虹
3.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 [J], 何春燕
4.“三驾马车”预防无创通气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 [J], 马佩
5.儿童龋病早期干预方法对预防龋病效果观察 [J], 万莉;张立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ICU持续正压通气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新进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及适应能力与足月儿相比较为薄弱,故临床上针对早产儿给予特殊护理,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经口喂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活动,涉及神经、运动等多个系统的整合和协调。
本文探讨了在NICU环境下,如何针对持续正压通气的早产儿安全有效地实施经口喂养,并介绍了一些新的方法和策略。
这些新进展有望改善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提高其生存率和健康状况。
为了在NICU环境下安全有效地实施经口喂养,针对持续正压通气的早产儿,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早期护理干预被广泛应用于NICU中,以促进早产儿的吞咽和吸吮能力的发展。
这些干预措施包括提供适当的口腔刺激、口腔肌肉训练和吸吮训练等,旨在激活早产儿的口腔肌肉,促进其吞咽和吸吮的协调性。
也有研究建议使用支持性营养干预(包括杯子、注射器、奶瓶、滴管和手指喂养)等替代方法为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做准备。
下文就促进NICU持续正压通气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方式进行了简述。
1 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非营养性吸吮是在管饲喂养前、喂养后,给予早产儿吸吮无孔橡皮安慰奶嘴,每次共计15min,7~8 次/d;口腔刺激指通过对口周及口腔内部进行叩击或按摩的感觉刺激,提高早产儿口咽部肌肉的张力,促进吸吮[1]。
操作者多为康复治疗师或护士,按照规定的干预方案进行干预。
在管饲喂养前 15~20 min,进行口腔刺激,1 次/d,共 12 min,通过对脸颊、嘴唇、牙龈、脸颊内侧、舌头等的刺激,提高早产儿面颊部肌肉的运动范围和张力,改善唇部的闭合功能,提高舌头的运动范围,进而改善其吞咽和吸吮能力。
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能够增加早产儿的喂养效率。
口腔刺激能够加强足够的吸吮所需要的肌肉力量,而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增加早产儿的持续力,使更多的神经肌肉更有效的动用。
2 奶杯喂养在奶杯喂养中,新生儿保持坐姿或半坐姿,头部和身体协调,杯子的边缘放在下唇上,通过舌头向前运动拍打或啜饮乳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