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视盘血管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8.59 KB
- 文档页数:2
五官科系列-334专业知识-视神经与视路病变[单选题]1.有关“鳄鱼泪”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三叉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纤维迷走再生有关B.指在咀嚼时发生病侧流泪的现象C.咀嚼(江南博哥)时可伴有病侧睑裂开大D.指在咀嚼时发生神经损伤的对侧眼流泪现象E.咀嚼时可伴有对侧眼睑裂开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鳄鱼泪”表现为在咀嚼时发生病侧流泪的现象。
“鳄鱼泪”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后天发生的常常是由外伤引起,可发生在面神经麻痹后,也可发生于因先天性外直肌麻痹而具有面瘫者。
发病机制是再生的神经纤维“错向”,错误地通向控制分泌眼泪的神经,使支配涎腺分泌的神经冲动误传至泪腺,所以一吃东西就会促进泪液分泌。
[单选题]2.一般不引起视神经萎缩的疾病是()。
A.青光眼B.黄斑囊样水肿C.多发性硬化D.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E.脑垂体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3.一眼视神经萎缩,另一眼视乳头水肿,见于哪种病变?()A.视乳头玻璃膜疣B.球后视神经炎C.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D.垂体瘤E.Foster-Kennedy综合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4.关于动脉硬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动脉非炎症性的退行性与增殖性病变B.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C.高血压病常导致小动脉硬化D.眼底检查可明确区分小动脉硬化与老年性退化性动脉硬化E.动静脉交叉征是小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5.关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诊断明确就应行激光光凝B.激光光凝可防止复发C.对发病4个月后仍未痊愈,且渗露点位于中心凹250μm可进行激光光凝D.氩激光比氪黄激光治疗效果好E.渗漏点在黄斑中心凹下可采用氪黄激光进行激光光凝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6.同时知觉和立体视觉属于()。
A.运动融像B.感觉融像C.融像交叉D.复合融像E.运动联合感觉触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没有试题分析[单选题]7.视神经炎时,最先受累的视网膜神经纤维是()。
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较少,仅占2.2%~14%。
本病的病因复杂,老年患者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密切关系;青年患者多系静脉本身的炎症引起。
在临床上,视网膜静脉阻塞有不同的类型。
根据阻塞部位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和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并根据其阻塞程度、眼底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及预后的不同,又分为缺血型(出血型)和非缺血型(郁滞型)。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比较常见,发生率仅次于分支静脉阻塞。
其静脉阻塞点位于中央静脉主干,病变波及整个眼底。
临床分为两型:①缺血型:视力损害严重,常在0.1以下。
眼底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边界模糊或被出血掩盖。
视网膜静脉高度纡曲扩张,甚至呈腊肠状,或节段状。
视网膜呈弥漫性水肿,整个眼底布满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呈火焰状或点片状,掺杂灰白色棉絮状斑。
黄斑区水肿明显者可呈丘状隆起,中心凹形成囊样改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静脉充盈迟缓,纡曲扩张,毛细血管广泛渗漏,黄斑中心可有囊样荧光贮留。
数月或1年后,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大部分吸收,静脉管径变细、管壁呈白鞘或白线状,视网膜可出现新生血管。
此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大面积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后缘以及视盘可以出现新生血管。
当新生血管长入虹膜和前房角时,则可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②非缺血型:视力减退较轻,多在0.1以上。
视网膜出血和水肿都较轻。
很少出现棉絮状斑,静脉扩张程度较轻。
数周后,水肿、出血逐渐吸收,预后一般良好。
但亦有少数患者由于黄斑囊样水肿继发黄斑囊样变性而造成视力障碍。
个别的非缺血型病例也可转变为缺血型。
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临床发生甚少。
阻塞点位于视盘筛板处,造成视网膜上支或下支静脉阻塞。
视网膜受累范围常为1/2,偶见1/3或2/3者。
沿受累静脉有出血和渗出,黄斑常受波及,晚期也可发生新生血管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部营养的唯一来源。
由于该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之间没有一致性,一旦阻塞,视网膜内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急性缺血,导致视觉功能急剧障碍。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快,大多数是单眼,也可以在几天或几年后累及另一只眼睛。
患者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性别没有明显差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原因如下:1.动脉壁改变和血栓形成本病多为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全身或局部炎症性血管疾病(如颞动脉炎、血栓性血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Behcet病,Eales疾病、葡萄膜炎等。
)可累及动脉,导致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
由于血流冲动,狭窄的地方往往有间隙。
当间隙中有原管腔的三分之一时,临床上没有表现,但在某些因素(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血流灌注压不足或眼压升高等。
)的作用下,间隙可以突然关闭。
2.动脉痉挛在全身小动脉广泛硬化的基础上,急性进行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等动脉痉挛和慢性进行性高血压的动脉痉挛可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的主干或分支暂时性阻塞。
3.栓塞本病很少由血循环中的栓子引起,已如前述。
由栓子发生阻塞者,栓子常来源于心瓣膜及附近大动脉内壁脱落的赘生物。
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主动脉瓣、二尖瓣上的赘生物,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及动脉瘤内的血栓等。
栓子的病理检查发现有:钙、胆固醇、脂、中性脂肪及血小板等。
此外,文献报道亦有:空气、脂肪、肿瘤碎片、可的松、脓块、寄生虫及虫卵等。
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进入视神经及眼球之前,由于视神经硬鞘膜及巩膜筛板处管径窄,为栓塞之好部位。
体积较小的栓子,可发生于该动脉的某一分支。
4.其他眼球麻醉后球后出血和手术俯卧全身麻醉后,也可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原因可能与眼球压迫和患者失血或休克有关。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对视觉功能的损害极其严重,及时治疗和抢救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其发病具体临床表现如下:眼睛的视力急剧下降,直到光感完全消失。
视盘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李梓敬;蓝育青;廖韵如;曾鹏;高翔【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clinicalmanifestation,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optic disc vas-culitis.[Method]Twenty-four eyes of 21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Eye examinations,treatment, and effect were recorded.[Result]Six were male and 15 were female.The age was between 19 and 43 years old(average:28.7±1.6).85.7% of the patients referred to the clinic with mild to moderate decreased vision.Edema of the optic disc can be seen in both types while tortuous veins can also be found in type2.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ere noticed in OCT,FFA, and etc.With a follow-up of 4.52±0.98 months after treatment(prednisone:initial dose 1.0-1.2mg/kg),the BCVA of the affected eyes improvedsignificantly.[Conclusion]Optic disc vasculitis is affected by autoimmune disorder,infection,hy-perlipidemia,and etc.Edema of the optic discwith/without tortuous veins and retinal hemorrhage can be noticed.Similar diseases should be excluded in avoidance of misdiagnosis. Systemic examination and complete solution should be per-formed.Glucocorticoid helps to improve the visual function.The application of anti-VEGF is effective in secondary macu-lar edema.However,the long-term efficacy is awaiting being confirmed.%[目的]探讨视盘血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视盘血管炎患者2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眼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治疗方法、疗效等.[结果]男女比例为6:15,发病年龄为19-43岁(28.7±1.6岁).85.7%患者以轻度视力下降为首诊症状.Ⅰ型眼底表现主要为视盘边界不清,少量出血、充血性水肿;Ⅱ型除了视盘水肿以外,还表现为视网膜血管迂曲怒张,累及黄斑,并在OCT、FFA等有对应表现.1.0~1.2 mg/kg泼尼松起始治疗,辅以扩血管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出院后平均随访(4.52±0.98)月,末次随访所有患眼视力较入院时稳定或有提高(P<0.05).[结论]该病可能为风湿、免疫、高脂血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伴或不伴视网膜血管迂曲怒张和视网膜出血、水肿等,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容易误诊.需完善全身检查并制定多学科治疗方案.使用全身激素可缩短病程,促进病情改善,因应个体制定不同激素治疗方案.抗VEGF玻璃体腔治疗对该病继发黄斑水肿有效,长期疗效尚需验证.【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5页(P258-262)【关键词】视盘血管炎;临床特征;糖皮质激素;抗VEGF【作者】李梓敬;蓝育青;廖韵如;曾鹏;高翔【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Hayreh在1972年首先提出“视盘血管炎”这一诊断名称[1]。
眼科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二(精选)[单选题]1.某男,28岁,右眼被石灰烧伤现场急救应A.包扎右眼,转送医院B(江南博哥).硼酸液点眼C.消炎药点眼D.涂红霉素眼膏E.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1.大量清水反复冲洗是最重要的措施。
2.最少冲洗30分钟可降低结膜囊内化学物质浓度。
3.后期应该控制感染,预防睑球粘连等并发症。
[单选题]2.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自觉流泪、眼分泌物多、异物感、灼热感,两眼同时或相隔1~2天发病B.结膜充血常以穹窿部和睑结膜最为显著C.分泌物先为粘液性,后呈脓性D.偶可并发卡他性边缘性角膜溃疡E.结膜刮片和分泌物涂片Gram染色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细菌参考答案:E[单选题]3.一般眼病患者的主觉症状中,不属于感觉异常的是A.疼痛B.畏光C.视物变形D.异物感E.痒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视物变形为视力障碍,不属于感觉异常。
[单选题]4.下列哪项不是角膜软化症的病因A.吸收不良B.慢性腹泻C.慢性消耗性疾患D.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E.自身免疫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角膜软化多由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自生免疫不会导致维生素A丢失。
[单选题]5.颞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并发症不包括A.慢性黄斑囊样水肿B.视网膜前膜形成C.视网膜脱离D.视盘新生血管E.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参考答案:E[单选题]6.下列哪个不是慢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A.金黄色葡萄球菌B.Morax-Axenfeld双杆菌C.假单胞菌属D.大肠杆菌E.Koch-week杆菌常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假单胞菌属包括绿脓杆菌,可引起急性感染。
[单选题]7.关于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眼部疼痛,有时可放射至前额、面颊部,这是由于面神经受刺激所致B.出现房水闪辉及房水细胞C.睫状充血D.出现尘状或羊脂状KPE.虹膜水肿,发生粘连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眼部疼痛,有时可放射至前额、面颊部,这是由于三叉神经分支受刺激所致。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诊疗规范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
阻塞部分多位于视盘筛板区或筛板后区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主干。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较中央动脉阻塞多见,其比率约为7: 1, 男性多于女性,常单眼发病,是老年人视力减退的常见病因。
一、病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较复杂,系多因素致病,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管壁的改变由于动脉硬化使筛板处中央静脉受压,血流阻滞;或因静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凝固性增加,致血栓易于形成。
2.视网膜血管炎症3.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眼压增高或灌注不良,致静脉回流受阻,血流淤滞,促进血栓形成。
4.血液粘度高如巨球蛋白血症或多发性骨髓瘤二、诊断1.视力突然减退,眼前出现暗点或部分视野缺损。
病变累及黄斑时,则中心视力明显下降。
2.眼底检查①视盘水肿,边缘欠清,表面有浅层或深层出血斑。
②视网膜水肿,以视盘为中心沿阻塞静脉分布区呈放射状或火焰状广泛出血斑。
③视网膜静脉迂曲怒张,时隐时现走行于视网膜内,呈腊肠状。
动脉狭细。
④视网膜偶见棉絮状斑。
⑤黄斑正常或有囊样水肿。
⑥出血者则可形成视网膜前舟状出血斑,更重者则穿破内界膜成为玻璃体积血。
⑦晚期纤维增生可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⑧可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以上检查,前五项病变程度较轻者多为轻型(即非缺血型),视力可部分恢复。
若前五项病变程度重,则多为重型(即缺血型),视力严重障碍,且常伴有后三项改变。
少数轻型可恶化转变为重型。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是区分非缺血型和缺血型(视网膜无灌注区大于5—7PD)的重要依据。
3.视网膜电流图检查b波降低,重者明显下降,如熄灭,则示预后不良。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血管迟缓充盈,视盘及静脉有荧光渗漏,血管迂曲扩张,静脉管壁着染,微血管瘤呈点状弱荧光,出血区大片荧光遮蔽,黄斑为花瓣状或蜂窝状渗漏。
晚期,周边视网膜有大片无灌注区,视盘面有侧支血管或扩张的毛细血管,后者可见荧光渗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经验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4例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5.6%,有效率为25.9%,进步率为11.1%,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率为25.9%,有效率为25.9%,进步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5.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阻塞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暴盲”范畴。
《证治准绳》曰:“平日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
”[1]它是眼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疾病之一,对其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将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2007~200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7例,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动脉硬化;血脂偏高占51%,合并高血压占24%,血液黏稠度增高占67%,心电图异常占28%。
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7例(27眼),男15例,女12例;年龄34~73岁,平均63岁;对照组27例(27眼),男13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65岁,两组病程均在7天~6个月。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滴,每日1次;血塞通0.3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三磷酸腺苷20mg,胞二磷胆碱0.5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天1次。
口服维脑路通200mg,复方芦丁1片,阿斯匹林100mg,每日1次。
治疗组加用口服中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Ⅰ号,方药组成:桃仁12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5g,枳壳15g,生地10g,玄参10g,郁金6g,香附5g,柴胡10g,茺蔚子5g,石决明6g,田三七5g。
视盘血管炎的临床分析视盘血管炎是一种神经眼科疾病,主要特征为视神经乳头出现血管炎性改变,并伴随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
本文将详细分析视盘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检查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阐述。
一、临床表现视盘血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野缺损等。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视力减弱较为明显,常表现为模糊、失明、视物不清晰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视觉幻觉、视物闪光、眼前飞蚊症等视觉异常症状。
眼底检查是诊断视盘血管炎的基本方法,可以观察到视盘乳头处的血管炎性改变。
血管炎性改变主要包括动脉痉挛、动脉粗细不一、动脉弯曲、动脉壁充血、静脉扩张、静脉串珠样改变等。
二、发病机制视盘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血管炎性因素是造成视盘血管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血管炎性因素作用下,视盘乳头的血管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破裂、渗出和出血,进而引起视力下降等症状。
其次,免疫因素也参与了视盘血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免疫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和过敏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进而引起视盘乳头的炎症反应。
最后,血液循环异常也是导致视盘血管炎的重要因素。
血液循环异常会导致视盘乳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视力减退等症状。
三、检查方法1.眼底检查:可以通过专业的眼科仪器观察到视盘乳头血管的炎症改变,如动脉痉挛、动脉粗细不一、动脉弯曲等。
2.视野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视野的状态,以及视野中是否存在缺损。
3.OCT扫描:可以检测到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进而发现视盘血管炎的异常改变。
4.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炎症指标和免疫指标的水平,帮助判断视盘血管炎的病情和发病原因。
四、治疗措施治疗视盘血管炎的方法十分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和病因确定。
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种:1.抗炎治疗:对于炎症反应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抗炎药物,如类固醇眼药水、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2.改善血液循环:对于存在血液循环异常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改善血液循环的措施,如中药调理、氧疗等。
视盘血管炎的临床分析视盘血管炎(Optic Disc Vasculitis)是一种病变,其特点是视神经盘血管出现炎症和病变。
这种疾病可导致光敏感、视力损害以及其他视觉障碍。
本文将对视盘血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临床表现视盘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最常见的症状是进行性视力损害。
患者可能会出现视野缺损、眼球疼痛、中心幻觉等症状。
此外,视盘和视神经盘可出现水肿、血管扩张和渗出。
视盘炎症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二、诊断标准诊断视盘血管炎的标准并不明确,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确诊视盘血管炎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视力损害:患者出现进行性视力损害,或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急剧视力下降。
2. 视盘改变:视盘呈现水肿、血管扩张和渗出等炎症表现。
3. 其他眼部炎症:患者可能伴有视网膜炎、葡萄膜炎等炎症疾病。
4. 实验室检查:通过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三、病因视盘血管炎的病因多样,可能与感染、免疫系统异常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1. 自身免疫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感染:如结核病、淋巴脉络膜炎等。
3. 药物引起:某些药物具有引发视盘血管炎的潜在风险,例如抗结核药物伊索匹坦。
4. 其他系统性疾病:如Sjögren综合征、桥本甲状腺炎等。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病因,视盘血管炎的具体病因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四、治疗方法视盘血管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炎治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1. 抗炎治疗:包括口服或局部应用的类固醇激素、非类固醇抗炎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眼部炎症,减轻症状并防止病情进展。
2. 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果已知视盘血管炎的病因是其他系统性疾病或感染引起的,治疗应着重解决病因。
例如,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视盘血管炎的临床分析xx年xx月xx日•引言•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目录•治疗及预后•病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是指炎症和/或阻塞性疾病影响视盘及其血管,导致视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出血和坏死。
视盘血管炎视盘血管炎可分为动脉性和静脉性两种类型,动脉性视盘血管炎主要累及视盘前部的视网膜动脉,而静脉性视盘血管炎主要累及视盘后的视网膜静脉。
分类定义与分类症状视力下降、视盘水肿、充血、出血、渗出等。
体征视盘水肿、充血、出血、渗出等,视网膜血管异常,如血管炎症、血管阻塞等。
临床表现患者有眼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或有视力下降等表现。
诊断标准病史视盘水肿、充血、出血、渗出等,视网膜血管异常,如血管炎症、血管阻塞等。
眼底检查血液学检查可能有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02病因病理血管免疫炎症视盘血管炎发病机制复杂,其中血管免疫炎症是一个重要因素。
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导致血管炎症反应。
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视盘血管炎患者可能由感染诱发,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也有部分患者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如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发病机制视盘血管炎患者可能出现视盘水肿,水肿程度不一,严重者可能影响视力。
视盘水肿视盘血管炎患者的血管改变表现为血管炎症、血管阻塞、血管破裂等,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血管改变病理改变炎症反应视盘血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导致血管炎症反应。
缺血缺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进而引发视神经缺血缺氧,长时间的缺血缺氧会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病理生理过程03临床表现及诊断视野缺损患者可能出现视野缺损,包括中央或旁中央暗点,甚至可出现完全的视力丧失。
急性视力下降患者可出现急性视力下降,通常为数小时到数天之间,但也可突然出现。
眼痛、眼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痛、眼胀等不适症状。
症状分析视盘血管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视盘水肿,表现为视盘充血、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