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1岁神经运动20项评估方法神经运动评估是指通过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评价,以明确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损害情况、确定康复治疗方案和效果的一种手段。
以下将介绍一岁神经运动评估的20项方法。
1.保持头部稳定:观察患儿能否保持头部在重力作用下稳定。
2.抓握反应:观察患儿能否有力地抓住手指或其他物体。
3.食指和拇指的对称抓握:观察患儿能否用食指和拇指对称地抓握物体。
4.对称膝踝抓握:观察患儿能否用膝盖和脚踝对称地抓握物体。
5.手臂的对称弯曲:观察患儿能否对称地弯曲手臂。
6.对称腿部屈曲:观察患儿能否对称地弯曲腿部。
7.反射动作:观察患儿对刺激作出的反射性动作,例如踢腿或握拳。
8.姿势对称性:观察患儿的姿势是否对称,例如站立时是否平衡。
9.姿势稳定性:观察患儿的姿势是否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
10.反射性翻身:观察患儿是否能够通过反射性翻身的动作改变自己的姿势。
11.投掷动作:观察患儿是否能够用手臂或手指投掷物体。
12.蹲跳动作:观察患儿是否能够蹲下并跳起。
13.平衡能力:观察患儿站立时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包括单脚站立和双脚平衡。
14.步态观察:观察患儿行走时的步态是否正常,包括步伐长度、步伐速度和足部着地方式。
15.爬行动作:观察患儿是否能够用手臂和腿部爬行。
16.偏好手:观察患儿使用左手还是右手进行活动。
17.随机动作:观察患儿是否能够进行随机的、不受限制的运动。
18.口腔功能:观察患儿的口腔功能,包括吞咽、张口和咀嚼等动作。
19.肌肉张力:观察患儿肌肉的张力情况,包括过度松弛或过度紧张。
20.运动协调性:观察患儿进行各种复杂动作时的协调性,例如手到口、手到脚等。
这些方法通过观察患儿的各项神经运动功能,可以全面了解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功能损害情况,以便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同时,还可以通过评估结果的定量分析,跟踪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治疗,促进患儿的神经运动发展。
0-1 岁52 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一)导读: 0-1 岁婴儿52 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其主要目的是以预防为主做好围生期保健,优生优育,减少出生因素引起的脑损伤,通过52 项检查可对脑损伤婴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0-1 岁神经运动检查和脑瘫诊断主要根据法国Amil-Tison 的方法结合我们近10 年来应用的经验适当修改制定的。
0-1 岁婴儿神经运动的成熟是从头向尾部发展的方向。
婴儿,先有抬头,然后坐、爬、站和走。
如果婴儿运动发育不符合这个规律,婴儿5-6 个月时头竖不好,不能扶坐,但下肢站立很有力,这是异常现象。
因此,增加了会伸手主动抓物、翻身和主动爬项目。
被动肌张力的检查对于大多数脑瘫有重要意义,这种检查通过胭窝角、内收肌角、跟耳征等的角度大小作判断,此方法既客观,又容易操作,还容易被婴儿和家长接受。
正常婴儿这些被动肌张力检查结果有一定的规律性,角度由小到大。
对于足尖着地的婴儿足背屈角是区别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重要标志。
0-1 岁先天生性反射的存在(见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录像)和消失时间,紧张性迷路反射消失和保护性反射出现的时间也是诊断脑瘫的重要依据。
还吸取了Vojta 脑瘫检查方法中的两项指标,即垂直抱和俯卧位抱时婴儿姿势,比较正常婴儿和脑瘫儿之间的差别。
0-1 岁神经运动检查共52 项。
本检查法最大特点是用表格方式表示,每月检查一次,以体格检查程序进行,当问病史时完成头颅的检查,1当婴儿安静地躺在检查台上可估计被动,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腱反射,检查以姿势反应的估价作为结束。
主动,被动肌张力和反射的每一项检查和正常发育作比较,并按每三个月的正常类型进行分组,任何异常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的暗区,对照正常的范围在表格中明区可即刻作出正常与否的评价,所有检查按纠正年龄,因此本检查按同样的标准估价足月儿和早产儿。
要说明的是本检查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神经学估价,它不包括颅神经,肌萎缩,肌纤颤和其他因素的估价,也不包括精神运动试验,因此也不能发现行为、社交或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0~1岁神经运动检查是系统观察婴儿神经运动发育是否正常的临床检查方法,可发现轻微脑功能异常引起的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对于早产儿、窒息儿及出生前后脑损伤的婴儿,通过系统检查可以发现运动落后、反射、肌张力和姿态异常,早期作出脑瘫诊断。
脑瘫康复愈早愈好,在发展为典型脑瘫以前进行功能训练,对于减少或减轻脑瘫的发生,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视觉追踪红球:正常:1个月眼球能追视,2个月眼和头均可左右转动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判断标准同1。
3.听觉反应: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如皱眉转头等),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判断标准同1。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正常:0~3个月可观察到。
异常:4个月后不应存在。
5.持续手握拳:正常:新生儿手通常握拳,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
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
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正常:1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头能竖立5秒;2~3个月头轻微后垂,可竖立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
异常: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不能竖头7.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正常:1个月小儿头转向一侧,2个月小儿能抬头片刻,下巴离床,3个月小儿抬头超过45度,肘支撑,4个月小儿抬头90度,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异常:2~3个月小儿不能抬头,4个月抬头不稳不能肘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8.围巾症:肘未达中线(异常:臂围颈部像围巾)9.内收肌角:1~3个月40~80度,4~6个月70~110度,7~9个月100~140度,10~12个月130~150度。
10.腘窝脚:1~3个月80~100度,4~6个月90~120度,7~9个月110~160度,10~12个月150~170度。
11.足背屈角:正常:慢脚快脚均小于70度。
0-1岁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0-1岁神经运动检查20项包括视听反应、运动发育、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反射以及姿势等。
既简单又较全面,便于操作,能敏感地发现早期脑瘫的迹象。
1.视觉追踪红球: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直径10cm红球,在距小儿眼前20cm处轻轻晃动引起小儿注意。
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跟随红球移动情况。
正常: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但头可能不转动,2个月眼和头转动左、右可达各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即转动18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和小儿面对面,距离20cm,发出柔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跟随人脸转动情况。
判断正常和异常标准同视觉追踪红球。
3.听觉反应: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内装20粒干玉米豆的硬塑料盒(摇动时可发出“格格”声)在小儿视线外,距左右耳7-8cm处连续摇动发声,观察小儿反应。
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
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A):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校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
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
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
此反射头4个月可观察到,5个月后不应存在。
正常:1-4个月:可有,也可无异常:5个月后存在。
5.持续手握拳:新生儿的手通常是握拳,当安静休息时,经常张开和握拳。
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如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就应特别注意。
正常:1-2个月可有握拳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4个月无握拳。
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慢慢拉起小儿到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到坐位观察小儿竖头情况。
0-1岁小儿神经运动20项检查1.视觉追踪红球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直径10cm红球,在距小儿眼前20cm处轻轻晃动引起小儿注意。
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跟随红球移动情况。
正常: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但头可能不转动;2个月眼和头转动左、右可达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即转动180度。
异常:不能追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和小儿面对面,距离20cm,发出柔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的跟随人脸转动的情况。
判断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同视觉追踪红球。
3.听觉反应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内装20粒干玉米豆的硬塑料盒(摇动时可发出“格格”声)在小儿视线外,距左、右耳7-8cm处连续摇动发声,观察小儿的反应。
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
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A)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箭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
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
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
此反射头4个月可观察到,5个月后不应存在。
正常:1-4个月可有,也可无。
异常:5个月后存在。
5.持续手握拳新生儿的手通常是握拳,当安静休息时,经常张开和握拳。
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如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就应特别注意。
正常:1-2个月可有握拳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4个月无握持,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慢慢拉起小儿到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到坐位观察小儿竖头情况。
正常:1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头能竖立5秒,2-3个月后头轻微后垂,可竖头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0-1岁神经运动检查20项包括视听反应、运动发育、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反射以及姿势等。
既简单又较全面,便于操作,能敏感地发现早期脑瘫的迹象.1.视觉追踪红球: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直径10cm红球,在距小儿眼前20cm处轻轻晃动引起小儿注意。
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跟随红球移动情况。
正常: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但头可能不转动,2个月眼和头转动左、右可达各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即转动18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和小儿面对面,距离20cm,发出柔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跟随人脸转动情况。
判断正常和异常标准同视觉追踪红球.3.听觉反应: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内装20粒干玉米豆的硬塑料盒(摇动时可发出“格格”声)在小儿视线外,距左右耳7—8cm处连续摇动发声,观察小儿反应.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A):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校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
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此反射头4个月可观察到,5个月后不应存在。
正常:1—4个月:可有,也可无异常:5个月后存在。
5.持续手握拳:新生儿的手通常是握拳,当安静休息时,经常张开和握拳。
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如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就应特别注意。
正常:1-2个月可有握拳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4个月无握拳。
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扶持小儿两侧前臂慢慢拉起小儿到45度,观察抬头情况,再拉到坐位观察小儿竖头情况.正常:1个月小儿拉起头时头后垂,坐位时头能竖立5秒,2—3个月头轻微后垂,可竖头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异常: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不能竖头.7.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小儿俯卧位,在头前方用玩具逗引,观察小儿抬头和手支撑情况.正常:1个月小儿头转向一侧;2个月小儿能抬头片刻,下巴离床;3个月小儿抬头45度,肘支撑;4个月小儿抬头90度,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0~1岁神经运动检查是系统观察婴儿神经运动发育是否正常的临床检查方法,可发现轻微脑功能异常引起的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对于早产儿、窒息儿及出生前后脑损伤的婴儿,通过系统检查可以发现运动落后、反射、肌张力和姿态异常,早期作出脑瘫诊断。
脑瘫康复愈早愈好,在发展为典型脑瘫以前进行功能训练,对于减少或减轻脑瘫的发生,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视觉追踪红球:
正常:1个月眼球能追视,2个月眼和头均可左右转动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
判断标准同1。
3.听觉反应:
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如皱眉转头等),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判断标准同1。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
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正常:0~3个月可观察到。
异常:4个月后不应存在。
5.持续手握拳:
正常:新生儿手通常握拳,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
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
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
正常:1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头能竖立5秒;2~3个月头轻微后垂,可竖立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
异常: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不能竖头
7.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正常:1个月小儿头转向一侧,2个月小儿能抬头片刻,下巴离床,3个月小儿抬头超过45度,肘支撑,4个月小儿抬头90度,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异常:2~3个月小儿不能抬头,4个月抬头不稳不能肘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8.围巾症:
肘未达中线(异常:臂围颈部像围巾)
9.内收肌角:
1~3个月40~80度,4~6个月70~110度,7~9个月100~140度,10~12个月130~150度。
10.腘窝脚:
1~3个月80~100度,4~6个月90~120度,7~9个月110~160度,10~12个月150~170度。
11.足背屈角:
正常:慢脚快脚均小于70度。
异常:慢脚快脚均大于70度,快慢角差大于10度,左右不对称。
12.瞬间独坐姿势:
独坐大于30秒,5个月前婴儿无此能力,6~8个月可能会坐不持续,9个月
婴儿完全可独坐。
13.主动抓物:
正常:3~4个月开始有主动抓物,但不持续,5个月双手各抓一个物体,6个月会两手传递物体。
异常:6个月不会主动抓握。
14.翻身:
4~5个月可翻身,但不持续,6个月时能翻身。
15.主动爬:
7~9个月能爬,但不持续,10个月能爬。
16.膝反射:
无、过度、不对称为异常。
17.侧面支撑反应:
正常:6~8个月出现。
异常:9个月不出现,反应不对称。
18.降落伞反应:
正常:7~9个月出现。
异常:10个月不出现。
19:立体悬垂反应:
正常:双下肢放松。
异常:伴有尖足及内旋的双下肢硬性伸展紧张并交叉;不对称姿势,一侧性伸展;在膝关节处双下肢内收交叉
20.俯卧位悬垂反应:
正常:0~1.5个月头、躯干、四肢弛缓屈曲;2个月头高于躯干;3个月以上头明显高于躯干。
异常:双上肢过度屈曲、肩胛带内收,躯干向一侧侧屈的非对称肢位;角弓反张姿势;头弛缓性下垂,躯干低紧张呈倒U字型;尖足伴双下肢内收、内旋伸展状态;颈部不伸展,双上肢向前方伸展、握拳。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