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冷清,作者的心情也是清冷的
重点词语理解:
● 从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这两个词语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 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独。惆怅的心境。 “无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渲染了 桂花的浸润之久
中庭 地白树栖鸦
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子,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品味“树栖鸦”的韵味。
●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朴实, 明写
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息栖,暗示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 从
视角和听觉的角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 寂静。
读诗悟情:
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读出韵律 ●读出感情
十五夜望月
【唐】
qī
中庭 地白 树 栖鸦,
栖
冷露 无声 湿 桂花。
yā
今夜 月明 人 尽望,
鸦
不知 秋思 落 谁家。
体会诗中月的影子:
●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看到的
听得到
感受得到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中庭 地白 树 栖鸦, 冷露 无声 湿 桂花。
读一读着句诗,想一想在这个团圆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他此刻有何感受?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冷清的。
主题概括:
《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之夜的————————和———— ————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寞、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面。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