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 “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
色皎洁。 2.“树栖鸦”是从听觉还是视觉方面来写的?写鸦雀有什么作用?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冷露无声湿桂花
①冷露:秋天的露水。 ②湿:打湿。
译文: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绘了一个冷清的中秋之夜,表现 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惆怅的心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
尽:都。
译文: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
不知秋思落谁家?
落:在,到。
译文: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揭示课题 这幅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
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 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 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无边思绪。
二、作者简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
4.“落”换成“在”好吗? 说明理由。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
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 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四、诗歌鉴赏
诗歌后两句中抒发了作 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入骨的思念之情
五、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含而不露,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不说想念老朋友,而说“秋思落谁家”,就是 采用不明说而暗示的写法。
4.王文通是一位才华横溢、贫贱自守 、远离 官场、 愤世嫉 俗之人 ,诗人 与他遭 际相似 ,品格 相类, 他正是 诗人的 自我写 照。 5.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 、奋斗 到底的 毅力, 表达了 作者的 赞扬和 崇敬。6.这两句 诗的意 思是, 移山填 海的事 业尚未 完成, 我愿牺 牲自我 之身, 成全精 卫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