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程第三册上 第七课 成语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望梅⽌渴 东汉末年的⼀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
因长途跋涉,⼠兵们⼝渴难忍,可⼜找不到⽔。
曹操⼼⽣⼀计,⽤马鞭向前⼀指,说:“前⾯有⼀⼤⽚梅林,梅⼦正好给⼤家解渴呀!”⼀想到酸酸的青梅,⼤家⼝⽔直流,顿时觉得⼝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喻⽤空想来安慰⾃⼰。
2.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
有⼀年秋天,⾬⽔特别多,⼩河的⽔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下⼦宽阔了许多。
河伯看到⾃⼰如此强⼤,就得意地向东⽅奔流。
到了⼊海⼝向外⼀望,⼤海⼴阔⽆垠,⽐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越⾃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
[提⽰]多⽐喻做事因为⼒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感到⽆可奈何。
3.中国成语故事⽂字版: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
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于是互相勉励,⽴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
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
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国⼟。
[注释]闻:听到。
[提⽰]⽐喻有志向的⼈及时奋发努⼒。
4.中国成语故事⽂字版: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
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难以忍受的屈辱。
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恨。
为激励⽃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个苦胆,每天都要尝⼀尝胆的苦味。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
胆:苦胆。
[提⽰]形容⼈刻苦⾃励,发奋图强。
5.中国成语故事⽂字版:四⾯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
⼀天深夜,四⾯传来楚国的民歌。
汉语成语故事选(中英对照)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ě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Retreating about Thirty Miles as Condition For Peace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Duke Xian of the State of Jin Killed the crown prince Sheng because he had heard slanders about Sheng and believed them. He also senthis men to arrest Chong Er, Shen Sheng and believed them. He also sent his men to arrest Chonh Er, Shen Sheng's brother. Hearing the news, Chong Er escaped from the state of Jin, remaining a fugitive for more than ten years.After innumerable hardships, Chong Er arrived at the State of Chu at last. King Cheng of the State of Chu treated him with high respect as he would have treated the ruler of a state, believing that he would have a vright fuure.One day, King Cheng of the State of Chu gave a banquet in honoudr of Chong Er. Suddenly, amid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drinking and talking, King Cheng of the State of Chu asked Chong Er. "How will you repay me when you return to the State of Jin and become its ruler one day?" After thinking for a moment, Chong Er said, "You have plenty of beauties and attendants as well as jewelry and silk cloth, and the state of Chu abounds in rare brides and animals. What treasure can the State of Jin boast having to present to your majesty?" King Cheng of the State of Chu said, "You are too modest. Nevertheless, you still have to show your gratitude to me in one way or another, I presume?" Smiling, Chong Er answered, "If I should be fortunate enouge to return to the State of Jin and become its ruler, the State of Jin would be friendly to the State of Chu. If, one day, there should be a war between the two states, I would definitely order my troops to retreat three SHE (one SHE is equivalent to thirty LI. The LI is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equivalent to 1/2 kilometre. And, therefore, three SHE is about thirty miles.) as a condition for peace. If, under that condition, you were still not reconciled, I would have to fight with you."Four years later, as might be expected, Chong Er returned to the State of Jin and became its ruler. He was none other than Duke Wen of the State of Jin famous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Ruled by him, the State of Jin became increasingly powerful.In the year 533 B.C., the Chu troops and the Jin troops confronted each other in a battle. Faithful to his promise, Duke Wen of the State of Jin ordered his troops to retreat about thirty miles. After retreating, the Jin troops were stationed at Chengpu. Seeing that the Jin troops were retreating, the Chu troops thought that the enemy troops were afraid, and began chasing them.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hu troops' arrogance and their talking the Jin troops lightly, the Jin troops concentrated their forces and inflicted a crushing defeat on the Chu troops, thus winning the victory of the battle of Chengpu.This set phrase, "retreating about thirty miles as a condition forpeace," is derived from the Chapter "The Twenty-second Year of Duke Xi" in ZuoZhuan, the famous commentary by Zuo Qiuming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idea of this set phrase is to give way to somebody in order to avoid a conflict.洛阳纸贵luò yáng zhǐ guì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的编写理念、编写原则、结构内容等的分析,以期发现该教材在课文、词汇、语法、练习等方面的优劣势。
标签:汉语教程;课文;词汇;语法;练习一、教材现状:《汉语教程》是由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综合课教材。
本套教材共分三册六本,包括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下)及第三册(上、下)。
本文选取《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下)为分析评估对象。
二、教材编写理念:(1)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
(2)注重课堂讲练,借此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
(3)注重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三、教材编写原则:本教材的编写严格依照刘珣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五项原则: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
四、适用对象:该教材为综合课程教材,适用对象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
五、教材类型:该套教材第三册(上、下)属于课文型教材,题材属于短文。
六、教材目标: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七、教材结构内容:《汉语教程》(修订版)第三册由课文、生词表、注释、词语用法、练习五部分组成。
1.课文程相文(2001)认为,“编好课文是编好教材的关键。
”第三册课文(51-76课)以记叙文为主,内容多是反映中国当代社会的小故事。
大部分选自报刊杂志。
教材的目的是以语法为指导去学习课文,教材中生词、注释和语法说明,都是为课文教学服务的。
1.1课文的内容(1)课文的语言1)语言的口语化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课文应当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汉语教程》部分课文的语言做得比较好。
对话通俗易懂,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便于学生模仿。
2)语言的规范化刘珣(1994)主张对外汉语教材(特别是初级阶段的教材)应该强调语言的规范性,首先选取书面语和口语通用的词语,全国各地通用的词语。
在这一点上,《汉语教程》的课文比较贴合实际。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1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
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
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2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非常不解。
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
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
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3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课本成语故事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少成语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初中课本成语故事一【成语】:如坐针毡【拼音】:rú zuò zhēn zhān【解释】: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成语故事】:许多人看了典故南辕北辙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可以实现环球航行,郑国人不也可以通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吗?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先人弄错了呢?让我们在地球仪上做个实验再下结论吧。
现在,郑国人从出发点一直往北走,假设一路顺利,首先到达北极,停在北极点。
此时,在方向问题上就出现麻烦了。
因为北这个方向是相对于极点而言的。
现在,郑国人无论是越过北极点继续朝前走,还是转过来往回返,方向都会改为朝南。
同样,到达南极点后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无论朝哪边走,方向都是朝北。
因此,郑国人如果要经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行进方向也必定要改变。
若坚持只是朝北走,到达北极点后就无法前进了,更不用谈去楚国。
从这一点上看,南辕北辙中的郑国人还是错了。
初中课本成语故事二【成语】:孺子可教【拼音】:rú zǐ kě jiào【解释】:孺子:小孩子。
指年轻人可培养。
【成语故事】:“孺子可教”这则成语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
这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张良,字子房。
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
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望梅⽌渴 东汉末年的⼀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
因长途跋涉,⼠兵们⼝渴难忍,可⼜找不到⽔。
曹操⼼⽣⼀计,⽤马鞭向前⼀指,说:“前⾯有⼀⼤⽚梅林,梅⼦正好给⼤家解渴呀!”⼀想到酸酸的青梅,⼤家⼝⽔直流,顿时觉得⼝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喻⽤空想来安慰⾃⼰。
2.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
有⼀年秋天,⾬⽔特别多,⼩河的⽔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下⼦宽阔了许多。
河伯看到⾃⼰如此强⼤,就得意地向东⽅奔流。
到了⼊海⼝向外⼀望,⼤海⼴阔⽆垠,⽐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越⾃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
[提⽰]多⽐喻做事因为⼒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感到⽆可奈何。
3.中国成语故事⽂字版: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
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于是互相勉励,⽴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
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
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国⼟。
[注释]闻:听到。
[提⽰]⽐喻有志向的⼈及时奋发努⼒。
4.中国成语故事⽂字版: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
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难以忍受的屈辱。
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恨。
为激励⽃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个苦胆,每天都要尝⼀尝胆的苦味。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
胆:苦胆。
[提⽰]形容⼈刻苦⾃励,发奋图强。
5.中国成语故事⽂字版:四⾯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
⼀天深夜,四⾯传来楚国的民歌。
第七课成语故事(一)滥竽充数lànyúchōngshù中国古代有一种乐器yuèqì,叫做竽yú,吹出来的声音很好听。
国王特别爱听。
国王有三百个吹竽yú的人。
他喜欢听合奏zòu,总是让这三百人一齐吹竽yú,优美的音乐让他听得入迷。
一天,一个叫南郭guō先生的人抱bào着一个竽yú来见国王,吹牛说:“我也会吹竽yú,吹的不比他们中得任何rènhé一个差。
”国王相信了他的话,就收下他,叫人给他吃的穿的。
南郭guō先生一点儿也不客气,专要好的吃,专挑tiāo好的穿,却把竽yú丢在一边。
原来他根本不会吹竽。
每到合奏zòu的时候,南郭guō先生就坐在乐队里,做出一副吹竽yú的样子,骗过国王,就这样一天天地混饭吃。
后来国王死了,他的儿子当了国王。
新国王也喜欢听吹竽yú。
不过,跟他父亲不一样的是,他爱听独奏zòu,不喜欢听合奏zòu。
这可吓坏了南郭guō先生,他觉得自己再也混hùn不下去了,就偷偷的溜liū走了。
问题: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进乐队里去?2、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溜走了?(二)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从前,有个卖矛máo又卖盾dùn的人,为了吸引顾客,高声叫卖:“快来看,快来瞧qiáo,快来买我的矛máo和盾dùn!”他先举起自己的盾dùn说:“我的盾特别坚固jiāngù,不管用什么锋利fēnglì的矛去刺cì,都刺不透tòu!”接着,他又大声的喊:“快来瞧,快来看,不锋利fēnglì不要钱!”一边喊一边又举起自己的矛máo,大声说:“你们再看看我的矛m áo,它锋利fēnglì无比,不管多么坚固的盾dùn,它都刺得透!”站在旁边的人听了他的话,觉得很好笑。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第3版)生词表(按课排序)第一课离家的时候(37个)愿望终于实现联系瞒独生女多半因此果然实话对于古老而鸟独立自在国外考虑今后事情改变想法视频临拼命塞离别望挥眼泪恋恋不舍嘱咐表达想念放心逗哈哈大笑第二课一封信(36个)封上基本上/基本交分别来自等洲课外关心团结站个子黄拍柔和缓慢优美舒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作用项后书画竹子诗橱窗展出表示筷子好玩儿适应健康第三课北京的四季(40个)部分地区拿脱冬衣春装姑娘湖划船/划/船充满游人显得轻松火锅(儿)围向往堆雪人(儿)/堆打雪仗/打冻瑞雪兆丰年场收成数大街鲜花瓜果每郊外美丽/美景色如今多么勤劳善良热爱友好亲爱愿平安第四课理想(40个)理想专业当时赞成系著名旅途宾馆地图对面好像心事交谈所简直分别彩虹意义风雨成功从酸甜苦辣段梦亲人女儿失败失去信心选择道路人生退缩取得鼓励梦想可笑坚强付出艰苦注:“意义”一词为第2册第23课生词,此处为误列。
第五课回头再说(42个)回头再说口头语后来其实民航邻地道回答名片几乎同时实在之后太太临了(儿)粗价钱付平淡至于日子推辞温暖等待地面熟悉路左顾右盼主动打招呼理方向犹豫打交道顺路发动招手没准儿见面愣至今第六课吃葡萄(37个)葡萄来半死不活不料竟然许多叶子当串紫摘分享收获喜悦生意手指捏颗嘴白注视低声/低/高声表情并邻居意外丈夫警惕尴尬毒药传吵架隔壁露蹦跳真正成语滥竽充数/竽乐器吹国王乐队合奏一齐入迷吹牛任何差专丢根本副混死儿子独奏吓溜自相矛盾/矛/盾/矛盾从前吸引顾客叫卖瞧举坚固锋利刺透喊无比不管其中既然第八课恋爱故事(43个)恋爱聪明大方开朗女孩儿/男孩儿秘密心爱有说有笑滋味自然尽量无聊待敲捧束亲切问候微笑加整个不知不觉突然电子信箱普通立刻淡忧愁一连翻来覆去爱恋失恋男朋友默默消息外交女朋友公开一起甩料家伙仍然注:“待”为第2册第22课生词,此处为误列。
第九课幸福的感觉(36个)到底权力得到儿女拥有完全个人行为永远统一标准富翁穷好心回忆慈善家当初感激回报美好离婚条件抚养收入脸笑容装话题捐工程失学背书包贫穷祖国富强第十课提高自己(45个)提高贸易愤怒头儿改天拍弄技巧反问君子报仇商业文件熟练操作程序设计甚至修理打印机复印机毛病当作免费既……又……出气听从从此刻苦留加班开夜车偶然刮目相看担当重任升职薪红人重视能力足埋怨态度犯第十一课我看见了飞碟(43个)飞碟公里森林草原味道鲜美抓羊肉仙境激动太阳落连忙寻常惊呆不约而同只见横巨大光束快速悬橙红耀眼照亮神奇明白难得朝以为闪星星唱片速度渐渐痛快入睡存在宇宙地球智能生物可能性第十二课好人难当(43个)尽管诚心诚意难免吃力不讨好/吃力/讨好盒冰激凌趴心疼安慰双瞪吼道走运指赔晴阴被子双职工收单身免得道歉马大哈逛林荫道青年好不拉链儿横推打气连声道谢得意气筒压更加起劲儿砰车胎爆注:量词“双”为第2册第15课生词,此处“双”应为形容词。
成语故事拼读《成语故事拼读》篇①:《狡兔三窟》从前啊,有一只小兔子叫小白。
小白住在一个草原边的小洞穴里,虽然它的家很简单,但是它却非常机灵。
有一天,小白发现狐狸总是在它的洞穴附近偷偷张望,它意识到自己的家可能已经被狐狸盯上了。
小白没有害怕,也没有等待危险来临,而是马上开始想办法。
小白凭借自己的勤劳,在草原上到处跑,找合适的地方打造新的洞穴。
它跳过小溪,钻进灌木丛,先是找到了一个靠近河边、洞口还有许多杂草遮挡的地方,挖了第一个新窟。
但是小白觉得这还不够保险,它又跑到了一个小山丘后面,那里有很多大石头,可以把洞口隐藏得很好,它又打造了第二个洞窟。
当小白准备打造第三个洞窟的时候,它遇到了困难。
那里的土又硬又多石头,别的小动物都劝他放弃,说有两个窟就够安全了。
可是小白不听,它用自己小小的爪子,一点一点地挖啊挖,终于挖出了第三个又大又舒服的洞窟。
过了几天,狐狸趁小白外出的机会冲进了它的第一个洞窟,可洞里空无一物。
而小白呢,它这时候正安安稳稳地待在第三个洞窟里跟小伙伴分享着它的经历呢。
点评:小白这只小兔子可真聪明呀,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
它不依赖运气也不害怕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潜在的危险。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小白一样自立又机智,遇到问题不要只等着被解决,要自己主动出击寻找解决办法哦。
篇②:《狼狈为奸》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一只狡猾的狼和一只贪吃的狈。
狼常常出去寻找猎物,但是它呢,有时候力量不够或者不够机智,所以常常饿肚子。
狈呢,腿脚不好,但是它的脑子很狡猾。
有一天,狼在山坡下看到了一群羊,可是羊圈修得又高又牢固。
狼实在没办法,垂头丧气地正准备离开呢,就遇到了狈。
狈眼珠一转说:“嘿,老兄,我有办法,你看你把我驮在你的背上,我来瞅瞅羊圈的弱点。
”狼一听,觉得是个妙招儿,就按照狈说的做了。
狈在狼背上,发现围墙上有一块石头有些松动,便指挥狼从那个地方开始挖洞。
就这样,他们俩合作,挖到了羊圈里面,一起抓住了好几只肥羊。
但是呢,好景不长,森林里的动物们发现了狼和狈的勾当,大家都很生气。
2023年小学语文成语故事2023年小学语文成语故事1【成语】:外强中干【拼音】:wài qiáng zhōng gān【解释】: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举例造句】:滔滔不绝的爆发着他空虚到只剩无知的外强中干的小宇宙。
【成语故事】: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
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
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 (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
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 (原文是“外强中干”) ,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的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够有机会回国当上国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当作救命之恩。
可是,当上国君之后的夷吾并没有实现诺言。
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也没有伸出援手帮助秦国,秦穆公为此怀恨在心。
后来,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很快就打到晋国的一个城镇,为了抵抗强大的秦军,晋惠公亲自领兵反抗。
他下令拉战车的马,一定要用郑国的骏马。
有位大臣看到,连忙对晋惠公说:“郑国的马看起来虽然很强壮,但是实际上却很虚弱,打起仗来一紧张就会不听指挥。
到那时,进退不得,大王还是不要做此决定吧!”但是晋惠公一点都不愿意听大臣的劝告,果然,没多久晋惠公的马车就出不听指挥,而晋惠公一下就被秦军捉住,当了俘虏,晋国因此而大败。
[3]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
“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
第七课成语故事
(一)滥竽充数lànyúchōngshù
中国古代有一种乐器yuâqì,叫做竽yú,吹出来的声音很好听。
国王特别爱听。
国王有三百个吹竽yú的人。
他喜欢听合奏zòu,总是让这三百人一齐吹竽yú,优美的音乐让他听得入迷。
一天,一个叫南郭guō先生的人抱bào着一个竽yú来见国王,吹牛说:“我也会吹竽yú,吹的不比他们中得任何rânhã一个差。
”国王相信了他的话,就收下他,叫人给他吃的穿的。
南郭guō先生一点儿也不客气,专要好的吃,专挑tiāo好的穿,却把竽yú丢在一边。
原来他根本不会吹竽。
每到合奏zòu的时候,南郭guō先生就坐在乐队里,做出一副吹竽yú的样子,骗过国王,就这样一天天地混饭吃。
后来国王死了,他的儿子当了国王。
新国王也喜欢听吹竽yú。
不过,跟他父亲不一样的是,他爱听独奏zòu,不喜欢听合奏zòu。
这可吓坏了南郭guō先生,他觉得自己再也混hùn不下去了,就偷偷的溜liū走了。
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进乐队里去?
2、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溜走了?
(二)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
从前,有个卖矛máo又卖盾dùn的人,为了吸引顾客,高声叫卖:“快来看,快来瞧qiáo,快来买我的矛máo和盾dùn!”他先举起自己的盾dùn说:“我的盾特别坚固jiāngù,不管用什么锋利fēnglì的矛去刺cì,都刺不透tòu!”接着,他又大声的喊:“快来瞧,快来看,不锋利fēnglì不要钱!”一边喊一边又举起自己的矛máo,大声说:“你们再看看我的矛máo,它锋利fēnglì无比,不管多么坚固的盾d ùn,它都刺得透!”
站在旁边的人听了他的话,觉得很好笑。
其中的一个人站出来问他:“既然你的盾dùn坚固的什么也刺不透,你的矛máo又锋利fēnglì的什么都刺得透,那么,请问,用你的矛máo去刺你的盾dùn,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个卖矛máo和盾的人,被问的说不出话来。
问题:
1、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是怎么叫卖的?
2、别人问了他一个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