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我是中国人》教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41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是中国人》(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能够模仿课本人物语言,初步了解角色特点;4.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2.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及停顿;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模仿课本人物语言,初步了解角色特点;2.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预热:1.教师播放《我是中国人》MV,引导学生听歌,自然欣赏美好的歌曲以及歌曲中展现出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2.让学生感知自己的身份和国家的身份,沟通学生自身的体验。
导入:1.让学生看一些图像资料,如中国地图、中华民族的国旗、国徽,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理解;2.教师将课文的名称《我是中国人》展示在课本上,并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中国人”。
学习过程:1.教师引领学生朗读课文,认真听讲和理解课文里表述的事情。
2.教师请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大声的念诵课文。
要注意语音规范、语调及停顿,体现课文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3.教师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某一个角色,比如老师、母亲、父亲、学生。
在自己的角色中发挥语文表达能力,体现语言功底及个性特征。
4.教师提问学生针对课文中广阔的寓意进行探讨,如何理解“我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影响,让学生对国家和父母的亲情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5.加深学生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和“民族》,并给予孩子积极的榜样:写书法、唱国歌、讲中华经典。
教学反思:评估每一节课教学的效果,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借助活动等方式调整教学,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参与进来,让教育成为全家人的共同责任,共建和谐校园。
总结: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一个民族和什么是一个国家,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国家的身份;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感悟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3.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将爱国主题融入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关爱国家,关爱人民。
部编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我是中国人”。
2、看懂图意,认识祖国的标志国旗、国歌、国徽,知道我们的国家叫中国。
3、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友爱同胞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昨天刚报名到校,今天一进入课堂就要在开学第一课去和他们谈论“国家”这个沉重、深远的话题的六岁孩童们来说,的确存在很大的困难!或许他们从电视上或者其他途径听说过自己是中国人,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和认知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祖国这个家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
要想让中国这个家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方法的运用上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巧妙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祖国的标志国旗、国歌、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友爱同胞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谈“小家”引“大家”。
1、出示卡通图片白云、鱼儿、小鸟的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
2、教师小结引出祖国这个大家。
(是啊!在这个温暖的小家里,爸爸妈妈爱我们,爷爷奶奶疼我们,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不仅有一个幸福的小家,我们更有一个伟大的大家!它就是——学生齐说“中国”!)3、教师板书——中国,并向学生介绍祖国的全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意图】“家”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温暖的港湾!开课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片引入,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他们的心里奠基了“中国”这个大家和自己的小家一样重要的基调,为下文“让祖国走进孩子心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过渡:孩子们,我们的大家叫中国,现在我们一起去家里观赏观赏吧!(二)欣赏美景,赞美祖国。
1、配乐播放天安门、长城、故宫、九寨沟、沙漠、海滩等图片。
2、请学生说观后感受。
3、出示课件,全班齐读中国中国真美丽,我们大家都爱您!【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祖国优美的风光,是想先拨动一下学生爱的心弦,用爱美的天性敞开胸怀迎接祖国进入心中。
我是小学生教学目标1、认识语文书,了解语文书的基本结构。
2、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小、学、生”三个生字的读音;能认读词语“小学生”;会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3、通过看图说话、儿歌学习,感受成为小学生是很快乐的。
4、培养学生认真看,仔细听,大声说话,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学习词句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1)教师示范说,学生边听边记。
(2)学生练习说。
2、了解“学生”的意思,认识“小”字。
(1)师叙述:到学校里来读书,学知识的人就是——学生。
板书:学生(2)跟老师读“学生”(齐读,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3)师叙述:在小学读书的学生叫小学生。
板书:小(4)指名读:“小学生”。
(5)师叙述:看看“小”的字形怎样记?出示课文中的题头画,指名说(6)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并点名这格子叫“田字格”,老师边写边说笔画和笔顺。
这种记字的办法真有趣。
让我们学着方方一起来做做动作,记记这个“小”。
拿出右手,跟着老师在手心上来写一写。
3、朗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1)听老师用上“小学生”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我是小学生)。
谁也会说这句话?(2)现在开始就是一名小学生了,那多高兴啊,谁能面带笑容高高兴兴读这句句子?(自由练读)(3)出示句子,师点着句子带读,生齐读。
这里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田字格”,教师只作名称介绍,其他不讲解。
过渡:有两位小朋友也来作自我介绍呢!二、看图说话,巩固词句1、出示课后练习1中的第一幅图(1)教师介绍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2)要求学生学着他们的样子相互介绍。
(指名同桌示范,评议,开双轨火车练说)教师适时点拨:和别人一样,我们说话时可以用上“也”。
2、出示课后练习1中的第二幅图(1)教师介绍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告知学生:大家一起说时,要用“我们”。
(2)教师与学生配合着说一说。
3、四人小组练习:你说,我说,大家说。
任选刚才的三句句子,配上动作说一说。
我是中国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2.了解中国人的民族特征、传统文化和优秀历史文化;3.通过阅读和讨论,感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感受“我是中国人”的文化内涵;2.难点: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中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老师请学生听课文《我是中国人》朗读,并简单介绍一下教材目的,讲述“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3.2 阅读和理解课文让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重点介绍以下内容:3.2.1 中国人的民族特征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中国人具有许多民族特征:“讲道理、勤劳、节俭、重视家庭、重视友情和信任、讲究礼仪等”。
3.2.2 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课文中还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如汉字、诗歌、建筑、绘画等文化艺术;中医、武侠、茶艺等民俗文化。
3.2.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课文中还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孔子礼仪、家训、传统节日、朝拜祖先等。
3.3 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自己讲述过去一年中最让自己自豪的一件事情,学生讨论时需以“中国人”的立场和思想、道德、文化维度为指引,让学生了解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3.4 课堂巩固课堂巩固环节,老师让学生表达“我是中国人”的信仰,并邀请几位同学来进行分享。
在分享中,每个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长处、自己喜欢中国文化的理由等感性的表述,让其他学生感受到“我是中国人”的文化内涵。
3.5 课堂陶冶情操在高潮的分享中,老师介绍中国古诗《登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并进行朗读和赏析,让学生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Tips1.通过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和交流,并且给予肯定和鼓励;3.在课堂巩固环节时,老师要鼓励“感性表述”和“体验式学习”;4.让学生参与到文艺活动中, 让学生主动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
教课目的认知: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国都、国庆节。
感情: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骄傲感。
2.加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课建议教材剖析: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
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
这是道德启发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
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韧不拔,频频进行,由浅入深,不停加深。
在启发教育阶段不行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我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法建议:本课教课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以“爱”贯串全课,要采纳合适一年级小学生特色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资料。
教材中供给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经过生动的直观形象资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感。
2.采纳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读诗歌等,使学生遇到感情的感染,指引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课的知识点许多,但在教课中要仔细落实,使学生确实记着。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许多。
在教课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课有条有理,构造紧凑。
教课方案示例第十一课我是中国人教课目的:认知: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国都、国庆节。
感情: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骄傲感。
2.加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课要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课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课过程:一、听一听(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中国》这首歌吗?会唱吗?下边我们就来一同唱一遍。
1.放音频:《大中国》下载同学跟音乐唱。
发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师: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我是中国人2.看书。
(“听一听”中的图片)发问:这些都是中国人吗?那他们为何长得都不太同样呢?小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 56 个民族,此中汉族人数最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我是中国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我是中国人”。
•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了解祖国的地理、自然和历史。
•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其语文素养,特别是语音、语调等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感性认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技能和语感。
•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着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懂得祖国的辽阔与深厚,认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注重集体、关心他人,培养孩子的爱与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我是中国人”的含义。
•了解中国的五千年文化,祖国的地理、自然和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语音、语调等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我是中国人”这一概念。
•如何通过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通过活动学习,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采取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四、教学内容1.课文首段我是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
2.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培养爱国意识。
•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中国的一些古迹、名胜,让学生体验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多说、多听,通过说话训练和模仿,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流程Step 1导入学生看一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的美丽和壮丽。
Step 2学习语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讲解课文中一些词语、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是中国人(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我是中国人”这首诗的内容及写作目的;•能正确模仿诗歌的朗读和韵律;•能朗读出语调和抑扬顿挫。
教学重点•听、说、读“我是中国人”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难点•朗读出抑扬顿挫。
教学准备•集合区放置诗歌的海报或展示屏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你们是什么国籍吗?”•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意义。
展示诗歌《我是中国人》。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我是中国人》。
•教师注重学生的正确发音、语调和韵律。
3. 词语解释•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诗歌当中比较难懂的词语。
例如:“红旗飘飘”、“国家的花朵”、“好水好山”、“祖先留下的东西”等。
4. 师生互动•通过演示、问答等方式,老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思考中体验“中国”这个词的美好,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5.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我为什么是中国人?”。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
6. 诗歌创作•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学生分组合作、创作自己的中国人诗歌。
7. 诗歌朗读展示•请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朗读自己所创作的诗歌。
课后作业•练习诗歌《我是中国人》的朗读;•听家长或祖辈讲述中国的故事或传统习俗。
思考问题•你为什么是中国人?•你认为自己的祖先留下的东西有哪些?•你对自己的祖国有什么感想?总结本节课目的是通过朗读诗歌《我是中国人》、词语解释、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和诗歌创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是中国人的含义和美好之处,增强学生的祖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
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
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二、教材分析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新修订教材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来看,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在学拼音。
“老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我上学了、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
而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一年级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学习中,这样更关注孩子的需求了。
”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减少到300,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
两个栏目主要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
写字是有规律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
新教材要求学生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
部分课文被替换,新增儿童诗,例如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选入,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
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比如“传话游戏”。
三、教学目标(一)汉语拼音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我是中国人(教案)
教学目标
本课时通过阅读《我是中国人》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自己是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也了解一些中国的风俗和文化。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自己是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中国的风俗和文化。
教学准备
1.《我是中国人》课文;
2.学生课本;
3.PPT。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的名胜古迹和风景,让学生知道自己所生活的祖国是多么美丽,同时为本节课展开做铺垫。
2. 课文阅读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如如何利用语境理解词汇,理解作者的用意等。
3. 概括课文大意
让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
4. 讲解生词
讲解生词,包括音、形、义,让学生了解单词的拼音、意义和用法。
5. 讨论问题
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中国有哪些特色文化?”“你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有哪些好处?”等等。
6. 课文分析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俗和文化,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国的热爱之情。
7. 课堂练习
老师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如点读单词、填空题、情景对话等,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8. 课堂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性的认识。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自己整理出一些中国文化的特色,然后上课时逐个呈现给其他同学听,进行分享。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美丽和独特,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风俗。
这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本质和目标。
《我是中国人》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体会作为中国人的一种骄傲自豪感。
2、了解古代关于中国人的传说故事,发扬民族文化,增强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那么你们听过国歌吗?每当国家有重大政治活动或节日时,都会升国旗,奏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用手机播放国歌,和同学们一起唱国歌。
2、老师:听完国歌,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解释国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重大意义。
同时简述国歌创造的背景以及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
3、老师:这首歌告诉我们,中国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共同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中国人》这一课,板书我是中国人。
二、比一比,说一说1、老师:提问同学们,有谁在旅游是见过外国人?他们有什么外貌特征?我们和他们在外貌、语言、生活习惯上有什么不同?2、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世界上有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和黄种人,并告诉同学们这些肤色的人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而我们中国人大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当然也有些少数民族属于例外。
3、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了不起。
”三、讲一讲,听一听1、我们中国人有着相同的血脉,这是我们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给我们留下的烙印,所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讲述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弘扬中华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
炎帝和黄帝,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两个帝王,他们勤劳、勇敢、智慧、爱国、爱民,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有一件伟大的功绩,就是发明了医药,在神话传说中,为了发现能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他尝到了一种剧毒的草药断肠草,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他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流传至今,广为后人传颂。
黄帝凿井、炼石为铜、创造文字、发明车船等传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3、我们的国家是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占大多数,虽然民族不同,但我们都亲如一家,都是中国人。
《我是xx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体会作为中国人的一种骄慢自豪感。
2、了解古代关于中国人的传说故事,发扬民族文化,增强心爱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激发学生心爱祖国、心爱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那么你们听过国歌吗?每当国家有巨大政治活动或节日时,都会升国旗,奏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威严。
用手机播放国歌,和同学们一起唱国歌。
2、老师:听完国歌,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解释国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巨大意义。
同时简述国歌创造的背景以及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
3、老师:这首歌告诉我们,中国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共同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中国人》这一课,板书我是中国人。
二、xx,说一说
1、老师:提问同学们,有谁在旅游是见过外国人?他们有什么外貌特征?我们和他们在外貌、语言、生活习惯上有什么例外?
2、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世界上有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和黄种人,并告诉同学们这些肤色的人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而我们中国人大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当然也有些少数民族属于例外。
3、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诵“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了不起。
”
三、讲一讲,听一听
1、我们中国人有着相同的血脉,这是我们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给我们留下的烙印,所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讲述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弘扬中华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
炎帝和黄帝,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两个帝王,他们勤奋、英勇、智慧、爱国、爱民,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有一件宏伟的功绩,就是发明了医药,在神话传说中,为了发现能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他尝到了一种剧毒的草药断肠草,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他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流传至今,广为后人传颂。
黄帝凿井、炼石为铜、创造文字、发明车船等传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慢自豪!
3、我们的国家是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占大多数,虽然民族例外,但我们都亲如一家,都是中国人。
4、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前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心爱我们的土地,并用我们辛勤的双手建设、改造着这片土地,让它变得更富有,更优美。
建设祖国的重任会责无旁贷的落在未来我们的肩上,只有今天我们努力学习,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5、展示中国地图,指出中国文明的象征,长江、黄河,长城,简述中国古代的各种美丽的传说,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