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格式:ppt
- 大小:5.82 MB
- 文档页数:40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中成药治疗
罗建国主任医师
1、复方丹参滴丸
组成:田三七、丹参、冰片等。
服法:每次10粒,每日3次,适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晚期。
2、复方丹参注射液
组成:丹参、田三七、降香等。
用法:10~30ml复方丹参注射液加5%葡萄糖250ml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晚期。
3、葛根素注射液
组成:葛根素
用法:葛根素注射液0.2~0.4g加入10%葡萄糖250ml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晚期。
4、裸花紫珠片
组成:裸花紫珠
用法:每次4粒、每日3次,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早中期,能止血消炎。
5、云南白药
组成:田三七等
用法:每次0.25g、每日3~4次,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早期,能止血化瘀。
6、明目地黄丸
组成:五味子、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山药、泽泻、丹皮、当归身、生地黄、茯苓、辰砂、柴胡。
用法:每次9g、每日3次,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晚期的肾阴虚型,能滋阴补肾明目。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中医治疗(一)作者:刘聪慧郑燕林刘惠莉【关键词】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医药疗法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称Eales病。
好发于青年男性,临床以血管的炎症渗出,玻璃体反复出血为特征,多为双眼先后发病,致盲率高。
现代医学多应用抗结核药、激素、止血药、局部激光光凝术,严重者行玻切术,但疗效均不理想。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辨证,局部与全身相结合,有其独特之处。
现将本病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
1分期论治曾平〔1〕以清营汤化裁为主方,分出血期、稳定期、吸收期三期施治。
提出本病病机为热入营血,迫血妄行,血滞神膏,止血和消瘀是治疗关键。
应注重清营透热,将营阴之热透达气分而清之,从而达到止血清源,标本同治之目的,但不可滥用苦寒之品和炭剂,易伤阴血而留瘀。
出血期止中有散,止血而不留瘀,稳定期活血止血利水,散而不过。
吸收期软坚散结,以减少渗出及纤维膜增生。
接传红〔2〕根据临床上试用抗结核药物可得到较好的疗效,而认为本病与阴虚肺热、肺肾阴虚有关,病在肺肾。
治疗上将养阴清热放在首位,少用活血化瘀之品,后期在养阴剂中适当加用补气药,强调理气补气也十分重要。
郗惠毅〔3〕治疗本病分三期:①初期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正血,予宁血汤加减;②中期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予桃红四物汤加减;③后期治以软坚散结、补肾明目,予桃红四物汤加减。
2分型论治赵君青等〔4〕分:①实火上扰型:多见于出血期,治以凉血止血。
兼活血化瘀,方用宁血汤加减;②虚火上炎型:多见于出血期,治以滋阴降火,兼止血活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③痰热互阻型:多见于吸收期或机化期,治以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④肾阳不固型:多见于机化期复发型患者,治以温阳补虚,祛风通络活血,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沈汝才〔5〕认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多由血热而致,治疗上根据发病机理采用辨证分型治疗。
①肝胆火炽型,治以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眼科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诊疗技术视网膜静脉周围炎(retina1periph1ebitis)又称Ea1es病、青年复发性玻璃体出血。
1882年由HenryEaIeS首次报道。
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最多。
多双眼发病,两眼多在一年内先后发病,且易复发。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生于视网膜周边部的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疾病。
一、病因病因多种多样,多数人认为本病可能与结核有关。
临床上观察发现虽然大多数患者有结核菌感染病史,但常无活动性结核病,仅有少数人在肺部、纵隔,或身体其他部位可查见陈旧结核病灶。
推测其发病原因多为由结核菌素引起的In型变态反应。
故对本病患者,应详细了解有无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长期接触的历史。
这种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阳性。
可疑者应做胸部X光检查以除外肺结核。
此外,某些局部病灶感染如牙齿脓毒病灶、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和皮肤脓肿等也为较常见病因。
二、临床表现本病多双眼受累。
患者自觉症状因受累血管的大小、出血量多少及部位而定。
早期由于病变在周边部小血管且出血量不多、一般不影响视力,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飞蚊症。
当病变侵及较大血管,致使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可突然发生视力严重下降,仅见手动或仅有光感。
眼底检查:在发病时散瞳进行眼底检查,常因玻璃体内有大量的积血,无法见到眼底红光反射或稍可见红光反射,看不见眼底。
只有当玻璃体出血吸收或大部分吸收时,方能查清眼底发现病变。
视网膜血管的改变主要位于眼底周边部,视网膜周边部小静脉不同程度地迂曲扩张一一管径不规则,可扭曲呈螺旋状或环状,静脉旁常伴有边缘不清、宽窄不一的白鞘,偶尔小动脉也受累。
受累血管附近多有大小不同和数量不等的点片状或火焰状出血。
也可见静脉旁有白色结节或不规则状渗出斑,有时渗出斑部分掩盖静脉,使其呈现似中断或切削状外观。
上述改变最初只表现于眼底周边部的某支或某几支小静脉,随病情进展,病变可波及视网膜各象限周边部的小静脉,每支静脉及其附近均有相同病变,并渐向后部发展、波及更大的静脉。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症状,尤其是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早期症状,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会怎样?以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常见症状: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水肿、视网膜脱离*一、症状:本病大多累及双眼。
但双眼病情严重程度及复发频度并不一致,一眼有玻璃体大量积血眼底不能检查时,不论另眼有无症状,均应充分散瞳后检查眼底。
如在眼底周边部见到一处或数处静脉小分支充盈、扭曲、附近有出血及或渗出病灶、静脉管壁白鞘或混浊,即可作为本开门见山的临床诊断论据。
至于病因方面,应尽可能查清,使治疗有的放矢。
详细地进行全面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胸部透视或摄片等检查有无结核或结节病。
皮肤、口腔、耳鼻喉科检查有无脓毒性病灶或浅溃疡,抗"O"、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血象、大小便常规。
由于本病大多为结核变态反应所致,结核菌素试验(Mantoux test)理论上似乎是需要的,但实际上大可不必。
因皮试阳性,不等于眼病由结核引起,只有病灶反应阳性,根据才算充分。
而一次病灶反应可能使病情急剧恶化,视力受到毁灭性损害,所以只要患者有结核既往史,或见到全身非活动性结核病灶(如肺门或肺部钙化灶等),经各项检查又不能发现其他可疑病因者,即可据此推断。
即使不能证明结核,亦可作一阶段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视功能损害,因受累血管的大小、出血量多少及部位而定。
如病变位于眼底周边部的血管、出血量不多者,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飞蚊症;当病变位于较大静脉、出血量多,突破内境界膜进入玻璃体,或出血虽少而位于黄斑部者,视力突然减退,严重者可突然下降至眼前指数、手动、甚至光感。
只有在视网膜出血未进入玻璃体或玻璃体少量积血时,才能见到眼底。
视网膜静脉改变常见于眼底周边部的小分支,管径扩张迂曲,呈纽结状,管壁伴有白鞘,附近有火焰状或片状出血,其间杂有灰白色境界模糊的渗出斑,渗出斑部分掩盖静脉,使静脉似中断状或切削状。
【推荐】络损暴盲(西医病名: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络损暴盲之病名见《临床必读》。
络损暴盲是因血热、血瘀、心脾亏虚所致。
以视衣络脉受损出血,视力骤降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诊断依据]1.多发于青年男性,且有反复发作史。
2.视力突然减退,甚至仅有光感。
眼外观端好。
3.发病时玻璃体大量积血,呈黑色或轻度红色反射,眼底不能见,玻璃体积血吸收后可见有条索、膜状机化、混浊,周边部视网膜小静脉不规则扩张及弯曲,有白鞘伴行,邻近视网膜有火焰状或不规则出血、渗出,逐渐波及较大静脉。
后期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检查“健眼”,可见早期病变,周边部静脉旁有白鞘,血管迂曲、扩张,附近视网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渗出、出血。
4.玻璃体积血时作眼超声检查,确定视网膜有无脱离。
5.早期或玻璃体积血吸收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1.目衄暴盲: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眼底检查见以视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出血,视乳头边缘模糊不清,静脉扩张迂曲,病变以后极部为主。
2.火郁暴盲:有眼胀头晕,瞳神散大,不能随光收缩,眼底检查见视乳头充血水肿,眼底血管扩张,视乳头周围出血、渗出等。
3.视衣脱离:自觉有幕状黑影向中心遮盖,眼底检查见脱离的视网膜呈青灰色波浪状隆起,相应部位视野缺损或检查光定位不准。
[辨证论治]1.水轮火邪伤络证:视力骤降,玻璃体积血,头目胀痛,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舌红苔薄黄,脉数。
清热明目、凉血化瘀。
2.水轮阴亏证:病情迁延,玻璃体积血反复发作,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舌红苔薄,脉细数。
滋阴降火。
3.水轮气虚血亏证:出血反复发作,面色淡白,纳食不馨,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补气养血明日。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1例疗效分析作者:熊清源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01期[摘要]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21例患者(27只眼),治愈14例,显效4例,有效 2例,无效1 例。
结论激光及玻璃体切割手术可防止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再发及减少严重并发症出现,能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玻璃体切割; 激光[中图分类号] R7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35-02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多发于青年男性,常为双眼先后发病,为致盲率高、较为常见的眼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们综合治疗21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效果尚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眼B超确诊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患者共21例。
其中男18例(23只眼),女3例(4只眼);首次玻璃体出血的年龄,最小18岁,最大39岁,平均28.4岁;单眼发病15例,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6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9个月。
在21例(27只眼)中6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其中单纯玻璃体积血4只眼。
1.2 方法1.2.1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激素局部及全身治疗对眼底清晰者根据FFA对病灶行激光光凝术治疗。
对FFA显示无灌注的视网膜作象限性散点状光凝固;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视乳头出现新生血管的作全视网膜光凝。
1.2.2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激素局部及全身治疗玻璃体积血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甚至牵拉性视网膜病变者需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1.3 疗效标准[1]治愈:视力(或矫正视力)恢复至1.0以上,症状消失,渗出物吸收,无血管扩张、充血、迂曲;显效:视力提高5行以上,无自觉症状,眼底无渗出物,血管正常,玻璃体出血大部分吸收;有效:视力提高5行,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有渗出物,血管扩张、迂曲,视网膜玻璃体出血未能完全吸收;无效:视力极度减退甚至失明,多次或大量出血后,破裂的红细胞纤维形成机化,形成不同形状的结缔组织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