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719.50 KB
- 文档页数:3
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知识点分析】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路图及概念:(1)反射面:两种介质的交界面(2)入射光线:照向反射面的光线。
(3)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的光线(4)法线: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6)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不同颜色的笔、量角器、刻度尺等。
(2)实验步骤:①把一可绕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的0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
分别换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③以法线ON为转轴,将纸板B绕法线ON缓慢旋转,观察在纸板B上还有没有反射光线。
④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3)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二者皆遵循反射定律(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
(2)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
一.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蜡烛、火柴、白纸。
简要步骤:(1)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3)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第五节《光的反射》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2) [教学设计]初二学生对光的反射普遍感到困难,本课立意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归纳光的反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知识的爱好,能对光的反射知识有深入的、综合性的明白得。
要紧做法:1、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光学的专用名词,并加深印象。
2、学生动手做实验,会用现象和实验来证明光的反射定律。
3、学生利用光的反射知识来讲明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目标]1、明白光的反射现象。
2、明白得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咨询题,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观看、分析、概括能力。
[教具]演示:激光笔2个、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学生:光的反射实验仪器〔每组一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白得并把握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应用反射定律的知识讲明一些简单咨询题和相关的现象。
[课前学习的咨询题]学生课前预习的咨询题:1、什么叫入射点?什么叫法线?2、什么叫入射角?什么叫反射角?3、如何证明光的反射?教师课前预备:推测学生可能设计出来的证明光的反射实验,并预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时刻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讲明直截了当引入5分钟演示实验2分钟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什么缘故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仍在原先的物质中传播,这种现象确实是光的反射。
现在请大伙儿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光的反射?这些现象中的光怎么讲是遵循什么规律来进行反射的呢?今天我们大伙儿就一起来研究光的反射的有关规律。
让我们先来一起看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1、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平面镜成像规律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2019•南京)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A.B.C.D.2.(2019•湖北恩施州)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将会出现的现象是()A.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3.(2019•辽宁沈阳)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
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B.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D.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4.(2019•四川自贡)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5.(杭州下城区月考改编)月亮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在平静的池塘中形成了月亮的像,已知池塘水深2.8米,则所成的月亮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A.2.8米B.5.6米C.384400千米D.无法确定6.(2016•山东滨州)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4.2m B.3.8m C.5m D.4.6m7.作图题(1)(2019•贵州铜仁市)如图甲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在平面镜前作出物体AB。
(2)(2019•云南)请在图乙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3)(2019•江苏南充)如图丙,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点照向镜面,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光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
学员编号:007 年级:初一课时数:2学员姓名:某某某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徐龙课题光的反射和折射授课日期及时段2015年9月9日教学目的1.基础练习,捉住重点,提高自信心;2.加深对错题、难题的了解、掌握,提高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力及掌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初一科学下第二章§2-5 光的反射和折射课前思考:1、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2、月亮不发光,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它?3、水中的倒影是怎么形成的?一、光的反射(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注意:我们看到物体的“亮”和“暗”并不是由反射光的强弱来决定,而是由射入人眼睛的光的多少决定的。
)(2)基本概念要弄清一点(入射点)、二角(反射角、入射角)、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定义。
一点入射点光的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三线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OA法线经过入射点 O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通常用虚线表示,如图中的ON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AON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BON(3)实验探究1、问题: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甲乙不在同一平面上,你能在乙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吗?怎样才能在乙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说明了什么?2、甲乙在同一平面上,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
实验次数入射光线位置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光线相对法线位置1 在法线左侧0o2 在法线左侧30o3 在法线左侧45o4 在法线左侧60o综合实验探究得到:光的反射定律A)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B)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法线居中)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反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实用三篇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章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教师__: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的教学(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三“线”反射光线OB(同上)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反射定律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小学科学第12课《光的反射》第2课时(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12课《光的反射》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物体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2.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3. 掌握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知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角度。
2. 难点: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概念。
三、教具准备:1. 光源(手电筒等)。
2. 一块平整的墙壁。
3. 一面平整的镜子。
4. 尺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导入本课内容,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光线遇到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2. 实验观察(15分钟)教师将光源放在教室一角,让学生观察光线打到墙壁上的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询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然后,教师将光源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上,让学生观察光线的变化。
最后,教师拿出一个镜子,让学生站在墙壁前面,观察镜子中的自己。
3. 探究与总结(15分钟)通过实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线遇到物体时的变化规律。
教师可以提问:“光线打到墙壁上以后,有什么变化?”、“光线从不同方向射到墙壁上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4.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给学生解释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并对每个角度进行标注。
5. 练习与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总结。
例如:“当光线以30°的角度射到墙壁上时,反射角是多少度?”、“当光线以60°的角度射到镜子上时,反射角是多少度?”等。
鼓励学生在纸上绘制示意图,并计算出反射角的数值。
6.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光线在不同材料中的反射规律,例如光线在水、金属等材料中的反射角度。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与学生一起探究其中的道理。
光的折射与反射实验教案第一节:实验介绍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光在折射和反射过程中的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图像观察,深化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第二节: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 平行光源- 光具套件(包括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白纸板- 折射仪- 透明容器(如玻璃杯)- 透明物品(如塑料球、玻璃棱镜)- 直尺- 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2. 实验环境准备:- 实验室桌面- 光线充足的环境- 适当的空间,以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三节: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将平行光源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确保其发射的光线垂直照射到实验桌面上。
- 在桌面上放置白纸板,作为光线落点的观察台。
2. 光的反射实验:- 将平面镜置于桌面上,并将其与光源保持一定的角度。
- 调整光线的入射角度,观察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角度,并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 记录实验数据,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形展示。
3. 光的折射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容器,并在其中放置透明物品(如塑料球或玻璃棱镜)。
- 调整光线的入射角度,观察光线在透明物品中的折射角度,并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 记录实验数据,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形展示。
4. 其他相关实验:-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透明物品进行折射实验,并比较不同形状对光线的影响。
- 可以利用凹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变化。
第四节: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2.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第五节:实验总结与应用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并在实验结果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内容:1. 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特性。
2. 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3. 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4. 不同形状的透明物品对光线的影响。
5.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本实验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光学仪器的使用、光学设计等领域。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第二部分)
1、(1)将钟竖直在平面镜前,看看镜中钟的时针和分针与钟本身的时
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
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
2、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
A、逐渐变小,且逐渐离开镜面
B、逐渐变大,且逐渐靠近镜面
C、大小不变,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4、在2千米深的海面上空5千米处有一架飞机飞过,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距离是
()
A、2千米
B、3千米
C、5千米
D、7千米
5、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显现岸上的景物,俗称“倒影”,它是
()
A、倒立的虚像
B、倒立的实像
C、正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
6、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四个作图,其中正确的图是
()
(A) (B) (C) (D)
7、一根直棒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互相垂直,则棒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
()
A、900
B、0
C、450
D、600
8、图为同学们科技制作所做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的像是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正立等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9、有一位同学在湖边拍了一张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
10、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3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平
面镜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_____米/秒。
11、作图题:
(1)在图甲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S是发光点,A是某反射光线上的一点。
请画出这条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3)如图丙,在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体AB,人眼在P处,那么至少在平面镜上遮住哪一部分,
人眼就看不见发光体AB的像了。
图甲图乙图丙
12、如图所示,在一面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A,人眼处在图中O点处,这个人能看见A在平面
镜里所成的像吗?______请作图说明。
(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上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
像的位置为S2。
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
14、张医生要为同学检查视力,按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米,可校医务室的房间
长只有3米,你能利用光学知识帮助张医生解决这一问题吗?
15、镜中的像和实物是左右相反的,这个颠倒的世界有时会给人带来许多不方便,能否想办法克服这个缺点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既然一面镜子能把世界填倒,如果把颠倒了的世界再
颠倒一次,世界是不是恢复了呢?这有点像数学中的“负负为正”的道理。
因此,我们可以自己做这样一面镜子:用胶布把两面镜子粘合一起,并让它像一本书那样能自由开合。
这种镜子叫偶镜,把这面镜子立在桌上,打开后成互相垂直的形状,这时如果你取一张报纸或放一只闹钟在偶镜前,你发现了什么?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1、(1)左右相反(2)10时35分 2、光的反射3-9 DCCCCBD 10、1 11-13、略 14、能,只要在挂视力表的对面墙上挂上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的同学站在与视力表相距2米的位置上,并通过平面镜看视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