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35
脓胸纤维板剥脱术后死亡原因探讨(一)【关键词】慢性脓胸脓胸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脓胸的常见术式,手术创面大、创伤重、渗血多、术后感染率较高〔1〕。
由于呼吸功能不全及并发症的影响,少数患者术后病情恶化,医治无效死亡。
本文总结了3例典型病例,对术后死亡的原因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例1,男,65岁。
因“反复咳嗽、多痰20余年,呼吸困难加重半个月”入院。
查体:T37℃,R27次/min,P90次/min,BP14/10kPa,神志清,无明显紫绀。
桶状胸,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湿口罗音。
心电图:肺性P波。
X线胸片显示:肺气肿,右侧气胸,右肺压缩90%。
即行右侧闭式引流术,观察治疗10天,右肺仍不能完全复张,并有少量积液。
考虑右侧支气管胸膜瘘。
在全麻下开胸探查,见胸腔内有脓苔及脓性积液,胸膜厚4mm,右肺上叶有一团4cm×3cm×3cm肺大疱,表面漏气,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右肺上叶肺大疱楔形切除术。
术后第1天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以便血为主(约2000ml),经给止血剂,输血1600ml,支持治疗3天后好转,术后第6天出现浅昏迷达8h。
经吸氧好转。
术后第8天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
例2,男,42岁,因“咳嗽、咳痰20余天,伴胸痛气短”急诊入院,查体T38℃,P120次/min,R30次/min,BP14/10kPa。
右下肺可听到湿性口罗音,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低,可听到湿性口罗音。
胸部X线片:右下肺炎,左侧脓气胸。
左侧胸穿轴出黏稠脓液。
入院诊断:双侧肺炎,左侧脓气胸,呼吸功能不全。
行左侧低位闭式引流,持续10天,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右肺湿性口罗音消失,但左侧胸腔仍有少量气液体引出。
X线胸片显示:左侧慢性包裹性脓气胸。
考虑左侧支气管胸膜瘘。
在全麻下行气管插管(单腔),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修补支气管胸膜瘘。
术中见胸膜厚5mm,叶间粘连,胸腔脓液被脓苔分隔或多房。
术中由于病侧在上,气管导管内吸出少量脓性液。
阐述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胸外科大型手术之一。
是结核性包裹性脓胸较理想的治疗手段[1]。
具有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高危性强。
因此,要求提高手术室护士,熟悉掌握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纤维板;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1 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0月,共做胸膜纤维板剥脱术168例,男性117例,女性51例,年龄10-71岁,青壮年较多。
左侧74例,右侧94例。
一次性治愈164例,胸壁漏4例,经反复换药治愈。
2 病理改变结核菌在胸膜下干酪样病灶破裂感染,引起脏层和壁层胸膜充血、水肿、渗出,纤维蛋白逐渐增多,沉着与脏层和壁层胸膜表面,形成纤维膜。
初期质软薄脆,后期增厚形成纤维板甚至钙化,有大量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形成,使肺部受压,造成呼吸困难。
实施手术清除脓腔和纤维板,恢复肺功能。
3 制定护理措施3.1 术前护理3.1.1 心理护理患者长期用药效果不佳,极易对疾病恐惧、焦虑。
并干扰手术和麻醉等的顺利实施,增加术后并发症。
因此,护士运用语言技巧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恐惧及焦虑的症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手术后转归、手术时机。
错过时机,可造成病变内穿引发肺损害;病变外穿造成胸壁脓肿,同时,护士耐心解答患者,并介绍相关手术的各项事宜。
为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病例。
使之,能端正心态,配合手术。
3.1.2 训练指导①呼吸训练指导:劝患者戒烟,吸烟可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滞留,增加呼吸道感染。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肺功锻炼和有效咳嗽的必要性。
指导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等深呼吸运动。
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反复深吸气两次,用腹部带动胸腔,由下至上、由轻至重咳嗽,使滞留的分泌物向上运动咳出,防止术后呼吸道堵塞、肺内感染、肺不张。
②训练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有引流管时翻身方法,床上做上下肢活动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在数种手术方式中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应列为首选,是治疗慢性脓胸最理想的术式,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消灭脓腔和恢复肺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是否能有效消灭脓腔,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适应症慢性脓胸,病程已经3个月左右,脓腔较大而肺膨胀受限,肺压缩50%以上,肺不能复张者结核性脓胸,病期超过1 年,胸膜增厚,肺膨胀受限;机化性血胸,病期1个月左右,肺膨胀受限。
慢性脓胸脓液已经得到基本控制,每天脓液量在50ml以内肺内无广泛病变无广泛纤维性改变、无空洞、无支气管扩张及狭窄、无大的支气管胸膜瘘术前1.体位:侧卧位2.向病人交代手术的相关情况,家属签字3.身体状况:应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和贫血、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咳嗽,保持呼吸道的引流通畅,从而有效的防治呼吸道吸入感染。
4.手术准备: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气管双腔插管,静脉复合麻醉)5.摄胸部正、侧位X射线片6.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手术1、切口:根据脓腔(充满脓液的空隙、通常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的位置和范围,通过脓腔中部的肋骨作后外侧切口,切除次根肋骨,如果是全脓胸应切除第六肋骨2、常规消毒,铺无菌巾3、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浅筋膜、深筋膜)、将其向切开两侧分离、切断附着于胸骨上的胸大肌,显露出肋骨。
4、切开肋床(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后动脉、肋间后静脉、肋间神经)5、从切口的肋骨床下找到胸膜外层(壁胸膜),从胸膜外层分离纤维板。
严格沿边界剥离,避免大出血。
准确估计脓肿位置、大小以决定分离范围,先分离疏松(纵膈处)出血少的部位,后分离粘连紧密(隔肌区)、出血多的部位,有时交替进行,边分离、边用干纱垫或热纱布压迫剥离部位,动作要缓慢,活动性出血点可电烙止血;全脓胸因体积大、操作不方便或纤维板增厚无法分离时,可用纱布垫保护术野,打开脓腔,清除内容物,刮净肉芽,对脓腔进行消毒,根据脓腔大小剥除或剪去脓腔壁;6、胸膜外剥离到达一定范围后,放入撑开器有助于进一步像脓腔上下部分离7、分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迷走神经、膈神经、奇静脉、无名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等。
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王浩【摘要】目的总结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经验.方法自2006年12月一2009年12月对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19~66岁,平均41.5岁;病程3~40周的慢性包裹性脓胸患者,在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14 min(78~156 min),术中出血352ml(200~800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为5~8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5 d(9~20)d,出院时胸片提示患肺膨胀良好,均无手术感染及手术死亡,术后胸管在6~12 d内拔除,随访6~22个月,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包裹性脓胸安全、有效、微创.【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3页(P401-403)【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慢性脓胸;单操作口【作者】王浩【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2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胸部微创技术,已涉及到胸外科疾病治疗的各个方面。
将VATS技术引入脓胸的外科治疗,国内外均已取得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1-3]。
我们曾报道采用VATS治疗急性和慢性脓胸36例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但常规VATS是利用一个观察口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口完成手术[4-5]。
自2006年以来,我们采用单操作口VATS治疗慢性脓胸23例也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3例,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19~66岁,平均41.5岁;病程3~40周。
对象选择因肺炎、胸腔积液在内科经抗菌素、胸穿等治疗,效果欠佳,胸片及CT提示包裹性积液,包裹性脓腔均位于胸膜腔后外侧及膈面,包裹性脓腔大小(纵径×横径×前后径)8 cm×11 cm×6 cm~18 cm×20cm×10cm ,平均10.6 cm×16.4 cm×7.2 cm。