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STEMI患者介入治疗策略(全文)目前,我国城乡STEMI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过去几年研究人员在心血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STEMI治疗策略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往的很多观念得到了更新,包括PCI入路的选择、血栓抽吸术的临床价值、FFR在PCI时的应用、non-IRA的处理、是否常规予以IABP支持治疗、FMC-D概念的提出等问题。
本文就上述内容的进展更新进行了总结,旨在促进STEMI患者有效的临床管理,改善临床获益,使得心血管疾病能更好的得到预防、诊断和治疗。
1、PCI入路的选择STEMI患者在行PCI时,入路选择往往可能对患者预后造成明显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经桡动脉入路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因此在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作为首选推荐(Ⅰ,A),同时指南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可酌情选择其他适宜的血管径路,如尺动脉、肱动脉等。
2014欧洲血运重建指南将桡动脉入路的推荐级别是IIa 级,证据水平A,且建议由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
在随后2015年欧洲非持续性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中,建议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或PCI时优选桡动脉入路(相对于股动脉入路),推荐等级I,证据水平A,证据等级较前上升,因指南引用了RIVAL、女性SAFE-PCI、MATRIX与一项meta分析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显示桡动脉入路与大出血、死亡/心梗/卒中和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
虽然指南推荐ACS治疗中心从选择股动脉入路转向桡动脉入路,但同时应保持股动脉入路操作的熟练性,因为后者在其他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结构性心脏病与外周动脉疾病手术。
美国2011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南对使用桡动脉入路以减少穿刺点并发症的推荐是IIa级,证据水平A,在2015年的指南更新中并没有再提及这一问题。
针对尺动脉入路问题,ESC 2016公布了有关经尺动脉入路与桡动脉入路对比研究。
无创血流动力学可行性报告研究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需要侵入性操作,如导管插入,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便。
因此,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可行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可行性,包括其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对当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并探讨其在不同临床场景下的应用前景。
结果优势1.非侵入性: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不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2.连续性监测:相比传统的侵入性监测方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实现连续性监测,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3.便捷性:无创监测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监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局限性1.准确性挑战:与侵入性监测相比,无创监测技术在某些指标的准确性上可能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验证。
2.适用范围限制:目前的无创监测技术主要适用于一些基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监测仍然存在局限性。
应用前景1.临床实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监测手段。
2.个性化治疗:无创监测技术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连续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结论综合分析可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存在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验交流99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吴桂云 (黄骅市人民医院,河北黄骅 061100)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监测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治疗,测定早期液体复苏1 h、6 h、12 h 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尿量、血糖、碱剩余、乳酸、pH 值,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液体复苏1 h 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液体复苏6 h、12 h 时,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碱剩余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血糖、尿量、乳酸、pH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 <0.05)。
结论 依据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评估休克患者病情和疗效,准确指导液体复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利于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休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发症;液体复苏休克是指因各种强烈致病因素导致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代谢功能异常、重要生命器官机能及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1]。
目前临床治疗休克需给予液体复苏,而动态、定量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实施动态治疗方案调整,是有效补充血容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可靠措施[2]。
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的指标有限,对调整补液速度及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指导价值有限,因此为确保患者器官灌注明显改善,需透彻掌握大循环和微循环的相关参数。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具有无创、简单的优势,利用生物电抗法检测,可实现对循环系统血液运动的规律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3]。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乳酸监测乳酸是厌氧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也是供氧不⾜的指标。
⼀般认为危重病患者⾎清乳酸⽔平升⾼,主要是由于循环衰竭引起的缺氧所致。
休克初期的⾼乳酸⾎症可能反映组织灌注不⾜,并与死亡率升⾼有关。
ECMO使⽤后早期⾎清乳酸⽔平升⾼与死亡率增加有关。
此外,乳酸清除率也有助于监测对治疗的反应情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ECMO后乳酸⽔平的变化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然⽽,值得注意的是,供氧不⾜或灌流不⾜并不是⾼乳酸⾎症的唯⼀原因。
外源性⼉茶酚胺、应激或肝功能受损也会影响乳酸⽔平。
此外,乳酸清除率低表明存在严重的微⾎管功能障碍。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和中⼼静脉⾎氧饱和度来⾃肺动脉的SvO2,作为组织氧合的间接指标,是感染性和⼼源性休克死亡率的独⽴预测因⼦。
ScvO2作为替代与SvO2密切相关。
尽管ScvO2作为感染性休克复苏的靶点仍然存在争议,但在不同的临床环境中,监测ScvO2⽔平仍然被认为是评估氧输送和消耗平衡的⼀种简单⽅法。
ScvO2<70%表明氧供和氧耗的不匹配。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低的ScvO2与死亡率相关。
对于VA-ECMO患者,ECMO回路提供了⼀个实时、连续分析静脉⾎氧饱和度的平台。
ECMO回路的膜前饱和度接近ScvO2,反映了VA-ECMO上组织氧合的充分性。
低ScvO2⽔平是氧⽓供应不⾜的重要警告信号。
⼀些报告显⽰低ScvO2⽔平与VA-ECMO患者的死亡率相关。
ScvO2降低的原因是氧输送减少或摄取量增加。
氧输送减少是由于⼼源性休克时的低⼼输出量或呼吸衰竭时的严重缺氧所致。
通过增加ECMO流量,维持⾜够的MAP、氧合、⼼输出量和⾎红蛋⽩⽔平,可以增加氧⽓供应。
氧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代谢率增加或脓毒症。
可能需要采取包括镇静和降温在内的降低代谢的⽅法。
区域组织氧饱和度(RStO2)接受ECMO的患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缺⾎性/出⾎性中风或癫痫发作,这些并发症与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的死亡率相关。
由于患者通常在VA-ECMO⽀持期间使⽤镇静剂,传统的临床神经学检查并不总是可⾏。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武警上海浦东医院——华东静脉曲张治疗基地采用的国际最先进的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的运用解决了静脉曲张疾病的医学难题。
自“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问世以来,其全新的理论和神奇的疗效,让静脉曲张患者治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根据“西医无创理论〞并结合中医理论中医药物治疗不留毒副作用,彻底上根治久治不愈的静脉曲张,还广阔患者一双安康的美腿!至目前已使数万例患者得到了康复,患者普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PK传统】PK传统疗法,打破传统疗法的弊端
A. 相比传统时间过长,如今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只需要30分钟左右的手术时间,就可以彻底铲除患者静脉曲张的痛苦。
B. 术后无疤痕。
传统手术痛苦大、易复发,腿上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影响美观。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采用无创或微创的手法,术后美观,裸露部门无切口,不会留下疤痕,适宜广阔患者的美观需要。
C. 不需住院,费用低。
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治疗后数小时患者即可出院,不需要住院承受治疗,节省了住院的费用。
D. 复发率低。
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技术,可一次性铲除静脉曲张,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
彻底攻克静脉曲张疾病――“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
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医学家们从未停顿过探究和研究。
武警华东静脉曲张治疗基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静脉曲张疾病的研究,我院静脉曲张专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钻研,独创“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一次性治愈静脉曲张:该疗法充分运用超声介入学科的无创性与定点介入的准确性,针对腿部病变部位,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进展一次介入治疗,同时选用特色血管营养药物,配合腿部血管恢复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深层静脉的血流畅通,从而改善表层的血液循环,到达彻底治愈的效果。
技术原理
该疗法充分运用超声介入学科的无创性与定点介入的准确性,针对腿部病变部位,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进展一次介入治疗,同时选用特色血管营养药物,配合腿部血管恢复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深层静脉的血流畅通,从而改善表层的血液循环,到达彻底治愈的效果。
治疗后不
留疤痕,无副作用,不复发;治疗过程患者无痛苦,不开刀,不手术,无需住院,随治随走,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无创血流动力学介入疗法〞治疗静脉曲张“一次性治愈、随治随走、无痛苦、不复发〞,该疗法已经成功为3万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重新拥有安康的身体,很多患者慕名而来、治愈而返。
新华社、?人民日报?、?安康报?、?中国报道?杂志、?世界日报?以及中央播送电台、电视台等国内外一百多家新闻单位,先后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作了报道。
还有很多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患者也前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