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7.20 KB
- 文档页数:6
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主要监测指标1~Hg)低于75mmHg2心率(HR)[3 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 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CVP低反映血容量不足,但补液时需考虑左心功能(LVEDP)[4]。
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 准确。
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超过10mmHg升高,升高见于右心衰竭(包括右心室梗死)、三尖瓣狭窄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
当血容量不足时,降低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0~1.07kPa(0~8mmHg)。
收缩压>30mmHg压意义同RAP6肺动脉压~14mmHg 压1.33~肺动脉狭窄或瓣下狭窄,7LVEDP。
容量不足时,则降低。
监测的目的在于,给左心室以一个最适宜的前负荷,使之保持在不足以引起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根据原理,用足够的前负荷使心肌纤维适当的伸长以达到最大的心排血量。
临心脏病病人,一般以PCWP略高(即14~18mmHg)为正常值,这样可充分发挥Frank—Starling定律机制,维持心输出量的要求,又不至于发生肺郁血。
附件一:BioZ提供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一)主要参数1、心率(HR)HeartRate2、平均动脉压(MAP)MeanArterialPressure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CardiacOutput/Index4、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StrokeVolume/Index5、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6、心肌收缩指数速度指数(VI)VelocityIndex加速指数(ACI)AccelerationIndex7、胸腔液体量(TFC)ThoracicFluidContent8、左室射血时间(LVET)LeftVentricularEjectionTime9、预射血期(PEP)Pre-ejectionPeriod10、收缩时间比率(STR)SystolicTimeRatio11、左室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LeftCardiacWork/Index12、每搏变异率(SVV)StrokeVolumeVariation(二)临床意义1、心率2、血压1)概念: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血液由左室到主动脉最高时的压力100-140mmHg舒张压:血液由主动脉到外周血管时的最低压力70-90mmHg 2)临床意义影响因素:A、左室射血量以左室舒张末期容积衡量(LVEDV)―-前负荷B、左室射血时间HR、前负荷C、主动脉顺应性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进入一主动脉扩张,流出一主动脉回缩Windkessel效应(年龄,疾病影响)D、SVR主动脉顺应性+SVR二后负荷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1)概念:CO每分钟心脏泵血量4-8L/minC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2.5-4.2L/min/m22)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年龄,姿势,运动,体质,体温,性别,环境温度、湿度,危重病人、术后病人,疾病,心理)3)临床意义:A、同血压相比,心输出量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的最早期报警。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参数意义和临床价值1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1 有创法是经典法。
优点:准确;缺点:存在一定的潜在不安全性,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不适于长时间、多次反复使用,监测参数少,适用范围受限(不适用于危重患者、轻症患者和健康人),监测费用高。
1.2 无创法有多种方法,目前认为心阻抗法最好。
优点:安全,操作简易,可长时间、多次反复使用,可迅速连续逐搏监测多个参数,适用范围广,监测费用低廉。
心阻抗法过去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阻抗的信号噪声比小,信号基线受呼吸影响大,参数计算方法不当等,所以测出的参数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差,适用范围也受一定限制。
现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已得到解决,心阻抗法与有创法的相关系数达0.9左右,一致性好。
2 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2.1 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左心室开始收缩后,室内压力急剧增大,上升到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左室血液迅速流入主动脉,使主动脉中血液的流量产生大的脉动变化。
因为血液是导体,当流量增加时,使胸腔阻抗减小。
胸腔的阻抗就产生相应的脉动变化。
根据胸腔阻抗的变化,就可测得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这就是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
2.2 心阻抗法的工作波形图阻抗图:阻抗变化信号ΔZ描记成的波形图,称为阻抗图,反映阻抗的变化。
血流增大,血管容积增大,胸腔阻抗减小。
为直观表示血管容积的增减,纵坐标向上代表阻抗减小,即血管容积增大。
阻抗微分图:dz/dt描记成的波形图称为阻抗微分图,反映阻抗变化速率。
dz/dt对阻抗变化即血流动力学状态反映得更明显和更灵敏。
dz/dt波形上有4个主要的波,波的峰点、谷点和B点是5个重要的点,称之为dz/dt波形上的5个特征点。
波的形状和5个特征点的位置(时间和幅度), 反映左心室射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电图(ECG):将Q起点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始点。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 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 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 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 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 ,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 应略高于此。
1.1.2 心率(HR) 正常值:60~100 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 次/min 或>160 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
1.1.3 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 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 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 时,CVP 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ANALOGIC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测量参数临床意义缩写参数名称单位参考范围每次监测的变化量公式备注MAP Mean Arterialpressure平均动脉压mmHg70-1059%血压是血液对动脉的血管壁的侧压力示波法: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可以通过血压测得手动法:MAP=【(SBP-DBP ) /3】+DBP平均动脉压=排量X阻力尽管示波法和手动法都被JNC-7接受但是它们测量的SBP , DBP禾口MAP值可能会有所不同HR Heat Rate 心率bpm58-867%每分钟心脏搏动HR=60/RR 间期HR的变化依靠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的原因,可能反映了心脏失代偿的原因或结果CO Cardiac Output心输出量L/min随病人的BSA变化16%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CO=SV X BSA明确低心排量/心指数是由于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还是由于心率,或者两者共同变化引起的。
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的心排/心指数可能预示左室功能的衰退和射血分数的下降CI Cardiac OutputIndex心指数L/min/m2 2.5〜4.216%每单位体表面积的心排量CI=CO/ BSASV Stroke Volume心搏量mL随病人的BSA变化15%心脏每次搏动射出的血液量SV=VI X LEVT X VEPT X ANALOGIC指数SV/SI是由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这三种因素决定的如果SV/SI发生了变化,应该考虑是那一个因素进行血液动力学的治疗低SV/SI的病人可以通过增加的心率来代偿以保持正常的心排量SI Stroke VolumeIndex心搏指数Ml/m235 〜6515%每单位体表面积的每搏输出量SI=SV/BASVI VelocityIndex/Ejection速度指数/1000/s33 〜6514%反映了心室收缩期血流进入主动脉的最大速度VI=1000 X (Dz/dtMAX)Z0Dz/dtMAX是DZ 一次导数的最大值Z0是胸电阻抗的基线值低VI或ACI预示下降的左心室功能心肌收缩力被定义为心肌纤维缩短的比例虽然实际的心肌收缩力和后负荷无关但是主动脉内血流的速度VI 和加速度ACI明显受前负荷和后负荷的影响肥胖人的有可能ACI/VI比正常人低ACI AccelerationIndex加速度指数/100/S2女性:90〜170男性:70〜150无扌报告反映了心室收缩期血流进入主动脉的最大加速度ACI=100 X( d2z/dt2max ) /z0d2z/dt2max是DZ二次导数的最大值STR Systolic TimeRatio收缩时间比率无单位30 〜5013%心脏收缩和机械收缩的比例STR=PEP/LEVT当左心室收缩减弱,左室需要花更长的时间产生压力打开主动脉瓣膜(延长的PEP)而不能保持射血(缩短的LEVT )这样,PEP 禾口LEVT 的比值明显增大,高STR与EF (射血分数)下降的可能性明显相关。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是一种通过非侵入性方法评估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技术。
它通过测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流速度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和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以“次/分钟”表示。
通过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可以实时获得患者的心率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搏动情况,以及心脏的节律是否正常。
心率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脏病等疾病,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施加的压力。
通过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
血压异常可能提示存在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态、预测疾病风险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三、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饱和程度,在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中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是95%以上。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气供应情况。
血氧饱和度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循环系统问题或者其他疾病,对于早期发现异常情况有重要意义。
四、血流速度血流速度是指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通过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血流速度异常可能提示存在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狭窄等问题,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上述所述的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对于评估患者心血管状况,指导治疗以及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时监测这些参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这些参数还可以用于监测手术过程中的患者状态,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总之,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通过非侵入性监测方法,为医生提供了评估患者心血管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关键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生理学重新定义无创血流动力学部分参数含义心排量:反映心脏射血功能的指标。
心输出量(CO):一侧心室每分钟的射血量,等于心率乘以每搏输出量。
成年人大概在5L、min,成年男性比女性稍高。
一个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称为静息输出量,小孩约为4L/min,一个80岁的老年人约为2L/min,在妊娠、情绪激动时可升高。
心脏指数(CI):因每个个体的身材不一,心输出量不足以反映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故提出心脏指数。
心脏指数是指心输出量除以体表面积,具体值不详。
心搏量(SV):指单侧心室在一个心脏周期中的射血量,等于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的差值,均值为70ml。
心搏指数(SI):因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会有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引出百分比的概念,即心搏量与舒张末期容积的比值,EF=SV/舒张末期心室容积×100%。
EF值除以体表面积。
SI=SV/(舒张末期心室容积×体表面积)×100%。
心率变律性: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约60-100次/分,小孩和老人其变异性可能更大,成年人因为性别、年龄及其他原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
同一个个体也可出现节律的变化,称为心率变律性,主要还是指心脏节律的变化,包括节律不齐、节律过快、过慢,同时也受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基础疾病、药物、环境等影响。
前负荷(主要是心脏收缩期末期的容积+射血期的容积即每搏量。
)胸液传导性(TF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各种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组织间液、血浆、心包液、胸腔液)、皮肤表面是否干燥。
胸液传导性主要是指以上各种液体将其信号通过无创血流机系统转化为我们可识别的信息。
每搏变异率(SVV):每搏量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其变化的频率也有所不同,具有个体差异性。
血管容积:在前负荷里面主要指体循环静脉系统和肺动脉内的血管容量。
后负荷每搏外周阻力(SSVRI):指一个心动周期中外周动脉的压力,多数时候以血压表示。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1、心率(HR):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它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能够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在临床上,心率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2、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动脉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平均压力。
它是血液循环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全身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
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送的血量。
心脏指数是指每分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它们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心脏的泵血能力。
4、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每搏输出量是指每次心脏收缩时向主动脉排出的血液量。
每搏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搏输出量。
它们是评估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心脏的收缩力和排血能力。
5、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外周血管阻力是指血液流经血管时所遇到的阻力。
阻力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外周血管阻力。
它们是评估心脏后负荷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全身血管的阻力情况。
6、心肌收缩指数:心肌收缩指数是评估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包括速度指数和加速指数。
它们能够反映心肌收缩的速度和力度。
7、胸腔液体量(TFC):胸腔液体量是指胸腔内液体的总量。
它是评估胸腔内液体积累的指标,能够反映心脏和肺部的功能状态。
8、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射血时间是指心脏收缩时左室向主动脉排出血液的时间。
它是评估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能够反映左室收缩的时间和力度。
9、预射血期(PEP):预射血期是指心脏收缩前左室内压力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它是评估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能够反映左室收缩前负荷的大小。
10、收缩时间比率(STR):收缩时间比率是指左室射血时间与心脏收缩时间的比值。
它是评估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能够反映左室射血时间与心脏收缩时间的比例。
11、左室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左室做功是指心脏每次收缩时向主动脉排出的血液所做的功。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 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 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使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hemodynamic parameters)是指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与体内血管功能的关系指标。
这些指标旨在测定人体血管系统的活动状态,并通过这些参数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能力。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一般定义是血压、心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容量等指标。
其中血压(blood pressure)是最基本的一个指标,通常血压的测量是通过无创的方法完成的,例如使用血压计或自动血压计等设备。
血压可以分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和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两种。
收缩压是心脏在收缩时所产生的压力所致,而舒张压则是心脏在放松时所产生的压力所致。
血压的测量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正常血压范围为120/80 mmHg。
心率(heart rate)是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心率是指在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心率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来确定。
血流动力学相关的疾病和心理压力都会影响心率,正常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是指心脏每分钟所泵出的血液量,单位是升/分钟。
心输出量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乘以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来计算。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是指每次心脏收缩时所排出的血液量,单位为毫升/搏。
心输出量常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也是血流动力学指标之一,指的是通过血液循环时抵抗血液流动的阻力。
外周阻力的高低与血管的张力、血管的直径、血管壁的弹性等因素有关。
外周阻力可以通过计算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来确定。
容量(volume)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则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容积和重量。
血液容量可以通过体积输液、盐水输液等方法来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于血流动力学指标状态有一定的影响。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肺动脉压、组织氧合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
法国Enduro⽆创⼼排的参数列表ENDURO⽆创动态⾎液动⼒学监护仪参数介绍缩写: 中⽂参数含义单位:SV 每搏量 1.每次⼼动周期左室排出的⾎流量,是定量左室射⾎功能的重要指标.2.基本原理:改良后强化地欧姆定律(电阻=电压/电流).3.通过TEB技术(胸部⽣物电阻抗技术),依据⼼脏射⾎时所产⽣的胸阻抗变化计算出⼼排量和其他⾎液动⼒学数值.ml/BCO ⼼输出量 1.每分钟左室排出的⾎量,为⼼搏量×⼼率(次/分),是⼼脏泵⾎的主要指标。
正常⼈卧位⽐⽴位时的⼼输出量增加,⽽⼼衰患者相反,卧位时⽐⽴位时⼼输出量减少.2.⼼输出量的正常值为4~7L/min,平均值L/min为4~6.5L/min.3.⼼输出量降低,说明病⼈⼼功能不良,有低⼼排.CI ⼼指数单位体表⾯积的⼼输出量,即CO/BSA(体表⾯积),反映⼼泵功能的变化,是评定⼼脏射⾎功能的主要和客观指标.CTI ⼼收缩指数左室射⾎时主动脉内的⾎流最⼤速度.HR ⼼率⼼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 次/分LVET 左室射⾎时间从主动脉瓣开启左⼼室⾎液射⼊主动脉,⾄ms主动脉瓣关闭的时间。
⼼⼒衰竭的过程常出现LVET的缩短 .% EF 射⾎分数⼼搏量/左⼼舒张末期容积。
是衡量左⼼室排空能⼒的重要参数.SVR 外周阻⼒主要是指⼩动脉和微动脉对左⼼收缩时体循环⾎流的每分总外周阻⼒.SVRI 外周阻⼒指数是指⼩动脉和微动脉对左⼼收缩时体循环⾎流的每搏总外周阻⼒.LCWI 左⼼作功指数衡量⼼肌耗氧量的指标,当⼼脏收缩能⼒下降,LCWI则降低.左⼼室在⼼动周期舒张末期的最⼤容⾎量. ml EDV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TFI 胸液指数 1.⼀项灵敏反映胸腔内液体的指标.2.当左⼼衰竭伴肺淤⾎或肺⽔肿时,TFC会增⾼.3.临床可⽤来监控输液量.衡量⼼肌收缩强弱的指标.EDFR ⼼脏提前舒张所占⼼跳⽐例(⼆)⼼脏⾎管系列参数:*⼼脏前负荷有于与⾎管指数;:早期舒张期充填指数⽐:评价左⼼室前负荷功能1.AoRes(Aortic resistance):主动脉内⾎流阻抗;2.AoDist(Aortic distensibility):主动脉扩张性;3.AoStiff(Aortic stiffness):主动脉硬化程度;*⼼脏后负荷;*全⾝⾎管顺应性;*全⾝⾎管总阻⼒;*PAWP(肺⼩动脉楔压)*瞬时变化阻抗的⼀阶导数(dZ/dt): 阻抗连续变化趋势;*选加ECG可以得到:⼀阶导数(dE/dt);连续⼼功评估指数;*瞬时变化阻抗指数( Z点指数);*全⾝胸腔容量指数:替代CVP中⼼静脉压;(三)体表⾯积平均指数系列正常值(四)快速判断体液和休克类型四分图:*1.⾼排低阻型休克:(感染性休克);*2.低排⾼阻型休克:(⼼源性休克);*3.神经源性休克;*4.过敏性休克;(五)Lcwi:左⼼功能评估指数,相当于⼼脏⼼肌耗氧量(过去我们利⽤:收缩压(SYS) X⼼率(HR)=DP值(来计算⼼肌耗氧量);现在利⽤Lcwi值,可以快速明了地⼀次和连续地了解全⼼,尤其是左⼼的⽤功与⼼功当量了;(六)专利⽅法:S M-I C G TM:克服了传统胸腔阻抗(ICG)的⽅法的局限性,摆脱了以基准胸部阻抗⽆创⾎流动⼒学监测的依赖。
附件一:
BioZ提供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
(一)主要参数
1、心率(HR)HeartRate
2、平均动脉压(MAP)MeanArterialPressure
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CardiacOutput/Index
4、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StrokeVolume/Index
5、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SystemicVascular
Resistance/Index
6、心肌收缩指数
速度指数(VI)VelocityIndex
加速指数(ACI)AccelerationIndex
7、胸腔液体量(TFC)ThoracicFluidContent
8、左室射血时间(LVET)LeftVentricularEjectionTime
9、预射血期(PEP)Pre-ejectionPeriod
10、收缩时间比率(STR)SystolicTimeRatio
11、左室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LeftCardiacWork/Index
12、每搏变异率(SVV)StrokeVolumeVariation
(二)临床意义
1、心率
2、血压
1)概念: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血液由左室到主动脉最高时的压力100-140mmHg
舒张压:血液由主动脉到外周血管时的最低压力70-90mmHg 2)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
A、左室射血量以左室舒张末期容积衡量(LVEDV)―-前负荷
B、左室射血时间HR、前负荷
C、主动脉顺应性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进入一主动脉扩张,流出一主动脉回缩Windkessel效应(年龄,疾病影响)
D、SVR主动脉顺应性+SVR二后负荷
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
1)概念:CO每分钟心脏泵血量4-8L/min
C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2.5-4.2L/min/m2
2)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年龄,姿势,运动,体质,体温,性别,环境温度、湿度,危重病人、术后病人,疾病,心理)
3)临床意义:
A、同血压相比,心输出量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生重大变化
时的最早期报警。
如心输出量的变化达30%,血压没有发生任何明显变化,这是因为为保证稳定血压心血管系统先发生变化(血管收缩、扩张)
B、监护危重病人时,注意:危重病人的基础代谢需求比同样的健康人要高出很多。
危重病人CI=2.0—3.0有生命危险(2.5属于正常范围)心输出量/指数突然下降有生命危险
CI低于1.8就有严重生命危险;低于1.0将无法维持生命
C、增加心率,前负荷,心肌收缩;减少后负荷可以增加心输出量
4、搏出量/搏出指数
1)概念:SV每次心跳左心室泵血量。
60-130ml/beat
S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30-65ml/beat/m2
2)临床意义
A、决定SV的基本因素:前负荷,心脏收缩,后负荷
B、导致低SV主要原因:低血容量(低前负荷)和左心功能障碍(心肌收缩不良)
C、SV的变化是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发生变化的早期信号
5、体血管阻力/阻力指数
体血管阻力单位:dyn/sec/cm-5
阻力指数单位:dyn/sec/m2/cm-5
1)概念:血流在动脉系统内遇到的阻力770—1500dynes/sec/cm-5
2)临床意义:
A、代表后负荷
B、影响因素:血管收缩和扩张程度;血流量
C、引起SVR增加的因素:低血容量,低温,低心输出量,血管加压因子
引起SVR降低的因素:休克,贫血,血管扩张因子
6、加速指数
加速指数单位:sec2
1)概念:指血流在主动脉升部和弓部的加速度(主动脉瓣开启10-20ms)男性:70-150;女性:90-170
2)临床意义:
A、评价心肌收缩力
B、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衰病人ACI降低
7、速度指数
速度指数单位:sec
1)概念:指血流在主动脉升部和弓部的最大流速(30-40)
2)临床意义:评价心肌收缩力
8、胸腔液体量
胸腔液体量单位:€-1
1)概念:是指胸腔电传导性。
男性:30-45;女性:21-37
2)临床意义
A、三种成分:血管内,肺泡内,组织间隙内
B、帮助诊断:前负荷
C、指导治疗:输液速度,输液量
9、左心做功/做功指数
左心做功单位:K gm
做功指数单位:K gm/m2
1)代表左心室做功量
2)临床意义:左心做功与心肌需氧量成正比
10、预射血期
预射血期单位:毫秒
1)概念:A、表示左心室去极化和左心室射血通过主动脉瓣需要的时间
B、PEP包括三个阶段:左心室去极化;左室收缩产生足够压力一关闭
二尖瓣,防止血液回流;等容收缩期,左心室收缩产生足够压力—
开启主动脉瓣
2)临床意义:心衰病人PEP延长
11、左室射血时间左室射血时间单位:毫秒
1)概念:指左心室射血进入主动脉的时间间隔
2)临床意义:
A、随心率、洋地黄的增加而减少;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B、心衰病人LVET缩短
12、收缩时间比率
1)概念:是指心肌电兴奋期与机械收缩期之间的比率STR=PEP/LVET
(0.3—0.5)
2)临床意义:
A、心衰时STR值升高
B、当STR值大于0.5时考虑心肌缺血;EF值不佳,小于40%
13、每搏变异率每搏变异率单位:%
1)概念:每搏输出量随通气周期的变化情况
2)临床意义:
A、适用于没有心律失常的机械通气病人
B、主要由病人的血管内容积决定。
因机械通气而产生较大每搏输出量变异时,
提示与胸腔内压力有关的血管内容积不足
C、SVV>13%时,结合临床表现可进行有效的容量治疗
一、临床分析
一)心衰分析
1、心衰概念: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
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CHF和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基本一致,后者更广泛,包括心排量减少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这一阶段。
2、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节段性或弥漫性心肌损害(心梗,心肌缺血);心肌原发或继发性代谢障碍(维生素B1缺乏,糖尿病性心肌病)
2)心室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2)容量负荷过重
A、瓣膜返流性疾病
B、心内外分流性疾病
C、全身性血容量增多的情况
3、临床应用分析
1)SV及CO值---诊断指标
2)SVR及血压-一后负荷
3)ACI及VI―-心肌收缩力
4)TFC值变化趋势——前负荷
4、指导治疗
(二)、高血压病
1、诊断标准:正常值SBPW18.6kPa(140mmHg),DBPW12kPa(90mmHg)
成人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DBP±12.6kPa(95mmHg)
临界高血压界于两者之间
2、病因:各种因素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失调
1)正常血压调节
平均动脉压二心排血量X外周血管阻力
2)容量、压力调节机制
当血压下降时---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当血压升高时---钠、水排出增加---血容量减少---心排量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3)控制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机制
当心排量增加时---血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外周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防止血压过度升高
3、临床分析意义1)从血压、血流、阻力、液体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分析高血压病因
2)采用平衡疗法左室压力升高(B受体阻断剂);外周阻力增高(血管扩张剂);液体水平增高(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