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_沃兴德
- 格式:pdf
- 大小:208.28 KB
- 文档页数:4
姜黄素对运动大鼠血液、肝和心肌组织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徐明生;池爱平;陈锦屏【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6(027)001【摘要】通过建立大鼠大强度跑台训练模型,测试了大鼠血红蛋白(Hb)含量、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和血液、肝组织、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旨在研究姜黄素对运动大鼠血液、肝组织和心肌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服用姜黄素可使大强度运动大鼠血清SGOT、SGPT活性显著性下降(p<0.05)、GSH-Px活性和CAT活性有显著性升高(p<0.05)、Hb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MDA含量有显著性降低(P<0.05);心肌SOD、CAT、GSH-Px活性都显著升高(p<0.05);肝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姜黄素能显著提高运动大鼠血液、肝脏和心肌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功能,对大强度运动造成的自由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总页数】3页(P217-219)【作者】徐明生;池爱平;陈锦屏【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相关文献】1.服用不同剂量姜黄素对大鼠血清酶及肝、心肌组织运动损伤的影响 [J], 池爱平;熊正英2.肝脂消胶囊对脂肪肝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J], 王慧英;卢书成3.姜黄素对运动训练大鼠血清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J], 熊正英;池爱平4.过度负荷对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 [J], 张志胜;刘建峰5.冬虫夏草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肝脏、肌肉部分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J], 张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7-3949(2003)11-03-0223-04·实验研究·姜黄素对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沃兴德, 崔小强, 唐利华(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浙江省杭州市310053)[关键词] 生物化学; 姜黄素对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自身基质法; 高脂血症;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脂蛋白脂酶; 肝脂酶[摘 要] 为了探讨姜黄素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酶学机理,用高脂膳食喂饲Wistar 大鼠4周,造成食饵性高脂血症,然后用高、低两种剂量的姜黄素和阳性对照药血脂康、非诺贝特进行实验性治疗。
给药3周后处死动物,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测定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肝素化血浆总脂解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
结果发现,高、低剂量姜黄素、非诺贝特和血脂康均能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降甘油三酯作用高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最优,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低剂量姜黄素和血脂康最优,高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能降低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高、低剂量姜黄素能显著提高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降低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高、低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能提高血浆总脂解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高剂量姜黄素还能显著提高肝脂酶活性。
结果提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肝脏和血清脂质的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有关。
[中图分类号] Q5[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Curcumin on the Activities of Plasma Lipas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Lipids in Hyperlipidemic Rats Induced by High Lipid DietWO Xing -De ,CUI Xiao -Qiang ,and TANG Li -Hua(M olec ular M edic al Ins titute of Zhe jiang T raditional C hines e M edical C olle ge ,Hangzhou 310053,C hina )[KEY WORDS ] Hyperlipidemia ; 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 Lipoprotein Lipase ; Hepatic Lipase ; Curcu -min ; Rats[ABSTRACT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Curcumin 's effect on decreasing plasma lipid and anti -ather -osclerosis . 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fed with high lipid diet 4weeks to be hyperlipidemic model and then given experimen -tal treat ment with Curcumin ,XUEZHIKANG and Fenofibrate as positive control drugs . After 3week 's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trigl y ceride (TG )in the serum and liver were determined . The level of serum high dens 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he level of plasma 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 )activity ,and the levels of postheparin total activity (PHTA ),lipoprotein lipase (LPL )and hepatic lipase (HL )activities were all measured . Results The three drugs can decrease the serum TG level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the high -dosage of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 They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serum TC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especially XUEZHIKANG and low dosage of Curcumin . The high dosage of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HDLC .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TC in the liver . The high dosage of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significantl y decrease the level of TG in the liver . Curcumin can increase the LCAT activity in the plas ma significantl y and decrease the level of free cholesterol (FC )in the plas ma .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PHTA . The high dosage of Curcumin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HL activity .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LPL activity . Co 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rcumi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d own -regulating seru m and liver lipids . Mean while ,it can up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plas ma lipase avtivities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Curcumin 's effect on decreasing lipid and anti -atherosclerosis .[收稿日期] 2002-07-28 [修回日期] 2003-04-21[作者简介] 沃兴德,男,1952年出生,上海市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脂与脂蛋白代谢和中医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药理作用:1.降血脂作用:姜黄醇或醚提取物、姜黄素和挥发油灌胃,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和家兔都有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和B-脂蛋白的作用,并能降低肝胆固醇,纠正a-和B-脂蛋白比例失调,但对内源性胆固醇无影响;对降血浆三酯的作用更为显著,能使血浆中甘油三酯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
高蔗糖饮食能引起大鼠产生高脂血症,姜黄素能对抗此高脂血症产生。
灌胃姜黄素能降低肝重,减少肝中甘油三酯、游离、脂含量及血清总甘油三酯、VLDL+LDL甘油三酯,HDL甘油三酯、VLDL+LDL胆固醇和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也能提高血清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含量。
用肝匀浆体外保温法,以14C-为底物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姜黄素能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2.抗肿瘤作用:用鼠Dalton氏淋巴腹水瘤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及在体实验,姜黄醇提物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在0.4mg/ml时能抑制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生长,并对淋巴细胞和Dalton氏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能减少动物肿瘤的生长,其活性成分主要是姜黄素。
在巴豆油促进下,7,12-二甲基蒽能诱发小鼠产生乳头癌,姜黄素可明显减少在此情况下乳头癌产生的机会,也能抑制由2O-甲基蒽诱导的肿瘤形成。
姜黄素还能减少突变原致癌的可能性。
姜黄素还能抑制TPA(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的诱癌作用。
当局部应用10μmol/L姜黄素时,对由5nmol/L TPA 诱发的脱羧酶活性的抑制率达91%;10μmol/L 的姜黄素与2nmol/L的TPA-起局部应用,对TPA激发的3H-胸腺嘧啶嵌合入表皮DNA 中的抑制率为49%,其抑制率与浓度有关。
因此,姜黄素可能作为一种抗癌剂。
3.抗炎作用:姜黄素能对抗角义菜胶诱发的大鼠脚趾肿胀,在30mg/kg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而剂量在60mg/kg 时,则抑制这种抗炎作用。
姜黄素钠可逆地抑制尼古丁、乙酰胆碱、5-羟色胺、及组胺诱发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类似于非固醇类抗炎药。
姜黄素对运动训练大鼠血清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熊正英;池爱平【期刊名称】《体育科学》【年(卷),期】2005(025)009【摘要】通过灌服姜黄素溶液,揭示姜黄素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运动能力影响的生物化学机制.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递增强度跑台训练,建立大强度耐力运动模型,测定血清酶活性及反映大鼠物质与能量代谢的一些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姜黄素能改善大鼠由于大强度耐力训练造成的Hb含量下降,使大鼠Hb含量明显上升;姜黄素组运动大鼠血清ALT、AST、CK、LDH活性明显低于运动对照组;姜黄素组运动大鼠血清LDL、BU含量都较运动组有显著的降低;姜黄素组运动大鼠血清Cr、HDL的含量较运动对照组又有显著升高;服用姜黄素运动大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都明显高于运动组.提示:姜黄素能减轻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肝脏、心肌、骨骼肌、肾脏等组织细胞的损伤;姜黄素能降低运动大鼠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运动大鼠肝糖原、肌糖和磷酸肌酸能源物质的含量,提高大鼠肌肉的工作能力,使运动大鼠机体功能正常发挥;姜黄素与运动结合能更有效地调整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姜黄素能够保证大强度运动时运动大鼠神经、肌肉等组织的糖供应,从而提高运动大鼠的运动能力,延缓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总页数】5页(P41-45)【作者】熊正英;池爱平【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暨运动生物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暨运动生物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7【相关文献】1.姜黄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表达及骨密度的影响 [J], 赵凌杰;邱艳;商玮;刘春丽;赵智明;郭郡浩;蔡辉2.姜黄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和卵巢中VEGF表达的影响 [J], 王炼炼;李聪;孟江萍;杨曦3.姜黄素对慢性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CAM-1水平的影响 [J], 徐丽丹;罗运春4.姜黄素改善慢性应激大鼠抑郁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皮质酮和海马Caspase-3水平的影响 [J], 潘建萍; 钟禹霖; 周敏; 吴琪珍5.姜黄素改善慢性应激大鼠抑郁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皮质酮和海马Caspase-3水平的影响 [J], 潘建萍; 钟禹霖; 周敏; 吴琪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黄素的生理作用List of all pages for 姜黄素的生理作用姜黄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李东玲吴承力胡成武(广州市科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广州,510450)近年来,我国的集约化养殖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对动物营养、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滞后于产业的发展,缺乏充分的科学指导,以致生产中经常出现强化投饲、滥施药物、饲料营养组成不平衡以及添加变质(如酸败油脂和霉变原料)或禁用成份(如某些激素和抗生素)等诸多问题,造成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其中以损伤肝脏和诱发肝脏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危害甚大。
动物肝脏病变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脂肪肝,尤以营养性脂肪肝危害最突出。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由多种诱因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个病理过程,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蓄积过多为主要病理改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饲料中营养过剩(如蛋白质含量过高、脂肪或糖类含量过高)、某些营养成分缺乏(如胆碱、磷脂、蛋氨酸、维生素E、维生素B12等)、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的影响、脂肪氧化、长期的滥用或过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
动物营养性脂肪肝在各养殖鱼类中已广泛存在,在生产中常常能够看到“油肚鱼”、“大肚鱼”和鱼体畸形等现象。
淡水鱼中的鲤、鲫、草鱼、加州鲈、塘鲺容易出现脂肪肝的现象, 而海水鱼的脂肪肝现象则相当普遍,如军曹鱼、真鲷、牙鲆、大黄鱼等。
脂肪肝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鱼的生长,而且鱼肉的品质和风味的下降还严重影响到了鱼的商品价值。
同时,肝脏是动物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其损伤或者病变往往导致水产动物机体代谢机能紊乱和抗病力降低,极易造成继发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综合症的肆虐,严重威胁着集约化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防治肝脏疾病的主要还是依靠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这一方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具有许多弊端,如抗生素破坏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造成微生态平衡失调,引发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促进耐药菌株增加,使治疗用药更加困难;抗生素在畜产品(肉、蛋、奶等)中的残留,威胁人类健康。
姜黄素对鼠体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石晶;陶沂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
【年(卷),期】1997(13)3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成年小鼠及老年大鼠体现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方法:选用成年NIH小鼠,每日腹腔注射姜黄素共7天,观察血浆,脑及肝脏组织的SOD活性及MDA含量。
选用雄性SD老年大鼠(〉28月龄),用0.02%姜黄素水溶液作为饮水,连续给药9wk,动态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9wk内血浆中SOD和MDA的含量。
结果:姜黄素给小鼠血浆及脑组织的MDA含量下降,血浆、脑及肝
【总页数】1页(P249)
【作者】石晶;陶沂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9
【相关文献】
1.放、热疗对荷瘤鼠肿瘤及肝MDA含量SOD活性的影响 [J], 孙丽萍;李彦敏
2.褪黑素对脑缺血沙土鼠海马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J], 郭继东;张晶;邢淑华;谷淑玲;戴体俊
3.鼠掌老鹳草对腹泻小鼠肠线粒体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J], 王丽敏;刘娟;路雅真;杨丽;傅正宗;谭宏
4.姜黄素对痴呆小鼠脑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的影响 [J], 高峰;张晶莹;宋昕恬;吴晓刚
5.长期心理应激对大鼠体内锌铜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J], 刘继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黄素对大鼠糖尿病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王振富;钟灵【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糖尿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姜黄素治疗组行姜黄素(200 mg/kg)灌胃8周,测定糖尿病大鼠血糖(BG)、血脂,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血脂明显升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血脂明显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姜黄素可降血糖、血脂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30)001【总页数】3页(P68-69,73)【关键词】姜黄素;糖尿病;血糖;血脂;抗氧化能力【作者】王振富;钟灵【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恩施445000;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渐低龄化。
糖尿病的死亡率仅次于意外死亡和肿瘤死亡,治疗糖尿病的西药虽很多,但大多不能根治,且副作用大。
因此,人们现在更加注重一些中药和降糖植物的研究,把它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
姜黄素(curcuma longa linn)来源于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胁刺痛、风湿肩臂疼痛、跌打肿痛、闭经、瘸瘕等多种病证。
姜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姜黄素类和姜黄挥发油,姜黄素类主要含姜黄素(curcumin)、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min)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其中姜黄素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
姜黄对高胆固醇和高脂肪膳食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沃兴德;金明敏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22)006
【摘要】对含10%猪油、10%蛋黄,0.8%胆固醇的饲料喂小鼠,造成食饵性高脂血症。
应用姜黄、降脂宁和烟酸进行实验性治疗。
发现姜黄能显著地降低血清和肝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尤以降甘油三酯作用更显著。
同时伴有血糖增高,姜黄能降低β脂蛋白,增加β+α脂蛋白浓度,其作用姜黄〉降脂宁〉烟酸,姜黄亦能降低用18%猪油饲料喂饲小鼠的血清和肝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血糖浓度,实验认为姜黄可能通过促进脂肪向糖转化和抑制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沃兴德;金明敏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892
【相关文献】
1.木浆源甾醇对高脂高胆固醇膳食饲喂仓鼠肠道胆固醇调控及菌群的影响 [J], 王轶菲;陈见容;王晓彬;花尔并;赵江;王浩
2.黑米通过上调高脂高胆固醇膳食饲喂饲雌性小鼠小肠ABCG5/8和ABCA1表达降低胆固醇水平 [J], 马娜;孙振欧;申婷婷;张泽生;花尔并;王浩
3.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对小鼠PPARα基因表达及机体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J], 李燕;
凌文华
4.谷物膳食纤维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付南燕;吴正平;周林华;韩晓群;杨婧;周智兴
5.姜黄醇提取物对高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的SD大鼠肝糖原和肝脂肪含量的影响[J], 金明敏;沃兴德;丁志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黄素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代谢的影响沃兴德;洪行球;赵革平;唐利华【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1999(7)4【摘要】为探讨姜黄素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否通过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的代谢来实现的,用姜黄素经剌猬腋下静脉注入,2min后注射125I-低密度脂蛋白、125I-脂蛋白(a)、125I-去唾液酸低密度脂蛋白或125I-去唾液酸脂蛋白(a),1小时后处死动物,测定血、肝、肾、脾、胆汁和肾上腺中的放射性含量。
实验发现:姜黄素使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肝脏和肾上腺增多,胆囊中的含量增加,而进入脾脏的含量降低;姜黄素对脂蛋白(a)的作用与对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相似,但不如对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明显。
姜黄素对去唾液酸低密度脂蛋白代谢有部分抑制作用,但对去唾液酸脂蛋白(a)的作用不十分明显。
实验认为姜黄素可能通过促进肝和肾上腺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的代谢,增加胆囊对低密度脂蛋白排泄,抑制脾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的含量降低,从而起到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页数】3页(P339-341)【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病黄素;动脉粥样硬化【作者】沃兴德;洪行球;赵革平;唐利华【作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J], 倪晓晴;朱健华;孙承龙2.壳聚糖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 (a)代谢的影响 [J], 沃兴德;洪行球;赵革平;唐利华3.脂可平(姜黄素)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代谢的影响 [J], 沃兴德;洪行球;赵革平;唐利华4.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抑制剂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代谢的影响 [J], 沃兴德;洪行球;岑利权5.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J], 倪晓晴;朱健华;孙承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黄醇提取物对高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的SD大鼠肝糖原和肝
脂肪含量的影响
金明敏;沃兴德;丁志山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22)6
【摘要】用高脂肪膳食和高胆固醇膳食造成SD大鼠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用姜黄醇提取物进行治疗,比较大鼠肝脏中糖原和脂肪含量,发现喂食高脂肪或高胆固醇动物肝脏糖原着色加深,而加服姜黄醇提取物后使肝糖原着色减轻;同样喂饲高脂肪或高胆固醇后肝脏脂肪滴增多,而加服姜黄醇提取物后,使肝细胞内脂肪滴明显减少。
说明县黄醇提取物治疗高脂血症可能是通过调节肝脏对糖和脂肪的代谢。
【总页数】2页(P20-21)
【关键词】高脂血症;肝糖原;肝脂肪;姜黄醇提取物
【作者】金明敏;沃兴德;丁志山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2
【相关文献】
1.高脂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 [J], 魏香兰;方如塘;冀爱云;孙晓燕
2.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对高脂模型大鼠肝脂肪含量及脂酶活性的影响 [J], 刘艳;洪振丰;施文荣;郑海音;赵锦燕;李颖;刘丽雅
3.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对高脂模型大鼠肝脂肪含量及脂酶活性的影响 [J], 刘艳;洪振丰;施文荣;郑海音;赵锦燕;李颖;刘丽雅;
4.姜黄醇提取物对高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的SD大鼠肝糖原和肝脂… [J], 金明敏;沃兴德
5.姜黄对高胆固醇和高脂肪膳食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J], 沃兴德;金明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姜黄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石晶;王中孝;田亚平;邓心新【期刊名称】《中草药》【年(卷),期】1997(28)5【摘要】观察了姜黄素对高脂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同时还观察了其对血浆和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口服姜黄素40mg/kg·d共10周,可使高脂模型大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下降(P<0.05),血浆及肝脏的MDA含量下降(P<0.05)。
姜黄素可使血浆和肝脏的SOD活性略有升高,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
结果提示,姜黄素对高脂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的双重作用。
这一作用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产生有利影响。
【总页数】3页(P285-287)【关键词】姜黄素;高脂血症;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作者】石晶;王中孝;田亚平;邓心新【作者单位】长海医院临床药理室;解放军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理脾护肝调脂丸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肝脏脂质和肝脏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赵国荣;李勇华;贺又舜;林少平;艾碧琛;肖碧跃;谭峰2.姜黄素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及肝脏TGF-β1和PDGF的表达[J], 舒建昌;吴海恩;皮新军;何雅军;吕霞;方力3.姜黄素对小鼠血浆、脑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J], 石晶;田亚平4.鸡血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J], 张志萍;刘屏;等5.发酵虫草菌粉对老龄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J], 李金生;罗厚良;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7-3949(2003)11-03-0223-04·实验研究·姜黄素对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沃兴德, 崔小强, 唐利华(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浙江省杭州市310053)[关键词] 生物化学; 姜黄素对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自身基质法; 高脂血症;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脂蛋白脂酶; 肝脂酶[摘 要] 为了探讨姜黄素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酶学机理,用高脂膳食喂饲Wistar 大鼠4周,造成食饵性高脂血症,然后用高、低两种剂量的姜黄素和阳性对照药血脂康、非诺贝特进行实验性治疗。
给药3周后处死动物,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测定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肝素化血浆总脂解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
结果发现,高、低剂量姜黄素、非诺贝特和血脂康均能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降甘油三酯作用高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最优,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低剂量姜黄素和血脂康最优,高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能降低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高、低剂量姜黄素能显著提高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降低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高、低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能提高血浆总脂解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高剂量姜黄素还能显著提高肝脂酶活性。
结果提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肝脏和血清脂质的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有关。
[中图分类号] Q5[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Curcumin on the Activities of Plasma Lipas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Lipids in Hyperlipidemic Rats Induced by High Lipid DietWO Xing -De ,CUI Xiao -Qiang ,and TANG Li -Hua(M olec ular M edic al Ins titute of Zhe jiang T raditional C hines e M edical C olle ge ,Hangzhou 310053,C hina )[KEY WORDS ] Hyperlipidemia ; 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 Lipoprotein Lipase ; Hepatic Lipase ; Curcu -min ; Rats[ABSTRACT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Curcumin 's effect on decreasing plasma lipid and anti -ather -osclerosis . 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fed with high lipid diet 4weeks to be hyperlipidemic model and then given experimen -tal treat ment with Curcumin ,XUEZHIKANG and Fenofibrate as positive control drugs . After 3week 's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trigl y ceride (TG )in the serum and liver were determined . The level of serum high dens 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he level of plasma 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 )activity ,and the levels of postheparin total activity (PHTA ),lipoprotein lipase (LPL )and hepatic lipase (HL )activities were all measured . Results The three drugs can decrease the serum TG level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the high -dosage of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 They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serum TC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especially XUEZHIKANG and low dosage of Curcumin . The high dosage of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HDLC .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TC in the liver . The high dosage of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significantl y decrease the level of TG in the liver . Curcumin can increase the LCAT activity in the plas ma significantl y and decrease the level of free cholesterol (FC )in the plas ma .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PHTA . The high dosage of Curcumin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HL activity . Curcumin and Fenofibrate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LPL activity . Co 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rcumi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d own -regulating seru m and liver lipids . Mean while ,it can up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plas ma lipase avtivities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Curcumin 's effect on decreasing lipid and anti -atherosclerosis .[收稿日期] 2002-07-28 [修回日期] 2003-04-21[作者简介] 沃兴德,男,1952年出生,上海市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脂与脂蛋白代谢和中医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E -mail :woxdtcm @21cn .com 。
崔小强,男,1975年出生,江苏省东台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
唐利华,女,1966年出生,浙江省桐乡县人,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脂与脂蛋白代谢和中医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 o -sis ,As ),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的发生,就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上常采用贝特类药和他汀类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效果不错,但难免有副作用。
中药姜黄活血化瘀,其提取物的主要成份姜黄素具有降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两个功能,还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1,2]。
姜黄素降血脂作用可能与其影响脂代谢相关酶类的活性有关,本文通过姜黄素对脂代谢相关酶类的作用来探讨姜黄素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酶学机理。
1 材料与方法1.1 受试药品姜黄醇提物取由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制备,批号970817,总姜黄素含量为64.20%;血脂康由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820,每粒含洛伐他汀不少于2.5mg;非诺贝特由浙江嘉兴药业公司生产,批号0000201。
1.2 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分组6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63.3±6.1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养条件为每笼5只,饲养温度23±1℃,湿度40%~70%。
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根据体重排序分成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姜黄素低剂量组、血脂康组和非诺贝特组。
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稃皮粉25%,豆粉15%,鱼粉10%,玉米粉20%,4号粉25%,食盐1%,鱼肝油1%,其他3%),高脂模型组和给药组喂饲高脂饲料(胆固醇1%,猪油10%,白糖10%,胆酸盐0.25%,基础饲料78. 75%),平均每鼠每天喂20g。
4周后造成高脂血症。
在继服高脂的同时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正常组每天10mL kg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每天10mL kg1%羧甲基纤维素灌胃,低剂量姜黄素组每天灌饲10 mL kg姜黄素[即100mg(kg.d)总姜黄素,相当于人体用量的10倍],高剂量姜黄素组每天灌饲10 mL kg姜黄素[即200mg(kg.d)总姜黄素,相当于人体用量的20倍],血脂康组每天灌饲10mL kg血脂康[即400mg(kg.d)血脂康,相当于人体用量的20倍],非诺贝特组每天灌饲10mL kg非诺贝特[即100mg(kg.d)非诺贝特,相当于人体用量的20倍],给药三周后处死动物,处死前三天晚上9时撤去饲料,处死前二天上午眼眶取血,血清用于测定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E DTA钠盐抗凝血浆用于测定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活性和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 ol,FC)含量。
恢复喂食并于当日晚上9时再次撤去饲料,第三天上午尾静脉注射肝素(312.5u kg),15min后摘除眼球取肝素化血浆,测定肝素化血浆总脂解酶(postheparin total activity,PHTA)、脂蛋白脂酶(lipopr o-tein lipase,LPL)和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活性,断颈处死大鼠,取肝脏测定肝TC和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